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服装简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第三节 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 汉族女子清初的服饰基本上与明代末年相同,后 来在与满族女子的长期接触之中,不断演变,终 于形成清代女子服饰特色。
▪ 汉女平时穿袄裙、披风等。上衣由内到外为:兜 肚—贴身小袄—大袄—坎肩—披风。
▪ 下裳以长裙为主,多系在长衣之内。
16
兜肚
17
霞帔
18
大袄
低领镶滚大袄
3
清乾隆皇帝着朝服像
4
穿箭衣、补服,佩披领、挂朝珠、戴暖帽、蹬朝靴的官吏 5
朝服
6
补服
补服:形如 袍,略短、 对襟、袖端 平,是清代 官服中最重 要的一种, 穿用场合很 多。
7
琵琶襟马褂
8
马甲
一字襟
大襟
9
领衣:清代服式一般没有领子,所以穿礼服时需 加一硬领,为领衣。 披领:加于颈项而披之于肩背,形似菱角。 裤子:清朝男子已不着裙,而普遍穿裤,中原一 带男子穿宽裤腰长裤,系腿带。 首服:夏季有凉帽,冬季有暖帽。 朝珠:这是高级官员区分等级的一种标志,进而 形成高贵的装饰品。 腰带:富者腰带上嵌各种宝石,有带钩和环,环 左右各两个,用以系帨、刀、觽、荷包等。 鞋:公服着靴,便服着鞋,有云头、双梁、扁头 等式样。另有一种快靴,底厚简短,便于出门时 跋山涉水。
33
19
裤子:只着裤而不套裙者,多为侍婢或乡村劳动 女子。 云肩:这是当时普遍佩用的装饰,云肩形似如意, 披在肩上。 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色。
20
裤子
绣金银长裤
21
云肩
22
镶滚彩绣
23
窄袖、大襟、花缎、阔边大袄 24
低领镶边的长袄
25
镶边短袄
26
鞋:鞋式旗汉各异。旗女天足,着木底鞋,底高 一二寸或四五寸,高跟装在鞋底中心,形似花盆 者为“花盆底”,形似马蹄者为“马蹄底”,一 说为掩其天足,一说为增加身高,实际上体现出 一族之风。汉女缠足,多着木底弓鞋,鞋面均多 刺绣、镶珠宝。南方女子着木屐,娼妓喜镂其木 底贮香料或置金铃于屐上。
27
高底旗鞋
28
木底弓鞋
29
第四节 太平天国服装
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使旧 式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他们改革历法,重视 绘画,批判儒家经典,并设计规定了自已的服装 式样与色彩,是第一支拥有自己独特服装的农民 起义军。
30
天德像
31
忠王李秀成像 32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清代冠服制度有何重大改革?为什么? 2.女服的发展循着怎样的一条路线?
第一节 概述
清朝从公元1616年至1911年,共295年的历史, 历经12个皇帝。
清朝是以满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权。满族原是尚 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 方式,冠服形制与汉人的服装大异其趣。
1
第二节 男子官服与民服
清代在服饰制度上坚守其本民族旧制,不愿意轻 易改变原有服式。
清代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 衣大袖而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之,代替了 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但无领子,高 层人士再另加领衣。男子官服在完全满化的服装 上沿用了汉族冕服中的十二章纹饰。
10
领衣
11
朝服及披领披领12来自首服暖帽凉帽
13
朝靴
14
清代男子服饰分阶层观之,主要为以下三种: 官员:头戴暖帽或凉帽,有花翎、朝珠,身穿褂、 补服、长裤,脚着靴。 士庶: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马褂,掩腰长裤, 腰束带,挂钱袋、扇套、小刀、香荷包、眼镜盒 等,脚着白布袜、黑布鞋。 体力劳动者:头戴毡帽或斗笠,着短衣,长裤, 扎裤脚,罩马甲,或加套裤,下着蓬草鞋。这种 服式延续至20世纪下半叶。
2
袍、袄:因游牧民族惯骑马,因此袍、袄多开衩, 后有规定皇族用四衩,平民不开衩。 补服:形如袍,略短、对襟、袖端平,是清代官 服中最重要的一种,穿用场合很多。 行褂:是指一种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俗 呼“马褂”。 马甲:为无袖短衣,也称“背心”或“坎肩”, 男女均服,清初时多穿于内,晚清时讲究穿在外 面。
第三节 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 汉族女子清初的服饰基本上与明代末年相同,后 来在与满族女子的长期接触之中,不断演变,终 于形成清代女子服饰特色。
▪ 汉女平时穿袄裙、披风等。上衣由内到外为:兜 肚—贴身小袄—大袄—坎肩—披风。
▪ 下裳以长裙为主,多系在长衣之内。
16
兜肚
17
霞帔
18
大袄
低领镶滚大袄
3
清乾隆皇帝着朝服像
4
穿箭衣、补服,佩披领、挂朝珠、戴暖帽、蹬朝靴的官吏 5
朝服
6
补服
补服:形如 袍,略短、 对襟、袖端 平,是清代 官服中最重 要的一种, 穿用场合很 多。
7
琵琶襟马褂
8
马甲
一字襟
大襟
9
领衣:清代服式一般没有领子,所以穿礼服时需 加一硬领,为领衣。 披领:加于颈项而披之于肩背,形似菱角。 裤子:清朝男子已不着裙,而普遍穿裤,中原一 带男子穿宽裤腰长裤,系腿带。 首服:夏季有凉帽,冬季有暖帽。 朝珠:这是高级官员区分等级的一种标志,进而 形成高贵的装饰品。 腰带:富者腰带上嵌各种宝石,有带钩和环,环 左右各两个,用以系帨、刀、觽、荷包等。 鞋:公服着靴,便服着鞋,有云头、双梁、扁头 等式样。另有一种快靴,底厚简短,便于出门时 跋山涉水。
33
19
裤子:只着裤而不套裙者,多为侍婢或乡村劳动 女子。 云肩:这是当时普遍佩用的装饰,云肩形似如意, 披在肩上。 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色。
20
裤子
绣金银长裤
21
云肩
22
镶滚彩绣
23
窄袖、大襟、花缎、阔边大袄 24
低领镶边的长袄
25
镶边短袄
26
鞋:鞋式旗汉各异。旗女天足,着木底鞋,底高 一二寸或四五寸,高跟装在鞋底中心,形似花盆 者为“花盆底”,形似马蹄者为“马蹄底”,一 说为掩其天足,一说为增加身高,实际上体现出 一族之风。汉女缠足,多着木底弓鞋,鞋面均多 刺绣、镶珠宝。南方女子着木屐,娼妓喜镂其木 底贮香料或置金铃于屐上。
27
高底旗鞋
28
木底弓鞋
29
第四节 太平天国服装
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使旧 式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他们改革历法,重视 绘画,批判儒家经典,并设计规定了自已的服装 式样与色彩,是第一支拥有自己独特服装的农民 起义军。
30
天德像
31
忠王李秀成像 32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清代冠服制度有何重大改革?为什么? 2.女服的发展循着怎样的一条路线?
第一节 概述
清朝从公元1616年至1911年,共295年的历史, 历经12个皇帝。
清朝是以满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权。满族原是尚 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 方式,冠服形制与汉人的服装大异其趣。
1
第二节 男子官服与民服
清代在服饰制度上坚守其本民族旧制,不愿意轻 易改变原有服式。
清代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 衣大袖而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之,代替了 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但无领子,高 层人士再另加领衣。男子官服在完全满化的服装 上沿用了汉族冕服中的十二章纹饰。
10
领衣
11
朝服及披领披领12来自首服暖帽凉帽
13
朝靴
14
清代男子服饰分阶层观之,主要为以下三种: 官员:头戴暖帽或凉帽,有花翎、朝珠,身穿褂、 补服、长裤,脚着靴。 士庶: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马褂,掩腰长裤, 腰束带,挂钱袋、扇套、小刀、香荷包、眼镜盒 等,脚着白布袜、黑布鞋。 体力劳动者:头戴毡帽或斗笠,着短衣,长裤, 扎裤脚,罩马甲,或加套裤,下着蓬草鞋。这种 服式延续至20世纪下半叶。
2
袍、袄:因游牧民族惯骑马,因此袍、袄多开衩, 后有规定皇族用四衩,平民不开衩。 补服:形如袍,略短、对襟、袖端平,是清代官 服中最重要的一种,穿用场合很多。 行褂:是指一种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俗 呼“马褂”。 马甲:为无袖短衣,也称“背心”或“坎肩”, 男女均服,清初时多穿于内,晚清时讲究穿在外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