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摘要:目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最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
由于裂缝的
存在,外界环境中的水很容易进入楼板内部,楼板内部的钢筋就会因此而腐蚀,
这势必降低混凝土楼板的承载能力、耐久性以及抗渗性,并且还会影响建筑物的
使用功能。
因此,我们必须对裂缝的产生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做出足够的应对和
控制措施,以减少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建筑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前几年的钢筋混凝土预
制板建筑由于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差,无法满足安全要求,因此近年来逐渐被现
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建筑所取代。
然而,随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房屋建筑工程
中的推广和应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
在广泛应用混凝土现浇结构的同时,还必须从各个方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从
而将其控制在无害的范围内。
本文着重研究裂缝产生的位置、裂缝产生的原因等,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质量。
关键词:楼面裂缝;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引言
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外荷载作用、养
护环境不当等等。
在项目的实际施工中要区别对待,施工时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
控制裂缝的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开裂或尽可能减少裂缝数量和裂缝宽度。
综上所述,如何
有效防止裂缝的发生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楼面裂缝形式
(1)呈比较规则网状结构的楼面裂缝,这种裂缝与楼板中的钢筋网位置基本吻合。
产
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楼面浇捣完成后上荷太早,造成楼板振动,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结
合不严密。
(2)沿安装管线走向的楼面裂缝。
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楼板中暗埋的PVC
管位置不当。
(3)楼板预留孔洞位置处的裂缝。
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楼板预留洞封堵
时施工不细致导致新老混凝土之间产生裂缝。
2楼面裂缝的原因分析
2.1设计不够合理
建筑物平面收缩裂缝经常出现在收缩应力集中的薄弱截面上,设计院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会因为太注重建筑功能而忽视一些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
比如当建筑平面不规则,而在
结构设计期间又没有采取结构加强措施时,在楼板阴阳角处就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
集中,从而导致楼板开裂。
2.2材料质量不过关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及其他外加剂混合而形成的均质脆性材料。
在混凝土中,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细骨料表面并填充细骨料间的空隙而形成砂浆,
水泥砂浆又包裹粗骨料并填充空隙而形成混凝土。
构成混凝土的各种材料以及其配合比都会
对裂缝的形成产生影响。
2.3不当施工
目前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因为赶工期而加快施工进度,前一道工序还没有完全按照规范
完成就开始了下一道工序,比如楼板刚拆完模就开始有工人在上边踩踏并且在楼板上堆放、
搬运材料,此时楼板很容易因为强度不足就开始承受吊运材料所引起的振动冲击荷载,从而
使楼板产生裂缝,而且这种裂缝一般都是永久性的。
3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3.1完善重点部位的设计工作
(1)楼板板角配置角筋
一般在设计中现浇板的四周都会配置一定数量的负筋,但是大部分楼板的板角部位还是
会出裂缝,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应在板角周围增设角筋,使的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
与角筋重合,能有效的抑制板角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2)建筑设计中尽量采用规则平面
建筑的平面布置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采用规则形状,因为平面转折处
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这些部位往往也是裂缝多发区。
如果平面转折较多的话,宜在转折
处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3)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对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有很好的
效果。
3.2科学选用材料
(1)水泥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按编号和批次做强度及安定性复试,按设计要求的混凝
土等级做好配合比,若需添加化学外加剂时必须控制好其掺入量,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外加剂。
(2)严把原材料进货关,原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等。
认
真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石的粒径及含泥量。
并做好各项试验,严禁不合
格材料进场。
(3)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根据混土强度等级及和易性的要求确定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水、水泥用量和砂率,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如使用商品混凝土,应根据建筑不同部位的设计要求,对混凝土供应商提出明确要求,现场
应逐车检查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3.3施工技术措施的完善
3.3.1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项较难问题。
其原因是:楼板上层钢筋一
般都是构造配筋,所以直径比较小,受到施工人员踩踏时容易弯曲变形,然而赶工期时各工
种交叉作业,难免会有施工人员在绑扎好的钢筋网上行走。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楼板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了控制好保护层厚度,
最好采用φ10-φ14的钢筋马凳来支撑上层钢筋,马凳纵横间距宜控制在800mm,并且马凳
与上层钢筋连接要牢固,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上层钢筋不会受力下沉,
从而有效控制上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保证楼板不因上层钢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3.3.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1)线管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线管时,线管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实需要立体交叉穿越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
并沿管线走向在上部及下部增加铺放一层宽度每边超出线管区100mm的构造钢筋网片进行加强处理,以做到应力集中部位双层布置钢筋网,加强薄弱截面的承载能力。
(2)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3)当两根以上预埋线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4)楼板内埋设电线套管,特别是PVC电线套管会使板内有效截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由于PVC线管与混凝土的膨胀系数不一致,粘结效果差,这时沿电线套管方向就有可能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特别是配电箱附近有很多线管引出时,对楼板的影响更大。
所以建议楼板内线管采用镀锌线管。
(5)安装钢筋前,线管安装应事先在模板做好接线盒位置标记,以便于工人布筋时避开接线盒位置。
采用支架固定预埋线管,确保线管水平居中,线管埋设时若需要弯曲,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弯曲半径弯曲,防止因线管弯曲半径过小导致混凝土板的受力面积减小。
除了上述措施外,施工组织管理方面也应该做出加强,现场水电工一般只考虑线管怎么布置最省材料、省时间,一般不会考虑楼板的受力状况,这就可能造成线管埋设于板受力最大处。
其次,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时,要时刻注意线管的位置,避免线管受到外力作用而错位,造成混凝土板内出现受力薄弱带,加剧裂缝的产生。
因此,现场需加强各专业与水电专业的配合,进行内部技术交底,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3.3.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加强板面上荷时间及材料堆放的控制。
现场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板面上人放线的时间和进行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
吊运材料时要少吊、轻放,堆放的材料应尽量远离楼板跨中位置,尽量降低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影响。
4对裂缝的处理方法
(1)如果楼面有大量裂缝时,可以在找平层中使用钢丝网或钢板网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楼板的抗裂性。
(2)对于较小裂缝,需先清理干净裂缝,待干燥后使用环氧树脂浆液灌缝。
(3)对于较大裂缝,需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然后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用水泥砂浆抹平,还可以采取环氧树脂浆液灌缝。
(4)针对楼板底部的裂缝可以在楼板底部粘贴较高强度的复合增强纤维布条等材料处理裂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混凝土裂缝问题,我们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对待: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综合考虑设计、材料、施工、环境四大方面,使结构设计更合理、原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更好、施工工艺更先进和施工环境更适合混凝土后期的各种变化,从而提前制定预防措施方案,使混凝土裂缝降到国家和地方规范要求的控制范围内;另一方面,对
已经出现超过规范允许范围的裂缝,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对其进行修补,从而降低风险和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军.浅析建筑楼面裂缝原因分析与防治[J].建筑技术开发,2019(S1):141-142.
[2]袁成功.建筑施工中防治楼面裂缝的技术措施[J].四川水泥,2019(06):252.
[3]王哲灵.浅谈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J].河南建材,2018(05):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