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卷北师大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色
单元检测 ( 一)
一、选择题 ( 每题 5 分,共 60 分 )
1.考古发此刻安阳殷墟宫殿旧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使用印迹
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

这说明商代农业生产主要依赖()
A.奴隶制集体耕作B.当时独一的生产工具石器
C.生产工具精益求精D.耕作技术精益求精
答案 A
分析依照资猜中的信息“四百多把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在“贵族的一个圆穴
里”,并联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 A 项切合题意。

2.以下图表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期间的生产工具,此中波及动力改革的有()
①牛耕②花楼机 ( 花机 )③翻车④水排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D
分析②③两项都用人力,而①项用牛力种田,④项用水力鼓风冶铁,故应选D。

3.宋代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描绘的是 ()
A.筒车B.翻车
C.曲辕犁D.水排
答案 A
1
1 / 5
分析“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绘了隋唐五代期间的筒车,以吸取低处水浇灌高处农
田。

4.《宁国志》载:“ ( 宁国 ) 为农产区,土产甚富,足以供应,无商货经过。

清咸丰前,民康
物阜,盐之外,几无外货入境。

”资料反应该时宁国地区()
A.经济受外国低价工业品影响大
B.商品经济繁华
C.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 C
分析由题干资猜中“土产甚富,足以供应”“盐之外,几无外货入境”等,能够看出该地
区反应了我国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色,应选 C 项。

5.(2016 ·德州高一检测 ) “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应了我国古代农业()
A.依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就地取材
C.着重精耕细作D.重申自给自足
答案 C
分析“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反应的是依据节气安排生产,其余几个方面不属于,故 A 错误;“尽地力之教”“地力常新壮”反应的是讲究就地取材,其余几个方面不属于,故 B 错误;资料指出农业耕作着重土地、肥料、节气等,反应的是着重精耕细作,故 C 正确;资料没有表现重申自给自足,故 D 错误。

6.春秋中期此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等现象。

这说明当时()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快速盛行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出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同等
答案 B
分析“百工居肆”反应了个人手工业的发展。

范蠡经商致富反应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综合
两者,即反应了私营工商业的盛行和发展,故 B 项正确。

资料未波及官营,故清除A、 C、D 三项。

7.《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
五,抟埴之工二。

”资料所反应的当时官营手工生产的明显特色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2
2 / 5
C.分工仔细,生产专业化
D.产量宏大,生产规模化
答案 C
分析从资猜中“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等工种信息,可知官营手工业分
工仔细,生产专业化。

8.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录:“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件,从其所欲皆有。

”这主要反应了当时()
A.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B.城市商业发展繁华
C.地区性商帮开始出现
D.地区长途贩运兴隆
答案 B
分析苏州作为江苏的多数市,除了货缎外各样用品应有尽有,这些都充足显示了城市商业
的繁华,故 B 项正确。

9.据《清朝文件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
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规征收”。

经过这一史料能够从侧面认识当时()
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
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C.国内外经贸沟通的盛况
D.商民相对舒适的生活
答案 B
分析资料第一句从农业发展没有荒田推及产品丰富豪品经济发达,从而表示统治者保护商
人的主张,故 B 项正确。

10.清先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政界,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
而商,荣华不返乡。

”资料反应了()
A.仕商身份界线完整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民风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答案 B
分析 A 项“完整”、 C项“均”与资料不符; D 项“政府摒弃抑商政策”与史实及资料均不
符。

11.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以为:“凡置家产,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
次之。

”此看法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3
3 / 5
A.重农抑商看法的影响
B.农民封建地租的深重
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华
D.国家实行“海禁”政策
答案 A
分析依据时代背景清朝和题干中置家产以田地为主,商店为辅可知,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
在于国家政策从战国商鞅变法以来直到清朝一向是重农抑商。

12.“寇与商同是人,市公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
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准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准入番,儿女玉帛恒满载而去
于是海滨人人为贼,有诛之不可以胜诛者。

”对资料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显然
C.“海禁”会使商人孤注一掷
D.应该取销“海禁”政策
答案 D
分析据资料信息,“海禁”政策带来了必定的负面影响,使沿海商人孤注一掷,走上为寇
的道路,故A、B、 C三项都是对资料的正确理解。

资料固然表示了“海禁”政策的缺点,但
没有明确表示应该取销该政策,所以,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 第 13 题 20 分,第14 题 20分,共 40分)
13.(2016 ·宜昌高一检测 ) 阅读以下资料:
资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可以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
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资料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饶、耕作最精美、人民最多并且
最勤恳的国家。

但是,许久以来,它仿佛就阻滞于静止状态了。

今天旅游家对于中国耕作、
勤奋及人口浓密状况的报告,与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
差别。

或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从前许久,中国的财产就已完整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赞同的发
展程度若易以其余法律和制度,那么该领土壤、天气和地点所可赞同的限度( 即财产增加的限度 ) ,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 英 ]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年 )
资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
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要之物,是以加恩体贴——乾隆帝给英王乔治三世回信
(1) 资料一反应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类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色?(6 分)
(2)你以为资料二中亚当·斯密对于中国“阻滞性”的结论能否真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剖
析中国长久阻滞的原由的? (4 分 )
4
4 / 5
(3)假如你赞同上题中“阻滞性”的结论,请再剖析造成阻滞的此外两个原由。

假如不一样
意,请写出两点原由。

(6 分 )
(4) 依据资料三,从乾隆帝答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如何的情况?(4 分)
答案(1) 模式:小农经济( 或自然经济 ) 。

特色: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联合( 或男耕女织 ) ,自给自足。

(2)真实或不真实均可。

法律和制度阻挡了发展。

(3)赞同原由: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小看技术等。

不一样意原由:中国经济向来在发展,明
清期间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等。

(4)中国富裕,夜郎自傲的虚骄心理,闭关锁国。

14.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醒世恒言》表达: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赖佣人贩售漆油等物件,致富
数千金,于是购买田产,成为大地主。

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
商店,更富饶了。

资料二新都 ( 新安 ) 节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玕,芒鞋淅
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

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

徽人四民咸朴茂,其发迹以资雄闾
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资料三《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钱币折租。


资料四《清朝全史》表达:杭州人张瀚的先人在( 明朝 ) 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
布优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所以赢利甚多,此后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1) 以上资料说起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6 分)
(2) 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 分)
(3)资料二中,顾炎武以为徽商发达致富的原由有哪些?徽商发达致富反应了明清经济发展的
什么特色? (4 分 )
(4) 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类状况的最主要原由是什么?(4 分)
答案(1) 经营商业活动;从事封建地租盘剥;创办手工工场。

(2)经营商业和创办手工工场,有益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
盘剥,阻挡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原由:节俭、谦逊和朴素。

特色:商品经济的发展;地区性商人集体形成与壮大。

(4)投资田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

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5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