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作为纳米药物
载体的应用研究
王丛瑶;沈利君;孔毅;翁建华;叶晓莉
【期刊名称】《中国药房》
【年(卷),期】2018(029)013
【摘要】目的:合成有机聚合物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mPEG-PHDCA),制备载药mPEG-PHDCA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Knoevenagel反应和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mPEG-PHDC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表征,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重均分子量和多分散系数(PDI).以阿霉素为模型药,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阿霉素的mPEG-PHDCA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粒径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中阿霉素的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比较其与阿霉素溶液的体外释药效果.结果:经过1H-NMR和GPC表征,成功合成mPEG-PHDCA,重均分子量约为6000,PDI为1.13.所制载阿霉素的mPEG-PHDCA纳米粒呈圆球颗粒状,表面光滑、大小均匀、分布良好,无团聚现象,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94.61±3.91)nm、(-11.68±0.83)mV、(2.17±0.67)%、(79.54±4.66)%(n=3).载阿霉素的mPEG-PHDCA纳米粒48 h的体外累积释药率达到85.38%,释药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R2=0.9794);阿霉素溶液体外4 h已基本释药完全.结论:成功合成具有良好载药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缓释特性的mPEG-PHDCA,其有望成为新型纳米递药载体.
【总页数】6页(P1780-1785)
【作者】王丛瑶;沈利君;孔毅;翁建华;叶晓莉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杭州 311200;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杭州 311200;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杭州 311200;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杭州 311200;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杭州3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4.9
【相关文献】
1.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纳米粒药物载体的合成研究 [J], 冯敏;潘仕荣;张静夏;王琴梅;吴伟荣;李瑞明
2.5-氟尿嘧啶聚乙二醇-聚十六烷基氰丙烯酸酯纳米粒的制备 [J], 陈婷;贾军;王东凯;叶林茂;张晓君;崔文奇;冷迪;李翔
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在水/丙酮介质中合成纳米SiO2空心球 [J], 张金昌;石磊;郭新闻;刘兆滨;朱建民
4.十六烷基辛基二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癸基二甲基溴化铵的合成 [J], 马家骧;夏明珠
5.聚乙二醇-聚十六烷基氰丙烯酸酯聚合物及其纳米粒的制备 [J], 黄敏;吴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