医德高尚的药王孙思邀(名医名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德高尚的药王孙思邀(名医名人)
古希腊有《希波克拉底誓词》,要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处处替病人着想;不可贪图钱财,对贫富病人要一视同仁;治病要认真负责,不可草营人命;要以自己的所作所为,保持医生这一行业的高尚和纯洁。

在西方,《希波克拉底誓词》被称为“医生职业道德的规范”,“医生必须遵守的法典”。

中国古代也有与之相似的医生职业道德规范,那就是唐代药王孙思A的《大医精诚》。

孙思邈(581-682),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他幼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但是体弱多病,为治病几乎把家产荡尽。

他亲身体会到医学的重要,认为医术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危,中以保身长全”,于是努力学医。

二十岁时他已行医于乡里,自己的身体也开始强壮起来,后来活到百岁以上。

孙思邈学医非常虚心,精益求精。

听说哪个人有一技之长,便不惜跋涉千里前往求教。

他的医术不断提高,名声也越来越大。

唐太宗、唐高宗都曾征召孙思邀人朝为太医,但他不贪图高官厚禄,婉言谢绝,保持自由之身。

鉴于当时医书“部峡浩博”,翻检困难,遇有急症,等到从书中查到处方,“疾已不救”,于是他博采众家医书之长,删除繁复,择其重要者集为一书,名日《备急千金要方》。

书名的意思是:人命极为宝贵,千金难买;紧急时刻,一个处方就可救人一命,因此它的价值超过千金。

此节写成之时,孙思邈年已七十。

但他仍继续努力,又结合自己长期的医疗经验,写成《千金翼方》,以补《备急千金要方》之不足。

孙思邈医术高明,医德也极为高尚。

在《备急千金要方》卷首,他以《大医精诚》为题,系统论述了医生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他说:若有病人求救,不问其贫富贵贱,也不管年长年幼,长得好看难看,也不管与己关系好坏,也不管他是哪个民族,聪明愚钝,都应一视同仁,皆当作自己至亲亲人看待。

为医治病人,不能顾虑自己安危,不敢前往。

不管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也要一心赴救。

对病人要深怀同
情之心,将他们的
苦恼视为自己的苦恼,在病人家中不可高声喧哗,不可与人戏谑调笑。

遇有疮演下痢、臭秽难闻的病人,不能有丝毫厌恶之心。

病人家中纵使绮缪满目,富丽堂皇,不可左顾右盼;音乐人耳,不可有欢娱之相。

病家款待,虽有美味佳肴,食若无味。

医生还不能因偶而治好一病就沾沾自喜,以为天下无双;不能对病人自夸自擂,更不可低毁其它医生。

孙思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高尚医德,不但赢得了同时代人的尊敬,也为后世历代医家称道。

讲究医德是中医的光荣传统。

扁鹊云游各国行医,从不计较名利,不置田产。

华佗不做曹操侍医,拒绝曹操封赏,为的是能自由地为人治病。

张仲景潜心研究伤寒和疑难杂病,为的是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三国时代吴国名医董奉,为穷人治病不收分文,只要病人康复后在他家前后栽杏树以兹纪念,轻病者栽一棵,重病者栽五棵。

多年后杏树成林,董奉自认为是人间仙景。

后世人常用“杏林春满”、“杏林望重”等语,赞颂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是中医高尚医德的总结和系统论述,后世医家都以此为楷模。

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不失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教材。

后世尊孙思邈为“药王”,在他家乡陕西耀县修建了药王庙,他隐居的山称为“药王山”。

药王庙中历代碑刻林立,纷纷赞颂他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

宋代将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为《千金宝要》,刻碑上石,如今尚存于药王庙。

自宋以来,药王庙前,几乎年年有盛大庙会,人们将他作为神灵崇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两次修整药王庙。

1982年,中华医学会在此地召开会议,纪念孙思邈逝世一千四百周年。

伟大医学家孙思邈将永垂中国和世界史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