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名校2019-2020学年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20mL 5 mol/L NaCl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1 mol/L B.0.02 mol/L C.0.1 mol/L D.0.2 mol/L
2.迄今为止,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然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
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汽油,这种汽油是一种纯净物
B.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变化过程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煤就是碳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8g 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N A
B.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 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
C.取50 mL 14.0 mol·L-1浓硝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生成气体分子的数目为0.35N A
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所含有的分子数目小于N A
4.下列物质按只含离子键、只含共价键、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顺序排列的是
A.Cl2 CO2 NaOH B.NaCl H2O2 NH4C1
C.NaCl Na2O2 NH4Cl D.NaCl He NaOH
5.一定条件下,乙醛可发生分解:CH3CHO(l)→CH4+CO,已知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90 kJ·mol-1。
在含有少量I2的溶液中,该反应的机理如下:
反应Ⅰ:CH3CHO+I2CH3I+HI+CO(慢)
反应Ⅱ:CH3I+HI CH4+I2(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I2的浓度有关B.HI在反应Ⅰ中是氧化产物
C.反应焓变的绝对值等于190 kJ·mol-1D.乙醛的分解速率主要取决于反应Ⅱ
6.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性:NaOH>Mg(OH)2>Al(OH)3B.原子半径:Na<Mg<Al
C.金属性:Na<Mg<Al D.单质的还原性:Al>Mg>Na
7.日常所用锌-锰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锌筒和石墨棒,以糊状NH4C1作电解质,电极反应为:Zn–2e-=Zn2+,2MnO2+2NH4++2e-=Mn2O3+2NH3+H2O。
下列有关锌-锰干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干电池中锌筒为正极,石墨棒为负极
B.干电池长时间连续工作后,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C.干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是由锌筒经外电路流向石墨棒
D.干电池可实现化学能向电能和电能向化学能的相互转化
8.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测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之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测其溶液的酸碱性
C.加烧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烧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在试管口试之
9.将0.2 mol下列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缓缓通过0.5 L 2mol/L的NaOH溶液中,生成正盐和酸式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烷烃是()
A.乙烷B.丙烷C.丁烷D.戊烷
10.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CO2B.NaCl C.Na2O D.Mg(OH)2
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淀粉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烹鱼时加适量醋和酒可以增加香味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生产金属铝
D.乙烯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12.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具有放射性的氡(),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该核素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A.86B.136C.50D.222
13.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稳定性:NH3<PH3<SiH4B.酸性:HClO4>H2SO4>H3PO4
C.碱性:KOH>NaOH>Mg(OH)2D.还原性:F-<Cl-<Br-
14.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表现形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A族及其相邻主族元素可以找到制造农药所需元素
B.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线附近寻找制冷剂
C.第IA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可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1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烃
D.生活中常见的糖类、蛋白质都是有机物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2升华需要破坏共价键
B.稳定性:HF < H2O < NH3< CH4
C.N2的电子式: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离子键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种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②两种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③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④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⑤难失去电子的原子,易形成阴离子⑥单质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化合物分子中才存在化学键⑦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A.②⑦B.③⑦C.⑦D.①⑤⑦
18.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I的是
A.Cl2+2I-=2Cl-+I2B.稳定性:HCl>HI
C.酸性:HClO4>HIO4D.酸性:HClO3>HIO3
19.(6分)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为负极,其附近的溶液变蓝,溶液中有Cu2+产生
B.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
C.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
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将不会发光
20.(6分)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是
A.2H2+O22H2O B.NH3+HCl=NH4Cl
C.2Na2O2+2H2O=4NaOH+O2↑D.2Mg+CO22MgO+C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1)请计算68.4g 蔗糖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_____。
(2)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请计算用684g 蔗糖为原料制取葡萄糖,并由葡萄糖完全转化为酒精,生成酒精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工业溴主要利用中度卤水进行吹溴工艺生产。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有关资料:Br2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
(1)图中盛装工业溴的仪器名称是______,烧杯A中热水浴的作用为______。
(2)按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入试剂,然后________,再开始对A加热。
C中液体产物的颜色为______。
(3)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_____。
A.乙醇
B.四氯化碳
C.纯碱溶液
D.裂化汽油
(4)Br2被过量Na2CO3溶液吸收的氧化产物为NaBrO3,则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已知:① 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2CH3COOH。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2CH3CHO+O2催化剂
Δ
回答下列问题:
(1)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I、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
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 ΔH1=+3 359.26 kJ·mol-1
CaO(s)+SiO2(s)=CaSiO3(s) ΔH2=-89.61 kJ·mol-1
2Ca3(PO4)2(s)+6SiO2(s)+10C(s)=6CaSiO3(s)+P4(s)+10CO(g) ΔH3 则ΔH3=__
II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NaOH 溶液、足量的CuSO 4溶液和足量的AgNO 3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乙中c 电极质量增加了32g 。
据此回答问题:
(1)电源的N 端为________极;
(2)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电极b 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L ;
(4)丙池中______(e 或f )电极析出金属Ag __________g ;
(5)电解前后各溶液的pH 是否发生变化(填增大、或减小 、或不变):
甲溶液________________;乙溶液________________;丙溶液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详解】
根据溶液稀释原则,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15mol L 0.02L=c 1L ⋅⨯⨯,解得c=0.1 mol∙L -1,故C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
2.C
【解析】
【详解】
A. 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更多的汽油,这种汽油仍然是混合物,A 项错误;
B. 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 项错误;
C. 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是CO 2和H 2O ,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C 项正确;
D. 煤是混合物,不是碳,主要成分是碳,D 项错误;
答案选C 。
3.B
【解析】
分析:A. 1.8g H218O的量与 1.8g D2O的量均为0.09 mol,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0.9N A;B. 精炼铜过程,阴极极反应为:Cu2++2e-=Cu,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阳极失电子数目等于阴极的电子数目,可以计算出阴极增重质量;C. 取50 mL 14.0 mol·L-1浓硝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生成0.35mol二氧化氮,随着反应的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生成0.175mol一氧化氮,因此生成气体的量在0.35mol与0.175mol
之间;D. 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详解:1.8g H218O水的量为0.09mol,所含质子数为10×0.09×N A=0.9N A,电子数10×0.09×N A=0.9N A,1.8g D2O 所含质子数为10×0.09×N A=0.9N A,电子数10×0.09×N A=0.9N A,所以1.8g 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0.9N A,A错误;精炼铜,阴极极反应为:Cu2++2e-=Cu,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若阳极失去0.1mol电子,则阴极增重0,05×64=3.2g,B正确;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3Cu+
4HNO3(浓)===Cu(NO3)2+2NO2↑+2H2O,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
2NO↑+4H2O;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7mol,0.7mol浓硝酸完全反应生成0.35mol二氧化氮,0.7mol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0.175mol一氧化氮,所以0.7mol浓硝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
0.35mol,生成的气体分子数小于0.35N A, C错误;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错误;正确选项B。
4.B
【解析】A. Cl2中含有共价键、CO2中含有共价键、NaOH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故A错误;B. NaCl中含有离子键、H2O2中含有共价键、NH4C1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故B正确;C. NaCl中含有离子键、Na2O2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NH4Cl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故C错误;D. NaCl中含有离子键、He属于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NaOH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B。
点晴:本题考查了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明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是解本题关键。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为易错点。
5.A
【解析】
【详解】
A.碘为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A正确;
B.反应I中碘元素化合价降低,HI为还原产物,B错误;
C.焓变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活化能之差,C错误;
D.反应I较慢,决定着总反应的快慢,D错误;
答案选A。
6.A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性:N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NaOH>Mg(OH)2>Al(OH)3,A项正确;B.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 >Mg>Al,B项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线Na>Mg>Al,C项错误;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单质的还原性:Al<Mg<Na,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7.B
【解析】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根据电池反应式知,Zn是负极、石墨是正极,故A错误;B.NH4Cl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能腐蚀锌,所以干电池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电器,故B正确;C.原电池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锌是负极、二氧化锰是正极,所以电流方向是由石墨经外电路流向锌,故C错误;D.干电池是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所以只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故选B。
8.D
【解析】
【详解】
A. 直接加热铵盐晶体虽然也可分解产生氨气,但同时会生成其他气体,混合气体及水蒸气在到达试管口之前即又冷却化合成为原铵盐晶体附着在试管壁上,故无法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A错误;
B. 铵盐和水混合不会产生氨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中会显示红色,是因为铵根离子水解显示酸性,但是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铵盐,故B错误;
C. 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因为强碱溶液呈碱性,不能确定是否有铵根离子,故C错误;
D. 将氢氧化钠放入试管加热,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则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铵盐和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9.C
【解析】试题分析:假设该烷烃分子中含有n个C原子,则完全燃烧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是0.2nmol。
n(NaOH)=" 0.5" L ×2mol/L=1mol。
假设产生的Na2CO3的物质的量为amol,则NaHCO3为3amol。
则根据Na 守恒可得2a+3a=1,解得a=0.2mol,所以Na2CO3为0.2mol,NaHCO3为0.6mol。
根据C守恒可得0.2n=0.8,所以n=4.因此该烷烃是丁烷。
考点:考查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化学式的确定的知识。
10.C
【解析】A.二氧化碳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 NaCl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盐,故B错误;C.Na2O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D、Mg(OH)2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把握物质的组成、碱性氧化物的判断等为解答的关键。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但某些金属氧化物(Mn2O7、Al2O3)不是碱性氧化物。
11.A
【解析】
【详解】
A. 蛋白质和淀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烹鱼时加适量醋和酒可以增加香味,B正确;
C.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则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生产金属铝,C正确;
D.乙烯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D正确;
答案为A。
12.C
【解析】分析: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可知质子数是86,质量数是222,则中子数=222-86=136,因此该核素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36-86=50。
答案选C。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同周期,由左到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故CH4<NH3;同主族,由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SiH4<CH4,故A错误;
B. 同周期,由左到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HClO4>H2SO4>H3PO4,故B正确;
C. 同主族,由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同周期,由左到右,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KOH>NaOH>Mg(OH)2,故C正确;
D. 同主族,由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而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F-<Cl-<Br-,故D正确。
故选A
A、在非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A正确;
B、过渡元素中均为金属元素,可寻找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B错误;
C、第IA中的H元素是非金属,C错误;
D、金属元素的单质容易导电,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不能导电,所以在二者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的单质导电性就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在其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D错误;答案选A。
15.B
【解析】
【详解】
A、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A正确;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等中含有碳元素,但其为无机物,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故B错误;
C、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烃,故C正确;
D、生活中常见的糖类、蛋白质中都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B。
1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碘单质为分子晶体,升华需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共价键,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稳定性:HF>H2O >NH3>CH4,B错误;
C. N2为含有氮氮三键的双原子分子,电子式为,C正确;
D.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错误;
故选C。
17.A
【解析】
【详解】
①错,比如H2O2中,结构式为:H—O—O—H,含有O—O,为非极性键;②对,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键一定是极性键;③错,Na2O2中的过氧键为非极性键,但是为离子化合物;④错,共价化合物中有一部分构成为原子晶体,其熔点比离子化合物高;⑤错,稀有气体原子难得到电子,也易失去电子,不易形成阴离子;⑥错,如H2中含有H—H键,存在化学键;⑦对,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因此②⑦,A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A。
【分析】
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氢化物的稳定性等角度判断。
【详解】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根据反应Cl2+2I﹣=2Cl﹣+I2,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I2,元素的非金属性Cl大于I,选项A能说明;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氯化氢比碘化氢稳定,可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选项B能说明;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酸性:HClO4>HIO4,可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选项C能说明;
D.酸性:HClO3>HIO3,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I,因为两种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选项D不能说明。
答案选D。
19.B
【解析】
【分析】
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
A、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有气泡冒出,Cu不参与反应,溶液不变蓝,故A错误;
B、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太阳能→电能,灯泡发光,电能→光能,故B正确;
C、锌片换成铁片,铁比铜活泼,铁作负极,电流方向不改变,故C错误;
D、柠檬汁中含有电解质,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发光,故D错误;
答案选B。
20.C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A. 2H2+O22H2O中只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选项A不选;B.NH3+HCl=NH4Cl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有离子键的生成,但没有离子键的断裂,选项B不选;C. 2Na2O2+2H2O=4NaOH+O2↑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有离子键的断裂和生成,选项C选;
D. 2Mg+CO22MgO+C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有离子键的生成,但有离子键的断裂,选项D不选;
答案选
C 。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0.2 4mol.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葡萄糖的相关性质。
蔗糖水解的方程式为:
,
葡萄糖发酵的方程式为:6126252C H O 2C H OH+2CO −−−→↑
酒化酶
葡萄糖
,根据方程式计算题中要求的物理量。
【详解】
(1)()1222111222111222111m(C H O )68.4g
n C H O =
==0.2mol M(C H O )342g/mol
,
1 1 0.2mol n(葡萄糖)1
1
11
=0.2mol n()葡萄糖
n(葡萄糖)1=0.2mol ; (2) ()1222111222111222112m(C H O )684g
n C H O =
==2mol M(C H O )342g/mol
,则n (葡萄糖)2=2mol ,
6126252C H O 2C H OH+2CO −−−→↑
酒化酶
葡萄糖
1 2 2mol n(C 2H 5OH)
()
25n C 12
=2m l H o OH n(C 2H 5OH)=4mol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圆底烧瓶 使液体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在冷凝管中按图中箭头方向通入冷水 深红棕色或红棕色 B 3Br 2+6Na 2CO 3+3H 2O =NaBrO 3+5NaBr +6NaHCO 3 【解析】 【分析】
通过热水浴给工业溴加热,溴变为溴蒸气然后通过冷凝进入到装有冰的双颈烧瓶中,溴容易挥发变为溴蒸
气,溴蒸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卤素单质容易与碱性物质反应的性质,用过量Na 2CO 3溶液吸收,发生歧化反应产生NaBrO 3、NaBr ,Na 2CO 3则变为NaHCO 3。
【详解】
(1)图中盛装工业溴的仪器是圆底烧瓶,水浴加热的优点是使液体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2)按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入试剂,然后给冷凝管通入冷却水,蒸馏时,为充分冷凝,冷凝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即通入冷水的方向为图中箭头方向,然后对A 进行加热,使液溴气化。
控制温度59℃,使溴单质挥发,通过冷凝得到呈深红棕色或红棕色的液态溴单质;
(3)A .溴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但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A 不符合题意; B .溴在CCl 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溴与CCl 4不反应,水与CCl 4互不相溶,CCl 4可以作萃取剂,B 符合题意;
C .溴单质能与纯碱溶液反应,消耗液溴,不能作萃取剂,C 不符合题意;
D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能与液溴发生加成反应而消耗溴,不能作萃取剂,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
(4)Br 2与过量Na 2CO 3反应生成NaBrO 3、NaBr 和NaHCO 3,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r 2+6Na 2CO 3+3H 2O =NaBrO 3+5NaBr +6NaHCO 3。
【点睛】
本题以从海水中提取溴为载体,考查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分离或提纯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体现了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原理等能力。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羟基 羧基 加成反应 催化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
OH 2CH 3CH 2OH+O 2Cu
Δ−−→2CH 3CHO+2H 2O CH 3COOH+C 2H 5OH
浓硫酸
∆
CH 3COOC 2H 5+H 2O
【解析】 【分析】
A 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 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所以A 是乙烯。
乙烯和水加成生成乙醇,所以
B 是乙醇。
乙醇氧化为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为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所以
C 是乙醛,
D 是乙酸。
【详解】
(1)B 为乙醇,官能团为羟基,D 为乙酸,官能团为羧基。
(2)反应①是乙烯和水加成生成乙醇的反应,为加成反应,②是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反应类型为催化氧化反应,④为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即为取代反应。
(3)反应①: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
OH 反应②:2CH 3CH 2OH+O 2Cu
Δ
−−→2CH 3CHO+2H 2O 反应④:CH 3COOH+C 2H 5OH
浓硫酸
∆
CH 3COOC 2H 5+H 2O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2821.6kl/mo 正极 4OH --4e -=O 2↑+2H 2O 5.6L e 108g 增大 减小 减小 【解析】 【分析】
I.根据盖斯定律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②×6得2Ca 3(PO 4)2(s )+6SiO 2(s )+10C (s )═6CaSiO 3(s )+P 4(s )+10CO (g ),焓变做相应运算求解。
II.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乙中c 电极质量增加,说明C 电极是电解池阴极,则d 电极是阳极,连接电解池阳极的原电池电极是正极;再根据电子守恒分析判断。
【详解】
①2Ca 3(PO 4)2(s)+10C(s)=6CaO(s)+P 4(s)+10CO(g)ΔH 1=+3 359.26 kJ ∙mol -1
②CaO(s)+SiO 2(s)=CaSiO 3(s) ΔH 2=-89.61 kJ ∙mol -1;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6得2Ca 3(PO 4)2(s)+6SiO 2(s)+10C(s)=6CaSiO 3(s)+P 4(s)+10CO(g),所以其反应为
△H 3=△H 1+6×△H 2=+3359.26kJ ∙mol −1+6×(−89.61kJ ⋅mol −1)=+2821.6kJ ∙mol −1 故答案为:+2821.6kJ/mol 。
II.(1)该装置是电解池,甲池为NaOH 溶液,乙池为CuSO 4溶液,丙池为AgNO 3溶液,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乙中c 电极质量增加32g ,说明c 电极是电解池阴极,则M 电极是负极,N 是电极的正极,故答案为:正;
(2)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时,b 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4OH --4e -=2H 2O+O 2↑,故答案为:4OH --4e -=2H 2O+O 2↑;
(3)乙池为电解CuSO 4溶液,乙中的c 电极产生的是铜,质量增加32g ,物质的量32g/64g ∙mol -1
=0.5mol,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1.0mol ,根据电子守恒,电极b 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0mol÷4×22.4mol ∙L -1=5.6L ;答案:5.6L ;
(4)丙池为AgNO 3溶液,e 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Ag ++e -=Ag ,根据电子守恒,m(Ag)= 1.0mol×108g/mol=108g;
(5)甲池为NaOH 溶液,电解氢氧化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使得氢氧化钠溶液pH 增大;
乙池为CuSO 4溶液,电解硫酸铜溶液,阳极发生:4OH --4e -=2H 2O+O 2↑,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所以溶液pH 减小;丙池为AgNO 3溶液,电解硝酸银溶液,阴极电极反应为:4Ag ++4e -=4Ag ,阳极发生:4OH --4e -=2H 2O+O 2↑,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所以溶液pH 减小; 答案:甲溶液增大;乙溶液减小;丙溶液减小。
【点睛】
本题的突破口:乙中c 电极质量增加,说明c 电极是电解池阴极,则d 电极是阳极,连接电解池阳极的原
电池电极是正极;以此分析解答。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标准状况下将35mL气态烷烃完全燃烧,恢复到原来状况下,得到二氧化碳气体140mL,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A.C5H12B.C4H10C.C3H6D.C3H8
2.室温下,CuSO4(s)和CuSO4·5H2O(s)溶于水及CuSO4·5H2O受热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B.将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C.△H3>△H2
D.△H1=△H2+△H3
3.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
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某些原料的。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浓缩、富集溴
C.第①到第⑤步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共有2步
D.第④步中,SO2起氧化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Zn、H2SO4形成的原电池装置中,H2主要在Zn电极产生
B.往Fe和稀硫酸反应的装置中,加入少量CuSO4粉末,可加快产生H2的速率
C.2个氢原子变成1个氢气分子的过程中会放出一定的热量,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1个氢气分子具有的能量比2个氢原子的能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