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冬小麦返青的原因分析与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冬小麦返青的原因分析与探讨
作者:瞿慧萍李顺善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8期
瞿慧萍,李顺善
(海东市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海东 810700)
冬小麦是我区温暖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推广的优质粮食作物,在我区小麦玉米带状田
种植中更是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

冬小麦种植过程中,能否安全越冬返青是影响种植成功,
提高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

随着当前玉米间作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一些新引进的品种冬前
出苗良好,但翌年春季返青差异大,常出现死亡现象,影响了种植效益和产量。

为了摸清冬小
麦越冬的影响因素,对我区高庙镇和洪水镇6个村5个冬小麦品种,通过2年时间对冬小麦返
青生长进行了研究,以供探讨。

1 识别和诊断
1.1 冻害较轻,失水不严重的植株,根系吸水慢,发芽迟,分蘖节中只有主茎发芽,在麦田中呈现返青不一致的花田现象,甚至有的虽然返青也不能正常拔节成穗。

1.2 冻害严重的不能正常返青,心叶枯死,呈明显根茎部位缢缩、变褐、腐烂或根系呈失水状干缩,很易从根茎部位拔断,根毛少或无。

2 形成原因
2.1 品种因素。

通过对京农437、京农411、兰考906、北农2号、80-15几个品种的观察,80-15、兰考906返青较差,其他几个品种返青差异不明显,兰考906作为新引进的品种,虽然表现大穗、大粒、高产优质性状,但新引进当年原种适应性不稳定,出现返青的不良现象严重。

2.2 播种期。

我县冬小麦种植的适宜时期是9月15日至9月25日,但由于近年来9月中旬前后阴雨天气较多,影响了正常的播种时间,加之后期低温、空气湿度大,积温不够,影响
长势。

9月25日后播种的兰考906在旱地湾村、老鸦村、蒲家墩村、下街村、上窑洞村等地的
冬小麦返青不良,死亡率较高。

2.3 播种深度。

冬小麦的播种过程中,由于地势不平,播种机晃动,撒播后耕翻过浅等原因导致种子入土深度小于3cm,根系浅、长势不发达,主茎弱小,加之当地秋冬季多风严寒,
土壤表层失墒严重,冬小麦返青迟,或幼苗因蒸腾失水过多风干枯死。

2.4 病害。

小麦锈病浸染严重发生地块,苗期叶锈病造成幼苗营养不良,叶子干枯,未及时越冬致使地上部分枯死,来年不能正常返青,或即使返青亦因时间推迟而不能正常拔节抽穗。

2.5 灌溉。

越冬水灌溉过迟,致使根底结冰,内部结构被破坏;灌水过早,长势旺,拔节早。

春季返青水,灌溉不及时;出苗后未能及时灌溉浇苗水,土壤封冻前,幼苗长势弱,根系差,分蘖不足;都会影响幼苗的安全越冬。

2.6 施肥。

冬小麦的高产品种需肥量较高,尤其在带状田种植情况下,施肥不足,生长发育变得迟缓,养分供应不足分蘖不良,根系弱小而不能安全越冬。

2.7 气候。

我区冬季气候变化多端,日夜温差大,一些月份还会出现回暖现象,之后温度骤降,引起土壤温度剧变,根系冬季发生变化,导致根系结构被破坏,影响越冬返青。

3 预防措施
3.1 选用适应品种。

应选择越冬性好的京农437、京农441。

兰考906需经栽培地区将原种适种繁育后扩大面积。

引进新品种需经3~5年以上区域实验,方可推广。

3.2 严格播种技术。

掌握合适的播种期,全区川水地区从9月15日开始,不能超过9月25日;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应适当提早。

播种时应用种衣剂或甲托、粉锈宁混合拌种。

播前施足底肥,667m2施有机肥3方以上,二铵25kg,尿素10kg,过磷酸钙10kg。

播种深度不小于4cm,亦不能过深。

播种量15kg。

3.3 加强田间管理。

①春耙:采取春耙破板,松土保墒、提高地温、及时散失水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根壮蘖、消灭杂草。

②降低湿度:及时疏通渠道,挖排水沟,排出冬麦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出现冬麦窒息性死亡。

③浇水:及时浇好幼苗返青水、越冬水和苗水,用厩肥或牛羊粪混土,冬前覆盖幼苗2cm左右,可有效减轻失墒,加强保温,防止气候变异引起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