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设计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0的范围时,该方向2C3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中一测回内2C 互差的限值。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
表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º时,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差值仍应符合上表规定。
表3 等级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W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表4 等级水准测量测站的技术要求
差的要求相同。
表5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注:D为平距,以公里记。
表6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 表中n为测站数;
2.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3.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5-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5-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
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4.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
应布设成结点网形。
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5-1中规定长度的0.7倍。
5. 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
表7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º时,该方向2倍照准差的变动范围,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
表8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
表9 垂直角观测的测回数与限差。
四等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
四等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1″级仪器)
1.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半测回归零差:6″
一测回内2C互差:9″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6″
2.边长测量的技术要求
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2mm
测回间较差限值:3mm
往返观测平距较差限值:2m D (2m m<m D≤5mm)3.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角中误差:2.5″
测距相对中误差:1/80000
方位角闭合差:5√n″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40000
测回数:4
注:1 n为测站数
2 当边长短于500m时,四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
半测回归零差:是指盘左或盘右半测回中两次瞄准起始目标的读数差,用△表示,求出后计入表格最后一行内。
若归零差超限,应及时重测。
2C值=盘左-(盘右±180)是一个测回内盘左与盘右的差值。
2C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2C互差”。
中误差:观测值与真值偏差的平方和观测次数n比值的平方根。
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距中误差和测段距离的比值。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与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与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页眉内容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秒级215秒,61 7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
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5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3.3.9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2测,3410mm15秒,3打印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工,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组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
本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
m D=a+b×D()—测距中误差(㎜)式中,mD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km)D—测距长度(km)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
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选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打印输出全站仪原始记录:测站点号,仪器高,气温、气压前后视点号,及其棱镜高、盘左和盘右水平角度、盘左和盘右天顶距(或垂直角)、盘左和盘右斜距。
每个测站一个测回的测量记录顺序:1.测站点号,仪器高,气温气压2.后视点号,棱镜高,盘左水平角,盘左天顶距,盘左斜距3.前视点号,棱镜高,盘左水平角,盘左天顶距,盘左斜距4.前视点号,棱镜高,盘右水平角,盘右天顶距,盘右斜距5.后视点号,棱镜高,盘右水平角,盘右天顶距,盘右斜距6.计算前后视水平角的二倍照准差,计算前后视天顶距二倍指标差,并检查是否超限。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通常我们工地上使用的导线是四等水准导线,对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相关技术要求如下:当然有些规范上的要求对视距有些不同,好像有一种规定是视距不大于80m,这里我们取100m,依照老规范。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和DS3级水准仪。
这里介绍一下DS3级水准仪的技术参数:即为每一公里水准测量的中误差为±3mm,物镜有效孔径不小于28mm,放大倍数不小于38倍,水准管划分值:20″/2mm,由于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视距不大于100m,所以视线长度一般为30m—50m左右。
最为适宜。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另外对四等水准的要求如下:视线高度>0.2m,前后视视距差≤3m, 前后视视距累计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红黑面高差之差≤5mm.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即为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即可以忽略仪器下沉而造成的对数据精度的影响。
2、测站数据的计算与检核:这里我们把前后视读数记作以m为单位:后视距(9)=[(1)—(2)] ×100m前视距(10)=[(4)—(5)]×l00m对于视距的要求,四等视距S≤100m前、后视距差(11)=(9)—(10)对于视距差的要求,四等视距差S≤±3m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 上站(12)对于视距差累计的要求,按照表中,四等视距差∑S≤±10m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四等水准要求红黑上下丝读数之差误差≤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四等水准要求红黑面尺高差之差≤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 (16)±0.100]/2=(15)- (17)÷500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四等导线是指其电阻值在1000Ω/km范围内的导线。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测量设备的准备
1. 需要准备好一台精密电阻测量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整。
2. 需要准备好一条长度超过待测导线的参比导线。
二、测量导线的准备
1. 导线上不得有油污、灰尘和其他杂质,必要时可以用干净的布擦拭导线表面。
2. 导线两端需要进行终端处理,确保导线与测量仪器的连接可靠。
三、测量过程
1. 将待测导线连接到测量仪器的测试端口,并将参比导线连接到测量仪器的参比端口。
2. 打开测量仪器,并设置合适的测试参数,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设置合适的测量范围等。
3. 测量仪器进行电阻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四、测量结果处理
1. 对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平均值并取四舍五入。
2. 比较测量结果与设定的1000Ω/km范围,判断待测导线是否符合四等导线的要求。
五、测量报告
1. 编写测量报告,包括待测导线的基本信息、测量设备的型号和参数、测量过程和结果等内容。
2. 如果待测导线符合四等导线的要求,说明导线的电阻值在1000Ω/km范围内;如果不符合要求,注明导线的实际测量值,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数据保存
1. 将测量结果和测量报告保存在电子档案中,以备后续查询和分析。
以上是四等导线测量规范的基本内容,通过按照规范进行测量,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保证了导线的质量符合要求。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3㎝。
3.3.3(Ⅲ)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导线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导线长度和导线位置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通信等领域。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测量精度、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等。
在不同的等级导线测量中,还有一些特定的技术要求。
一、测量精度导线测量的首要要求是要求准确、可靠、可重复。
测量精度通常受到仪器精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并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测量方法导线测量有多种方法,包括直测法、差测法、反向测量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量任务。
在测量过程中,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修正。
三、测量仪器导线测量通常使用的仪器包括全站仪、平板仪、测量带等。
测量仪器的选择应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精度高、功能全面的仪器。
在使用仪器时,要进行仪器的校准和定期检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导线测量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地形条件、测量方法、仪器精度等。
在进行导线测量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提高测量精度。
五、不同等级导线的特定要求不同等级的导线测量有一些特定的要求。
例如,在高精度导线测量中,要求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精度。
而在一般等级导线测量中,要求采用较为简便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考虑测量精度和测量成本的平衡。
综上所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测量精度、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等。
在不同等级导线测量中,还有一些特定的要求。
通过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和仪器,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可以确保导线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四等导线是一种用于测量电阻的测量仪器。
在进行电阻测量时,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测量规范,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四等导线测量规范的一些要点:1. 导线准备: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应选用电阻稳定、良好导电性能的铜制导线,并确保导线的长度、截面积和导线电阻都符合要求。
2. 导线长度限制:为了减小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导线长度应尽量缩短,一般不超过10米。
3. 导线连接:导线连接应牢固可靠,接触面积应大,并且应保持导线之间的接触良好。
同时,应避免因接触不良或接触面积过小而引起测量误差。
4. 导线布置:导线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电源线、信号线等产生干扰,避免磁场、电场等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5. 温度校正:考虑到导线电阻对温度的敏感性,四等导线在进行测量前,应进行温度校正。
在测量时,应记录环境温度,并根据温度系数进行修正。
6. 零位校正:在进行测量前,应进行零位校正。
即在测量仪器的导线接口前短路导线,将测量仪器的读数调整为零。
7. 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四等导线测量。
常见的测量仪器有多用电表、标准电阻箱等。
在使用测量仪器时,要确保其测量范围和精度满足需求,并保持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8. 多次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建议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在进行多次测量时,应确保测量条件基本一致。
总之,四等导线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电阻测量方法,通过合理使用和操作导线,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并遵循测量规范,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的测量操作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一等锁的两端和二等网的中间,都要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
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astro-geodetic network)。
我国天文大地网于1951年开始布设,1961年基本完成,1975年修补测工作全部结束, 全网约有5万个大地点。
一等三角锁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250公里,构成许 多锁环。
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30公里。
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网形式,一种是由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环划 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 另一种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triangulation network),称全面布网方 案。
水准测量(leveling)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由一系列按国家统一规范测定高程的水准点构成的网称为国家 水准网。
水准点上设有固定标志,以便长期保存,为国家各项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高程资料。
国家水准网按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为一、二、三、四等,其中一、二等水 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precise leveling)。
沿一、二等水准路线还要进行重力测量,提供重力改正数据。
一、二等水准环线要定期复测,检查水准点的高程变化供研究地壳垂直运动用。
三、四等水准直接为测制地形图和各项工程建设用。三等环不超过300公里;四等 水准一般布设为附合在高等级水准点上的附合路线,其长度不超过80公里。
全国各地地面点的高程,不论是高山、平原及江河湖面的高程都是根据国家水准网 统一传算的。图7-2为广东省(含现在的海南省)的一、二等水准路线略图。
导线四等水准测量
第六章→第二节→导线测量三、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一)踏勘选点选点就是在测区内选定控制点的位置。
选点之前应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
根据测图要求,确定导线的等级、形式、布置方案。
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初步布设方案,再到实地踏勘,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若测区范围内无可供参考的地形图时,通过踏勘,根据测区范围、地形条件直接在实地拟定导线布设方案,选定导线的位置。
导线点点位选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方便测角,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良好,视线远离障碍物,保证成像清晰。
2、采用光电测距仪测边长,导线边应离开强电磁场和发热体的干扰,测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
四等级以上的测线,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1.3 以上。
3、导线点应埋在地面坚实、不易被破坏处,一般应埋设标石。
4、导线点要有一定的密度,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5、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不能悬殊过大。
导线点埋设后,要在桩上用红油漆写明点名、编号,并用红油漆在固定地物上画一箭头指向导线点并绘制“点之记”方便寻找导线点,如图6-5所示。
(二)边长测量导线边长是指相邻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
导线边长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仪、普通钢卷尺。
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边长的导线又称为光电测距导线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普通钢卷尺量距时,必须使用经国家测绘机构鉴定的钢尺并对丈量长度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
(三)角度测量导线水平角测量主要是导线转折角测量。
导线水平角的观测,附合导线按导线前进方向可观测左角或右角;对闭合导线一般是观测多边形内角;支导线无校核条件,要求既观测左角,也观测右角以便进行校核。
导线水平角的观测方法一般采用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
(四)导线定向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角的测量称为导线定向。
其目的是获得起始方位角和坐标起算数据。
并能使导线精度得到可靠的校核。
如图6-4所示,、为连接角。
若测区无高级控制点联测时,可假定起始点的坐标,用罗盘仪测定起始边的方位角。
第六章→第三节→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四线法测电阻原理
四线法测电阻原理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用来限制电流的流动。
在电子电路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电阻的数值,以便确定电路的工作状态。
而四线法测电阻是一种准确测量电阻值的方法,它可以排除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四线法测电阻的原理。
四线法测电阻原理是基于欧姆定律的,欧姆定律指出,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即R=U/I,其中R为电阻值,U为电压,I为电流。
四线法测电阻利用了两对电极,一对用来施加电压,另一对用来测量电流,从而消除了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在四线法测电阻中,首先需要将待测电阻与测量仪器连接好,然后通过一对电极施加一个恒定的电流,而另一对电极则用来测量电压。
由于测量电流和施加电压的电极是分开的,因此可以排除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测量仪器会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的数值,从而实现了准确测量电阻的目的。
四线法测电阻原理的关键在于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是由导线本身的电阻和接触电阻组成的,它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而四线法通过将施加电压和测量电流的电极分开,可以避免导线电阻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除了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四线法测电阻还可以应用于测量微小电阻值。
由于四线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因此可以用来测量一些微小电阻值,例如电子元件的内部电阻、导线的电阻等。
这对于一些精密仪器的制造和维护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四线法测电阻原理是基于欧姆定律的,通过分开施加电压和测量电流的电极,消除了导线电阻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它可以应用于测量微小电阻值,对于精密仪器的制造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线电阻测量原理
四线电阻测量原理四线电阻测量是一种精密电阻测量方法,通过使用四根导线,可以有效地消除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四线电阻测量原理基于欧姆定律,利用恒流源和恒流表进行测量,下面将详细介绍四线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四线电阻测量需要使用两对导线,一对用于施加电流,另一对用于测量电压。
施加电流的导线称为激励线,测量电压的导线称为测量线。
激励线上接入一个恒流源,保持输出电流恒定不变;测量线上接入一个高精度的电压表,用于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这样,通过激励线施加恒定电流,再通过测量线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被测电阻的阻值。
其次,四线电阻测量原理的关键在于消除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导线本身也会有一定的电阻,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使用四根导线的方法,可以将激励线和测量线分开,使得激励电流与测量电压的传输路径不同,从而消除了导线电阻的影响。
这样就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四线电阻测量还可以用于测量微小电阻。
由于采用了恒流源和高精度电压表,可以在较小的电压范围内进行测量,从而提高了对微小电阻的测量精度。
这对于一些精密仪器和元器件的测试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
总的来说,四线电阻测量原理是一种精密、准确的电阻测量方法,通过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广泛用于电子元器件、电路板、导线等的电阻测量,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使用四线电阻测量原理,可以确保电阻测量的准确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测量成本,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阻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与导线测量技术
四等水准测量与导线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中,高精度的测量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而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往往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可信度。
在土木工程测量中,四等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测量技术。
这两种技术都是非常精确的,同时它们也是基础的测量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物的建设和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是修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必要测量技术。
通过四等水准测量,可以了解任何地形所具有的高度差异,从而确定基础设施建造的高度位置。
四等水准测量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测量,同时精度比较高。
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思路是:选定一台四等水准仪,然后选择高度水平的地面平台,设置为观测者站点。
然后,用水准仪从站点开始逐个测量标尺高度。
在进行测量时,可以使用三角测量的原理来测量。
在实际的四等水准测量中,会发现很多个问题,如光的水平度、水准仪器的稳定性等,水准仪器靠的是人眼来看,所以这项技术需要有较高的技术精度和实践经验。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技术是测量相邻点之间的距离的技术,也是基础的测量技术之一。
导线测量常用于测量建筑物和道路中的建筑物位置和路线、电厂、水利和制图等等领域。
同时,导线测量也广泛应用于野外地形测量和高精度房产测量中。
导线测量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一串点进行测量。
在测量之前,需要准确的确定量测点的坐标,并且需要成对的测量,以排除误差。
在进行测量时,会使用到测量仪器如测距仪和望远镜等一系列仪器设备。
同时,也需要对测量和仪器的精度进行控制。
四等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是土木工程中最为基础的测量技术。
通过这两种技术,可以确定地形和绘制建筑以及道路的位置,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精度和该项技术的实践经验。
以此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家四等导线的测角中误差
国家四等导线的测角中误差
在测量学中,四等导线测量测角的中误差有一定的要求。
以下是相关的一些基本信息:
1. 四等导线测角中误差的一般规定:测角中误差一般不应超过±
2.5″。
这是为了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2.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的布设形式主要有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是各边均不与其他高级点连接,仅与本身的起终点相连的导线。
附合导线则是在导线中至少有一条边与其他高级点相连接,这条连接导线的高级点的边作为附合边。
3. 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导线测量的精度通常用测角中误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
测角中误差是表示角度观测的精度,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则是表示导线测量的精度。
因此,四等导线测角中误差的要求为**±2.5″**,这是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导线的布设形式和测量任务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
四等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四等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四等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1. 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以及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 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 进行四等闭合导线测量,包括水平角观测、距离测量和数据处理。
4. 完成闭合导线测量后的内业计算,包括高差计算、推算各点间高程、计算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计算内角闭合差及内角等。
二、实习过程与方法1. 实习前的准备:学习测量基本原理,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四等闭合导线测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习过程:(1)外业测量:在实习场地内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测量起点,设置好起始点后,用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然后用测角仪测取水平角,用钢尺或测距仪测量各点间的距离。
(2)内业计算:将外业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包括高差计算、推算各点间高程、计算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计算内角闭合差及内角等。
3. 实习方法: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DJ6经纬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利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四等闭合导线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了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1. 成果展示:完成了闭合导线测量后的内业计算,得出了各点间的高程、距离及相对误差等数据,绘制了导线测量成果图。
2. 分析与讨论: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同学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测量误差、数据处理错误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提出了改进措施。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四等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仪器,掌握了测量数据的观测、记录和处理方法,培养了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设计书
学校: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班级:11土管01班:戚为红
一、任务概述
1、测区概况
为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控制测量技术,安排了此次实习,本次实习的流程是先进行四等导线网的布设,再利用三联角架观测法测出所需角与距离,然后布设三等水准符合网,最后利用DS3水准仪测出高程,得到数据后进行业处理。
实习围为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黄金校区,由于测量围为学校,路途平整,视野开阔,无特别难处理路线,所以此次实习较为简单。
但也需注意一些事项,在校园观测时,注意测站点的安排,不能在路中间架仪器,防止阻挡车的通行;还要注意人流量,应算好时间来观测,防止测量时间的延长。
2、实习的容与要求
容:
(1)、导线测量基础知识学习;
(2)、编写黄金校区测区围四等导线网、三等水准网技术设计书;(3)、黄金校区测区围四等导线网、三等水准网的外业实施;
①导线点的选取、埋石、点之记的编写;
②全站仪三联脚架法进行导线平面测量及三等水准测量;(4)、利用平差易软件对导线外业数据进行处理;
(5)、黄金校区四等导线测量及三等水准测量技术总结的编写。
要求:
了解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的编写,掌握四等导线网的布设过程,熟练的使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与距离,掌握利用平差易软件对导线外业数据进行处理的步骤。
二、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50026);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91);
(3)《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4)《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5)《城市测量规》(CJJ 8-85);
三、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此次测量任务利用分布在第三食堂和校门口两个已知点,经过对这两点的分析可知,这两点的坐标系统与此次测量所用坐标系统相同,点位保存完整,精度及等级也能达到本次测量要求,无需进行换带计算。
只需将此已知数据引入测区即可。
四、主要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
对于这次测量任务,测区围较小,已知点有两个,又要考虑四等控制测量的测量精度以及时间的限制,所以此次测平面坐标采取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测高程采取DS3水准仪符合水准测量。
基本的技术要求有此次测量采用1980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按照我国《工程测量规》的规定,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表1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表2 导线水平方向观测限差表
表3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表4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限差表单位:mm
表5 测站观测限差表单位:m
单位:mm
表6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线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限差表mm
五、方案设计
1)选点埋石
一、选点:选点时①从技术指标方面考虑。
图形结构良好,边长适中,对于三角形求距角不小于30°;便于扩展和加密低级网,点位选在视野辽阔,展望良好的地方;为减弱旁折光的影响,要求视线超越障碍物一定的距离;点位能长期保存,宜选在土地坚硬,易于排水的高地上。
②从经济指标方面考虑。
充分利用了制高点和高建筑物等
有利地形、地物,以便在不影响观测精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觇标高度;充分利用旧点,以便节省造标埋石费用,同时可避免在同一地方不同单位建造数座觇标,出现既浪费国家资财,又容易造成混乱的现象。
③从安全生产方面考虑点位离公路、铁路和其他建筑物以及高压线等应有一定的距离。
选点所需的装备和工具:望远镜、小平板、测图器具、花杆、通信工具、清除障碍的工具等。
此外还要携带设计好的网图。
在已知的起始点二、三等点应埋设柱石和盘石,两层标石中心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3mm;四等以下的各级控制点,可不埋设盘石,但柱石高度应适当增大。
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可用性一起觇标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符合同级埋石要求,且能长期保存。
当所选点位需要进行水准联测时,选点人员应实地踏勘水准路线,提出有关建议。
点名应取居民地名,需向当地政府部门或群众进行调查后确定。
新旧点重合时,最好采用原有旧点名,如需更改应在新点名后括号附上旧点名。
点名书写采用汉字,已知高等点号编排按照Q-1开始顺序往后编号。
布设的四等导线点从1开始编号。
图上设计宜在中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其方法和步骤如下:①展绘已知点。
②按上述对点位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开始扩展。
③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④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⑤拟定水准路线
二、埋石:四等导线测量的标石由两块标石组成,下面一块叫做盘石,上面叫柱石,盘石和柱石一般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然后运到实地
埋设。
预制时,应在柱石预面上印字注明埋设单位以及时间。
标石也可以用混凝土现场浇灌或者石料加工。
盘石和柱石中央埋有中心标志。
埋石时候必须使盘式和柱石上的标志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挖基坑,坑底要整平夯实,再填砂石捣固,浇底层混凝土树盘石,然后再盘石上放1-2cm粗沙,树柱石,用混凝土加固,注意两层标石中心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3mm。
若在基岩层上或坚硬的混凝土路面上,可以直接钻孔,将刻有中心标志的胀锚螺栓打入孔。
网点一般应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标志点位。
点的标石和标志必须稳定、坚固以利长久保存和利用。
在基岩露头地区,也可直接在基岩上嵌入金属标志。
每个点位标石埋设结束后,填写点之记。
点之记样式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要求,。
要求点之记采用Word制作,其中的略图可采用CAD制作,但应转换为影像格式插入到Word文档中。
对设置在田间或乡间道路旁的标志墩需修筑砖(石)台基以避免车辆碰撞标志。
台基边墙距点位不少于1米、四周围用砖(石)块砌筑、基宽不得少于30厘米,地面以上高不得少于50厘米,构筑砂浆不得低于7.5#。
对设立在楼顶、水塔等建筑物顶部的标石、观测台需涂刷5厘米宽的红白相间油漆,并在建筑物女儿墙或护栏侧安装标志保护宣传牌。
2)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
①全站仪三联脚架观测法数据采集
三联脚架观测法是指利用三副脚架、一台全站仪、两台棱镜进行导线
三联脚架观测法观测程序:如图一所示,测站点B架设全站仪,精确对中、整平;后视点A架设棱镜,精确对中、整平;前视点C架设棱镜,精确对中、整平;安置完成后,进行观测,测角、测距,具体测量方法同常规测量方法。
本测站观测结束后,转入下一测站测量时,测站点B松开全站仪的照准部锁紧按钮,取下照准部,移至点C,点C同样松开棱镜锁紧按钮,取下棱镜,将全站仪照准部插入,锁紧按钮;由于基座未产生任何位移,所以此时全站仪应处在严格的对中、整平状态下,作为本站的测站点。
同法,将后视点A的棱镜转到原测站点B,锁紧按钮,作为本站的后视棱镜,此时棱镜也应处于严格的对中、整平状态,而后视点的脚架同前视棱镜C一同到下一测点D 处,进行安置,对中、整平,作为本站的前视棱镜,然后进行本站的观测,如此进行其他测站的观测。
②业数据处理——导线平差计算
按照城市测量规的要求,按照城市三、四及城市一级导线需按照严密平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城市二级、三级及图根导线即可采用严密平差进行计算,也可采用简易平差进行计算。
本次实习是用南方平差易进行业处理。
作业流程图如下图二。
3)水准仪符合导线测量
①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三等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程序为:将水准尺立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作为后视,水准仪置于施测路线附近合适的位置,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取后视距大致相等的距离放置尺垫,当尺垫踩实后,将水准标尺立在尺垫上作为前视尺。
观测员将仪器设站于两水准标尺中间,安置仪器,经过粗平,瞄准后视标尺,精平,读取三丝读数。
转动照准部瞄准前视标尺,精平,读取三丝读数。
记录员根据观测员的读数在手蒲中记下相应数字,并立即计算高差。
检查视距与前后视距差是否超限,如超限,以移动前尺改变前视视距进行调整。
如果是一测段的最后一站,则通过改变仪器的位置来调整。
符合要求即完成了第一个测站的全部工作。
第一站工作结束之后,记录员招呼后标尺员向前转移,并将仪器迁至第二测站。
此时,第一测站的前视点便成为第二测站的后视点。
依第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进行第二站的工作。
依次沿水准路线方向施测,直至全部路线观测完为止。
是
图二
②业数据处理
三等水准测量业数据处理就是水准测量平差,但需注意在进行平差之前要进行水准测量概算,水准测量平差的作业流程图如上图二所示。
六、上交的成果
1、黄金校区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设计书;
2、黄金校区四等导线点点之记;
3、黄金校区四等导线测量、三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手簿;
4、黄金校区导线网、水准网平差报告;
5、黄金校区导线网图、水准网及坐标成果表;
6、黄金校区四等导线网及三等水准网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