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行业)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善后处置工作方案(模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编码:**
(燃气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方案
**公司
**年
目录
一、适用范围 (1)
二、工作领导小组 (1)
三、专项工作小组与职责分工 (1)
(一)综合协调组 (2)
(二)次生灾害防控组 (2)
(三)事故调查组 (2)
(四)善后处理组 (2)
(五)舆情监控组 (3)
(六)工作原则与要求 (3)
四、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内容与要求 (3)
(一)次生灾害防范与恢复生产 (3)
(二)事故调查与责任认定 (6)
(三)事故伤亡鉴定及赔偿 (8)
(四)舆情控制与对外联系 (8)
五、责任追究与事故教育 (9)
六、事故防范与管理提升 (10)
七、方案维护与应急演练 (10)
(一)方案维护 (10)
(二)方案培训 (11)
(三)善后处置演练 (11)
八、附则 (12)
生产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内发生的一般事故B级及以上 EHS 事故的善后处置,与**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衔接使用,以最大程度地控制和减少EHS 事故造成的损害和影响,提高EHS事故处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工作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各类型生产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架构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如以上人员发生变动,则自动由接替该职位的人员担任(下同)。

三、专项工作小组与职责分工
事故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次生灾害防控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舆情监控组等五个专项工作组
(一)综合协调组
组长:**
成员:**
职责:针对单次事故特点,制定事故处置总体方案,细化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统筹各工作组之间的沟通、协调、信息通报以及事故善后处置全过程的跟踪工作。

(二)次生灾害防控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根据事故类型和事故现场环境特点,制定现场管控方案,并做好现场抢维修人员分工,管控各类危险因素,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三)事故调查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对接政府主管部门或自行开展事故调查取证工作,查明事故原因和经过,提出事故责任认定和相关人员处置意见。

(四)善后处理组
组长:**
成员:**
职责: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受伤或患病人员进行继续治疗和救助,做好伤亡鉴定工作,统计事故经济损失,实施
人道主义慰问,对伤亡人员及家属进行补偿或赔偿、跟进保险理赔等善后工作。

(五)舆情监控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及时收集事故信息,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做好事故信息发布审查工作和新闻媒体、网络信息等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情。

以上工作组的组长就位前,可由小组成员在现场承担相应职责,并在上报组长后,采取对应的处置措施。

(六)工作原则与要求
1、各工作组必须按照职责分工尽职尽责、严守纪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不能有丝毫松懈、延误;
2、各工作组必须服从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通情报,保持政令畅通,发现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确保事故善后处置工作有序推进。

四、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内容与要求
(一)次生灾害防范与恢复生产
1、客户端事故
客户端发生较大及以上规模燃气泄漏、火灾、爆炸事故,除了按照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外,还应落实如下措施,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
(1)因事故应急处置需要切断气源,且可能影响其他客户生产安全时,应提前与可能受影响的客户沟通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

(2)事故现场有效处置后,次生灾害防控组应组织制定抢维修和恢复供气工作方案,对受损的燃气管道及相关设备设施进行紧急维修,并在进行必要的气密性试验和重点区域燃气浓度检测后,尽快恢复客户供气。

(3)发现现场存在新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次生灾害发生,且现场险情无法控制或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后,应联系事故场所物业管理单位协助组织疏散,并拨打110、119等求助,出现人员伤亡的,还应拨打120,并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救助。

2、燃气管网事故
输配管网发生火灾、爆炸或较大规模燃气泄漏等事故后,除了按照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外,还应落实如下措施,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
(1)事故可能影响其他客户生产安全时,应提前与可能受影响的客户沟通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

如存在不能停气的客户,且具备降压供气的条件,应尽量使用降压供气,保证燃气供应。

(2)事故现场被有效控制后,次生灾害防控组应组织制定抢维修和恢复供气工作方案,对受损的燃气管道及相关设备设施进行紧急维修,并对事故点附近的区域及地下窨井进
行检测,如存在燃气流窜至室内的风险,应通过广播向受影响的区域进行安全宣传和提醒,并对受影响区域的室内进行检测。

(3)如事故产生的危害因素可能或已经影响公共安全时,次生灾害防控组应立拨打110、119、120等电话,向消防、医疗、公安等部门报警求助,并通过广播向受影响的区域进行安全宣传和提醒。

3、施工现场事故
当施工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险情时,除按照应急预案开展抢救伤员、现场警戒、灭火救火等紧急措施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1)人员发生伤亡的,应立即送医急救或报120进行救护。

在对受伤人员进行先期救护的过程中,应根据人员受伤害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救护方法,防止救护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

(2)事故产生的危害因素可能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或者造成了人员重伤或死亡,需要外部专业应急力量进行救援的应及时启动扩大应急,同时报告综合协调组,由综合协调组立即报告**或政府相关部门,同时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社区,协助人员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4、办公场所火灾事故
公司办公场所发现火灾事故后,除按照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要求,开展火灾现场的初起火灾扑救、人员疏
散等紧急措施外,在火情被扑灭后还应采取如下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1)事故中发生人员伤亡的,应立即送医急救或报120进行救护。

在对受伤人员进行先期救护的过程中,应根据人员受伤害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救护方法,防止救护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

(2)检查起火现场的电源、气源是否关停,是否存放有危险物质,未关停的予以关停,未转移的及时转移。

(3)对受损建筑进行检查和评估,确认建筑符合继续使用条件后再进入办公,避免建筑坍塌导致人员伤亡:(4)因事故原因产生了新的危险因素,如燃气泄漏、有毒烟雾弥漫等,且现场无法有效控制时,应及时告知可能受影响的社区、单位,并协助其进行疏散、撤离,并拨打110、119和120求援。

(二)事故调查与责任认定
按照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影响大小,会有政府部门主导调查或**主导调查、公司内部自行调查三种模式,每种调查模式工作要求如下:
(1)政府部门主导调查
政府部门主导事故调查时,内部事故调查组人员应按照政府部门要求,对照政府部门要求提供的材料清单,及时收集并如实提供相应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经正式发布的安全生产制度规程、会议纪要、培训记录、安全检查记录、日常运
行工作记录、系统运行记录、事故场所的影像资料等),不得提供与事故无关或未经正式发布的材料。

事故相关人员配合调查人员录口供时,应实事求是、谨言慎行,不得发表未经证实或主观推理、臆测的言论。

当事故涉及多方,事故调查过程出现有悖于事实且不利于我方的趋势时,内部事故调查组应依据事实材料,有礼、有利、有节地据理力争,确保调查结果的公平、公正。

(2)**主导调查
**主导事故调查时,内部事故调查组人员应按照调查组要求,及时收集并如实提供相应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经正式发布的安全生产制度规程、会议纪要、培训记录、安全检查记录、日常运行工作记录、系统运行记录、事故场所的影像资料等),征调事故相关人员配合调查,不得隐匿、毁灭、伪造相关记录或者串供。

(3)公司内部自行调查
内部事故调查组应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含查询工作记录、系统记录、查看事故相关影相材料、询问当事人员及目击路人等方式方法)、检测鉴定、研究试验、专家论证、综合分析等方法,查明事故经过、原因以及造成的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建议。

调查组应在事故事件调查结束后出具调查报告。

报告应
阐明调查工作开展情况,事故事件单位基本情况,事故事件发生时的现场状态、工作内容,事故事件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等情况;认定事故事件造成的后果及影响,事故事件的性质、等级和责任,导致事故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管理问题;并应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对事故事件性质的认定,原则上以地方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部门出具的书面调查报告或认定为准。

属地政府和**有要求查阅事故调查报告的,应及时将事故调查报告提报至属地政府和**对口管理人员。

(三)事故伤亡鉴定及赔偿
善后处理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事故伤亡人员鉴定工作,人员死亡和受伤级别以权威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医学诊断书为准,并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1986)》,统计事故经济损失和伤亡情况。

善后处理组在做好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安抚工作,进行人道主义抚恤或者慰问的同时,摸清事故伤亡人员参加保险的种类,并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由保险公司及时做出赔付。

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应积极协助办理工伤认定,获取工伤认定书,协助办理工伤理赔事宜,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对死亡人员的家属进行补偿或者赔偿,对受伤和患病人员继续进行治疗和救助,并在出院后妥善安排。

(四)舆情控制与对外联系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舆情监控组负责协助政府相关部
门或自行开展各种社交媒体上关于事故负面社会影响的舆情监测工作,在对监测到的有关舆情要及时分析、评估和核实后,提报事故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应对措施,收集整理事故有关信息,在公司应急办的协助下,起草事故信息公开的内容,报事故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由新闻发言人将相关信息向政府有关部门、媒体、相关方、员工等进行披露。

政府相关部门设立了事故信息公开渠道的,应将事故相关信息提报相关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统一对外发布。

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向外发布事故信息。

五、责任追究与事故教育
(一)由政府部门和**等上级单位主导事故调查的,积极配合落实上级单位出具的事故调查报告中的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措施,并按要求及时向上级单位回复处理结果。

(二)内部自行开展事故调查的,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调查和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在事故调查报告中认定事故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并依据《**公司EHS事故事件管理办法》中事故处罚措施和**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提出并监督落实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处理措施。

(三)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应对事故责任者和相关员工进行事故事件教育,使其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
害,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型事故的再次发生。

其他单位也应通过召开安全会议、安全培训等形式,对事故案例进行传达和学习,确保全体员工及时吸取事故经验和教训。

六、事故防范与管理提升
(一)针对生产安全调查发现的原因,事故发生部门应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及时组织落实整改。

(二)各部门必须认真汲取事故深刻教训,举一反三,立即组织人员在本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积极应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对制度、标准、工作流程、预案等进行优化完。

(四)建立 EHS 事故事件台账,对包括可记录事故事件在内的全部事故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持续改进 EHS 管理提供依据。

七、方案维护与应急演练
(一)方案维护
本方案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维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修订方案内容:
(1)事故善后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的各工作组人员及职责发生调整的;
(2)面临的事故风险和种类发生重大变化的;
(3)在善后处置演练和实际善后处置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
(4)公司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二)方案培训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落实方案的日常培训工作,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各自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及工作要求,在有需要时,能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按照职责分工,开展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将事故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

(三)善后处置演练
事故善后处置演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条件容许时可联合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开展方式以桌面演练方式为主,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牵头成立演练策划小组,结合实际情况,拟定演练情景,编制演练方案。

演练过程及相关要求参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方式进行,由专人对演练进程实施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演练进度情况和处置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演练结束后,参加演练的人员应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
评估,提出演练过程存在的问题,根据演练情况对事故善后处置方案的实用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评估和总结情况要形成演练评价总结记录并及时改进。

八、附则
(一)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本方案为《**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第一部分第4点后期处置补充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