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下册
注意事项:
2018.3语文段考试题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在介绍中国文明的总体状况时,以印度为对象进行比较,指出:“与印度文明的松散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聚合和连续。
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
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
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者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历史文化的强大连续性,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特征。
(2)中国文化的核心政治观念从未发生动摇,是中国历史连续性的重要表现。
(3)中国历史与文化,确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这种发展,并没有对前一阶段的文明成果彻底砸烂推翻,而是有继承有发展,用孔子的说法即“损益”。
虽然有改朝换代,虽然有外部力量入侵,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文明的连续性因而获得承认。
(4)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夏商周时代可以称为贵族时代,其政治、文化都由贵族主导。
秦汉以后的新时代,可以称作士大夫时代,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士大夫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功能。
(5)中国与西方早期国家的历史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夏商周的
贵族时代,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贵族很类似。
从部落贵族发展出来的国家统治集团,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而贵族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拥有无法比拟的特权。
贵族内部也有等级划分,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系统标志着贵族内部的等级性。
中国没有西方式的神庙组织,但中国有发达的宗法体系,在维护贵族体制上,发挥重要的功能。
(6)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贵族时代走上完结之路。
贵族时代的完结,并不意味着贵族时代的一切都化为灰烬,损益的历史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
商鞅变法,把传统的贵族爵位体系创造性地改造为军功爵系统,不论出身,只要立下军功,就可以获得或晋升爵位。
世卿世禄的历史走向没落,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也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
士人地位崛起,由于他们掌握
文化资源,血缘不再是人才优劣的标准。
尚贤思想成为各家各派的基本主张,士人取代贵族在各
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作用。
这个历史运动,直到汉武帝时期推广“察举制”,最终落实到系统的制度设计之中。
(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意义,不仅在于各家各派努力推行自己的理论主张,也包括对君主制的推动。
就君主而言,不仅实际的政策需要士人建议和制定,而且,国家理论问题,比如君主定位、功能、价值等,也是各家争鸣的内容。
君主从贵族的一员,变成国家的首脑和主权化身,尤其是全民的利益代表,是各派思想家共同论证的结果。
君主制最终发展为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下君主的至高地位确立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接受了某种思想理论,这个过程其实是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化。
秦始皇接受法家治理的思想,汉初看重黄老思想的价值,直到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儒家作为中国意识形态的努力,终于完成。
(摘编自孟宪实《中华文明为何从未中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印度文明松散、间断,中国文明聚合、连续,没有明显的
突然停顿。
B.中国被许多游牧部族侵入,甚至还被某些王朝取而代之。
但是中国人没有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者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C.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核心政治观念从未发生动摇。
D.孔子的“损益”说,就是指中国历史与文化并没有对前一阶段的文明成果彻底砸烂推翻,而是有继承有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文明有强大的连续性,因而虽然有外部力量入侵,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B.血缘关系维系了从部落贵族发展出来的国家统治集团的统治,而贵族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拥有无法比拟的特权。
C.中国没有西方式的神庙组织,在维护贵族体制上,发达的宗法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D.春秋战国时代,损益的历史发展规律在中国的贵族时代走上完结之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变法,使世卿世禄的历史走向没落,六艺之学这些贵族教育的内容,也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B.因为士人掌握文化资源,血缘不再是人才优劣的标准,所以士人地位崛起。
尚贤思想成为各家各派的基本主张,士人取代贵族在各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作用。
C.各家各派努力推行自己的理论主张,对君主制的推动,即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意义。
D.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化,使得皇帝制度下君主的至高地位确立了,同时也意味着接受了某种思想理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痴的生活
【爱沙尼亚】梅希斯·海因萨尔
(1)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围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的症候。
(2)“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
(3)维洛开始频繁地照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可是除了忧虑的表情
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担心的样子。
而忧虑的表情对于一家之长、真正的父亲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家里人都认为这再正常不过。
事实上,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他所做的事多么引人入胜,不管工作中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就,都不能给他带来像白痴那样生活所享受到的快乐。
可他却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
(4)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有时更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
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后匆忙离开。
(5)与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
他受过两种高等教育: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
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
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
(6)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那么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
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
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
(7)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站,随便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
不过,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垃圾场。
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
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放心地扯着噪子大声喊叫,以迎合乌鸦的哇哇叫声。
(8)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因为家具市场竞争激烈,他
不得不经常到图书馆去,以便提高专业水平。
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话,会从公文包里取出各种专业
书籍和图纸,再加上专业术语来解释分析。
妻子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也就相信了他。
这样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的隐秘生活了。
(9)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
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
维洛一到庄园就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粪堆上。
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体验着最幸福美妙的瞬间。
鸡在他瘦削的身体上悠闲地散步,用呆傻的目光看他,有时啄他外衣上的纽扣。
羊呢,不停地闻着维洛那沾满谷壳饲料的头发,用粗糙地舌头舔维洛那抹了盐的脖子。
他眨巴着眼睛,嘴角上流出黄色的口水。
有趣的是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
(10)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庄园里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
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在意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
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11)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
他热烈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
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
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紧紧围绕“白痴”展开情节,先点病症,后叙原因。
再写“白痴的生活”的种种表现及其意义,脉络清晰,结构
严谨。
B.小说主人公维洛工作成就辉煌,家庭幸福美满,精神上却又高度焦虑、极度自卑、神经质并且极力掩饰自己这一症候。
C.作者以动人的细节描写、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维洛与鸡、羊相处时的那种自然和谐,物我相融的状态,表现维洛在自然生物面前内心无比的惬意与幸福。
D.小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中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他们既要适应世俗生活,同时又渴望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
5.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
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5分)
6.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是一个白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罗彦,清苑人。
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
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
举崇祯二年进士。
累迁吏部文选郎中。
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
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
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
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给事中时敏奉使过
其地,夜半欲入域,罗彦不许。
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
血.盟誓死守。
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
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
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罗彦曰:“诺。
”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
罗彦
等纠乡兵二千分陴守。
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
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
贼遣骑呼
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
”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曰:“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
”怒目,发上指。
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
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誓。
而贼攻益急,域中多异议。
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
”乃下
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
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
贼
死伤多,攻愈力。
李建秦亲军为内应,城遂陷。
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
漓口吻间。
贼至益众,遂遇害。
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自《明史·张罗彦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B.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C.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D.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宫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
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B.行人,古文中可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使者的统称”或者“官名”,含义丰富。
本文中“初官行人”与《兵车行》“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的“行人”含义不同。
C.歃血,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
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D.官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等,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
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张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
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张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
他集合民兵两干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张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
在流贼攻城猛烈、城中将吏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将一枚崇祯钱币挂在自己的脖颈上,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
C.尾联中的“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说明老翁怕冷,又身患重疾,难以起床。
D.“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
E.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12.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的《劝学》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知识,
更是劝人为“善”,培养高尚的品德,由文中“ , , ”三句可见。
(2)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很多学者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将网络文学等同于垃圾,认为它们不值得研究。
之所以会有这种误解,或许与“网络文学不是纯文学”“网络文学的市场化意味太浓”等论调有关。
②光.风.霁.月.的钱谷融常常赞许这样一个人生境界,在逆境时以遁世无闷、独立不惧;在顺境时自知自觉、心如明镜;在平境时,则有守有为,可止可行,其实也正是钱谷融的夫子自道。
③近年来,不少地方发生多起旅游“宰客”事件,尽管这些事件最后大都得到了妥善处理,但也严重损害了地方旅游市场的形象。
可见,政府要在事件发生前未.雨.绸.缪.,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风险防控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恶性事件。
④日本NHK电视台播放了名为《731部队的真相》纪录片,引发日本国内强烈震动,人们似乎看到了日本社会正视历史、反省战争罪行的可能,然而事与愿违,安倍政府不仅未作出任何反思历史的回应,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执.迷.不.悟.。
⑤寻常午后,街头的人寥.寥.无.几.,北海市少儿图书馆却十分热闹,非遗传承人正声情并茂讲述着
“珠还合浦”的故事……这是图书馆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精心策划的“小海螺故事会”,每个星期都会上演。
⑥进入后现代这样一个取消深度模式的语境里,优秀的网络文学作为突出代表,如过.江.之.鲫.般迸发,便不足为奇了。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
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
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
B.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10万亩桃花林,每年春天烂漫的桃花漫山遍野,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C.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响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D.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则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
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文学传统的继承,①,而在于创新。
如果不以“创新”为主导,则所谓“新古典主义”,事实上只是形式上的“假古典主义”。
任何旧的事物都会死去,②;死去的是形体,而存在的是一种永恒的生机。
一棵树即使活到一千年,总有枯死的一天,但它的种子落在泥土中又会重新冒芽生长,创造出一个新的生命。
如此新陈代谢,宇宙中一切事物得以生生
不息,③。
四、写作(5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0分)
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
②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
③知耻近乎勇。
(《中庸》)
④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上面这些关于“修身”的名言发人深省。
对现代中学生修身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呢?请从上面列出的句中,选择两三句作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3语文段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中国人没有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者畜牧经济”错,原文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者畜牧经济”)
2.A(因果倒置)
3.D(逻辑错误。
原文是“皇帝制度下君主的至高地位确立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接受了某种思想理论,这个过程其实是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化。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B
5.①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
另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
②就人物塑造来说,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形象。
③就主题角度而言,凸显了小说主旨。
在富足体面的现实生活中维洛却根本体会不到快乐,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表现了作者对此的忧虑及反思,突出了对质朴纯真的生活追求这一主题。
④就艺术表现手法来说,“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维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6.不是。
理由:①生活中他是一个正常人,心智正常,有学历,是专家,有体面的工作,有家庭孩子;②他能把自己当作白痴恰说明他不是白痴,他只偶尔以白痴的行为去感受自由纯真的生活。
③他的“白痴行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极度压抑之下的发泄和放松,是一种在世俗生活的名利、地位等牵累下的主动寻求解脱的方式,更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或追求自由质朴纯真)的一种表现。
④这种行为对他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解除了他的压抑烦躁,激发了他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
【解析】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