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①海:湖泊。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参军行》相 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3分)
山中杂诗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南朝] 吴 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考向四 赏析名句
202X鄂州卷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2分)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 两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进行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 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 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典型例题】
202X年嘉兴、舟山卷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的意思。
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应计策略】
一.抓住关键字(直译为主),牢记文言文
翻译“对、留﹑换﹑调﹑补﹑删”的方法。
二.识记特殊句式: ⑴判断句。“……者……也”“……者”“……也”。
⑵被动句。一是用“于”“见”“为”表示被动;
考向五 鉴赏技法 比较评价
[202X•杭州]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 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进行赏析。(3分)
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 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 奔走劳作的艰辛。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 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应计策略】
(1)关注诗歌题目,理解诗歌内容、意境。 (2)把握表露情感的词。 (3)解读意象,准确把握诗歌主题。
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如喜悦、欢快、恬淡、 闲适、愤慨、壮志未酬、借古讽今、乐观旷达等。
【应计策略】
解答时要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可从动词、形容词、叠 词、拟声词入手,也可从色彩、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值 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字词的作用。
【应计策略】
还要掌握一些术语,用来回答该字词的作用,如 用典故的字词,采用“委婉”“含蓄”等; 描写性的字词,采用“准确”“生动”“清新”“质朴” “耐人寻味”等; 动作性的词语,采用“生动”“简练”“富有表现力”等。
)
(2)议定乃行(
)

((43))至 虏能主徐许·.·出之袖( 中书(
) )
识记理解课内重要文言文词语,学 会迁移,根据语境推断。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的考查重视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虚词在语境中
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选择一个意义相同或不同。
. . . .
202X 菏泽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以.技干宋元
何以战
B.弄七剑迭而跃之. 花之君子者也
C.拘而.拟戮之
学而不思则罔
D.经月乃放
乃.不知有汉
【应计策略】 注意勤练多思,侧重掌握以下文言虚词:
而﹑其、以﹑于﹑之
句子翻译
这是浙江省的一个必考点,要求翻译的句子 一般为特殊句式以及含有重要语法现象﹑重点词 语等,并常常以此作为中考评卷的采分点。
应计策略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借代﹑夸张﹑反复﹑对偶﹑双关。 常见表现手法: 用典﹑衬托﹑想象﹑抑扬、细节描写 常见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描写方法(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等)
文言文阅读
202X年浙江中考对文言文的考查,题材仍是课外文言文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2015-202X年浙江中考出现了多个关联文本组合 阅读的情势。其中有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组合阅读 (202X宁波卷;有诗歌与古文的组合阅读(202X绍兴、义乌卷) 。 考查的侧重点仍以词语解释或辨析,句子断句,句子翻译,文 章内容理解或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或评价,写法探究等为主。 复习时,第一要参考知识梳理,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查漏补 缺,扎实基础知识,再结合文言文的考点逐个击破,练习时针 对考查类型进行强化巩固。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一起走进古诗文
文体知识清单
诗歌的分类
按内容
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 咏物诗、边塞诗等。

古体诗
①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②乐府诗:歌、行、吟、引、曲。
诗 歌 的
按 情 势

近体诗
①律诗:五律、七律、排律;②绝句 :五绝、七绝。
按字数 小令(1~58字)、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1.找名词或代词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 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2.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2015温州)
2.看对话、引文: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 “问”“曰”“云”“道”为标志。
鸣,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
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猿啼 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羌笛 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水 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 鸿雁 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音讯。 月亮 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 柳树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以表达依
(4)思乡怀人诗: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 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 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
古代诗歌意象汇总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行。 杜鹃 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
点面 征的详细描写;“面”指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
结合 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即详细描写和概括性描写的有
机结合。
细节 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的描画。
语言风格
粗犷 豪放
沉郁 哀怨
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沉郁苍凉,或凄清惨淡、迂回跌宕、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我虽然下得不大,但也不得全无,细细疏疏, 形成一幕珠帘,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 的美。
【应计策略】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 础上,发挥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 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 和诗人情感。答题时注意: (1)找出描写到的所有景物。(2)找出这些景物的 修饰语。(3)加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 (4)用流畅的语言连缀成画面。
2.这两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应计策略】
一般分析古诗词名句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
1.表现情势。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 的结合等)或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 生动形象等。 2.思想内容。可以把语言作为出发点,按照“表达了诗 人……的情感、思想等”、“蕴含了……的哲理”的思 路进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 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 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参军行
[202X•湖州]
[唐] 陈 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答题模式:这首诗描画(表现)了……的图景画面(或:描 画了……的景物,营造了一种……的氛围,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表达(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古诗词的题材内容与主旨情感
(1)山水田园诗: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隐逸生 活为主,表达出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爱好,或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 出。
渲染
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 形容,以突出形象。
动静 指对事物、景物进行动态、静态的描写, 结合 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乐趣。
表 现 手
虚实 把抽象的想象用具体的语言描写出来, 结合 将现实的景物与回忆、联想勾连起来。

“点”指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
二是意思被动,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⑶倒装句。
⑷省略句。
⑸固定句式。“不亦……乎”“得无……乎”“如……
何”“何以……”“……其……”
【应计策略】 文言断句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前提需要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有时凭语感就能断句,如 果有疑问时,寻找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辅助我们断句。
平实 质朴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说,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逼真深刻, 平易近人。
含蓄 隽永
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 开人悟性的“空白”。
清新 雅致
形象 生动
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愉悦感。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 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复习时可以根据梳理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考向一 文言实词
这是浙江省的一个必考点,虽然主要集中在考查课外的文言文 篇目上,但所考实词多是课内文言文中接触过的。文言实词考 的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02X嘉兴、舟山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令;②套数。
表抒 达情 方方 式式
借景抒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所要表达的思想寄寓

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寓情于 景
将感情融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 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 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托物言 志
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 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 物中。
考向三 评析炼字
【典型例题】
春游湖
202X年岳阳卷
[宋]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雨断桥②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 ①蘸:读zhàn。②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 析。(2分)
【参考答案】
一个“蘸”字,将桃花鲜艳水灵的神态表现得淋漓 尽致,进而使人联想到水中桃花的倒影和岸上的花 枝连成一片,好像蘸水而开。
(2)送别诗: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 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的淋 漓精致。此类诗歌有的是惜别之意,有的是离愁之感,有的是 劝勉之情。
(3)边塞诗: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 描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期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 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怨愤。
中考文言文考向探究
考向一 词语解释 文言断句 句子翻译 考向二 内容理解 比较阅读 考向三 人物形象分析 写法探究
词语解释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所 考查词语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侧 重于140个重点词语)。
解题时,应先联想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再 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即为正确答案。
直抒胸
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

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表描 达写 方手 式法
白描 象征 衬托 烘托
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以表现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感受。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 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峙的关系,以一些事 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一种艺术手法。常 见的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等。
依惜别的深情。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考向二 再现画面
【典型例题】
小雨
[宋]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202X金华卷
诗人写出了小雨的特殊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 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 (4分)
【参考答案】 示例: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于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