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检测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B.御史大夫是副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C.诸卿在丞相之下,分掌国务
D.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6、《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史料的记载的这个史实
A. 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 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C. 扩大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势力
D. 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境遇
7、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
省B.直隶行省
C.富饶的江南地
区 D.成吉思汗起家的斡难河地区
8、《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
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
第 5 页
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
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实行集体负责制,最终集权于皇帝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10、《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虽万里外,
朝下而夕奉行。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
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
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第 6 页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11、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
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12、“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
司法机关——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
”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A. 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 梭伦改革时期
C.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 伯利克里时期
1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凡欲建立民主
政治者,都可仿效克里斯提尼在雅典的做法:摧毁旧团体,建立一种能使各阶级达到最大联合的团体。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可仿效的是
A.设立“四百人会
第 7 页
议” B.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C.建立雅典最高法
院 D.划分十个行政选区
14.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15、右图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
该法律应属于
①习惯法②成文法③公
民法④万民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6、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
他们在
其《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
……”由此可见,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罗马法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第 8 页
B.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C.自然法的法律精神具有普遍性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17.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
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
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8、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既然不可能把
国王挡在门槛之外,那就得正视国王一直在场的
事实。
需要谋划的是如何把国王‘关进笼子’” 17
世纪以来,英国国王最终被“关进笼子”的标志
性事件是
A.责任制内阁的确立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
“光荣革命”的进行 D. 1832年议会改革19.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磅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
第 9 页
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
因此拒绝支付。
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
A.宪政制度确立 B.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
C.国王权力较大 D.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20.在资产阶级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
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举措的共同特点
B.通过立法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目的C.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展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21“(它)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第 10 页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2.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
执政。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23.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都颁布法律文献,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
则 B.国家元首拥有绝对的权力
C.国家首脑都由议会选
出 D.行政与立法之间分权制衡
24.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
之争”、“一票共和”、“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
级代议制”、“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据此判断
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B.《古代
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D.《现代西方
经济制度考量》
25.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
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
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
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
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
原因。
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下
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
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
26.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
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
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
其英人如
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
籍此条款内容,英国获得了下列哪项特权
A.协定关税B.永久居住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27.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
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
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
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中世纪”。
以下说法不能
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政权
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很大
C.太平天国在反清朝同时反抗外来侵略
D.太平天国主张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8.2019年10月,在东经123度、北纬39度的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
60多枚铜钱、完整的鱼雷引信、以及CHIH YüAN
的瓷盘上标记着“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
(中国皇家海军)等共计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
这些文物可供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A.雅克萨之战B.鸦片战
争 C.甲午战争D.抗日战争29.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
以
上材料表明
A.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
面B.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
C.清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
众D.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
30.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
制造”
②“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③“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
例”
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
处,并独由使馆管理”
A.②③④① B.④①②③C.①②③
④ D.③②①④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31、三省六部制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32、汉朝采取的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拔官员;隋
炀帝时形成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是封建选官
制度的一大进步。
33、雅典五百人会议负责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
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34、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平
民与贵族的矛盾不断激化,为稳定社会秩序,公
民法逐步为万民法取代。
3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掌握行政
大权,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经参议院同意可
解散众议院。
36.《南京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
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37、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挥师北伐,石达开率军在鄱阳湖与曾国藩交战,终因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38、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39.黄海大战中,李鸿章避战保船,日军乘机控制了黄
海的制海权。
40、《辛丑条约》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使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共40分)4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
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诸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
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
理由。
(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1分) 说明
该创举“优”在何处。
(1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2分)
42、(11分)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治进程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橫”。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材料二美囯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
……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最宝贵财
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
——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材料三议会改革法案(1831年5月通过)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 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 3%。
……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
议席的重新分配可以视为一种对选举制度的修正,选举权的扩大不仅改变了社会等级制的旧原则,而且致力于把政治权利赋予新的社会阶层。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英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
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的价值。
(1分)
43.(15分)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英国)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国家主权的重心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群人的共同执政,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宪政国家由此诞生。
——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材料三: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
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
——王希《原则与妥协》(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2)材料二论述的是哪一事件?用所学史实解释“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5分)
(3)依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
(4分)
第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