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治疗史上的第四次飞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的新时代,它可特异性 的针对HCV病毒蛋白酶,抑制其活性,阻止病毒的活化与复 制。其良好的疗效或将造就丙肝治疗的第4次历史性飞跃。
丙肝治疗史上的第四次飞跃
Jay H. Hoofnagle
丙肝的治疗开始于25年前,最初用重组人干扰素α 进行试验性的治疗,原理是基于干扰素的广谱抗病毒效 应,因为当时推测其为一种非甲非乙型肝炎,干扰素可 能具有治疗效果。干扰素需注射使用,且存在许多副作 用,因此总体效果不甚理想,但1992年美国还是批准其 用于丙肝的治疗。 丙肝治疗的另一个重要进步就是利巴韦林的 使用。利巴韦林是核苷类似物,具有抗黄病毒 (flaviviruse)的活性。当HCV被认定为黄病毒后, 自然可使用利巴韦林治疗丙肝。更为重要的是,联合 干扰素使用时,利巴韦林可以增加病人对治疗的反应 性。1998年利巴韦林被批准用于干扰素治疗丙肝时的 辅助用药。 丙肝治疗史上的第3次进步是长效干扰素的出现, 它可以一周甚至三周注射一次。比起普通干扰素,长效 干扰素的持续抗病毒效率更高。48周的长效干扰素和利 巴韦林联合治疗后有效率可增加45%~55%。 10年来,丙肝的治疗还没出现第4次的飞跃,但 应该为时不远了。最近NEJM 杂志上的两篇文章阐述了 telaprevir(VX950)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Telaprevir 是HCV蛋白酶特异抑制剂,是根据HCV分子结构进行推理 性药物设计的一种分子。Telaprevir是仿肽类药物,模 仿被病毒蛋白酶剪切的HCV多肽,这个步骤是HCV复制所 必须的。Telaprevir带有亲电子的丝氨酸捕获结构,它 与蛋白酶中具有催化作用的丝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从 而抑制其活性。Telaprevir对HCV具有特异靶向作用, 可能代表丙肝治疗的新时代。 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表明,Telaprevir可影响HCV 的复制。慢性丙肝Ⅰ期试验中,1~2周的telaprevir 治疗可以降低HCV的RNA水平。但短期治疗后停药, 病毒水平有所反弹,且很容易出现telaprevir抵抗。 Telaprevir和长效干扰素联合使用对病毒抑制作用更明 显,病毒抵抗出现的几率也减少。Telaprevir、长效干 扰素和利巴韦林短期治疗后再使用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 林联合治疗病人48周可出现持续性病毒反应。
Telaprevir治疗12周,然后再联合使用长效干扰素 α-2a和利巴韦林,或仅使用前两种药物12周,或总共 24周或48周。对照组为长效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 治疗48周。标准治疗组的持续性病毒反应分别是41%和 46%。而试验组的反应率为61%和69%,比标准治疗组显 著升高。 其它药物的试验也在进行中,但结果都不甚理想。 治疗12周停药,持续性病毒反应率比坚持24周治疗要 低,并且仅用长效干扰素和telaprevir而不联用利巴韦 林,其复发率较高。在McHutchison的研究中,持续使 用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48周(前12周3种药物合用) 并不比持续使用24周更有效,持续性病毒反应率分别 为67%、61%。这些Ⅱ期试验表明,长效干扰素、利巴 韦林加上telaprevir联合使用,连续治疗24周,将增加 HCV-1型慢性丙肝的持续性病毒反应,而且可以避免长 期治疗的副作用,并减低医疗费用。 为何telaprevir治疗最长只能12周,而长效干 扰素和利巴韦林可以连续使用24周或48周?主要 是telaprevir的副作用决定的。在两项试验中, telaprevir会增加贫血、呕吐、腹泻、全身瘙痒和皮疹 等副作用。皮疹非常严重,在治疗后8周就开始出现, 并迅速增加。皮疹发生的原因尚不清楚。 另一问题是为何联合telaprevir、聚乙二醇干扰素 和利巴韦林的持续性病毒反应率并未增高?早期研究 中,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使几乎所有病人的HCV的RNA 水平在几周内下降至无法检测得到的水平。在两项试验 的末期,仅有57%和70%的病人无法检测到HCV RNA。接受 telaprevir治疗的病人其复发率要比标准治疗的病人低, 且持续性病毒反应率较高。使用telaprevir可以提高反应 率可能是因为它可以防止病毒复制和复发。但这一作用 仅限于至少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有部分反应的患者。 Telaprevir是治疗丙肝的新药,正在开创丙肝治疗 的新时代——靶向性的HCV抗病毒药物研发时代。 (资料来源N Engl J Med ,2009,360:1899-1901. 编译 黄艳)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2009.6 No.87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