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乖巧、兜着、硬币、橱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及其效果。

4.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1.读写结合,通过朗读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将课文描述具象化,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学会关心他人、珍惜现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种种幻象中,感受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呢?(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19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看看她在大年夜发生了些什么。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

正确领读“哆哆嗦嗦”“蜷着腿”“暖烘烘”“火柴梗”等词语的读音;注意小女孩擦燃火柴前后的情感变化。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乖”“裙”“币”“橱”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兜”“哎”这两个生字时,可以结合动作表演或声音;或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乖”字先写“千”,“北”要写得方正。

“兜”字上下平分,先写“白”,左右两边都是两笔。

“币”字第一笔是平撇,竖为悬针竖。

“哎”字右边撇捺舒展;
“橱”字左窄右宽,右边结构紧凑。

易错提示:
“裙”字左边“衤”不要少一点。

(3)多音字。

冲⎩⎪⎨⎪⎧ chōn ɡ:冲动 怒发冲冠
chò
n ɡ:冲压 冲劲儿 挣⎩⎪⎨⎪⎧ zhēn ɡ:挣扎
zhè
n ɡ:挣脱 挣钱 缝⎩
⎪⎨⎪⎧

n ɡ:缝补 缝合fèn ɡ:裂缝 见缝插针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这个题目,你觉得这篇童话故事会写什么内容?
明确:(学生自由发言,大胆想象,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即可)
2.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明确: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写在大年夜的风雪中,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因为没有卖出火柴,独自一人待在寒冷的街头,不敢回家。

第二部分(5~10):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幻觉中体验着温暖和幸福。

第三部分(11、12):写小女孩被冻死在墙角里。

(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①本文主要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并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在大年夜的故事。

②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卖火柴——擦燃火柴——产生幻象——人被冻死。

3.再次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大年夜原本是团圆的日子,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只能又冷又饿地在街上游荡,最后孤独地死去。

这个夜晚,小女孩到底经历了什么?她为什么含着微笑离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乖巧围裙兜着硬币哎呀橱窗
2.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大致知道了这篇童话故事的发展脉络。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从中了解安徒生是怎么描写小女孩在大年夜的经历的,他又为什么要写作这篇童话。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一部分,你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哪些了解?说说你的依据。

明确: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①她美丽但很穷困:(外貌上)小女孩有着金黄色的长卷发,但穿着旧围裙,赤着脚;她的家里和大街上一样冷,风会从裂缝灌进来。

②她很乖巧却也怯懦:小女孩得在大年夜出来卖火柴,又因为没挣到钱怕被爸爸打而不敢回家;她穿着妈妈穿的大拖鞋,却又被男孩拿走了。

2.为什么作者将故事时间放在下着雪的大年夜?
明确: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

而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而言,却是悲惨一夜:下着雪,小女孩却只穿着旧围裙,赤着脚;团圆夜,小女孩却流浪街头叫卖火柴。

通过对比反衬,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3.阅读第二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
明确:五次。

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
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

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第四次擦燃火柴,“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第五次擦燃火柴,她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你怎么理解“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几句话?
明确: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冷风呼呼地吹着,没有御寒的衣物和避寒的场所的小女孩“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火炉是她渴望温暖的体现。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每一根火柴对小女孩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

一整天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

但她终于还是擦燃了一根,因为她实在太冷了。

“终于”表现了小女孩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鼓足了勇气后,才抽出那根火柴的,因为刺骨的寒冷让她无法忍受,她别无选择。

这也进一步说明她很冷,渴望温暖。

(3)第5自然段中,为什么原本在我们看来毫不起眼的火焰在小女孩看来却“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而它发出的火光也是“奇异”的?
明确:因为此时此刻,天气十分寒冷,小女孩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哪怕一点光和热对她来说都是一种温暖,这是她发自内心的渴望。

而当火柴燃烧冒出火焰时,她内心的渴望都被感染并放大了。

(4)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饥饿渴望食物孤独渴望快乐痛苦渴望关爱悲惨渴望幸福
(5)第10自然段中,“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指什么?
明确:指小女孩死了。

小女孩认为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她得不到的这一切,只有在奶奶的
那个世界才能得到。

可是,在幻想中她什么也没得到。

幻象越光明、越温暖、越欢乐,现实就越黑暗、越冰冷、越悲惨。

4.小女孩在第二天清晨被发现冻死在墙角,为什么她的“嘴上带着微笑”?
明确: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在幻象中得到了满足,因此感到高兴和幸福。

她被冻僵死去时,还沉浸在充满幸福的幻象中。

5.“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句话中的两个“曾经”表明了什么?两个“幸福”又指什么?说说你的体会。

明确: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又是谁也不知道的。

说明谁也不关心她。

第一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烧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但这只是在幻想中得到的幸福。

第二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悲惨的死去。

因为她死了就不会感到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悲痛,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6.回顾课文,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试着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几句话,把你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7.找一些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与同学或家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罪恶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安徒生曾说:“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身世是悲惨的可怜的,但她的内心是纯洁的、善良的美丽的,因此,即便是死亡也无法夺走她的“幸福”。

我们生长在今天,更应该珍惜幸福生活,关爱他人,保持一颗健美的心灵。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的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卖火柴⎩⎪⎨⎪⎧ 下着雪,赤着脚又冷又饿,蜷缩五次擦燃火柴⎩⎪⎨⎪⎧ 第一次:看见火炉第二次:看见烧鹅第三次:看见圣诞树第四次:看见奶奶第五次:和奶奶快乐的“飞走”冻死在大年夜⎩⎪⎨⎪⎧
嘴角带着微笑无人关怀美好的幻觉残酷的现实悲惨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