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

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来探讨和揭示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并由此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

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指机体各个系统的许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

本大纲适合于护理专科、口腔医学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及医学检验专业。

本大纲根据陈国强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

2.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能应用于临床。

3.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要求依据掌握和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分析和应用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为主:题型为:1.名词解释,2.是非题,3.填空题,4.单选题,5.问答题(含分析题)。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健康、疾病、病理过程、病理状态、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等基本概念;疾病发生的条件和基本机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转归。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71104002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临床医学、肿瘤、急诊、五官、放射、麻醉、口腔、妇幼、影像、医学检验、预防等医学本科生。

先修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1、2条的达成。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由多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医学基础课。

其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与条件、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机制,及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学习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疾病的防治打下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课程主要讲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系统病理生理学。

让学生通过课程理论学习和实验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的临床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求:作为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毕业实习之前必须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掌握、熟悉或了解教材的有关内容。

大纲中粗体字部分为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余内容则按大纲要求,作熟悉和一般了解。

三、教学内容讲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病理生理学各论。

第一章绪论(学时数:0.5)目的要求:1、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掌握其内容。

2、了解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病理过程概念。

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三、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学时数:1.5)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熟悉疾病原因、条件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

3、熟悉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时间:36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教学目标:1.了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3.培养分析和诊断疾病的能力;4.培养科学研究和实践医疗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讲: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关系2.病理变化的层次结构3.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讲:细胞损伤与炎症1.细胞损伤的类型和机制2.炎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3.炎症的分类和病理变化第三讲:组织修复与再生与肿瘤生成与发展1.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肿瘤生成与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3.肿瘤的分类和病理变化第四讲:循环系统疾病1.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血液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第五讲:呼吸系统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第六讲:消化系统疾病1.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第七讲: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1.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常见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授疾病的基本概念、病理生理学变化和病理变化;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病理切片观察,培养学生对疾病的分析和诊断能力;3.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病例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2.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结和应用能力,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病理切片分析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090003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英文名称: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iogy课程类型:基础课必修课总学时: 90学时理论课学时:72 学时实验课学时:18学时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简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教学中要求强调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是医学各学科的选修课和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是根据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教材《病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吴和平主编)适用于我校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三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

其他专业(护理、医学检验、药学等)参照。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目的和要求【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

护理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定参考模板

护理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定参考模板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64048101、总学时90、周学时5.5、学分3.5、开课学期:第3学期。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护理学专业本科。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病理解剖学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系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观察、描述病理的现象,并能根据病变的基本规律去分析病变,揭示病变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2)病理生理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的临床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严密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病理解剖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

它以学生已学的基础医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课程作为学习病理解剖学的基础,而病理解剖学则是为学生日后学习临床护理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重要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的范畴非常广泛,它与基础及临床各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歩宏(第2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 病理学实习指导本教研室自编(2010版)参考书:董郡主编,《病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8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Cotran RS et al.《Robbins Pathok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ition) 》W.B.Saunders,1999 李玉林主编,《分子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吴人亮主编,《基础病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王恩华主编,《病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金惠铭等主编,《病理生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适用,54学时课程性质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适用,54学时课程性质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适用,54学时)一、课程性质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机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课;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二、教学任务病理生理学作为本科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和疾病的病理生理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认识及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临床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也是为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时间安排五、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就学科本身而言,病理生理学的范畴非常广泛。

研究许多疾病乃至所有疾病共有的规律,是病理生理学总论的任务;研究各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乃至每一种疾病的特殊规律,是病理生理学各论的任务。

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认识及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六、主要教学方法、要求及考核方式学生应当通过听课、自学、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理论;在实验课中应学会和应用实验方法,培养和训练基本技能,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平时成绩占30%,理论成绩占70%。

七、教学主要内容纲要绪论(一)基本目的与要求1.要求掌握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熟悉本学科的性质、内容和研究方法,2.了解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简史。

3.通过学科特点及教学方法的简介,为学生主动地学习病理生理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主要任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病理生理学的影响。

难点:研究方法中疾病模型的复制不好理解,结合我室克山病病因的动物实验研究讲授,以突破难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编码】 23000610【课程类别】护理【课时】 54【学分】 3【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病理学是一门医学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主要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功能和代谢变化,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规律,教学内容应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主要掌握病理学的一些名词术语、概念和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并要熟悉各种疾病的原因、发生机理及其临床病理联系,还要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临床医学,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要用“动”的观点观察认识疾病,正确理解和处理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结构与机能、损伤与抗损伤、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等辨证关系。

要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实习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辨认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电化教学,加强病理尸检见习,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结合学生实际,写出教案和讲稿并充分准备 CAI课件。

学生应做好预习,带着问题听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讲授方法应灵活多样,始终贯穿启发式教学,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联系实际。

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讲授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以提高教学效果。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1001522002总学时:96(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总学分:5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本科护理学专业预修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删去教材中临床已较少见的疾病,增加部分教材中没有但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病变。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如提问、实验报告等。

改革考试题型,部分题型参照执业护师资格考试题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学习要以《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课程为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具备观察疾病肉眼和显微镜下病变特点,并作出病理诊断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和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打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基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使学生学习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

1.针对需求,合理安排:面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与需求,坚持既要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删繁就简,还要充分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故除完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基本理论内容外,多讲解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临床病理联系,安排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主要目的。

2.教学并轨,勇于创新:调整和改革传统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分轨授课的教学模式,利用我院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设施,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轨的教学方式,即在同一课堂内,同一章节的理论教学后立即进行实践教学,这样的模式可以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以紧密结合,有“学了就练,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课程设计思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一方面与其它医学基础科学密切相关,如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这些学科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时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变化提供理论基础,是学好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前提;另一方面与临床各科实际工作亦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程的重要桥梁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总学时: 120 (其中理论课90 学时,实验30 学时) 学分: 课程类别: 必修课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面向专业: 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开课单位: 基础医学部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就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得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本课程教学需要医学教育前期各个专业课程作为铺垫,同时又就是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得综合性边缘学科。

课程目标就是为临床医学得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它在基础医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各课程之间起一个承前启后得作用,就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得桥梁学科。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

需要具备得能力包括对人体正常结构、生理机能与调节得理解与掌握,对人体基本生化反应过程得理解与掌握。

二、课程得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树立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得新理念;2、掌握常见病得基本病理变化;3、掌握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得基本概念;4、了解疾病过程中得共同病理变化;5、了解常见病得病因与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6、了解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得基本研究方法与新技术得应用;7、了解病理临床联系;8、能够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常用检验指标。

(二)能力、技能方面1、熟练掌握显微镜得使用方法;2、掌握观察、描绘大标本与切片得病理变化得方法;3、掌握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得操作方法;4、能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5、能通过复制动物疾病模型学习观察病变表现得方法;6、学会识别基本病理过程;7、能用疾病时得机能改变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第三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得学习方法【基本要求】1、掌握:健康、亚健康与疾病得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得一般规律与基本机制;死亡、脑死亡得概念及判断脑死亡得标准、植物状态与脑死亡得区别。

2、理解:疾病得病因、条件与诱因得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中得作用。

3、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得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健康、亚健康与疾病得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得一般规律与基本机制;死亡、脑死亡得概念及判断脑死亡得标准、植物状态与脑死亡得区别。

难点:疾病得病因、条件与诱因在疾病发生中得作用(二)第一章应激(2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应激反应得基本表现第三节应激与疾病第四节护理及防治应激相关疾病得病理生理学基础【基本要求】1、掌握:应激、应激性疾病、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等概念,应激得发展阶段、应激时得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反应、应激性溃疡与应激性心律失常得发生机制,热休克蛋白得功能与表达调控。

2、理解:良性应激与劣性应激得区别,应激时机体得物质代谢变化与功能变化及心理、精神障碍,急性期反应蛋白得来源、种类、生物学功能。

3、了解:应激原及其分类,了解应激得生物学意义与防治原则。

2、重点、难点重点:应激、应激性疾病、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等概念,应激得发展阶段、应激时得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反应、应激性溃疡与应激性心律失常得发生机制,热休克蛋白得功能与表达调控。

难点:应激时机体得物质代谢变化与功能变化及心理、精神障碍,急性期反应蛋白得生物学功能。

(三)第二章细胞与组织得适应与损伤(4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与组织损伤得适应第二节细胞与组织得损伤第三节细胞老化第四节预防治疗坏疽得护理原则【基本要求】1、掌握:化生、萎缩、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玻变、坏死、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修复、机化、肉芽组织、瘢痕组织、创伤愈合等概念及病变特征;坏死得病变、分类与结局;凋亡得概念及特点;肉芽组织得形态特点及功能;老化得概念。

2、理解:肥大、增生、化生及玻变得分类;肝脂肪变性得发生机制。

3、了解:损伤得机制;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得概念及其形态特点;老化得学说。

2、重点、难点重点:变性得类型及病变特点,坏死得类型、病变及结局。

难点:细胞、组织损伤得发病机制。

(四)第三章修复(2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再生第二节细胞生长与调控第三节纤维性修复第四节创伤愈合【基本要求】1、掌握:再生得概念、种类;肉芽组织得概念、成分、形态、作用;。

2、熟悉:细胞周期与不同类型细胞得再生潜能;瘢痕组织得形态及作用;创伤愈合得基本过程、类型骨折愈合得基本过程。

3、了解:各种组织得再生过程;肉芽组织与瘢痕组织得形成过程及机制;再生修复得分子机制及影响因素;骨折愈合影响因素。

2、重点、难点重点:肉芽组织得结构;创伤愈合得基本过程及类型。

难点:损伤细胞再生与分化得分子机制。

【教学内容】第一节充血与淤血第二节出血第三节血栓形成第四节栓塞第五节梗死【基本要求】1、掌握:淤血得概念;肝、肺淤血得病变;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得概念;血栓形成得条件及后果;血栓得形态特征;栓塞对机体得影响;梗死得形态特征。

2、理解:血栓形成过程与形态,血栓得结局;栓子得运行途径,栓塞得类型及其后果;梗死得类型;梗死对机体得影响与结局。

3、了解:血栓形成得机制,特殊得栓塞类型。

2、重点、难点重点:血栓得形成过程、结局与对机体得影响,栓子得运行途径;梗死得原因与影响、结局。

难点:血栓形成得条件、机理,血栓得形态,梗死得病变。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急性炎症第三节慢性炎症第四节炎症与临床护理得联系【基本要求】1、掌握:炎症得概念、基本病变;炎症介质得概念;炎症得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肉芽肿得概念、类型及病变特点。

2、理解:炎症得原因、局部得临床表现、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得改变与炎症介质得作用;3、了解:炎症介质得来源及种类,影响炎症过程得因素。

2、重点、难点重点:炎症得基本病变,炎症得类型,特别就是各型渗出性炎症得病理变化;慢性炎症得类型及病理变化;炎症得经过与结局。

难点:炎症介质在炎症发生、发展得作用。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肿瘤得概念与一般形态第二节肿瘤形态第三节肿瘤得分化与异型性第四节肿瘤得命名与分类第五节肿瘤得生长与扩散第六节肿瘤得分级与分期第七节肿瘤对机体得影响第八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得区别第九节常见肿瘤得举例:第十节癌前疾病、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第十一节肿瘤发生得分子基础第十二节环境致瘤因素: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第十三节肿瘤与遗传: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得作用。

第十四节肿瘤与免疫:肿瘤与免疫得相互关系。

第十五节肿瘤与护理学得联系【基本要求】1、掌握:肿瘤得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得区别,肿瘤得分化与异型性;肿瘤得生长与扩散。

良、恶性肿瘤得区别。

肿瘤得命名原则。

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上皮细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得一般特点。

癌前病变(癌前疾病)、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及原位癌得概念。

2、理解:肿瘤得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得分期及分类;癌与肉瘤得区别;常见化学致癌物。

3、了解:肿瘤浸润转移得机制;肿瘤发生得分子基础。

2、重点、难点重点:肿瘤得概念,肿瘤得肉眼形态与组织结构,肿瘤得异型性,肿瘤得生长方式与扩散,良性与恶性肿瘤得区别,肿瘤得命名。

难点:肿瘤发生、发展得分子生物学机制。

【教学内容】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第二节钾代谢紊乱【基本要求】1、掌握:水、电解质平衡得调节;几种脱水、水肿与水中毒得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对机体得影响;低钾血症得概念、病因发病学、机体得功能、代谢变化。

2、理解:体液分布与电解质含量,不同体液水与电解质交换,水得生理功能与水平衡,电解质得生理功能与电解质平衡得基本知识;熟悉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与低镁得关系;高钾血症得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

3、了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得防治原则。

2、重点、难点重点:几种脱水、水肿与水中毒得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对机体得影响;低钾血症得概念、病因发病学、机体得功能、代谢变化。

难点: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与低镁得关系;高钾血症得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常酸碱平衡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得常用指标及其意义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第四节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第五节判断酸碱失衡得基本方法在护理学中得应用【基本要求】1、掌握: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得概念,掌握各项酸碱指标得含义、正常值及其意义;各型单纯性酸碱中毒得原因、机制、机体得代偿及对机体得影响。

2、理解:体内酸碱得来源及机体对酸碱平衡得调节作用;二重酸碱平衡紊乱得原因与机制。

3、了解:酸碱中毒得防治原则,了解三重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得原因与机制。

2、重点、难点重点:各型单纯性酸碱中毒得原因、机制、机体得代偿及对机体得影响。

难点:机体对酸碱平衡得调节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发热得原因与机制第三节发热机体得主要功能与代谢变化第四节发热防治与护理得病理生理学基础【基本要求】1、掌握: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与热限得概念;发热得原因与基本机制。

2、理解:发热各期得热代谢变化特点,熟悉发热机体得主要功能与代谢变化。

3、了解发热得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2、重点、难点重点: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与热限得概念;发热得原因与基本机制。

难点:发热得原因与基本机制;发热机体得主要功能与代谢变化。

(十一)第十章缺氧(2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缺氧得类型、原因与发病机制第三节缺氧时机体得功能代谢变化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得因素第五节氧疗与氧中毒防治及护理【基本要求】1、掌握:缺氧得概念,常用血氧指标得含义及正常值,各型缺氧得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得机制,发绀得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缺氧时机体得功能代谢变化,氧中毒得概念及发生机制。

3、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得主要因素,了解代谢耗氧率与机体代偿能力及氧疗。

2、重点、难点重点:缺氧得概念,常用血氧指标得含义及正常值,各型缺氧得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得机制,发绀得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缺氧时机体得功能代谢变化,氧中毒得概念及发生机制。

(十二)第十一章黄疸(2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胆红素得正常代谢第二节黄疸得分类第三节黄疸得病因与发病机制第四节新生儿黄疸第五节黄疸对机体得影响第六节防治及护理得病理生理学基础【基本要求】1、掌握:黄疸得概念,黄疸得分类、原因与发病机制。

2、理解:新生儿黄疸,黄疸对机体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