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3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2023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深邃智慧。

在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

古人云“万物之中,以人为贵。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人文精神。

我们要善于从古籍入手,做好人文精神的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本义是指对人进行礼乐教化。

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

后来,孔子称赞周王朝“郁郁乎文哉”,指的就是文明教化成果斐然。

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

《左传》中记载了郑国执政子产的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因为天上出现异常天象,多个国家同时发生火灾,有人主张用珍贵玉器来祭祀,被子产拒绝。

因为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

”人的主体性,就这样逐步确立起来,人文精神的内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

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来源于《大学》。

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包含着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思想。

同时,人文精神还要求在修身时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

《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修身要求个人高度自律、践行诺言。

《论语》中说子路“无宿诺”,意思是子路践行诺言毫不迟疑,答应的事情就会立刻去办。

《新序》中记载的“季札挂剑”故事,也是古人“重然诺”、严于修身的千古佳话。

在个人对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

古人认为品行宽厚的君子,对于他人有一颗包容之心。

《论语》记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有一次没能跟上队伍,问种地的老农“子见夫子乎”老农毫不客气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孔子听说后不以为忤,反而称赞老农是“隐者”。

还有一个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

郑国百姓很喜欢在乡校聚集,议论时政。

有人劝子产:“干脆把乡校拆了吧。

”子产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百姓是我的老师啊,我为何要去拆毁乡校呢!在人文精神中,既强调个人作为人的主体性,也尊重他人作为人的主体性,所以人文精神也要求彼此尊重个性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上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才能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

《周易》中有句名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认为,君子的核心品行是“仁”,而“仁”的本质就是“爱人”。

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应该爱天下之人,这就是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大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中国古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礼记》提到的“天下大同”,“天下大同”的前提是“天下为公”。

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在发展、安全、气候等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上,国与国之间应该携手合作、同舟共济。

(摘编自冯胜君《万物之中以人为贵——做好人文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籍是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是传承和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B.人文精神最早见于西周时期,表现为重视对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养,其内涵逐渐丰富。

C.修身是教化的起点,人文精神强调通过修身来压制天性,个人做到高度自律、践行重诺。

D.人文精神要求人与人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以此实现对自我与他人的主体性的尊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古籍中体现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的分析,主要论述了人文精神的历史源远流长。

B.文章从个人对自身、个人对他人、个人对人类等三个角度分别论述了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C.文章末段引用《周易》中的名言与孟子的话,都是用于论证“大爱”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

D.除了引用论证,文章还使用了举例论证等方法,让抽象的人文精神内涵概念变得容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既要从古籍中汲取先贤智慧,又要与新时代的发展同频。

B.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是最高级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宝贵所在。

C.《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两人间的故事,表现了人文精神中的修身、包容与大爱。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求同存异,彰显了人文精神在民族、国家层面的时代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现阶段,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从两者的关系来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数字经济通过新要素、新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新全要素生产率三条路径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为数字产业规模增长、结构变迁与升级创造了外部需求环境,实体经济所涵盖的各类产业的发展为数字经济增长奠定物质基础。

目前,数字产业引擎带动不强、产业链短、市场占有率不高、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融合发展不平衡、数据壁垒仍然存在、数据要素作用未能完全实现、缺乏评价指标指引等,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要把握实体经济是根基、数字经济是引擎的融合发
展关系,还要以产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为突破点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此外,还须以数字化转型共性技术创新增强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摘编自史丹《推动融合发展做强数字经济》)材料二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加快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济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占山东省一半以上,形成了以浪潮集团等为引领、4000多家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

下一步,济南将从加大软件名城提档升级力度、筑牢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产业优势、加快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几个方面入手,持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

济南产业基础雄厚,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4500多亿元,在服务器制造、数控机床、重型汽车、生物医药、核电装备、先进材料等领域拥有一批领军企业。

下一步,济南将从提升工业数字化水平、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4个方面入手,加快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济南拥有10个规模较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建成5G基站3.7万个。

下一步,济南将从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产业大脑、提升城市数字化创新能力3个方面入手,聚焦打造黄河流域信息枢纽中心城市这一目标,提升智能基础设施水平。

(摘编自孙斌《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升级》)材料三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大力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

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着力放大数字产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叠加和倍增作用,5G等新基建加速发展,数据归集共享工作稳步推进,示范应用建设成果凸显,实现了三次产业焕新升级。

六安立体推进智能制造,2022年上半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80台,累计打造省市级数字化车间73个,积极探索行业平台培育,支持制造业专精特新等细分行业头部企业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构建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多层次平台体系。

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六安着力推动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示范运用,积极开展创新和探索。

聚焦“六安瓜片”等优势特色绿茶产业,探索建设茶产业大数据中心,强化产销信息综合分析。

持续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打造耕地质量与精准施肥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设精准施肥智能服务系统。

六安着力构建文旅综合服务管理“文旅通”系统,打造全城文旅产业感知体系,形成文旅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掌握文博场馆、旅游景区在园游客总体情况,有力提升了文旅产业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摘编自车照启《打造数字引擎赋能实体经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
B.数字经济新要素、新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新全要素生产率实体经济有效增长
C.实体经济外部需求环境数字产业规模增长,结构变迁与升级创造
D.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建设应用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而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B.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重点。

C.济南以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发展,发展成效显著,产业基础雄厚,实现了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D.六安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数字技术推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变革发展,实现了三次产业焕新升级。

6.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济南市和六安市有哪些相同的做法请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在群山之间(节选)
陈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有无数个决定,但总会有那么几个决定将你引向难以预知却又充满独特魅力的旅途。

多年之后,我依然会记得自己动身离京前的那些瞬间以及附着的情绪,它们都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在那些瞬间中,有抉择时的煎熬与焦虑,也有抉择后对远方的渴望,以及时时袭来的不舍与忧愁。

我记得那天在我最终决定到甘肃省一个村任职“第一书记”后,我整理完办公室的所有东西,于黄昏中慢慢走回家,途中雨落下来,而我在细雨中走了很久。

当我孤身一人在那个名为冶力关的小镇时,当我不得不面对起初因思维、环境、语言、饮食带来的诸种不适时,我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促使自己最终选择到这个小山村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在固化的生活轨道中太久,难以忍受循规蹈矩、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从而选择的跳脱吗是认为作为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如果不积极融入社会,不去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汲取营养,所以无法做好文学工作吗还是觉得如果不懂乡村就难以了解中国,所以才会将自
己放置于乡野之间,试图在这个群山连绵的角落中,通过乡村来读懂中国。

我去任职“第一书记”的地方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村,地处青藏高原末端,因为海拔较高的缘故,全年气温较低,当地人戏称这里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待到冬日来临,大雪飘飘洒洒落下时,与外界断了交通,这里便成了一个愈发静谧的山村角落。

一个当地的年轻朋友曾在大雪中问我有没有种与世隔绝之感,没待我回答,他接着说感觉自己被世界遗弃了。

离京前,领导找我谈话叮嘱,还讲述了自己多次奔赴西藏工作的经历,其情殷殷,其言谆谆,他送了我八个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我记在了心里。

回望两年多的任职生活,虽没有做出什么特别有影响的事情,但也算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我并未愧对自己两年的时光。

在这段工作中,留下印象的人与事有很多,他们共同见证了我的山中岁月。

我喜欢与村镇的人交流,尤其喜爱与年轻人谈天,而他们也愿意在我空闲的时刻跟我分享他们的喜乐哀愁。

许多次,我兴奋于他们成长中的进步与收获,同样我也会陷入跟他们同样地束手无策,每当这时我便会内疚于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也会走访慰问村里的那些老党员,听他们的意见建议,有一次一个老党员卧病在床,我去看他,他跟我聊天时用力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曾松开。

在小镇的两年,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教育的重要。

教化之本,出自学校。

不懂农村,难以了解中国,不注重乡村教育,则难以从根本与长远上发展农村。

对乡村孩童而言,他们未来的人生离不开教育的影响。

但对冶力关的孩子们而言,乡村教育则具有了另外一重意义,因父母失位而不能给予的亲情,除去长辈的照顾,他们需要学校、老师更多的教育与关爱。

我在8个月里为这些学校创建、完善了图书室,送去了大量的教学物资以及学生们用的文具和玩具。

当我将一个足球送到一个小男孩的怀中时,我看到他眼睛里闪现出快乐的光亮,那光亮从心底瞬间涌出,仿佛带着清脆的声响,以及可以纯净我们灵魂的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项工作很难讲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若有影响,也要待以后才会显现,唯愿所做的这些,如同那个孩子眼神中快乐的光亮,照耀他们的人生之路,愿他们有朝一日走出大山,有更多完成精彩人生的可能,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我也清晰记得帮高山上的村子安装好太阳能路灯后的那个夜晚,我们在一团漆黑中沿着环绕的盘山路进村,行至拐弯处,抬头就看到远方高高的山腰处有一盏灯,灯光温暖明亮,再一个拐弯,满目光亮,黑暗被彻底甩在了身后。

“天上的街灯亮了”,脑海中反复回响这一句。

所谓的查荒之地,所谓的穷乡僻壤,究其本质,都与黑暗紧紧牵连在一起。

如今,光亮洒满了这个高山的村落。

抬起头,望向布满星辰的浩瀚夜空,群星明亮硕大,站立于街口,是难以自控的欣喜。

回望这两年的时光,我想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了这段生活中,我从来没有如此融入人群,也从未如此贴近自己的内心。

是这段岁月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层的体悟,我抛弃了那些想象与幻想我从未像这两年一样努力生活,并在孤独与煎熬中慢慢变得坦然我终于穿透生活的表
面,学会如何在生活的内部去生活,并在深切的体悟中懂得了思考的方向与人生的意义。

在这两年当中,我见识到生活带给我们的苦难,但也欣喜看到艰难背后的乐观与阳光。

很庆幸在自己的生命中有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淬炼了我的青春与品格,让整个人生充满愈发丰盈、辽阔的可能。

我又想起任职结束返京的那个湿漉漉的清晨,镇政府的小院里块块低洼地面雨水仍存,亮晶晶的。

村镇的朋友们帮我把行李从二楼的房间拎下来放到车上,我们在车前一一握手、拥抱,空气愈发潮湿了。

车载我出镇,山路两侧熟悉的建筑、林木、河流慢慢离去,或者说是我正从它们的躯体中逐渐剥离,我用胳膊靠住车窗,一路无言。

但我知道,不管怎样,从此以后的那个远方,以及那些远方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了。

文本二
记者我们注意到为期两年的任职工作结束后,您并没有把这段时光收藏起来,而是又回返这个村子,像拿着一把刻刀,从细微处呈现和解读冶力关镇及池沟村在脱贫攻坚战役后发生的可喜新变。

陈涛:很喜欢这样的描述————雕刻时光。

我喜欢观察细部,因为它更真实,更能体现出时代中个体的变化,但是我写的并非仅仅是一己之见,我更希望那些与我有着相同、相似经历的人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材料来自2021年12月记者对《在群山之间》作者陈涛的采访)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当地人对季节的调侃,反映了此地自然条件恶劣,这是“我”初到甘南,作为一个初进扶贫队伍的新人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B.文本一与鲁迅的《故乡》同为乡土文学,皆以第一人称写作,都表现了“我”对现代意识和外部世界对故乡的影响的感悟与思考。

C.文本一语言平实朴素,以温情的文字记录了一个扶贫干部的心路历程,将立体鲜活的扶贫干部呈现在读者眼前,特别富有感染力。

D.文本一叙事与思考相结合,两年的扶贫经历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将最难忘的事情择取而出,继承“文以载道”的传统,蕴含哲思。

8.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文章标题“在群山之间”包含了哪些涵义。

9.文本二中,作者表示自己“喜欢观察细部,因为它更真实,更能体现出时代中个体的变化”,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

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

”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

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

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

”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

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

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

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姚贾曰:“太公望,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文王用之而王。

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桓公用之而伯.。

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

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

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

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

”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B.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C.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D.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千斤”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金”字含义不相同。

B.“天下愿以为妃”与“妃嫔媵嫱”(《阿房宫赋》)两句中“妃”字含义相同。

C.“桀听谗而诛其良将”与“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两句中“谗”字含义相同。

D.“桓公用之而伯”与“既无伯叔”(《陈情表》)两句中“伯”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与群臣商议对策,姚贾主动请缨,出使四国,利用三
年时间破除了四国之间的联盟,由此得到秦王的重用。

B.韩非认为姚贾出身低微,曾经做过盗贼,被赵国驱逐,在出使四国期间行贿受贿,包藏祸心,这样的人并不能成为诸臣表率,让秦王弃用姚贾。

C.秦王召姚贾质问其出使之事,姚贾辩解所做之事都是为了秦国,并假设如果自己不忠于秦,也得不到四国的信任,希望秦王不要像桀、纣那般。

D.姚贾坦然承认自己的出身,并以姜太公、管仲等人举例,认为英雄不问出处,他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他的未来。

姚贾的说法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②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裹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楼著意吟赏”与“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两句借“西楼”表达相同情感。

B.“照我满怀冰雪”与“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两句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

C.“物华幽”与“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王勃《滕王阁序》)两句中的“物华”表达不同含义。

D.“谁念英雄老矣”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异曲同工。

15.这首词词境阔大,而词情跌宕起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