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法国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永
• 维永,或译维庸(François Villon,约1431年─1474年), 中世纪末法国诗人。于巴黎出生后被教士收养,曾因谋杀、 盗窃罪而被控,最后下落不明,被后世称为现代"被咒诗 人"(poètes maudits)的鼻祖。维永在生前默默无闻,到了 十六世纪由诗人马罗(Clément Marot)编辑、出版了他的诗 歌,维永的名字才渐渐进入法国的文学正典。 • 维永以诗集《小遗言集》(原称Le lais)和《大遗言 集》(原称Le testament)为代表作,其名篇《古美人歌》 (Ballade des dames du temps jadis)里的一句:“去年白雪, 如今安在?” (Mais où sont les neiges d'antan?),尤其 家喻户晓。
罗兰之歌
• 9至11世纪,法国在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实际上是 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英 雄史诗歌颂帝王武功,谴责诸 侯叛乱,宣扬忠君爱国,这充分表达了人民大众要求建立 政治上统一的国家的愿望。因此,曾经一度建立起统一的 帝国的查理大帝就成了一系列英雄史诗中的理想人物。留 存下来的英雄史诗约有100部,其中以《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最为著名。内容是讲查理大帝征服西 班牙后班师回国,重臣罗兰的后卫部队中了伊斯兰教徒的 埋伏而无法突围,当查理大帝获悉后卫部队被困并回兵援 救时,罗兰已经英勇战死,后卫部队全军覆没。《罗兰之 歌》流传甚广,可说是家喻户晓,诗中的罗兰被描绘成忠 君爱国的典型,他已成为大无畏民族英雄的象征。
• (3)从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开始 后不久到中世纪末为中世纪文学后期。这是 文学没落的黑暗时代。出类拔萃的诗歌、散 文、戏剧很少。抒情诗人、编年史作者和戏 班班主虽为文学队伍的核心,但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未能掌握创作的规律,推陈出新。 有人认为,在14世纪,法国已具备文艺复兴 的一切条件,国王查理五世本人曾试图发起 这个运动,但一系列政治事件使他的意图未 能实现。
中世纪法国文学的三个时期
• (1)公元842—1200年为中世纪文学前期。 此时封建割据制占主导地位。各地封建领 主有很大的权势。他们全面控制所有领地 的政治、经济、文化。封建领主及其家族 既是文学作品的描写对象(作品的主人 公),又是文学创作活动的领导者和资助 者。当时,主要的文学体裁是英雄史诗和 颂诗。艺人们应召在封建领主和他们的臣 属面前吟诵史诗。
玫瑰传奇
• 13世纪流行一种惩恶劝善的训诫小说,又名喻意小说。善、 恶、美、丑这些抽象的概念在小说中都以人的面目出现, 即用人的形像、言语、动作,表现一种抽象的概念。最著 名的喻意小说《玫瑰传奇》是用诗体写成,上下两部共有 诗句万行以上。上卷有四千多行,作者基洛姆·德·洛利思 (Guillaume de Lorris)以玫瑰象征贵族妇女,写一个诗人怎 样爱上玫瑰而受到环境阻碍的故事.洛利思死后,民间诗人 让·德·梅恩(Jean de Meung)续成下卷,约一万八千行.叙述 诗人在理性和自然的帮助下,终于获得玫瑰,并以理性和自 然的名义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天主教会的伪善;表 达了下层市民的社会政治观念.
• (2)公元1200—1350年为中世纪文学中期,其特 点是:封建割据势力已日趋没落,中央王权有所加 强。城市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并富裕起来。为了满足 这一部分读者的需要,新的诗歌和戏剧应运而生。 1200年,巴黎大学成立,知识分子形成相对独立的 社会阶层。他们不把文学著作当作消闲、娱乐的工 具,而想从中汲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因此,散 文作品蓬勃发展起来。此时,中世纪文学2前期的 主要文学形式——英雄史诗和颂诗——并未绝迹, 但内容逐渐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而有所变化。

骑士文学与宫廷小说
• 武功歌是流行于11世纪法国的一种口头文学 口头文学。《罗兰之 口头文学 歌》是当时流行的武功歌中的代表作。到了12世纪,宫廷 小说继武功歌之后风行法国。这种小说是一种协韵的诗体 作品,便于口传和记忆。宫廷小说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早的 小说。
• 宫廷小说主要内容是骑士以贵妇人为热恋与崇拜的对象, 他们为了博得贵妇人的欢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宫廷 小说反映13世纪法国封建贵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贵族阶级从崇尚武功、爱好征战与狩猎,转变到醉心于奢 华的生活,并且开始欣赏文学艺术,重视礼貌风度,语言 力求优雅。宫廷小说代表作《特里斯丹和绮瑟》的主题思 想是爱情至上论,也就是所谓“爱情比生死更为强烈”。
市民文学
• 中世纪法国文学中最富于生气、最有独创性的是代表新兴 的市民阶级的市民文学。从12世纪以来,市民文学日渐发 展,14、15世纪,是市民文学的昌盛时期。市民文学体裁 不一,内容丰富活泼。在寓言、故事、小寓言、趣剧(或 译闹剧)以及抒情诗方面,都有杰出的作品。例如《列那 狐的故事》、《农民医生》、《分裂的毯子》、《讼师巴 德兰》等,都是流传到今天还能吸引读者的市民文学代表 作品。中世纪的市民文学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大。16世纪人 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17世纪喜剧家莫里 哀某些剧本(例如《屈打成医》)等,在内容或在表现形式 上,都受了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
内容是讲查理大帝征服西班牙后班师回国重臣罗兰的后卫部队中了伊斯兰教徒的埋伏而无法突围当查理大帝获悉后卫部队被困并回兵援救时罗兰已经英勇战死后卫部队全军覆没
中世纪法国文学
• 从16世纪起,“中世纪”这种说法便开始流行了。此 语出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指古典希腊、罗马文化 与古典文化“复兴期之间的时代,约相当于公元5— 15世纪。但在当时,这种说法含有贬义,指处于拉丁 文化和文艺复兴两座“高峰之间的那个平淡的而无特 色的文化“谷地”。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指介于古 代奴隶制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即欧洲封建制 时代,共约11个世纪。一般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 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中世纪之时限, 但是,从法国文学史的角度看,则是另一回事,因为 最早的的法文文献是842年2月14日的《斯特拉斯堡 盟书》。从那时算起,“中世纪”只有8个世纪。对 中世纪文学要作具体分析,不能笼统的肯定或否定。 那时法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封建割据、交通闭 塞、语言不通等状况使文学发展的程度在各地区有很 大差异。
列那狐的故事
• Roman de Renart 中世纪法国民间长篇叙事诗。长达25000行,由许多以列 那狐为主人公的8音节法语诗篇组成。诗的作者大多无从 考查,诗篇产生的年代是12世纪中叶~13世纪末。法国现 代语言学者吕西安·富莱将这些各自独立的诗篇按情节顺 序编辑成为体系完整的《列那狐的故事》。作品讲述的是 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 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 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 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叙事诗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 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 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 了较大影响。
特洛亚
• 克雷蒂安·德·特洛亚(Chretien de Troyes,约 1135—1183年)对亚瑟王故事的发展和演变做出 过重大贡献,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是克雷蒂 安·德·特洛亚,他从12世纪后半叶就一直住在查 理曼的宫廷里。他创造的《里昂的骑士》、《埃 里克和爱尼德》,以及关于兰斯洛特的故事《马 车骑士》和《帕西法尔》等是法国早期叙事诗的 精华。他的作品情节生动,寓意深刻,语言形象, 行文流畅,曾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欧洲各国。
英雄史诗
• 中世纪法国文学的突出成就是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形成于11世纪,又叫武功歌 (chansons de gestes),十二三世纪达到 鼎盛。同一切文学形式诞生一样,它在成 文之前也要经历一个口头传诵的阶段,传 诵者大都是一些吟游诗人,而成文工作则 依靠教士。因此,英雄史诗实际上是一种 民间文 学,它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