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的临床使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的临床使用价值
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的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100例进行开腹手术采用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术后镇痛麻醉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地佐辛、托烷司琼镇痛。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入小剂量氯胺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自发性疼痛、痛觉敏化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发生疼痛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较好,能减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临床使用
小剂量氯胺酮(0.2~0.5 mg/kg)对术后镇痛和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及痛觉敏化[1,2]。
本研究针对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的临床使用价值,取得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进行开腹手术术后镇痛患者,将2014年4~9月本院收治的50例术后镇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术后镇痛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4±10.2)岁;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5.3±9.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术后镇痛方法对照组术后镇痛麻醉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地佐辛常规10 mg,托烷司琼4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泵注4 ml/h。
观察组术后镇痛麻醉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1~1.5 μg/kg,地佐辛常规10 mg,托烷司琼4 mg,氯胺酮0.2~0.5 mg/k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 中静脉泵注4 ml/h[3,4]。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自发性疼痛、痛觉敏化及术后镇痛效果评价。
术后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无痛;四肢>颈部)。
术后镇痛能显著减轻疼痛,把术后疼痛控制在一个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尽力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依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术后镇痛是十分有效的,而且是充分安全的。
术后镇痛的目标为迅速有效的消除疼痛防止转化为慢性疼痛,控制药物不良反应,达到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上常采用镇痛泵止痛,镇痛泵中的麻醉镇痛药物从静脉给予,阿片类药物
进入人体后与阿片受体结合阻断疼痛反应的恶性循环,减少创伤部位致疼物质释放,减轻神经内分泌反射,抑制疼痛反应中的中枢敏化机制和外周敏化机制。
氯胺酮是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阻断药,阻断NMDA受体是氯胺酮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主要机制。
该药选择性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对痛觉信号的传入,阻断疼痛向丘脑和皮质区传导,产生镇痛作用,同时还激活边缘系统。
有研究报道,氯胺酮能够激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自发性疼痛、痛觉敏化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发生疼痛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剂量氯胺酮(0.2~0.5 mg/kg)对术后镇痛和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有重要作用,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倩. 氯胺酮联合曲马多用于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 中南大学,2006.
[2] 仲吉英,金红永,陈华艳,等.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PCIA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国新药杂志,2009(24):2337-2339.
[3] 杨云丽,麻伟青,张承华,等.小剂量氯胺酮对骨盆截骨术患儿术后镇痛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4):380-382.
[4] 杨红梅,耿立成,李丽,等.地佐辛联合氯胺酮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7):1-2.
[5] 韩晓玲,时向军.氯胺酮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