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蜡烛教案 (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地通讯的特点
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李商隐的一句被后人引用来赞美老师的诗歌么(“春蚕到死……”)在这句诗歌当中,“蜡炬”即我们说的蜡烛有了特别的含义(老师),一样的,它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中又有着更深刻的含义。

二、作者简介,文体介绍
1、作家
2、文体介绍
现实性
战地通讯新闻性特征(三个基本要求)真实性
战记)时效性
(战地报同于军事性的战报或消息类的快报
告文学)文学性特征作者对战争这一特定反映对象的审美意识的物化政论性特征:以主观发现写客观现象,以哲理思辨写报告对象(不同于小说)
三、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请学生复述时应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老妇人
时间:1994年9月29日
地点: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的一座桥前的方场
事件:老妇人冒着死亡的危险埋葬了红军烈士
起因:五个红军决定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
经过:红军中一人死亡,尸体留在了方场上,老妇人冒着危险去安葬烈士结果:老妇人颤巍巍的走了,红军战士继续投入战斗
一、学生自学,揣摩语句,完成课后练习二
二、总结“蜡烛”的含义
三、是怎样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的?
炮火连天
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十分吃力
感人的因素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含义
四、阅读课文,按下面提示写读书笔记。

[提示]读通讯读书笔记
(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内容主旨
(2)点评三处妙语佳句(感人的片段或句子)
(3)感悟联想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