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
及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2年9月收治的8例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例)与对照组(4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
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
生率、手术室护士专项能力。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护士专项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专项能力,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防范措施;器械操作水平;
护理质量
手术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可马上治疗病变,其临床效果更理想[1]。
但通
常需作切口行侵入性治疗,易出现切口感染等问题。
切口感染会延长手术切口愈
合时间,耽误患者康复进程,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可造成患者周身感染,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手术室护理管理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从
手术室护理管理入手,完善相关干预方法,可增强护理水平。
基于此,研究以我
院收治的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为对象,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8例,收治时间(2020.11-2022.9),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4例,其中
男性患者为3例,女性患者为1例,其年龄集中在23-68岁之间,均值
(46.11±2.12)岁。
观察组4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例,女性患者为2例,其
年龄集中在24-69岁之间,均值(47.23±2.03)岁。
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
异(P>0.05),可比。
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均知情,已
经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
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
术前访视、常规手术室护理等。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管理。
(1)术前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是否存
在慢性基础疾病,明确糖尿病、肥胖、免疫功能异常、贫血等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和医生多沟通;观察患者心理变化。
(2)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分析典
型案例及护理期间的安全隐患,针对不足之处强加管理;明确手术室分区管理机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完成不同区域的工作。
(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
切口感染问题,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确诊感染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士专项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 24.0 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
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 检验。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术后感染发生率
于两组患者护理后,统计出现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等感染情况,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感染数/病例数×100%。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
数
切口感
染
泌尿道
感染
肺部感
染
总发生
率
对照组4
1(25.00
)
1(25.00
)
1(25.0
0)
4(100.
00)
观察组40(0.00)0(0.00)0(0.00
)
0(0.00
)
值----8.000 P值----0.005
2.2手术室护士专项能力
观察组配合能力、切口感染意识、器械操作水平、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室护士专项能力对比(±s,分)
组别
例
数
配合能
力
切口感
染意识
器械操作
水平
护理质
量
对照组480.98±
2.12
83.48±
1.08
85.47±1.
02
85.68±
2.33
观察组495.72±
1.28
93.26±
1.19
92.25±1.
31
95.34±
1.25
t-11.90412.1728.1677.307
p-<0.001<0.001<0.001<0.001
3.讨论
针对患者治疗,手术方式应用次数较多,手术治疗能对患者病灶进行直接治疗,和保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更佳。
手术室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关键阶段,其
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感染是手术常见并发症,其中
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较高,是手术室护理防控的重点内容[3]。
在手术室护理期间,若出现不规范操作、操作失误问题,直接发生切口感染,基于此,需要强化手术
室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配合能力、切口感染意识、器械操作水平、护理
质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实行手术
室护理管理,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通过手术室护理管理,首先,从细节
之处入手,针对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
同时还能提升
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意识,增强其自身风险防控水平,确保手术室无菌操作顺利执
行[4]。
其次,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暴露时间和范围,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
染情况的发生,确保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更理想[5]。
再者,通过实行手术室护理
管理,可提升患者康复速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便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对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管理,能有效减少手术
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士配合能力及器械
操作水平,提升其自身的切口感染意识,整体护理质量得以增强,故具有较高临
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芳.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关系及防范措施[J]. 中国农村
卫生, 2021,89(67):178-178.
[2] 曹艳. 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27(56):100-101.
[3] 李云.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 35(56):333-334.
[4] 王珊珊、丁浩、薛梅.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30):277-278.
[5] 王文景. 浅析手术室管理在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15):39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