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资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资料 1
6 回忆我的母亲
1.朗读课文,梳理归纳本文讲述的母亲的主要事迹,了解母亲的优秀品质。
2.学习本文按一定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课时计划】
2课时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教师趁势引导:同学们,歌中唱的“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这两句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说到这点,朱德元帅可是我们的榜样,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我们的伟人从母亲那儿学到了什么,他对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情感。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字难词。
(1)字音:(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佃.农(di àn) 祖籍.(j í) 妯娌..
(zh óu l ǐ) 勉强.(qi ǎn ɡ) 迁徙.(x ǐ) 慰勉..
(w èi mi ǎn) 溺.死(n ì) 衙.门(y á) 私塾.
(sh ú) 调.料(ti áo) 血溅.(ji àn) 瞒.
着(m án) (2)词义: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聊叙:姑且谈谈。
聊,姑且。
不辍:不停。
2.作者名片。
本文作者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字玉阶,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他的主要著作被收入在《朱德选集》《朱德军事文集》《朱德诗选》中。
3.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一种文学体裁。
运用叙述和描写,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断,以叙述为主,可兼有议论、抒情。
语言朴实自然,兼有文献价值。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补全填空。
课文开篇作者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①点明标题的词句是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词语是她勤劳一生。
③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我爱我母亲。
中学资料 2
2.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交流点拨】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段结束为第二部分。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自己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理清思路 把握人物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交流点拨】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第2~7段,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二是第8~13段,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
2.第一方面的事,可看做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母亲怎样的美德?
【交流点拨】第2、3段,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第二方面的事,可看做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从这些事件中你读出了母亲哪些美好品德?
【交流点拨】第一件事,1895年,家庭经受到的“最悲惨一次遭遇”,母亲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第二件事,1905年,节衣缩食,送子读书。
第三件事,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
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读出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4.写了上述三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回家继续劳动”。
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
第12段,写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母亲“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
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5.第13段追叙强调了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
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
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6.第14、15段,第二部分第三层,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交流点拨】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步骤四 深层阅读 把握情感
①母亲去世,作者深情回忆,表达了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浏览课文,圈画关键词句,体会把握。
【交流点拨】第1段,直抒“悲痛”、“爱”和“思念”之情;回忆部分流露出“歌颂”“赞扬”“感谢”的深情;最后两段,再次表达丧母的悲痛,并表达对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尽忠于党,尽忠于民族,尽忠于人民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中学资料 3
【交流点拨】文章开头第1段从母亲去世引起悲痛写起,概述母亲勤劳的一生值得回忆,总领全文。
文章最后一段以深深的祝愿,抒发对母亲的哀悼之情,紧密地呼应开头。
③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交流点拨】“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④请用课文原文回答母亲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交流点拨】第5段: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第7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8段: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第14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第15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想想家中日渐衰老的母亲那疲惫的身躯,朱德同志是用两个“尽忠于”报答他的母亲,“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来报答自己的母亲呢?
2.拓展延伸
朱德的母亲去世 ,延安各界举行公祭,挽联甚多。
你能写出一副挽联吗?
【交流点拨】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公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上联颂总司令丰功伟绩,“大孝为国”之赞,正是朱德文中所言:“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吾党之光”,是党中央对钟太夫人的崇高评价,也表明伟大的共产党与亿万人民的母亲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
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
”
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期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
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人的挽联是:“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
谢觉哉同志的挽联是:“红星入怀,盖世勋名光子舍;白云在望,漫天晴澹陨慈辉。
”
3.表达对母爱的赞美、感谢的歌曲也有很多,请你哼唱几句,或说出歌曲的名字和几句让你感动的歌词。
【交流点拨】示例:《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白发亲娘》: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你的那一双老花眼/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回忆我的母亲
朱 德
母亲勤劳一生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 支持革命尽忠于党和人民
中学资料
4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