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与养生
一、音乐养生源远流长
音乐的养生健身作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古人有“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的名言。
音乐治病在历史上早有记载,如《黄帝内经》论述了五音与五脏的相应关系。
针对不同的病症,运用不同的音乐进行治疗,对症下“乐”,这便是传统的“五音疗疾”。
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管子在《内业》中这样说:“去忧莫若乐”。
三国魏人嵇康在其著作《琴赋》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不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
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过于音声也。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序中指出:“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欧阳修身患“忧疾”,众医难为,而“官声数引”,“久之不知疾之在体。
”
音乐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如此之大,难怪古代医家张景岳发出由衷的赞叹:“十二律为神物,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
”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既可以養生使人心身受益,又可疗疾除病使人康复。
《杏林医案·初集》中记载一个病例:有一小儿因中署惊风,气息奄奄。
众医束手无策。
认为只有祛除暑邪内闭以开心窍,才可得救。
何方能开心窍呢?谁也无此妙方。
谁知傍晚雷雨交加,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使昏迷中的病孩“啊”的一声坐了起来,神志遂清,不药而愈。
在《辽史》中也记有用人工音响治病的例子:“耶律轸妻有沉疴,易数医不能治。
”故鲁视之日:“心有蓄热,非药能及,当以意疗,令击钲鼓于前。
”于是叫人在耶律轸妻面前打击行军乐器“钲鼓”,耶律轸妻竟获全愈。
国外,《旧约》上记载有大卫鼓琴以消除病魔的故事。
中世纪西方各国的天主教曾用唱圣歌来治疗疾病。
所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音乐便成为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伴侣。
二、音乐养生的中医基础理论
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有五音“角、徵、宫、商、羽”与五脏关系的论述。
指出:“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与天地相应也”。
将角、徵、富、商、羽分属木、火、土、金、水,从而五音与五脏相通,有了“五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人肝,徵声人心,羽声入肾。
五音入五脏可“动五脏之气血”。
五音入五脏是音乐通过惫识情感的作用对五脏的生理产生影响的。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如宫调音乐中和温厚,可助脾健运,安神宁心,对食欲不振、情志异常有纠正的作用;商乐鲜明肃劲,能振奋人心,善治急躁发泄悲观情绪;角音生发舒展,既能发散抑郁又能平抑怒狂,对情志所致的各种脏腑失调作用明显;徵音欢快活泼,畅快情怀,能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悠扬开朗,发人遐想、启迪心灵,能促进生长发育。
一般说来,官调式和微调式色彩明亮,具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上较暗淡,具有补肾、舒肝的作用,商调式介乎两者间,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之功效。
音乐还可以通过人体的心理效应,而达到养生疗疾的作用。
平和适中的音乐既能柔和悦耳,又可养生怡性,益于机体气血和畅。
所以,“五脏相音”学说在音乐养生中具有重要意义,音乐与
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内涵关系。
音乐所以能够养生疗疾,就在于它将人体的阴阳两方面相互协调并与宇宙自然的阴阳变化相统一,调理脏腑的功能状态。
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不同频谱的乐器,随着音响的振动传输到机体中去,使脏腑机能趋于自然协调。
三、“五脏相音”养生实践应用
“五脏相音”学说在音乐养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症情,属本脏之音均可用于治疗本脏病。
当然我们还可根据五行生克的规律,用于治疗他脏之病。
(一)悲制怒
即“金克木”。
选择凄切苍凉的商调音乐如《走西口》,来制约因大怒而致的肝气上逆诸症。
商调音乐代表
曲有:<夕阳箫鼓》、《昭君怨》、<蕉窗夜雨》、《紧中慢》、《翠湖春晓》、《柳青娘》、《月下飞鸢》、《福德词》。
(二)喜制悲
即“火克金”。
以欢快明亮的微调音乐(属火)来解除患者悲愁抑郁的心情如《百鸟朝凤》<喜洋洋》一类的乐曲,对因悲愁而致的焦虑紧张、苦闷恐惧、消沉、绝望的情绪作用较好。
徵调音乐代表曲有:《花好月圆》、《出水莲》、《平湖秋月》、《月牙五更》、《春风得意》、《十面埋伏》、《二泉映月》、《寒鸦戏水》、《一枝花》、《金蛇狂舞》。
(三)思胜恐
即“土克水”。
以宽宏中和温厚的官调音乐来缓解恐惧,具有安神的作用。
宫调音乐代表曲有:《彩云追月》、《大姑娘美》、《渔舟唱晚》、《汉宫秋月》、《欢乐歌》、《姑苏行》、《雨打芭蕉》、《和番》、《幽思》。
(四)怒制思
即“木克土”。
角调音乐可以疏通肝气,肝气疏达,则脾复健运,可解除脾郁思积。
角音为春之声,像春天新生的植物一样破土而出朝气蓬勃蒸蒸日上,角调音乐对思虑不解,忧郁抑郁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头痛心血管疾病等具有康复作用。
角调音乐代表曲有:《欢乐歌》、《三六》、《云庆》、《行街》、《中花六板》、《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甜蜜蜜》。
(五)恐胜喜
即“水克火”。
羽调音乐悠扬澄静,柔和透彻,具有水的特性。
如用悠长特性的乐曲《春江花月夜》来治疗因情志不节而致的神经衰弱、心血管疾患等症效果
颇佳。
羽调音乐代表曲有:《紫竹调》、《迎宾客》、《鸥鹭忘机》、《江河水》、《到春来》、《平沙落雁》、《和尚思妻》、《西厢情怨》、《木棉花开》、《流水行云》。
结语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音乐的速度、旋律和节奏,可起到调节生命节律的作用,不仅对大脑中枢神经有良好的影响,而且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有直接的影响,同时还起到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长期的有节制及有效地欣赏音乐,可以解除人的不良的心身反应,陶冶人的性情,改善性格和情趣。
音乐养生的中医源流久远,与中医理论有着渊远的根源。
中医音乐养生之道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养生是未雨绸缪,不是治病,欣赏音乐是陶冶性情,同样也不是情绪转换器。
音乐养生要先从欣赏开始慢慢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捕捉旋律对于心理机制的影响基因,建立起音乐审美的心里结构,这样音乐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