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的表述。
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一、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2中国特色共同理想(是主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4荣辱观。
(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意识形态的旗帜。
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共同理想(是主题)。
它是当代中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
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荣辱观(是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
树立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二、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一是主导性。
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荣辱观,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明确的主导性。
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及国富民强,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应然要求,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所追求的美好境界,我们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生活美满幸福的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其文明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强盛与否。
我觉得文明不仅指国家的文明,还指个人的文明,个人的道德修养还是很重要的。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它贯穿于个人修为、国家治理、社会建构等各个层面。
本体现,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
自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
自由与约束和限制相对,自由是一种摆脱束缚、无拘无束的自在状态。
而在政治哲学传统中,自由是一个与权利相联系的范畴,而社会主义的自有包括的不仅是政治权利的自有,而是以人为中心,最广泛的全自由。
平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平等是一种社会价值,社会应将每个人作为平等的社会成员来对待,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都应该受到同等程度的尊重和照顾。
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个社会的公正,应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可靠保障。
法治代替人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不仅将民众从专制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且在政治上实现公民平等,推进了自由、平等和公正价值的实现。
爱国是基本价值准则,是做人和为人的根本。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最稳定的文化基因。
自古以来,舍身为国者荣,卖国求荣者耻,一直都是国人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 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 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 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
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利益需求的多样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利益群体的多样性:有富人和穷人;如房价的不同声音。 生活背景的多样性:街头拣垃圾的老太太不会去欣赏牡丹 花;恋爱婚姻的“门当户对”。 看问题视角的多样性: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尽高 低各不同”; 看《红楼梦》的多角度:鲁迅: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 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 要表现为:
《 战 国 策 西 周 策 》 ·
周 君 岂 能 无 爱 国 哉
《 汉 纪 》
欲 使 亲 民 如 子 , 爱 国 如 家
家
《 孟 子 》
天 下 之 本 在 国 , 国 之 本 在
——
——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敬业 弘 扬 敬 业 价 值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 资产阶级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反对中世纪 的宗教神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结果,是与经济社会的发 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核心价值观 统治阶级为了建立和巩固其经济、政治、 文化的统治地位,提倡或维持一种价值观 念,来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来调节 和规范社会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读洪晓楠,何美子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简明扼要、简约朴实、简洁通俗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达,而且更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兼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价值,又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价值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先进价值理念,从而彰显了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与包容性,也更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主要是从社会理想、社会目标的层面上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是凝聚共识、鼓舞人心、团结奋进的价值理想,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秩序的层面上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的目标,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伟大的理想与目标需要13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人辛勤奋斗才能实现。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行为规范的层面上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原则,也是实现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价值基础,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
由此可见,由此可见,这12个词的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美好愿景与共同诉求,从而也必然最大限度地凝聚当代中国继续前行的思想共识和行为力量。
一、国家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重申了这一科学论断,并且十八大报告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之后第五次强调“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核心价值观24字

核心价值观24字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及其基本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及其基本含义一、24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24字详介1,富强富,指经济;强,指军事政治。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所以强还包括科技教育等。
富足强盛。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2,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3,文明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4,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5,自由自由一词就其本意,指的是没有阻碍的状况。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党课)

社会冷漠:小悦悦事件
权力精英失范
信仰缺失
官员不信马列信神 官员与公众对 求签等四种迷信 活动的信任程度 (%) (来源:南方周 末2007.05.17)
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价值观的分歧。
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
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 危害祖国成了“斗士”; 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 背离人民成了“本事”; 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 愚昧无知成了“时尚”; 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
专题内容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一)概念解释 价值就是指某一种事物对人的有用性。 价值观是我们在处理价值过程中持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一个包含着思想理论、理 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精神风尚等等丰富内容和 诸多要素的价值认同的整体系统。 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价值导向 的基本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三)大国崛起的必然要求
精神崛起 思想崛起 文化崛起
九 个 大 国 崛 起
核心价值观的崛起
中国实现大国崛起
(三)大国崛起的必然要求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首 先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 象。 核心价值观确立的是一个国家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展示 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性质和奋斗目标,它体现的是一个国 家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诉求。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内核,是文化和道义 的制高点。 一个国家有大有小,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有强有弱,但是 在价值观上小国可以有大作为,小国也可以有大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党课)

(三)大国崛起的必然要求
精神崛起 思想崛起 文化崛起
九 个 大 国 崛 起
核心价值观的崛起
中国实现大国崛起
(三)大国崛起的必然要求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首 先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 象。 核心价值观确立的是一个国家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展示 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性质和奋斗目标,它体现的是一个国 家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诉求。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内核,是文化和道义 的制高点。 一个国家有大有小,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有强有弱,但是 在价值观上小国可以有大作为,小国也可以有大影响。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 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我国 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组 织形式、就业形式、分配 形式、利益关系越来越多 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 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 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 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潮此 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 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 存,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 就是社会问题、社会矛盾 越来越多
(二)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念
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 资产阶级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反对中世纪 的宗教神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发展
相对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 观强调的个人主义、功利主 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 调的更多是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和社会主义。 新中国初期: 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 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八十年代: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 服 务 人 民 为 荣
以 背 离 人 民 为 耻
以 崇 尚 科 学 以 为 愚 荣 昧 无 知 为 耻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1.富强: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富强即民富国强,它不仅意味着追求人民群众生活的共同富裕,把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追求的首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它还意味着这种高度的物质文明是能够为全体人民群众而非少数人所共享。
2.民主: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文明: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战略高度,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看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4.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和生态的核心价值和谐的理念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长期孕育形成的核心价值、基本价值取向,是一种不懈追求的最高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和谐已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成为核心价值观。
(二)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1.自由:人类的终极价值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积极承接人类文明发展的这一共同成果和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又高扬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旗帜,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有机统一、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
2.平等:社会主义人与人关系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一直致力于使各阶层人们平等地享有各方面的权利,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背景: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党 明确提出“三个倡导”,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最新概括。 价值共识的需要。 价值整合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背景: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党 明确 提出“三个倡导”,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价值共识的需要。 价值整合的需要。 价值输入的应对,或者说是价值输出的需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背全会《决定》第一次提 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
11/14/2018
内 涵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基本特征:
普遍性 民族性 崇高性
2、内涵:
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基本特征:
普遍性 民族性 崇高性
国家治理领域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空二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方法这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满活力的基本要求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力培育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讲:曾明泉 2014.4.2
11/14/201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关系
基本特征:
2、内涵:
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课(课堂PPT)

.
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二)基本内容(24个字):
社会 主义 价值 观
国家层面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4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18
明确了中国将走什么样的路 ,向哪里走,奋斗的目标:
经济
政治
万
.
32
二、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做一个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有追求的共 产 党员, 增强四种意识,树立共产党员形象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 醒头脑;
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 有为的精神状态;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 在心中最高位置;
教育 公平
.
9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 准则
法治
法治是治国理政根本方式。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治 精神
.
任何组织或者 个人都不得有
超越宪法和 法律的特权,
绝不允许 以言代法、 以权压法、 徇私枉法。
10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行为
爱国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 要表现为:
.
1
专题内容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概念解释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 根本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 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 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 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 价值理念。
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个词的意思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词解释
1.富强:富足强盛,民富国强。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2.民主: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存第一,自由民主。
3.文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内灭亡。
4.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5.自由:不自由,毋宁死。
有权利,有自由,有快乐。
6.平等:合情合理,不偏不倚。
公道正派,记勋论赏。
7.公正:公正美德,以公心为基础,一要无私,而要心虚,三要心平,四要心正。
8.法治:治国必尊法,无法必无国。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人都应该爱国、卫国。
10.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爱岗敬业。
11.诚信:诚则成己,诚则成物,诚则立身。
12.友善:心地善良,和睦相处,友爱友善。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语展示)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语)
第一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
富强(一)双手伸开,掌心向下,拇指贴于胸前,手
指微动几下。
(二)双手握拳,在胸前向下一顿。
民主(一)双手食指搭成“人”字形,顺时针平行转动一周。
(二)一手握拳,伸出拇指,贴于胸部。
3
文明(一)一手食指书空“文”字。
(二)双手侧立,掌心相对,自胸前向下一顿。
和谐(一)双手直立,五指微曲,掌心相对,从两侧向中间合拢。
(二)双手横立,掌心向内,五指张开,由两侧向中间移动并互相交叉夹住。
4
第二组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这一理念,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人类价值观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主体价值选择。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是这样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从社会功能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聚拢社会意识,形成社会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价值主体通过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活动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把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规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的过程。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利益关系造成了现实社会中价值主体的多元。
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形成于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带有社会的影响、时代的烙印,因此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价值追求越是多样化,越要强调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
在此过程中,既要提倡核心价值观、弘扬主导价值取向,又要抑制落后价值观、反对腐朽价值取向,为人们价值选择指明方向、提供价值判断基准、营造浓厚积极文化氛围。
要引导干部群众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促进价值认同由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发展升华为行为认同,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化为精神支柱,外化为自觉行为,转化为提高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泾川一中辛红霞[学习目标] 1.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理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含义。
3.掌握怎样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重点:怎样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基本内涵(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地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二、爱国1.爱国的含义:爱国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依恋、爱护感情,也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首要的道德准则。
2.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祖国是生育养育我们的父母,也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3.怎样践行爱国价值观(1)继承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以感恩报恩的心情,承担起回馈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2)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河山、珍惜祖国的资源和环境,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
(3)忠实履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遵纪守法。
(4)热爱社会主义,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培育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心竭力。
三、敬业1.地位作用:敬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2.怎样践行敬业价值观(1)端正职业态度。
(2)树立责任意识。
(3)关键是勤奋。
(4)必须“乐群”。
四、诚信1.含义:诚信是基于人的真心实意而表现出来的言行一致,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信任、信用、信誉等都是诚信的表现。
2.为什么要讲诚信(1)地位:诚信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也是立身之本、立业之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笔记(共五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笔记(共五则)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笔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笔记1、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具体事物的属性,是指客观对主体的意义。
即这个事物对主体(人)有用或没有用。
有用就有用价值,没有用就没有价值。
2、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主体对价值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具体说来就是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关于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价值实现手段等的具体看法和基本观点,价值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3、价值和价值观的联系与区别?价值与价值观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其联系主要表现为:价值是价值观的基础,没有价值就无所谓价值观。
其区别主要表现为:价值是客观的东西,价值观是主观的观念层面的东西,它与意识形态具有本质的一致性。
价值的作用方向是由客体到主体。
价值观的作用方向是由主体到客体。
4、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溶铸在亿万人民群众思想和行动中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式。
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5、理想按性质分为哪几类?可分为科学的与非科学的、崇高的与庸俗的。
6、理想按内容可分为几类?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度概括为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8、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9、“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大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今天的升旗仪式上,我将与同学们就什么是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我们该怎么做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
一、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
(一个人没经主人允许。
昆明事件,一个违背社会价值观的人,最终会受到人民的惩罚)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些价值观我们已经形成了,比如。
但是,我们还不够完整,不够系统,依然要加强学习)三、我们该怎么做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明天的建设者。
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我们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
1、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学习好每一门学科。
通过思想政治课直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中小学语文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通过历史课进行中国国情教育、国际形势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通过基础课程学习,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通过开设书法、绘画等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美育,利用班会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2、规范我们的行为习惯。
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及交通法规,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道德行为习惯,争做品德高尚、诚实守信、遵守纪律、自强自立的新时代的中小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湖熟中心二年级1班第1课时2014年9年观主题班会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教
学
背
景
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甚了解又急需知道的大环境。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含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实践性问题。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国际国内行形势分析讨论,总结。
多媒体展示:2、提出背景
(1)国际: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国内: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教师小结: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长足发展和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人们的精神思想既面临着有利的条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和差异性,导致人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有统一的基本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问题情境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体现了哪些基本特征?
多媒体展示:
“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江泽民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过程、特点等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式
多媒体
活
动
准
备
教师
学生了解什么叫社会注意核心价值,搜集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小故事。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胡锦涛
自主学习:学生讨论,教师补充概括。
多媒体展示:3、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思维拓展:结合本课内容,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作为青少年,我们该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小结】师生合作,共同构建本课架构。
【板书设计】(略)
课后延伸
把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付诸于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去。
教师准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频和ppt
学生
策划主持
班主任和班长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会提出?它的提出又有何意义?
合作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推进新课】
(板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问题情境1: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多媒体展示:1、含义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教师整理总结。
多媒体展示:5、伟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
(2)为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3)有利于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教师总结: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
多媒体展示:4、基本特征
(1)普遍性;
(2)民族性;
(3)崇高性。
问题情境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合作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伟大意义。
多媒体展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师小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