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AIDS患者负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AIDS患者负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74例AIDS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

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周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AIDS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加以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艾滋病;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
AIDS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3],截止2015年,我国有近55万AIDS感染者。

由于科学技术所限,AIDS属于无法治愈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多年来受媒体宣传误导,多数患者在心理上存在焦虑、抑郁、沮丧等负性情绪,产生自暴自弃心理,有的患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这些心理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4]。

随着社会-生理-心理医学模式逐渐深入人心,对于AIDS患者加强心理疏导,促使其建立自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于AIDS 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AIDS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74例AIDS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

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7.3±3.7)岁。

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37.5±3.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即健康用药指导及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住院期间日常用药护理、安抚患者焦虑情绪等基本护理。

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做好患者入院宣教工作,详细介绍AIDS的性质、治疗进展及注意事项。

②全面评估患者基线资料情况,包括受教育程度、爱好、性格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疏导措施。

③每周组织1次AIDS健康知识讲座,帮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及时认知负性情绪对治疗的不利影响,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④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时通过专门的心理医生对其进行疏导,同时发动患者家人及朋友主动陪伴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两组患者均护理随访6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负性情绪评价,采用SAS和SDS于护理前后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程度进行评分,计分方式为:标准分=总分×1.25后所得整数部分。

SAS、SDS评分均为评分越高代表负性情绪程度越严重。

②服药依从性评价,护理结束后由护理人员填写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结果分为:完全依从:患者按照医嘱自觉按时服药,不随意改变用药剂量;基本依从:患者虽然存在一定抗拒心理,但仍能够按时服药,服药剂量和时间偶有减少或拖延;不依从:患者治疗期间随意停药或增加用药剂量,完全无法按照医嘱执行。

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

③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结果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护理6周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论
AIDS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致死率高、无法根治、病程长等特点,多数患者会出现自暴自弃、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者会导致患者轻生、拒绝接受治疗[5,6]。

患者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加强AIDS患者的心理疏导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心理护理干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开展,其主要注重心理方面的疏导作用,通过与患者的主动交流,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和内心困扰,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疏导,降低其不良情绪,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临床实践表明[7],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外科急性病及内科糖尿病、冠心病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采用心理疏导护理模式,通过前期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由接受过心理培训的护士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同时让患者家人、朋友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情感方面给予患者支持鼓励,帮助患者建立其对生活的信心,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结果显示,护
理6周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理护理干预的本质是一种注重患者舒适性的一种护理方式,在护理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如下:①要主动与患者多沟通交流,以一个聆听者的姿态鼓励患者主动宣泄自己的情绪;②发动家人及周围朋友多鼓励关怀患者,使其感受到与周围人群是一样的,不被区别对待;③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的指导,督促患者改掉以往不良习惯。

国内蒋丹兰等[8]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其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對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

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AIDS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万彬,曹燕,金燕,等.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孕产妇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4):516-519.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6):321-330.
[3] 陈琼. 舒适护理干预在急诊胆石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8):262-263.
[4] 李玉华,孙盈红,张宏伟.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海南医学,2016,27(7):1195-1196.
[5] 潘春莉. 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35):160-161.
[6] 徐莎莎.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423.
[7] 杨文艳. 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双足与保健,2018(6):120,122.
[8] 蒋丹兰,尹丽红,陈锁玉.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医生,2017,23(36):240-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