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口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二上·珠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学贯穿于中国整个的传统学术史,因而经学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并因此造就国人不同于两方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最大的特征就体现在——它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追求事物各种关联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追求对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影响、渗透和整合,这种思维方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那种分析的、割裂的、局部的、以形式逻辑见长的思维方式。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以阴阳相对、五行相生相克等的基本理论,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思维定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等“天人合一”的完整的宇宙世界。

它充分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的整体。

《周易》的重整体、重系统、重关系的这种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对国人的整体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周易》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来考虑问题。

中医就是这一思维模式最经典的代表。

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诊断与施治的出发点不仅是把人体看作是由各部分器官有机结合的整体,而且把人看作大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关联体。

中医认为,只有从人的全体出发,把人与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病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中国的学术是由经学孕育而衍生的,经学的整体思维模式孕育出中国学术思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

研究中国学问的人都知道“文史不分家”这句名言。

在中国学者的眼中,文学和史学是互相渗透的,互相关联的,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把它们人为地分割开来,就不可能取得对它们的正确认识。

上文提到的中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经学研究本身则更能说明问题。

在传统的经学研究中,文、史、哲、经济、政治这些在西方学术中有着严格分野的学科是整合在一起的,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浑沌的模糊,但是,恰恰是这种浑沌给了人们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感悟,恰恰是这种模糊使我们有可能进入事物的本源,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西学东渐,明晰和严格的学科分类,带给我们的是明快的逻辑和清晰的条理,它使研究的方法趋于简洁和便于运用,因而很快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欢迎,中国特色的整体研究被遗弃,甚至敢当作落后的思想方法而受到批评。

更严重的是,由于西学学科分类的思维方式借重西方文明的学术霸权对中国学术的压迫,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学术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又从学理上加速了经学的衰亡。

其实,思维方式是无所谓优劣之分的。

我们并不否认西学学科分类的科学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也是有弊病的。

而它的弊病恰恰可以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加以弥补。

所以,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把自己的长处丢掉。

(摘编自朱杰人《经学与中国的学术思维方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重整体、讲关联的思维方法是受贯穿于中国整个的传统学术史的经学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思维形式。

B . 在研究中国学问的人眼中,文学和史学是互相渗透互相关联的,因而要求我们从学科融合与贯通的角度去研究它们,才会形成正确的认识。

C . 西学东渐后,中国特色的整体研究方法被遗弃,被批评就是因为其缺少明晰和严格的学科分类,并进而导致经学的衰亡。

D . 传统的经学研究中,文、史,哲、经济、政治这些学科是整合在起的,给人模糊的感觉。

恰恰是这种模糊才使我们进入事物的本源,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首段先提出轻学的思维方式影响中国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并由此造就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立论清晰。

B . 第二段以《周易》为例着重分析其宇宙观及思维方式对国人整体思维模式的深远影响,并以中医为例整体而深入地分析这种思维模式量整体的特点。

C . 文章整体呈总、分、总结构,中间两段呈并列式,分别论证受经学思维模式影响的中国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特点及经学对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论证结构清晰。

D . 文章客观对比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的特点,并进而分析受经学整体思维模式影响的中国学术思维的特点与西方学术思难的不同,曾在传承并发展以经学为核心的传统学术思维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 . 受经学思维方式影响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整体,讲联系,明显要比西方那种分析的、割裂的、局部的、以形式逻辑见长的思维方式更科学。

B . 根据中医理论,只有从人的全体出发,把人与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病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由此可见,西医治病只是治标,无法治本。

C . 西学东渐后,西学学科分类的思维方式借重西方文明的学术霸权对中国学术进行压迫。

从根本上瓦解了中
国学术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导致了经学的衰亡。

D . 经学思维模式与西方学科分类思维模式相比,各具特点。

我们应该丢弃民族自卑情绪与民族虚无主义。

传承并发展以经学为核心的传统学术思维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
2. (11分)(2017·舒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

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五年,督广东学政。

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

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

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

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

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

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

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

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

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

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

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

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

且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甚难。

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

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

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

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

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

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后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

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

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

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

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

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

”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

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B . 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C . 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D . 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 . “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是一种辨亲威、昭品秩的标志,花翎的佩戴有严格的规定,既不能僭越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拔去花翎在清朝时是严重处罚。

C . “巡抚”又称抚台,清代时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提督”,俗称“军门”,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

D .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星沅治官有方。

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 . 李星沅办事有理有据。

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C . 李星沅忠于职守。

广西匪乱时,他努力调和周天爵和向荣之间的矛盾,在其剿贼不胜时,又上书奏请皇上亲自督剿,但是遭到斥责。

D . 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

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②且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甚难。

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3. (8分) (2017高一下·株洲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上句着笔就实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可以回国时的激动心情。

“魂销”二字笔墨精炼,真切传神,深刻地显示出苏武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

B . 首联下句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

写“古祠高树”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

C . 颔联上句描绘了一幅望雁思归图。

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D . 颔联下句描绘了一幅荒塞归牧图。

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他对被囚匈奴的怨恨。

E . 颈联从时空的角度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

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当日的“甲帐”却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

(2)本诗的尾联颇具特色,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请简要分析。

4. (10分)补写出下面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鱼翔浅底,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③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不仁;________,不知;________,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④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⑤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
5. (18分) (2016高一下·右玉期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

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

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

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

”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

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

“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

”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

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
错了。

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

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

”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

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

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

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

“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

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

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

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

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

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

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

”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

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

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B . 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

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C . 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D . 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E . “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

文中类似的语句不止一处。

(2)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珊德拉,也有人认为是店员。

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
6. (18分) (2016高一下·普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神圣的米开朗基罗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
响。

他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诗人于一身,饱经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作品气势磅礴,赞美了人的伟大力量。

米开朗基罗6 岁丧母,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13岁跟着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学习,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又学习雕塑,少年雕塑《阶梯旁的圣母》以圣母怀抱婴孩耶稣侧身坐在梯旁的姿势展现了非凡的创作技巧。

当他的实力被政界人物发现,他开始被教皇控制。

教皇差遣他为教堂雕刻,画天顶画,历任教皇总是强迫他带着痛苦去做一些不愿去做的工作。

米开朗基罗富有创造性,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是他的早期代表作,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圣母静穆的面容,复杂的表情,超出了基督教所包含的内容,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

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

米开朗基罗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塑造了一个体格雄伟的英雄形象,充分体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雕像作品《垂死的奴隶》,奴隶年轻健美,试图挣脱捆在胸前的绑带,虽双目紧闭呈垂死状,但面部表情安详,表现出对压迫的反抗和对解脱的渴望。

米开朗基罗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无穷的力量;他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成为时代的典型象征。

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以现实的手法和浪漫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极为嫉妒,他唆使教皇强迫米开朗基罗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毅力和智慧在四年中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以九幅主题画为主,以圣经创世纪的故事为题材,画中人物健美,栩栩如生,将造物主所创造的万物之灵完美地呈现出来。

当拉斐尔看到西斯廷天顶画后说:有幸适逢米开朗基罗时代。

米开朗基罗不仅属于文艺复兴那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且属于整个人类文明史。

他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用全部的生命和天赋呕心沥血地留下不朽杰作,甚至不惜折磨自己的精神和肉体。

在饱受教皇折磨身心交瘁的时候,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痛苦而中断追求艺术的最高点的道路。

这是因为他始终追求理想和真理,对未来的生活和艺术充满信心,这种信念是他不懈创作的动力。

在生活中,米开朗基罗对自己吝啬乃至残酷,但对穷人极为慷慨,他经常将钱财送给那些真正需要却又难以启齿的穷人,并且不告诉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对社会底层的人非常关心,他为朋友家女仆的死感到悲痛,经常关心一些穷苦的女性,让她们成家或者进修道院,即使是在米开朗基罗濒死的时候还是决定把自己的存款施舍给穷人。

他被世人尊为“神圣的米开朗基罗”。

(摘编自《环球人物》)
相关链接:①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摘自《辞海》第六版)②他从来不肯对自己更人道一些,他仅靠一点点面包和葡萄酒维持生命,每天睡眠时间很少,和衣而眠,连靴子都不脱。

有一次,腿肿了起来,不得不把靴子割破,脱靴子时,连皮带肉扯了下来。

(摘自罗曼·罗兰《米开朗基罗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米开朗基罗在雕刻、绘画、建筑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凸显了他的艺术造诣和艺术影响力。

B . 米开朗基罗早期代表作《哀悼基督》融生与死、痛苦与慈爱为一体,赞美了人的崇高品质,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折射出人性与神性的冲突。

C .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在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大卫形象中倾注了自己的激情和理想,表达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D .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说有幸适逢米开朗基罗时代,这句话既高度赞扬了米开朗基罗,又盛赞文艺复兴时期人才荟萃,艺术创作繁荣。

E . 米开朗基罗的成功绝非偶然,他把超人的天赋和炽烈的情感投入到艰辛忘我的艺术创作中,超越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取得非凡成就,令人瞩目。

(2)为什么说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说米开朗基罗属于整个人类文明史?请简要分析。

(4)米开朗基罗的神圣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7分)
7.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今年两会上,广州市政协主席朱振中短短8分钟振振有词的发言,赢得现场9次掌声。

B . 从青岛调过来任区委书记的王作安下车伊始,就触摸到这个城市的“敏感部位”。

C . 百年一遇的旱灾黯淡了澜沧江畔蝴蝶的斑斓,折损了香格里拉醉人的风情,但如果款爷们施以援手,相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