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斜晖(huī)筵席(yàn)绣衾(qīn)靥儿(yè)
B . 金钏(chuàn)罗帏(wéi)谂知(shěn)相携(xié)
C . 牺惶(qī)蹙眉(cù)蜗角(wō)厮守(sī)
D . 青鸾(1uán)禾黍(shǔ)栖迟(xī)女婿(xù)
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彷徨愁怨寂寥静默凄婉惆伥
B . 顾盼精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
C . 睿智禀赋崇高品质趋善避恶
D . 辩难商榷典藉满架旁稽博采
3. (2分) (2016高三上·泰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

B . 关于将取消“211”“985”院校工程建设这一话题,社会传言很多,现在大家一般认可的是以由教育部官方文件的这一说法为准。

C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频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D . 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

4.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尽管黄金饰品价格不菲,人们出于装饰高雅与储蓄增值的考虑,还是对其甘之如饴,前来商铺挑选、购买饰品的人络绎不绝。

B .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脱去冬装的人们呼朋引类,三三两两外出踏青,郊游,舒展筋骨,煦暖的阳光让人倍感春光的美好。

C . 十八大提出,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

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扶正祛邪,才能传递出正能量,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D . 有分析认为,2013年欧美地区所存在的经济不确定性很难消除,日元跌势也覆水难收,美国“财政悬崖”时代还会持续。

5. (2分)(2017·西安模拟)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河流①大小都是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雨水及地下水溢流汇聚而成。

②那些空间污染特别严重的地区,天上降落的雨水原本③干净的;落到地面后,④地面污浊,雨水就会带着污染物渗入地下,汇入河流,形成我们常说的面源污染。

⑤居民的生活污水、工厂和医院的废水⑥是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A . 无论 / 是倘若然而竟
B . 不分除了很 / 同时却
C . 无论除了都是如果 / 则
D . 不管可是特别假如同样 /
6. (2分) (2017高一下·盐城期中)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中相关情节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黛玉在行酒令时竟引用了《牡丹亭》《西厢记》中的话,被宝钗“训斥”了一番。

B . 金钏儿投井自杀后,有一天一大早,宝玉穿着素服偷偷到城郊水仙庵焚香祭奠她。

C . 因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感触,拟《春江花月夜》而作了一首诗,名曰《秋窗风雨夕》。

D . 香菱在园子里住下以后,李纨自愿给她当老师教其写诗。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7. (15分)(2018·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建筑要有人文之根
石羚
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

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

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

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

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

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

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

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

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

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

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

“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

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

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

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

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

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

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节选自《人民日报》)
(1)请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人们为什么会质疑当下的“模西建筑热”和“仿古建筑热”?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从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到北京的前门大街,这些成功的事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感受。

8. (13分) (2017高二下·孝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闯滩
许畅
一个人走向大河边,一条船从对面的芦苇丛中荡出,八九只鸭子匆匆扑打着游向两旁。

天南抬起头来,“二哥!”他用手抹了一把脸,弄得脸上湿淋淋的,眯起眼睛朝船上的人挥手。

二哥比七个月前瘦了不少,衣衫紧紧贴着精壮的身躯。

他把船系在岸边,拉结的时候几次没能系上,天南去帮忙,感觉二哥在发抖。

“怎么了?”天南摸摸二哥的手,二哥的手黝黑粗糙,像爹用的陶制药罐。

“没事,天南,我是太高兴了。

”二哥拉着天南向前走。

“对了,你看二哥给你带了什么?”
“什么?”天南就等着这句话,现在二哥突然说起,天南又惊又喜。

二哥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只小老虎模样的口哨:“喜不喜欢?”
天南把小老虎握在手里,眼睛都笑弯了:“喜欢。

”这可是他从来没见过的新鲜玩意。

天南很想找些话说,可一时间言语仿佛塞住了。

二哥一坐下,天南就递给二哥他卷的烟:“尝尝吧。


二哥很久才注意到天南递过来的烟。

“啊,好。

”他的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侈的相片。

“二哥。

”天南搓搓手,“今年我可十六了……我想跟你一起去闯滩。


二哥把烟一抖,面容一沉。

天南站起来,他今年长得特别快,像春笋一样往上蹿,已经和二哥差不多高了。

天南把手臂举起来,臂上的肌肉凸出:“不信你捏,我长大了。


“不行。

”二哥把烟在桌角上敲了敲,“你不行,你不知道有多危险,大哥已经没了!”
“是,你不让我去,你自己行!”天南瞪大眼睛。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二哥好不容易回来了,自己又和他吵。

“咱们家只剩两个了。

”二哥叹了口气,进屋去了。

晚上天南跟二哥背靠背睡觉。

二哥呼吸均匀,天南还以为二哥睡着了,没想压低了嗓音叫他:“天南,你睡了吗?”
“还没。


“这次去做生意,货都被人半路劫走了。


“啊!”天南惊呼,“怎么会这样。


“路上碰着一个奇怪的人,说我们家四代以后都不得闯滩。


天南侧身,许久没回话。

他们家很早就有先辈闯滩,至大哥、二哥、他正好四代。

天南一时非常惊悚。

“那一定是胡说骗钱的,我才不相信。


“就算人人都不相信,我也不会让你去冒这个险。


天南没听出二哥的语气,他想这莫不是二哥为了不让他去,唬他的吧?可万一是真的呢?天南有些不敢往下想了。

他盘算着明早去镇上把烟卖了,然后去找人算算。

天没大亮天南就起床了,把上好的烟条放进背篓里,二哥不知去哪儿了。

烟条没到正午就卖完了,他把铜子用袋子装上扎好。

他一时不知道去找谁了,天南一路想一路走。

他一路走到河边上,又白又肥的鸭子在河里游着,一只只船泊在岸边,也不知以后开向何方,天南突然感到一种宿命的味道。

他摸到了那个小老虎,然后他轻轻地,怕别人听见似的吹起来。

“呜——呜——”
楼上的人探出头来:“哪家的?”
“我是天南。

”天南没有看楼上的人,对着河大声喊,“我是天南!”好像对自己说。

“喂。

”一个人拍拍天南的肩膀,是二哥以前的雇工。

“你二哥可是回来了?”
“是。

”天南看着他苍老的面孔很亲切。

“回来了就好,我现在的主人请你上去坐坐。


“哪个?”
“楼上的。

”天南看见是那个先前问他哪家的人。

“现在谁去闯滩可都归他管。


天南一下子失了兴趣,二哥一定欠了那人很大一笔钱吧。

可是若二哥不让他去,跟楼上的人闯也不是不可以。

正在天南心里犹豫不定的时候,他听到二哥喊他:“走了,天南!”
二哥挽着天南,说:“打扰了,日后再来拜会!”天南刚想说些什么,二哥就用手揪了他一下。

河边的芦苇丛轻轻晃动,二哥拖着他越走越远,他频频回头。

河渐渐在天南的视野里消失了,一片余晖。

“脑子里的事不要想了,只要我在你就别想去闯滩。


二哥的手温热,天南不答话。

“听到没?”
“嗯。

”天南不甘心,扭头又往回望。

二哥把天南的头扭回来:“你可记得大哥和侈是怎么没的?”
天南认为一个男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但是死,他有些不敢往下想。

他其实信二哥对他说的话,但天南想就是死他也想去试试。

他摸摸袋子里的铜子,差不多再攒上个一年,快的话十个月,就够了。

他就可以撑船去外面了,他内心隐隐雀跃。

二哥察觉到什么似的盯着他的眼睛,河边好像又有船上岸了,有些喧哗。

天南把头低下去,我是天南,我才不怕。

等人们散去,大河又恢复了宁静,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永远没回来。

天南在等着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这样一个回来的时候。

(选自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到二哥“拉结的时候几次没能系上”和“发抖”的细节描写,在情节设置了悬念。

这个悬念直
到后面描写二哥“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侈的相片”时才被完全揭开。

B . 当二哥告诉天南“这次去做生意,货都被人半路劫走了”时,天南“惊呼”的反应说明天南涉世不深,对险象环生的外面世界认识不足。

C . 小说中,二哥和天南辞别楼上的人回家时,二哥“挽”“揪”“拖”“扭”的动作,既表现了二哥对天南的爱护,又正面表现了天南对闯滩的向往。

D . 小说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在展现人物形象的同时,更能呈现生活的原生态,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这与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有相似之处。

E . 小说主要表现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对外出闯滩的向往,尽管情节结构简单,但语言质朴、富有诗意,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

(2)
小说中两处提到一只小老虎模样的口哨,请分析其用意。

(3)
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意蕴。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9. (11分) (2017高二上·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以荫主原州截原寨。

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

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

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

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

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

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

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

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

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

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

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

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
河患,吾且徐图之。

”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

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

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 .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 .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 .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 . 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 .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 . 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

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 . 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

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 . 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

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 . 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

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
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②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10. (5分)(2020·徐汇模拟) 按要求填空。

(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

(姜夔《扬州慢》)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

(韩愈《师说》)
(3)《登金陵凤凰台》中,诗人________(填人名)将目光投向现实,用“________,________”暗示皇帝被奸佞包围,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1. (8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宋中
耿湋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从空间上看,写“黄云合”是仰观,见“白骨稀”为俯视,时空错综极尽其妙。

B . 首联通过对宋中暮色四合、白骨稀少的景物描写,引出最后一联对宁静景色的描写。

C . 第二联着重写“旧村”的“乔木”和“秋草”仍在,表明既无人烟又无屋舍,而“远人归”表明这里曾经人丁兴旺。

D . 第三联用“废井”“荒田”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意象,极写旧村的荒废、凄清。

E . 耿津亲历安史之乱,又曾在宋中寄居,他对战乱后荒凉的感触不比寻常。

清人说“耿津诗善传荒寂之景”,此诗即为明证。

(2)请简要解说诗歌最后一句“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在景物描写上的相同点和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2. (3分) (2017九·福州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

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

莫扬手,①________ ,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

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②________。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③________ ,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13. (5分)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

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建议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9高二下·集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三某班班级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和父母相处得不是很融洽,也有少数同学认为自己家庭比较民主比较和谐,爸妈把她(他)当朋友,他们是平等的,有什么要求,爸妈会尽力满足。

但部分家长反映,孩子总体情况“还好”,就是不能叫他(她)学习,更不能批评……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实际情况。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7-1、
7-2、
7-3、
8-1、
8-2、
8-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9-1、
9-2、
9-3、
9-4、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10-1、
10-2、
10-3、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1-1、
11-2、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2-1、
13-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