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4 光的折射教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光的折射
感知目标学
习
目
标
知识
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及折射角
(2)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
(4)学会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能力
目标
(1)通过观察“硬币上浮”等小实验,发现“光在传播过程中并非一定是沿直线传播
的”这一科学事实;
(2)猜想折射时光的传播路径;
(3)运用由“客观现象结合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得出光折射规律。
情感
目标
通过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自然现象,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奥妙无穷,进一
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界的兴趣。
重
点
难
点
(1)重点:光折射的条件、定律。
(2)难点:光折射发生必要条件中的“斜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
器材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一
引
入
新
课
一、复习提问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
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
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
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
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
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
“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
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
学生用3-5分钟
的时间来回顾已
学知识
学生根据准备的
实验器材来进行
实验
温故知
新
创设情
境
激励学
生
提高学
生的动
手操作
的能力
进行探究(一)光的折射
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
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
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
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
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
传播呢?
[演示1]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
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
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
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
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
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展示结论。
(二)有关折射的几个概念
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
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三)光的折射规律
[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
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
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
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
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
强调:条件是从空气射入水中
[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
度射向水面.
请同学注意观察: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学生猜想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
(分组到前面观看,效果
好)
讨论后回答:传播方向要
发生改变
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学生
分组讨论,尝试总结光的
折射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
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
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
学生总结:(结合光的反
射)
一点:入射点
两角:入射角、折射角
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
线、法线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尝试
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
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培养
学生
归纳
总结
的能
力
类比
的方
法
培养
学生
的参
与意
识
进行探究[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
进?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
角各是多少度?
利用图提出问题:如果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的方
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光线是否沿原入
射光线射出呢?
提示学生:通过前面的学生我们知道光路具有什
么特点?
[演示5]
①先让光由空气射入水中,记下入射光线、
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
②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观察光
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四)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
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
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
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
S′比S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
碗底好像变浅了.
2. 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
会看得见.
教师点拨:在未加水之前的小石头S点,射
入人眼的这部分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如图甲所示,
射向其他方向的光线,也没有射进人的眼睛,所
以,人眼看不见小石头.当水加到一定程度时,S
点从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如图乙所示,人可
以看见小石头,其实,人看到的只是小石头的虚
像.
学生总结: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
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
时,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
0°.
光路是可逆的
得出结论
①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
小)而增大(减小)
学生尝试独立作图分析,放
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
上水又会看得见.
培养
学生
归纳
总结
的能
力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的能
力
知识梳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
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④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学生归纳
课堂小结、归
纳重点、
探
究作业1、回顾本章所学,自己整理知识体系。
2、预习下节内容。
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
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
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④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解释现象
①池水变浅.
②硬币升高.
教后反思
拓展资料:
海市蜃楼
夏天,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向远方望去,有时能看到山峰、船舶、楼台、亭阁、集市、庙宇等出现在远方的空中。
古人不明白产生这种景象的原因,对它作了不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海中蛟龙(即蜃)吐出的气结成的,因而叫做“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的。
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
我们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
远处的山峰、船舶、楼房、人等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上层空气的光线入射角不断增大,以致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回地面,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
在沙漠里也会看到蜃景。
太阳照到沙地上,接近沙面的热空气层比上层空气的密度小,折射率也小。
从远处物体射向地面的光线,进入折射率小的热空气层时被折射,入射角逐渐增大,也可能发生全反射,人们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处物体的倒景,仿佛是从水面反射出来的一样。
沙漠里的行人常被这种景象所迷惑,以为前方有水源而奔向前去,但总是可望而不可及。
在炎热夏天的柏油马路上,有时也能看到上述现象。
贴近热路面附近的空气层同热沙面附近的空气层一样,比上层空气的折射率小。
从远处物体射向路面的光线,也可能发生全反射,从远处看去,路面显得格外明亮光滑,就像用水淋过一样。
谢谢你.....................................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
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