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中的“国”“家”镜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视春晚中的“国”“家”镜像研究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是中央电视台在每 年农历除夕夜为庆祝农历新年而举办的综艺晚会,从1983年第一 届春晚举办开始,它已陪伴我们度过了32年的除夕之夜,并逐 渐成为春节期间的一个新民俗。对于拥有这么久历史和强大影 响力的春晚,不仅普通老百姓比较关注,而且学者对它的关注 也比较多。
目前学术界对春晚的研究多集中在晚会的仪式性、晚会与意识 形态建构、晚会的文化意义及晚会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但 这些研究并没有回应:对于春晚,老百姓是“年年骂而年年 看”,国家是“年年挨骂年年办”这一基本现象。
换言之,现有的研究没有回答:在春晚传播效果不佳的情况下, 老百姓为什么还要看,而国家为什么在质疑声中坚持办春晚这 一问题。本文以春晚的特殊依托——春节为基本点,分析“家” 为何成为春晚中表达的一个重要意象,以及春晚在不同时期如 何对它进行塑造。
然后分析“国”在春晚中的多种呈现及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对传 统年俗进行置换。最后分析春晚中“国”、“家”镜像交织的 现实诉求。
经过分析发现,“家”逐渐成为春晚塑造的一个主要意象, “国”逐渐隐藏在“家”的背后,通过“国”对“家”的置换, 使人们对“家”的感情引申到对“国”的认同与赞美上。中国 人自古就有浓厚的重家观念,过年就意味着回家团圆,除夕之夜 的春晚既符合春节喜庆团圆的节日氛围,又满足了人们过年团 圆的情感需求。
国家坚持办春晚有政治和市场利益国家意识形态,增强人们的凝 聚力,传承华夏文明,给炎黄子孙以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同时 达到构建社会价值体系这一媒体责任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