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从军行》为例谈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从声音入手,朗读吟诵, 感受诗歌音韵美
古诗词教学,必须“读”占鳌 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 师都能找到正确的读诗词的策 略。叶嘉莹先生说: “吟诵是读诗 词的正确的方法。”诗词的特殊 性,首先体现在声音里。没有音 韵,就没有诗词。古往今来,从来 都是从“读”开始“学”诗的。
1.朗读正音,把文字读准确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先,就是“字”少。用最少的文字, 表达最纯粹、最精微、最曼妙的感 情。在诗词的关键之处,需要细细 揣度。
1. 抓 住 关 键 字 词 ,品 味 诗 歌 情感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 《从军行 七首·其四》 是一首七言绝句,只 有二十八个字。要理解这首诗的 深刻思想和高妙精神,首先聚焦 “暗”和“孤”这两个字,抓住这两 个关键字让学生细细品读,思考: 遮暗了雪山的只有长云吗?孤独 的是城吗?在品读这两个字的过 程中,师生得出结论:边地名称就 是战场的代名词,也是战争的代 名词,它们的组合是那么辽阔,置 身它们中间的将士是那么渺 小— — —它可以代表孤独,代表羁 旅,代表流血,代表失去生命,代 表舍弃,代表成全……它可以具 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广阔 无边的西域战场,低压的乌云,连 绵的战事……都可以想到。遮暗 风景的岂止是长云,孤独的也不 仅是城池……
| 42 教 材 教 法 诗词教学
文|彭 弘
古诗词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从人教版到统编本教材,一直有 数量颇多的古诗词。统编本教材 在人教版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
. All调 师R、 整家 i:g长h古皆 t诗 s称词赞 R的 e有s数加 er量。v学增e生d多.多了背,教 诗
词,多积累诗词,文化底蕴慢慢深 厚,这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怎 样的教学策略教学古诗词呢?笔 者结合古诗词教学的经验,借鉴 吸收古人教授古诗词的传统做 法,融入“吟诵之美” “歌诀之乐”, 加上想象画面,咀嚼文字,移情思 辨,对统编本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进行了思考和实践。现以统编本 五年级下册《从军行》为例,谈谈 自己的一些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 · 园地 20 21. 07 43
的。这种读书方法,是素读创始 人陈琴在古代“疾读法”基础上发 展创新而来,故称为“陈琴歌诀乐 读法”。
教师带领学生打着节拍,反 复诵读以下诗文: “青海长云暗雪 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 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长 云” “遥望” “穿金甲” “楼兰”,在歌 诀乐读的时候,读重音,一 字一 拍,其他字一字半拍。这是一种读 法。师生、生生之间,或者合作接 读这首诗,或者彼此唱和这首诗, 在节奏和重音上,特别突 出“长 云” “遥望” “穿金甲” “楼兰”。一两 遍之后,再换一种节奏,再 合作 读,再唱和读。
在抓关键词的教学中,要注 意与前面的“读”紧密结合。理解 到什么感情,明白什么道理,马上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 “读”出来。吟诵可以,朗诵可以, 歌诀法也可以。在诗词课堂中,让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方法读诗, 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上面的诗文中,标记了吟 诵符号。按照上面的吟诵符号来 吟诵,就会容易很多。
教师让学生把吟诵符号标记 在书本上,讲解吟诵符号所表示 的意义: “-”是平声符号,吟诵的 时候,把声音吟长。“|”是仄声符 号,吟诵的时候,把声音吟短。 “!” 是入声符号,归入仄声,也吟短。
“山” “关” “还”,是押韵的字,吟诵 时声音要回缓婉转,要饱满。 标注、讲解之后,教师示范吟 诵。吟诵时,辅助手势,用手势指 挥声音的长短缓急。教师吟诵完 成,再一句句教学生吟诵。师生 再对吟,一般情况,两三遍之后学 生就能跟着教师一起吟诵了。 在这首诗吟诵的声音里,学 生与教师一起初步体会到一种历 史的苍凉感、厚重感、复杂感。戍 边将士的情怀,学生在吟诵的过 程中会有模模糊糊的理解。这是 第一步,不急,慢慢来。古诗词教 学,应该是浸润式的。吟诵,朗读, 两者交替进行。学生慢慢地在文 字中“小火慢炖”,在不疾不徐中 与文字已经慢慢亲近。 3.歌诀乐读,把兴趣读浓厚 歌诀乐读,又叫“陈琴歌诀乐 读法”。所谓“歌诀”,有点像说唱, 指通过有节奏的配合敲打或身体 律动同时辅以声音的高低快慢的 唱诵,使文字通过声音产生姿态, 进而表达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其特点是: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手舞足蹈,乐在其中。此之谓“乐 读”。因其本质上的音乐性,亦称 为“乐读”,但它跟说唱又有明显 的区别。说唱的节奏是机械的, 而歌诀乐读时的节奏并不是固定
一节课中,读书声不绝于耳。 合作读,唱和读,比赛读,教师在 授课过程中能感觉到学生不断高 涨的读书热情。时间一久,积累 一多,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就会增 加,我们的诗词教学就成功了一 半。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
二、从字词入手,咬文嚼字, 感悟诗歌情感美
教学中国古代的优秀古诗 词,让学生通过想象、感悟、质疑、 入情入境的诵读,体会诗词的情 感。同时,透过文字理解诗人的 悲悯情怀,以“此心”达“彼心”,推 己及人,是诗词教学的另一个重 要任务。诗词,有它的特殊性。首
换什么样的节奏,凸显哪一 个字作为重音,教师要根据不同 的诗歌来“量体裁衣”。五言诗有
. All五 是R言 七i诗言gh的 诗t节 ,s 奏 换R和 一 es重 种e音 理 rv的 解e读 d和.法 角。 度同,
也可以换一种节奏和重音。只要 理解是对的,节奏是协调的、平 衡的,学生就会有收获。歌诀乐 读法,带着节奏,走进学生 的心 中,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 象,对于学生的积累和理解,都 有益处。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 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教师范读 这首诗,学生跟读。首先,让学生 把这首诗的每个字音读正确。在 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比 赛读,学生和学生也可以比赛读。 在朗读环节,教师应把学生的读 诗热情调动起来。
2.吟诵传情,把感情读饱满 吟诵,是读中国古诗词的方 法。吟诵可以通过声音,进入诗 歌的内在精神生命。这些都是由 汉字的特点、汉语的特点决定 的。吟诵,是有规矩的。它的基本 原则有九条。在这首诗的教学 中,教师按照平长仄短、依 字行 腔、韵字回缓的原则,先 示 范吟 诵这首诗。
古诗词教学,必须“读”占鳌 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 师都能找到正确的读诗词的策 略。叶嘉莹先生说: “吟诵是读诗 词的正确的方法。”诗词的特殊 性,首先体现在声音里。没有音 韵,就没有诗词。古往今来,从来 都是从“读”开始“学”诗的。
1.朗读正音,把文字读准确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先,就是“字”少。用最少的文字, 表达最纯粹、最精微、最曼妙的感 情。在诗词的关键之处,需要细细 揣度。
1. 抓 住 关 键 字 词 ,品 味 诗 歌 情感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 《从军行 七首·其四》 是一首七言绝句,只 有二十八个字。要理解这首诗的 深刻思想和高妙精神,首先聚焦 “暗”和“孤”这两个字,抓住这两 个关键字让学生细细品读,思考: 遮暗了雪山的只有长云吗?孤独 的是城吗?在品读这两个字的过 程中,师生得出结论:边地名称就 是战场的代名词,也是战争的代 名词,它们的组合是那么辽阔,置 身它们中间的将士是那么渺 小— — —它可以代表孤独,代表羁 旅,代表流血,代表失去生命,代 表舍弃,代表成全……它可以具 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广阔 无边的西域战场,低压的乌云,连 绵的战事……都可以想到。遮暗 风景的岂止是长云,孤独的也不 仅是城池……
| 42 教 材 教 法 诗词教学
文|彭 弘
古诗词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从人教版到统编本教材,一直有 数量颇多的古诗词。统编本教材 在人教版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
. All调 师R、 整家 i:g长h古皆 t诗 s称词赞 R的 e有s数加 er量。v学增e生d多.多了背,教 诗
词,多积累诗词,文化底蕴慢慢深 厚,这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怎 样的教学策略教学古诗词呢?笔 者结合古诗词教学的经验,借鉴 吸收古人教授古诗词的传统做 法,融入“吟诵之美” “歌诀之乐”, 加上想象画面,咀嚼文字,移情思 辨,对统编本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进行了思考和实践。现以统编本 五年级下册《从军行》为例,谈谈 自己的一些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 · 园地 20 21. 07 43
的。这种读书方法,是素读创始 人陈琴在古代“疾读法”基础上发 展创新而来,故称为“陈琴歌诀乐 读法”。
教师带领学生打着节拍,反 复诵读以下诗文: “青海长云暗雪 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 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长 云” “遥望” “穿金甲” “楼兰”,在歌 诀乐读的时候,读重音,一 字一 拍,其他字一字半拍。这是一种读 法。师生、生生之间,或者合作接 读这首诗,或者彼此唱和这首诗, 在节奏和重音上,特别突 出“长 云” “遥望” “穿金甲” “楼兰”。一两 遍之后,再换一种节奏,再 合作 读,再唱和读。
在抓关键词的教学中,要注 意与前面的“读”紧密结合。理解 到什么感情,明白什么道理,马上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 “读”出来。吟诵可以,朗诵可以, 歌诀法也可以。在诗词课堂中,让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方法读诗, 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上面的诗文中,标记了吟 诵符号。按照上面的吟诵符号来 吟诵,就会容易很多。
教师让学生把吟诵符号标记 在书本上,讲解吟诵符号所表示 的意义: “-”是平声符号,吟诵的 时候,把声音吟长。“|”是仄声符 号,吟诵的时候,把声音吟短。 “!” 是入声符号,归入仄声,也吟短。
“山” “关” “还”,是押韵的字,吟诵 时声音要回缓婉转,要饱满。 标注、讲解之后,教师示范吟 诵。吟诵时,辅助手势,用手势指 挥声音的长短缓急。教师吟诵完 成,再一句句教学生吟诵。师生 再对吟,一般情况,两三遍之后学 生就能跟着教师一起吟诵了。 在这首诗吟诵的声音里,学 生与教师一起初步体会到一种历 史的苍凉感、厚重感、复杂感。戍 边将士的情怀,学生在吟诵的过 程中会有模模糊糊的理解。这是 第一步,不急,慢慢来。古诗词教 学,应该是浸润式的。吟诵,朗读, 两者交替进行。学生慢慢地在文 字中“小火慢炖”,在不疾不徐中 与文字已经慢慢亲近。 3.歌诀乐读,把兴趣读浓厚 歌诀乐读,又叫“陈琴歌诀乐 读法”。所谓“歌诀”,有点像说唱, 指通过有节奏的配合敲打或身体 律动同时辅以声音的高低快慢的 唱诵,使文字通过声音产生姿态, 进而表达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其特点是: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手舞足蹈,乐在其中。此之谓“乐 读”。因其本质上的音乐性,亦称 为“乐读”,但它跟说唱又有明显 的区别。说唱的节奏是机械的, 而歌诀乐读时的节奏并不是固定
一节课中,读书声不绝于耳。 合作读,唱和读,比赛读,教师在 授课过程中能感觉到学生不断高 涨的读书热情。时间一久,积累 一多,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就会增 加,我们的诗词教学就成功了一 半。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
二、从字词入手,咬文嚼字, 感悟诗歌情感美
教学中国古代的优秀古诗 词,让学生通过想象、感悟、质疑、 入情入境的诵读,体会诗词的情 感。同时,透过文字理解诗人的 悲悯情怀,以“此心”达“彼心”,推 己及人,是诗词教学的另一个重 要任务。诗词,有它的特殊性。首
换什么样的节奏,凸显哪一 个字作为重音,教师要根据不同 的诗歌来“量体裁衣”。五言诗有
. All五 是R言 七i诗言gh的 诗t节 ,s 奏 换R和 一 es重 种e音 理 rv的 解e读 d和.法 角。 度同,
也可以换一种节奏和重音。只要 理解是对的,节奏是协调的、平 衡的,学生就会有收获。歌诀乐 读法,带着节奏,走进学生 的心 中,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 象,对于学生的积累和理解,都 有益处。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 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教师范读 这首诗,学生跟读。首先,让学生 把这首诗的每个字音读正确。在 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比 赛读,学生和学生也可以比赛读。 在朗读环节,教师应把学生的读 诗热情调动起来。
2.吟诵传情,把感情读饱满 吟诵,是读中国古诗词的方 法。吟诵可以通过声音,进入诗 歌的内在精神生命。这些都是由 汉字的特点、汉语的特点决定 的。吟诵,是有规矩的。它的基本 原则有九条。在这首诗的教学 中,教师按照平长仄短、依 字行 腔、韵字回缓的原则,先 示 范吟 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