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行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广义和狭义的行情概念
广义: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行情是指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市场表现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具体发展变化,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市场的具体形态。
它既包括生产领域的具体变化也包括流通、分配以及消费领域的具体形态。
狭义:商品价格动态。
2经济行情的含义: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的具体发展变化
商品市场行情的含义:资本主义个别商品部门再生产的具体发展变化,其范围包括某一类商品、个别商品在一定时期市场动态的研究
经济行情研究和商品市场研究的关系:二者虽然在性质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区别,但二者是相互了解不可分割的。
从事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当然主要应研究有关商品的国际市场行情,但不能不了解经济行情变化的规律、经济形势当前的动态和今后一段时期可能发生的变化,因为经济行情的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商品市场行情的变化。
当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由于生产和市场的萎缩,世界上一些原料型产品,如塑料、有色金属等的市场情况也必须趋向恶化。
同样进行一般性的研究,也不能不了解国际上一些重要商品的行情动态。
石油价格的剧涨不仅会对发达国家,也会对不生产石油的不发达国家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3行情波动的各种特征:经常变化,动荡不定;错综复杂,发展不平衡;相互了解,相互影响。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行情变化
1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一是重复出现,而是重复出现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
3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4经济行情变化与经济周期变化的关系:《1》经济行情的波动与经济周期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了解,行情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具体发展过程,而资本主义再生产总是表现以经济危机为中心的周期性变动。
在趋势和主流上,二者变化趋于一致。
经济周期的变化制约着行情的变化。
《2》行情的变化比经济周期的变化更加错综复杂。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行情的发展是极其不规则的。
第二,行情不仅受经济周期的制约,而且还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5非周期性因素包括:性质:政治、经济、自然条件
作用时间长短:长期因素:政治局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季节性因素:是指每年固定的或基本固定的季节或年份中,能够引起生产和消费出现有规律变动的因素。
季节性因素由于有比较严格的规律性,是比较容易识别和控制的。
偶然性因素:是
指在短期内(一般不超过半年)出现的变化频繁难以估计但对行情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
包括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劳资纠纷、经济斗争乃至谣言。
6各种非周期性因素与行情变动的关系:由于非周期性因素的影响,行情变化在周期性波动之外,还相应的出现另外三种波动,即长期趋势、季节性波动和偶然性波动。
行情变化是这四种波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准确的行情预测必须以正确的分析这四种波动情况为前提。
7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第三产业部门受经济危机较小,就业状况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对周期波动有一定稳定作用。
8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反衰退:
第三章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周期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
(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初为第一个阶段,是战后经济恢复阶段。
(2)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期为第二个阶段,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3)从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为第三个阶段,是经济“滞涨”阶段。
(4)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为第四个阶段,是经济动荡与调整阶段
(5)从90年代初期到2001年为第五个阶段,是经济中低速增长阶段。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3经济动荡的表现:(1)财政赤字普遍存在,美国最为严重(2)国际贸易严重失衡、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3)金融市场动荡,风波迭起
(4)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沉重,国际债务危机难以缓解。
4经济动荡的原因:美国经济的不稳定往往导致和加剧其他国家的不稳定。
调整的对策: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概况: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发生了数次经济危机。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有8次危机或衰退,英国和日本各8次,德国和意大利各7次,法国6次。
世界性经济危机共有4次,即1957-1958,1974-1975,1979-1982和1990-1991的经济危机。
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的特点:
(1)危机造成的冲击减弱,危机的程度不像战前那样严重。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小,下降持续的时间较短。
(2)周期各阶段的转变不同于战前,主要是没有明显的萧条阶段。
(3)危机阶段中某些经济指标的表现不同于战前的典型表现。
7.90年代经济周期的基本状况:
(1)1990-1991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90年代经济危机首先出现于资本主义小国,大国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到1993年,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陷入里经济衰退当中,工业生产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均显示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仍普遍处于低水平
(2)经济周期的发展
1994年,西方各国相继从危机中走出,整个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本呈低速增长之势。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经济的兴衰决定着世界经济的兴衰。
由于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美国经济始终走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前面,美国经济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也将会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经济保持低速增长。
1992-1996年,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际GDP平均增长9%,达历史最高水平,并超过所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1997年下半年起,从泰国刮起的金融风暴半年之内席卷整个东南亚。
在这一时期,影响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经济新经济带来信息技术革命。
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压缩了通货膨胀,提高了实际工资,增加了就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业及相关行业的就业,从而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8.1990-1991年经济危机的新特点:严重程度进一步趋缓,下降时间拉长;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第三产业;就业严重恶化;经济危机受非周期因素影响大。
第四章西方商业循环理论评价
1.西方商业循环理论关于经济波动的四种类型及其含义
(1)长期趋势: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总体经济活动朝着某一方向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动趋势。
(2)商业循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活动并不是沿着长期趋势稳定的增长,而是经常处在波动之中。
在高涨时期,生产水平的增速会超过长期趋势,而在低潮时,则会低于长期趋势。
西方商业循环理论把经济活动围绕着长期趋势所不断呈现出的扩张与收缩交替的现象,称为商业循环。
(3)季节性波动:季节性波动是指在每年的固定或基本固定的时间中,经济活动所表现出的有规律的变动。
这种变动与每年当中季节的变更、节假日的变换相了解。
(4)偶然性波动:也称意外波动。
是由于经济体系以外突发事件的干扰而形成的。
西方商业循环理论所研究的重点是其中的商业循环波动。
伯恩斯和米契尔关于商业循环的定义:商业循环是那些主要通过工商企业组织生产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所出现的波动;一个循环包括许多经济部门同时出现的扩张,随后为衰退、收缩和复苏,之后再进入下一个扩张阶段;这一变化的顺序是反复出现的,但不是周期性的;在时间上,商业循环从1年以上到10年或12年不等,他们不能分割成同期具有类似特征和波幅更短的循环
定义的主要特征:(1)商业循环指的不是一两个经济部门的波动,而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
(2)商业循环包括扩张、衰退、收缩、复苏四个阶段,这一变化顺序虽可反复出现,但无固定的时间规律,可以是2年,也可以是12年(3)一个划定的周期不能再分割更短的周期。
2.西方商业循环理论在周期长度和阶段划分上的特点:周期长度:首先,由于米契尔对真正生产过剩危机和非周期性因素所引起的波动不加以区别,所以统计出来的危机次数远高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论者的判断。
其次,应该注意的是,米契尔虽说得美国周期长度为4年,英国为5年,这只是用127年除以危机的次数,得到的是简单算术平均数,不反映历次危机在时间上的具体分布;最后,西方学者在周期长度的判断上,判断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这也是西方商业循环理论界常常引起争论的一个问题。
阶段:西方经济学家将商业循环划分成高峰、衰退、低谷、复苏四个阶段,也有学者将其划分为扩张和收缩,扩张由低谷到高峰的时间,收缩时由高峰到低谷的时间。
马克思主义将经济周期分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划分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划分已相差不大。
3.古典商业循环理论关于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无危机发展的理论:
4.古典商业循环理论衰落的原因:
5.萨伊定律与经济危机
6.创新论与经济被动:
7.有效需求:
8.三大基本心理因素:
9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与有效需求的关系:
10.资本边际效率与商业循环:
11.政府扩张总需求的理论基础:
12.政府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
13.战后凯恩斯主义对经济不能实现平衡和波动的解释:14.战后凯恩斯主义兴衰的原因:
15.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内容:
16,战后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的成效:
17.货币学派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18.合理预期学派的主要内容
19.实际商业循环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特征:
20.西方商业循环理论最主要的分歧:
21.如何解决经济滞涨:
第五章行情研究的指标体系
1.领先-同步-落后的指标体系:
2.指标体系在行情研究中的作用:从行情分析与预测的角度看,指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描述行情的状态、度量行情变动的幅度、预测行情变化的趋势。
3.行情研究资料的来源和选择:来源:主要有联合国、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研究机构发表的各类出版物。
4.行情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两种,案头研究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
5.利用资料的四个鉴别原则:时间性、代表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第六章总体经济指标与经济行情
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
它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1年或1季度)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老五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价值,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实用货币金额来表示的,其计值方法有两种: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市场总值和按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国内市场总值。
最普遍采用的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是生产者在市场上出售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或消费者及团体在市场上购买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编制方法:生产法或部门法:把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所有国民经济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加总起来而构成的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或成本法:把生产全部商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工资、利息、利润、间接税、和固定资本折扣加总而构成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和最终产品法:把社会最终使用
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加总起来的道德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在行情研究中的作用: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动态的最具有综合性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在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可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
使用国内生产总值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4.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四者之间的关系。
5.工业生产的范围:
工业生产的分类:
类别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行情:
个别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行情:
工业生产总指数如何应用于经济行情研究。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