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配乐自由朗读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在上课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每天早早起床,不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坚持到校读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长大赚钱养活父母。
生:为了学习知识考大学……
师:同学们,你们来学校读书有的是为了父母,有的是为了……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人,他与你们读书的目的都不一样,你们还记得他是谁吗?
生:周恩来。
(出示周恩来的图片)
师:是的,周恩来总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第121页,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把课文的生字词学习了,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看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了,在黑板右侧老师已经把生字写出来了,请你们为这些生字找朋友,找到正确的读音,开火车读生字。
(点名指读)
师:同学们,她们读的对吗?
生:对。
师:是的,全部都读对了,把掌声给他们。
看来这些字你们都会认会读了,那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一个词读两遍。
师:掌握了字词,我们就走进文本,去深入了解少年周恩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
一、课文讲解。
1、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为什么少年周恩来会有“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的志向?
师:同学们,找到了吗?周恩来立此志向的原因是什么?谁能说一所。
生:中华不振。
师:大声再说一遍。
生:中华不振。
师:是呀,中华不振。
2、周恩来经历的哪些事让他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不要着急,
读读第1—8自然段,再回答我。
生:我从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部分感受感受到的。
生:我从周恩来在租借地的所见感受到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那我们就一起先来看一看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老师来范读一下,仔细听老师朗读时的感情。
师:文章中哪些段落时描写她们二人的的对话的呢?
生:第1—5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你们找到了吗?
师:当周恩来来到沈阳时,伯父告诉周恩来不可以去哪里玩?
生:外国租借地。
师:为什么不可以去?
生:中华不振。
师:伯父说这些话时是什么语气?
生:悲伤、无奈。
师:是啊,一句“中华不振“把伯父心中满心的悲伤、无奈都表现出来了,也请你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去读一读这几自然段,同桌之间可以进行对话。
师:伯父与周恩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在听了伯父的话以后,周恩来对外国租借地充满好奇,于是他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背着伯父去了外国租借地。
师:他在租借地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生: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有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巡警。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一位中国妇女被洋人欺侮。
师:能把原文中的句子给我们读一读吗?
生: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当周恩来怀抱着好奇心来到租界的时候,他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请看大图片,在这位衣衫褴褛的妇女旁边,有得意扬扬的外国人,有中国巡警,还有握紧拳头,敢怒不敢言的中国民众,她们能做的只是劝劝这个可怜的妇女。
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难过、无助、气愤……..
师:是呀,(出示填空)
面对这样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失去亲人却无人主持公道,是因为中华不振;
外国洋人肇事害人不知羞愧仍然得意扬扬是因为中华不振;
中国的巡警不顾同胞的苦痛,不顾民族尊严甘愿做洋人的走狗这又是因为中华不振;
围观的中国人眼看同胞被欺侮只能握紧拳头敢怒不敢言这还是因为中华不振。
师:其实这位中国妇女只是中华民族众多受害者的一员,在那时候,受到洋人压迫、歧视,在租界里备受欺凌的还有很多人,我们就一起去瞧瞧在租界里发生的那些故事。
(幻灯片播放图片,配乐朗诵)
师:19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开始瓜分中国,此时的中国就像一只沉睡的雄狮,帝国主义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中国,她们建造楼房,强占土地,建造了租界。
看看这租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可以说这里是洋人的天堂,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地狱。
甚至在租界立着这样一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中国人与狗的地位一样,就连同一座桥对外国免费对中国人却收费。
她们横行霸道,欺凌中国人,毁坏民居,抢夺财物。
甚至虐待中国民众,中国人在他们手里就如同玩物,任人宰割。
可是中国人民却无法反抗,这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愤怒、难过…
师;:周恩来也和你们一样,心中百感交集。
3、从租借回来以后他有什么表现吗?
生:他常常一个人在沉思。
师:(出示文本)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
他在想什么?
生:他在想如何拯救中国。
生:他在想如何改变现在的情况。
…….
师:这个答案在一次修身课上解开了,那么现在我们来还原当时的场景,我来当魏校长,全班同学都是小周恩来,分角色朗读。
师:从此以后,周恩来立下的读书目标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一生信守的承诺就是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就是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把这几句话再读几遍。
师:周恩来以此作为目标,开始了他奋斗的一生。
(出示周恩来的图片,播放《你就是这样的人》)介绍周恩来的一生。
师:同学们,那么如果老师现在问你们为什么而读书,能说说吗?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听了你们的话,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受到了力量,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只有你们坚定目标认真读书,我们的祖国才有希望。
让我们齐读《少年中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