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跨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理念及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跨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理念及方法
摘要:公路桥梁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人们出行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在中小跨径公路桥梁设计中,抗震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直接决定着公路桥梁的安全性。
因此,提高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对中小跨径公路桥梁的设计理论及方法展开了讨论,有效消除抗震安全隐患,提高公路桥梁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桥梁抗震设计地震方法
研究地震对公路桥梁安全有着极大威胁。
如果公路桥梁抗震设计不足,就会造成公路桥梁的裂缝、挡块破碎、支座变形等危害,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被毁坏了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乡村公路以及桥梁分别有24条、161条、8618条和6140座,仅交通设施经济损失就超过670亿。
因此,加强公路桥梁抗震设计十分必要,本文对此展开了研究。
1.中小跨径公路桥梁设计理念
我国当前公路桥梁在抗震方面的规范主要是《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_01-2008(以下简称《细则》),这是以美、日等发达国家桥梁设计规范为基础,围绕先进延性抗震设计、能力保护理念形成的。
但在一些方面与我国实际
情况不符,影响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效果。
1 . 1中小跨桥梁传力方面
我国、美国和日本采用的分别是板式橡胶支座、框架式支座以和钢支撑,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传力结构体系、传力途径方面都有所不同。
直接采用国外规范,导致设计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1 . 2抗震设计目标方面
我国设定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导致公路桥梁设计没有准确依据,影响了抗震设计效果。
对此,需要对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公路桥梁各个部位、构建制定明确的抗震目标,包括桩基础、承台、桥墩、支座以及挡块的强度、延性指标等,为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1.3地震参数划分方面
许多地区的地震动参数是相对较低的,如汶川就仅为中震水平。
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大震情况,也会降低公路桥梁抗震性能。
对此,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中,需要从桥梁重要性、地震危险性方面来设计抗震构造,而不是依据地震烈度。
2.公路桥梁的抗震方法
以某高速公路为例,此高速公路位于地震断裂带上,需要设计较高的抗震设防等级,其抗震设计过程与方法如下:
2 . 1抗震设计过程
(1)确定计算方法。
此公路桥梁上部采取连续梁结构,中部墩柱是固定盆式支座,其余墩柱是单、双向的盆式支座。
因此,在一联结构中,公路桥梁受到的横向、纵向(顺桥向)地震作用力分别是由联内各桥墩、固定支座墩承受的。
可以采取《细则》中反应谱方法,对计算公式进行简化后,得到计算结果并进行复核。
(2)确定地震参数。
就本公路桥梁而言,抗震设防类
别设计为B类,烈度8级。
场地是Ⅲ类建筑场地,场地系数1.2,地震周期0.55s,抗震重要性系数是0.43,加速度峰值0.2g。
(3)选取计算结构。
本公路桥梁包括众多的子结构,
其分界点是伸缩缝。
在抗震设计时,无需全部计算。
可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对其进行抗震分析,得到抗震设计结果。
(4)结构抗震计算。
选择单柱墩作为抗震设计分析对象,根据简化后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支座顶面受到的纵向地震作用力、上部结构受到的横向地震作用力,从而确定各自对应的水平位移;再根据弹性桩水平位移与作用效应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顺桥向、横桥向的地震作用效应。
结合永久作用效应,可以计算出弹性状态下桥墩需要达到的强度值,最终确定墩柱需要的纵筋配置。
(5)主要构件设计。
公路桥梁抗震中承受地震作用的
主要构件是桩基础和墩柱,需要分别对其强度加以验算。
其中,在桩基础强度验证中,以E1地震作用为基础,算出配筋率。
在材料标准强度、最不利轴力条件下,计算桥梁两个方向的极限弯矩值。
结合对应的轴力值、剪力值,通过对桩基础直径、组合的设计,使桩基础处于弹性状态,验算其承载能力。
在本高速公路选择的代表性计算结构中,要使桩基础同时满足强度和竖向荷载要求。
根据竖向荷载值,13m、17m的主线桥梁和9.5m、8m的匝道桥梁,应分别选用3桩以上群桩基础、双桩基础,然后根据上述方法验证桩基础强度值。
如果有不满足的情况,需要适当增加桩径或配筋率。
在墩柱抗剪强度验算中,以E1地震作用下进行弹性设计,E2地震作用下进行延性设计,并对盖梁、墩柱、基础等进行能力保护设计,算出配筋率,计算桥梁两个方向的极限弯矩值。
结合对应的剪力值,对墩柱塑性铰区域进行箍筋配置,根据《细则》对墩柱抗剪强度进行验算。
2 . 2抗震设计方法
(1)做好墩柱截面的选择。
墩柱截面与其抗震能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在保持上部结构、墩柱高墩一致条件下,分别选取4个不同截面尺寸,其对于E1的抗震结果如表1
所示,由于篇幅有限,对于E2地震作用下的延性设计,这里就不概述了。
从表1中可知,对于桥宽、墩高和跨径结构确定的桥梁,若是选择大截面,会增加墩柱纵向配筋,弯矩
值也会相应增加,基础构件的尺寸也需要相应增大;如果选择小截面,抗弯强度可能不足,需要不断提高截面配筋率。
因此,过小或过大的截面都是不合适的。
需要通过假定验算,选择合适的墩柱截面。
(2)在固定支座墩选择上,对于一联桥梁,特别是与桥台相连的那一联,固定支座墩不宜选用矮墩。
其原因是矮墩刚度较大,并不利于抗震。
(3)在边梁梁端设计上,要使其与墩柱边缘保持足够距离。
以免在地震发生时,桥梁出现纵向落梁问题。
(4)在桥梁上部结构与桥墩连接部位,需要采取钢筋混凝土横向限位挡块设计。
在地震发生时,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横向位移过大而发生落梁。
(5)在单柱墩底部的塑性铰区,由于其是箍筋加密区,在长度设计上,需要按照墩柱截面的长边尺寸或者墩柱高的1/5来选取,从两个值中选择较大的一个作为加密区长度。
加密箍筋的间距以10cm为宜,钢筋的直径、肢数需要通过验算墩柱抗剪强度来确定。
(6)在承台与独柱墩下结点的连接部位,需要使墩柱垂直配筋、横向箍筋保持连续,以免地震作用破坏薄弱环节。
在设计时,需要将墩底的纵向墩柱钢筋,直接延伸到承台底部。
加密区的箍筋也需要延伸至承台中,深入长度要超过0.5m或者墩柱截面长边尺寸的50%。
3.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公路桥梁工程越来越多,公路桥梁安全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重点内容。
公路桥梁设计是其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抗震作为公路桥梁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需要在设计中加强对抗震的设计,以提高公路桥梁的抗震能力。
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受国情影响,存在许多不适宜之处,在设计时,需要从公路桥梁实际情况入手,按照固定的步骤,做好每一环节的设计。
并着重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设计,保障公路桥梁整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克海,李冲,李悦.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2):95-103.
[2]贡金鑫,王雪婷,张勤.从汶川地震灾害看现行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5)739-747.
[3]庄泳浩,刘芳.公路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1(4):17-19,22,88.
[4]刘健新,赵国辉,李加武.汶川地震及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变迁[J].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01):21-25.
[5]唐光武,兰海燕.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发展和
评价[J].公路交通技术,2011(06):39-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