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噪声下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噪声下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
50岁的徐先生3年前曾出现轻微头晕、耳鸣,当时并未在意,照常工作生活。
可最近1年来,他发现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听力也慢慢下降。
徐先生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自己患的是职业性噪声聋。
原来徐先生的工作是一家水电企业的铲磨工,每天都要在噪声特别大的环境中待七八个小时,年复一年,一待就是30多年。
市红会医院职业病科专家胡祖应副主任医师介绍,噪声聋顾名思义是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损伤。
噪声对听力的损害早期改变表现在高频下降,继而才累及语言频率,这也就是为什么早期的语言听力未受累时,病人往往自己不能发觉。
据有关资料统计,噪声聋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比如锅炉工、蒸汽锤工、铲磨工、锻工、钢窗工、起重工、轮印工、织布工、司炉工、飞机驾驶员、火车司机等都是高发人群。
经常戴耳机的电话员和无线电工作者有时亦会发生噪声聋。
噪声聋导致的听力下降跟噪声的强度、接触噪声的时间、噪声的频率及频谱、个体差异等因素都有关系。
目前对噪声性听力损伤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加强预防和采取听力保护措施十分重要。
胡医师介绍了几个预防措施,首先要控制噪声源,这是最根本的降低噪声措施。
其次是健康监护,对噪声环境下作业工人均应进行就业体检,在职业档案内建有听力记录,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噪声敏感者和早期听力损失者。
此外,对有听力障碍者,应列为职业禁忌症。
最后是个人听力防护措施,在噪声环境下作
业的工人必须一进厂就有个人听力防护,包括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
长期噪声下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二)长期噪声对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的影响
噪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工作场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置身于噪声环境中的时间越来越长。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之一是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由于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而引起的耳蜗受损,最终导致听力受损的一种职业病。
噪声主要通过直接传导或者反射进入耳蜗,引起耳蜗内部的细胞受损,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群,比如机械工人、建筑工人等,都面临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可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噪声对耳蜗细胞的刺激导致细胞损伤,进而引起听力下降。
其次,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耳蜗血管收缩,影响内耳供血,也会对听力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噪声还会引起听觉神经的变化,进一步削弱听力能力。
总之,长期噪声对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有着直接而持续的影响。
职业性噪声聋对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职业性噪声聋对个体的社交、工作和家庭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由于听力下降,患者往往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导致沟通障碍,
影响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
其次,职业性噪声聋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为了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噪声对身体的伤害。
首先,工作环境应该符合噪声控制的标准,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其次,个体应该佩戴合适的听力保护装置,如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对耳蜗的直接刺激。
此外,定期接受听力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早发现和治疗听力问题,可以有效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来减少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首先,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特别是在休息时间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噪声对身体的损害。
长期噪声下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是一个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噪声治理和个人防护对于预防职业性噪声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噪声对个体的危害。
同时,减少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时间,也是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控,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