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检查、脊柱四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检查
概述
• 腹腔内重要脏器较多,如肝、脾、肾、胆囊、 膀胱、胃肠等。 • 在其发生病变时,常可触到脏器增大或局限性 肿块,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 腹部检查,同样要用视、触、叩、听四诊,但 以触诊为最重要。 • 本章主要介绍肝、脾、胆囊的检查。
肝脏:
〔触诊〕
• 主要用于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质地、表面、 边缘、搏动等。 • 触诊的准备和手法 • 触及肝脏时,应详细观察并描述下列内容:
〔压痛与叩击痛〕
• 压痛:被检者取坐位,医生用右手拇指自上而 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观察有无压痛。 • 叩击痛:
– 直接叩击法:用叩诊锤或手指直接叩击各脊椎棘突 – 间接叩击法:又称传导痛或冲击痛。被检者取坐位, 医生左手掌面放于病人头顶,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 肌部叩击左手,观察被检者有无疼痛。
• 正常人脊椎无压痛和叩击痛。 • 脊椎病变时,局部有压痛与叩击痛。见于脊椎 结核、骨折、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 急性腰肌劳损,脊柱两侧肌肉有压痛。
〔叩诊〕
• 用叩诊法确定肝脏的上下界。 • 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 多囊肝 • 肝浊音界缩小:爆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 胃肠胀气 • 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急性胃肠穿孔(为主要 体征)、腹部大手术后数日内、人工气腹。 • 肝浊音界上移: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鼓肠 • 肝浊音界下移: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 • 膈下脓肿时,由于肝下移和膈升高,肝浊音界也扩大, 但肝本身并未增大。
(二)脊柱活动度
1.正常活动度:颈、腰段活动范围最大,胸段活 动度小,骶椎几乎不活动。 2.活动受限: • 颈段活动受限:颈部肌纤维组织炎及韧带劳损、 颈椎病、结核或肿瘤浸润使骨质破坏;颈 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 • 腰椎段活动受限:腰部肌纤维组织炎及韧带劳 损;腰椎椎管狭窄症;椎间盘突出、结核 或肿瘤浸润使腰椎骨质破坏,腰椎骨折或 脱位。
〔关节〕
• 关节是骨骼的间接连接。包括:关节面、关节 软骨、关节囊、关节腔等。关节腔内有少量滑 液,以利于两骨骼间的活动 • 某些病变可使关节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变形、 运动受限。
– 如外伤或急性炎症→关节红、肿、热、痛,关节明 显肿大、变形。 – 正常凹陷消失,触之有波动感,表示关节腔内有较 多积液。
2.指关节:
• 梭状关节:常为双侧性,指间关节增生、肿胀 呈梭状畸形,或掌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期关节 部可有红肿和疼痛。见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 爪形手:手掌的骨间肌和小 鱼际明显萎缩,致使手指关 节呈鸟爪样。见于尺神经损 伤、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脊 髓空洞症、麻风。
3.膝关节:
• 如两侧形态不对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为急性关 节炎,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期。 • 关节腔积液: – 少量积液时,膝部曲屈90°,即可发现髌骨两侧的 凹陷消失。 – 大量积液:关节周围明显肿胀,触诊有浮动感,并 可出现浮髌现象。 检查方法: – 若为结核性膝关节腔 积液,有触及绒垫样 的柔软感觉。 • 血友病:轻伤后即引起关节腔或皮下出血。
• 肝脏缩小: – 见于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 • 质地: • 质软(如口唇)——正常肝脏,急性肝炎 • 质韧(如鼻尖)——慢性肝炎 • 质硬(如前额)——肝硬化,肝癌(坚硬 如石) • 肝囊肿或囊肿有液体时呈囊性感,大而表浅者, 可触到波动感。
2、表面状态和边缘: • 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厚薄一致。 • 肝病时: –表面光滑,边缘规则钝圆:脂肪肝、肝淤 血 –表面呈小结节状,边缘不规则且较薄:肝 硬 化 –表面呈大结节不均匀,边缘厚薄不规则: 肝 癌、多囊肝、肝包虫病。 –表面呈大块状隆起者:巨块型肝癌、肝脓
2.脊柱前凸:
• 脊柱过度向前弯曲称为脊柱前凸。多发生于 腰椎。 • 病人腹部明显向前,臀部明显向后突出。 • 见于: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髋关节结 核、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亦可见于妊 娠晚期。
3.脊柱侧凸:
• 脊柱离开正中线向两侧偏曲,称为脊柱侧凸。 • 姿势性: 见于儿童发育期坐位姿势不良、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改变体位如平卧或向前弯 腰时,可使侧凸消失。 • 器质性: 佝偻病、脊椎损伤、慢性胸膜粘连肥厚、肩部 或胸廓畸形。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
三、胆囊
〔触诊〕 • 正常胆囊位于肝脏之后,不能触及。 • 胆囊肿大:呈梨形或卵圆形、或布袋形。张力 较高,无压痛:壶腹部周围癌 – 胆囊肿大有实性感:胆囊结石、胆囊癌
• 胆总管结石胆道阻塞时,可发生明显黄疸,但 胆囊常不肿大,是因胆囊慢性炎症,囊壁纤维 化皱缩,与周围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所致。 • 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渐进 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库伐雪尔 (Courvoisier)征阳性。
神经反射:
二、脾
〔触诊〕 • 正常脾脏不能触及 • 脾脏下移:内脏下垂、左侧胸积液、积气→膈下降 • 触及脾脏,应注意大小、质地、表面情况、有无压痛、 摩擦感等。 • 脾肿大的分度: – 轻度:深吸气时,脾缘≯肋下2cm – 中度:>2cm,至脐水平以上 – 高度: >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 脾肿大的意义: • 轻度肿大:急慢性肝炎、伤寒、急性疟疾、感 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 • 中度肿大:
1、大小:
• 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 瘦人,于深吸气时可于肋缘下触及肝下缘,约1cm内。 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腹上角顶部与脐连线的 1/3以内。
• 如超出上述标准,但肝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 用叩诊叩出肝上界,若上界亦降低,肝上下径正常, 为肝下移。 • 如肝上界正常或升高,则提示肝肿大。 • 肝下移常见于内脏下垂:肺气肿、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导致膈肌下移。 • 肝肿大的意义: – 弥漫性肿大: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 白血病、血吸虫病 – 局限性肿大:肝脓肿、肝肿瘤、肝囊肿(包括肝包 囊虫病)。此时可看到和/或触到局 部膨隆。
1.腕关节:形态异常见于 • 腱鞘滑膜炎:在腕关节的背面或掌面,关节部 呈结节状隆起,触之柔软,可有压痛,影响关 节活动。多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或结核性病变引 起。 • 腱鞘囊肿:在手腕部的背侧或桡侧,为圆形无 痛性囊状隆起,坚韧、可顺肌腱的垂直方向稍 微推动。 • 腱鞘纤维脂肪瘤:发生于腕关节背面,触之柔 软或柔韧,可随肌腱推动而来回移动 • 腕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炎症、外伤与骨折,均可 使关节外形发生改变。
3.肢端肥大:
• 产生机理:在青春发育成熟后,发生垂体前叶功能亢 进,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此时因骨骺端已愈,躯体不 能再向高大发展,只能造成骨末端及其韧带等软组织 增生、肥大,致使肢端异常粗大。 • 意义:见于生长激素腺瘤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所致。
4.骨折与关节脱位:
• 骨折可使肢体缩短或变形,局部可有肿胀、压痛、假 关节活动,有时可触到骨擦感或听到骨擦音 • 关节脱位后,可有关节弹性固定、畸形。 如肩关节脱位后呈方肩畸形,关节有疼痛、肿胀、淤 血斑,关节功能丧失。
第六节 脊柱与四肢
一、脊柱: 脊柱是维持正常姿势的主要支柱。姿势 的异常、疼痛、活动受限是脊柱疾病的主 要表现。
(一)脊柱弯曲度:
正常人有四个弯曲部位:颈、腰段向前 凸;胸、骶段向后凸,近似“S”型。 检查脊柱有否侧凸的方法:
脊柱病理性变形:
1.脊柱后凸:
• •
• • •
脊柱过度后弯称脊柱后凸。多发生于胸段。 小儿脊柱后凸,多为佝偻病引起。 青少年,多为胸椎结核,病变多发生于下胸段,由于 锥体破坏、棘突向后明显突出称为“成角畸形”,系 本 病的特点。 成人胸段呈弧形后凸,脊柱强直固定,见于强直性脊 柱炎。 老年人骨质退行性变,胸椎锥体被压缩而致脊柱后凸, 多发生于胸段上半部。 外伤性胸骨骨折
– 表面光滑者:慢粒、慢性疟疾、骨髓纤维化症 – 表面不光滑而有结节:淋巴肉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 表面有囊性物:脾囊肿
• 脾压痛:脾脓肿、脾梗死 • 脾压痛并有摩擦感:脾周围炎、脾梗死。因脾 包膜有纤维素性物渗出。
〔叩诊〕
• 胃泡鼓音区: – 明显缩小或消失:脾肿大、左侧胸积液、心 包积液肝左叶肿大、急性胃扩张、溺水患者 • 脾浊音区扩大: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 • 脾浊音区缩小: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
3、压痛: • 正常肝脏无压痛 • 肝包膜因炎症反应、或因肝肿大受到牵拉,则有 压痛: – 轻度弥漫压痛,见于肝炎、肝淤血 – 局限性剧烈压痛,见于较表浅的肝脓肿(常在 右侧肋间隙处)。
• 叩击痛:见于深部肝脓肿。
4.搏动: • 正常肝脏无搏动。肝脏炎症、肿瘤也不引起搏 动。 • 扩张性搏动:为肝脏本身的搏动,见于三尖瓣 关闭不全。用手掌置于肝脏表面,即可感到其 开合样搏动。 5.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 当右心衰引起淤血性肝肿大时,用手压迫右上 腹部,可使颈静脉怒张更为明显,即为~。
二、四肢与关节
• 观察四肢及其关节的形态、肢体位置、活动度或运动情 况等。 • 正常人四肢与关节左右对称,形态正常,无肿胀及压痛, 活动不受限。
〔四肢〕
1.匙状指:又称反甲。
特点:指甲中央凹陷、周边隆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 意义:缺铁性贫血,偶见风湿热。
2.杵状指:是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 大, 又称槌状指。(见图3-8-3) • 特点:指(趾)甲从根部到末端呈弧形隆起,指 (趾)端背面皮肤与指(趾)甲所构成的基 底角等于或大于180°。 • 产生机制:可能与慢性缺氧、代谢障碍、中毒性 损 害有关。 • 意义:支扩、肺脓肿、慢性脓胸、原发性支肺癌、 紫绀型先心、SBE、肝硬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