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南安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5高二上·安庆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那三四个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

②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________,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③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④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衣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了足足十五年!
A . 交头接耳通知以至挟制
B . 窃窃私语通知以致辖制
C . 窃窃私语通告以至挟制
D . 交头接耳通告以致辖制
2. (2分) (2018高一下·沈阳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B . 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C . 网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他们一旦罹患网瘾,不仅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还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D .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呈现与利用。

3. (2分)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请根据内容将其张贴到对应的地方()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 . ①挽伯母②挽岳母③挽母
B . ①挽岳母②挽母③挽伯母
C . ①挽伯母②挽母③挽岳母
D . ①挽母②挽伯母③挽岳母
4. (2分)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风刮来的泥沙已将它弥合。

②船底,一道裂缝从船头直达船尾。

③歇脚的鸟儿将湖里的鱼虾变成白色粪便,屙在上面。

④废弃的木船俯在岸边的山坡上,在草和灌木丛间悄悄朽烂。

⑤一枝野菊花从中长出来,在船肚上举着几朵金黄。

A . ④②①③⑤
B . ④②③①⑤
C . ③⑤④②①
D . ④③②①⑤
5.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

“南瓜”一词可以特指南瓜属中的中国南瓜,也可以泛指包括笋瓜(又称印度南瓜)、西葫芦(又称美洲南瓜)等在内的其他南瓜属栽培种。

其中前者因产地叫法各异,又名麦瓜、番瓜、倭瓜、金冬瓜,闽南话、客家话、大鹏话、金华话称为金瓜,在湖南常德等地也称“北瓜”,原产于北美洲。

南瓜在中国各地都有栽种。

①南瓜瓜子可以做零食。

②老瓜可作饲料或杂粮,所以有很多地方又称为饭瓜。

③南瓜是极好的B-胡萝蔔素来源,这种抗氧化物质能帮助人维持敏锐的思考能力,且南瓜子中富含的矿物质锌,也是促进大脑机能运作的重要物质。

④嫩果味甘适口,是夏秋季节的瓜菜之一。

⑤在西方南瓜常用来做成南瓜派,即南瓜甜饼。

A . ③①⑤②④
B . ④②③①⑤
C . ③②④①⑤
D . ④②⑤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6. (12分)(2018·城中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驯_致_夷_狄_处_上_中_原_处_下_一_时_君_相_犹_然_处_堂_燕_鹊_纳_币_称_臣_甘_心_屈_膝_于_犬_羊_已_矣。

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

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节选自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
(2)文中的“施、罗二公”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

(填姓名)
(3)结合文段,简要说明施、罗二公“以忠义名其传”的原因。

三、古诗词鉴赏 (共1题;共9分)
7. (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诗,且都是以________事件为题材。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

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至今日。

极具讽刺意味。

B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还不
C . 《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D . 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讽刺意味处处隐在。

(3)有人评论说《马嵬坡》一诗虽嘲讽了唐玄宗,但也表现了对他的同情。

说说看哪些诗句表现了同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7高二下·临沂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中提到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论语》中孔子认为“士”抱负远大,意志坚定,承担责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
在荀子《劝学》篇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2分)
9. (6分) (2020高一下·明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救赎
薛培政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护林员老长泰便肩扛板斧,带着猎犬“黑豹”,走在了杂草没膝的山道上。

一条盘旋在路边的花蛇,似乎听见了脚步声,昂头吐着信子望了望,“簌簌”地爬向杂草深处;卧在草丛中的野兔,支楞耳朵听了听动静后,也“嗖”的一下跃进灌木丛中;还有那群被惊动的山鸡,“咕咕、咕咕”的叫着飞向远处。

“咦——瞧恁小样儿,俺老汉又不是妖怪——”他边说边苦笑着坐在那块卧牛石上。

老长泰年轻时一身蛮力气,两三人抬不动的物件,他双手搬起走得呼呼生风;当兵练投手榴弹,出手就是百十米,枪打得也不赖,因斗字不识一升,复员回了家。

饭量也大得出奇,一顿饭能吃五六个大饼子,为这家里每年开春就断粮,快三十了还打着光棍。

那年腊月,鹅毛大雪下得铺天盖地,当人们都窝在家里猫冬时,野狼血洗了生产队的羊圈,一夜之间,七只山羊命丧狼口,看着未被叼走的几只死羊,全队的人都流泪了。

望着哀哀戚戚的人群,女队长萧桂英铁青着脸发话了:“还有爷们吗?若有就给我站出来!这狼得逞后,肯定还会来叼羊,谁若能把狼打死,我一分钱彩礼不要,就嫁给他!”
犹如石破天惊,大家惊愕的目光投向了女“掌门”。

醒过神来的小伙子们,立马变得跃跃欲试,可再看那血肉模糊的死羊,又个个怂得耷拉下了脑袋。

就见站在人群后边的长泰,往前挤了挤瓮声瓮气地问道:“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过你要提死狼来见俺1”桂英怒眉一扬,干蹦脆地把话撂给了他。

长泰一言不发回到家后,找了一根碗口粗的枣木,又到村代销点赊了五斤地瓜烧酒。

入夜,他便反穿羊皮袄蹲到了羊圈边。

在冰天雪地里连守两夜后,第三天清晨,他穿着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带着满身的血印,拖着死狼敲
开了桂英家的门。

这下,傻大黑粗的长泰露脸了。

县长为他披红戴花,奖他一辆金鹿牌自行车,公社奖他一支猎枪,大队安排他做了护林员,女队长萧桂英也没食言。

此后,长泰就像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每天身背猎枪,带着猎狗,长年巡逻在黑虎山涧。

久了,他对各类鸟兽的习性,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手掌,平时斩获的猎物,就连村里乡亲也没少分享。

可那年过了秋,乡邻们就见他像着魔了似的,两眼呆呆地望着远处,嘴里还不停地叨叨:“鸟兽也是有性命的主儿,也拖儿带女的啊!”
妻子桂英也觉出异常,再三追问下,长泰哭着道出实情。

为防野猪糟蹋庄稼,那个阴雨密布的傍晚,他在一片玉米地旁布下了猎套。

翌日晨起查看时,不由得惊呆了:两头狍子幼崽在雨中围着那头被套死的野生母狍子,发出撕裂般的哀鸣。

他想起了幼时爹下葬时的情景,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悸痛,懊悔地朝自己身上挥了一拳后,泪水就和着雨水流了下来。

打那后,他再也没有动过狩猎的念头。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常年风餐露宿在深山密林里的长泰,在日复一日的巡山护林中变老了。

村里的护林员已换过几任,老伴儿也跟着子女进了城,他却死活不肯下山,说惦记着那笔心债哩。

记不清从何时起,“野味热”像山里人打摆子一样弥漫开来,山下的镇上,远处的城里,星罗棋布的野味馆散发出诱人的浓香,安详静谧的黑虎山却失去了往日的平静。

乡亲们就发现老长泰变得越来越暴躁了,像跟谁结下仇似的,还在巡山的路上骂起了人:“挨千刀的王八蛋,作孽吧,总有一天会遭报应的!”
听说老长泰曾赤手打死过野狼,不断有人找上门来。

那天,俩外乡人驾车找上门来,送上两箱好酒和厚厚的一沓现钞后,求他帮助猎杀一头野狼,并说事成后再加倍付款。

哪知老长泰像受了侮辱似的,晃了晃手中的板斧,怒目圆睁地吼道:“带上这些破玩意,给我滚蛋!”
那些年,巡山的老长泰不停地与盗猎者周旋,一次次拆除对方布下的猎套、陷阱和细网,仍不时发现被网粘或绳套的鸟兽尸体。

心力交瘁的他,三番五次跑乡里、到县上找领导:“再不禁猎,黑虎山上的带毛的东西就被猎光了!”
“断人财路遭人恨呐——”老长泰说那次巡山,见一只黄羊被套住了,正要上前解绑,两支火药枪从身后对准了他:“再他妈挡道,就送你老东西上天!”幸亏猎犬“黑豹”猛扑上去,盗猎者才吓逃了。

后来,成为自然保护区的黑虎山,组建了专业护林队,年近八旬的老长泰也被省政府评为护林模范。

老长泰似乎没拿这荣誉当回事,每天依然在莽莽林区中巡逻。

当县里派专车进山接他到省城接受表彰的时候,却见他住的窝棚上落锁了,只有眼前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8期)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对林中环境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老长泰的话表现了他对林中动物的亲昵与喜爱。

B . 女队长萧桂英料定狼还会来叼羊,用“激将法”鼓励男人们杀狼除害,展示了这位山村女子的经验丰富与豪爽泼辣。

C . 老长泰看到雨中野生母孢子被套死、幼孢子哀鸣的惨状,想起幼时父亲下葬的情形,良心发现,痛改前非,不再狩猎。

D . 小说中描写盗猎者的贪婪和凶残,从反面衬托了老长泰的正直与尽职尽责,也批判了当下现实中部分人的畸形消费观。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描写老长泰打狼时匠心独运,重点描写了他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和满身的血印,打狼的具体过程则用虚笔。

B . 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显示人物的变化,如老长泰以前热衷打猎,后来呼吁禁猎,从前领了奖威风凛凛,后来不去接受表彰。

C . 老长泰这个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富,小说使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他的憨厚老实。

D . 小说结束处宕开一笔写景,“只留下满目青翠和阵阵鸟鸣”使整篇小说如优美的乐章,余韵不尽,表现了老长泰洒脱的情怀。

(3)关于小说以“救赎”为题目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统领故事情节。

老长泰年轻时打了不少野兽,后来做了护林员,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同盗猎分子坚决斗争,故事的主体是心灵的救赎。

B . 丰富人物形象。

老长泰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性情纯朴,救赎的过程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

C . 暗示小说主旨。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但人类为了私利猎杀动物,大肆掠夺自然资源,引发读者对人类需要怎样的救赎的思考。

D . 揭示主题。

老长泰年轻时猎杀动物,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年老时巡山护林、弥补自己的过失,揭示人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的主题。

10. (6分) (2017高一上·安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吟诵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

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

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

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

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

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

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

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经典。

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

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

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

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

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

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选自2012.3.29《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 . 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 . 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 . 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 . 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 . 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 . 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 . 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 . 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 . 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6高二下·友谊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

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

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

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6-1、
6-2、
6-3、
三、古诗词鉴赏 (共1题;共9分)
7-1、
7-2、
7-3、
四、名篇名句默写 (共1题;共7分)
8-1、
8-2、
8-3、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2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