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起源本能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音乐起源”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存有争议的话题,目前大多的起源说都是通过人的行为活动来推测研究音乐的起源,对其音乐本质少有谈及。

本文从唯物辩证法出发,分析音乐起源的内因与外因,提出了“音乐本能推动音乐产生”这一观点,并结合人的多种行为活动,对“音乐起源”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起源;内因;外因;本能;先天性
1 关于音乐起源的认识
1.1 对“起源”一词的解释
“起源”一词顾名思义,“起”是建立、开创的意思,“源”是指事物的来源。

故起源一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起源”包含了历史和时间的概念,研究事物的起源,首先是要探索事物的开端。

而音乐起源的历史时间太过久远,要探索“绝对的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音乐的起源”在时间概念上是相对的。

第二,起源说明了一件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研究任何事物的起源,实质也是在探索一件事物产生的因素。

关于“音乐起源”的各种学说,其实就是在研究促使音乐产生的因素是什么。

所以“音乐起源”通俗地来讲,就是要向人们说明:最初,音乐是如何产生的。

1.2 音乐产生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促使音乐产生的因素,也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即音乐产生内在的因素,外因是音乐的创造者——人的行为活动为音乐的产生创造的一切条件。

前人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研究音乐产生的外因,也就是从人的行为活动来推测和研究音乐的产生,如:“模仿说”中人类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意识到声音然后进行模仿;“游戏说”认为音乐的产生只是人类为了消耗过剩精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感和美感;“巫术说”认为原始人类为了与自然界或神灵沟通,创造了音乐;“劳动说”认为劳动发展提高了人的技能,并且在劳动中创造了音乐。

在哲学界中,有观点认为外因不仅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根据,常常直接起第一位的作用,所以人的行为活动对音乐产生的影响,也是第一位的。

但由于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人的行为活动是多样的,所以单就一种说法来阐述音乐的产生,是不全面的。

从音乐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类需求的不同,往往造就了不同的音乐表现:中国的礼乐文化,一方面是当时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建立的音乐制度,一方面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音乐表现往往严肃而又神秘;而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音乐也体现出人们对“人性”的需求,民间音乐脱离了神秘性,变得贴近生活。

西方的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大致上也是如此。

因此不难看出,音乐产生的外因不能单就某一人类行为来下结论,人类行为活动的多样性造就了音乐的多样性和艺术美。

促使音乐产生的外在作用,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3 音乐本质与音乐起源
认识音乐的本质是研究音乐起源的重要凭借,由于音乐感性材料——声音的稍纵即逝,让研究者很难从中寻找有关音乐起源问题的重要依据,从而需要从音乐的本质出发,找到音乐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目前,单一的研究角度多是研究音乐产生的外在因素,对其内在原因没有具体深入的认识,“表现说”虽然谈到人的内在情感对音乐的作用,但对于音乐本质及其功能并未谈及。

内因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不了解音乐的本质,我们对音乐起源的认识就不能全面。

2 本能与音乐
音乐的先天性:人生来具有很多其他生物没有的技能,例如语言,例如音乐。

目前,遗传学已经发现有与音乐能力有关的基因表达:“遗传学研究表明,绝对音高在家族成员中汇聚……先天失歌症者对音高知觉困难可能缘于遗传。

Tan等人的研究也表明,音乐知觉、歌唱、音乐记忆和聆听可能都有相关的基因表达。

”[1]这一发现足以证明音乐能力的先天性。

第一,语言与音乐。

语言与音乐在交流、形式、功能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性,但语言起源的研究大多从其内部原因入手。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语言起源和语言与音乐的共性,来对音乐起源内在因素的研究做出引导。

一是关于人类语言起源的研究。

关于人类语言起源,遗传学、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等领域的学者都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遗传学的发展支持人类的语言获得具有先天性,与特定的基因有关。

行为遗传学研究发现7号染色体上的叉头框P2基因(forkhead boxP2,FOXP2)与语言遗传缺陷有关。

KE家族大约有1/2的家庭成员表现出语言上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能获得形态句法学(morphosyntatic)规则,乔姆斯基学派的理论中认为FOXP2可能是“语法基因”。

[1]所以根据遗传学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断,语言起源与先天性有关,是语言产生的内在因素。

二是语言与音乐的共性。

[2]其一,语言与音乐都是人类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共同担负着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任务。

其二,作为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语言与音乐同样具有符号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语言的符号形式是音节分明的语音,内容是概念,音乐的符号形式是旋律起伏的声音,内容是感情的各种要素。

其三,语言与音乐的组合形式都具有线性延伸的特征。

语言以音节的连续呈线性推进的状态,音乐以单音的连续呈线性推进的状态。

其四,语言和音乐都可以幕仿自然界的音响和人类副语言特征(哭泣、欢笑等)。

其五,语言与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域性。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乐与语言(下转第155页)
音乐起源本能论
马毓青
(西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适合中国画创作的题材众多,难的不是找绘画对象,日落、大河、青山皆可入画。

难的是对题材进行深层的挖掘,进行更深层次的创造。

古往今来,同样素材的中国画画作众多,但是这些作品表达出来的主题却不一样,这都是因为创作者进行了深层挖掘和再创造。

所以即使是同样的主题也可以用不同的题材来表现,这在于创作者如何去挖掘。

5.3 注意构图
一幅中国画的画面大小有限,如何将素材完美入画,需要创作者有良好的构图能力,构图会影响到一幅画的美观程度。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应该主次分明、颜色深浅分明、虚实分明。

这和创作者的绘画技术和绘画年龄息息相关。

(1)奇偶平衡。

譬如一幅画中有荷花和荷叶,那么花朵的数量最好是奇数,也就是单数,而且荷花的分布不能太密集,也不能太规矩,均匀分布最佳。

绘画的主体应该放在画面的中心,其他陪衬物分布在主体的附近。

(2)呼应开合。

譬如一幅画中有两枝花,这两枝花就需要注意呼应开合,一枝朝上,一枝朝下,相互呼应。

中国画要求有开有合,两者兼并,只有开没有合会缺乏气势,只有合没有开会缺乏聚集力。

(3)参差不齐。

指画中的素材错落分布,不可整齐划一,有高就要有低,有肥就要有瘦。

只有参差错落的搭配才会让整幅画更具有艺术感。

比如一池荷花图,荷花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应该将这种参差不齐的美表现出来。

(4)疏密分明。

构图过程中应该注意疏密分明,一幅画有密集之处,也有疏松之处,这样才能突出一幅画的主与次。

譬如满树繁枝绿叶,不能全部画的很密集,需要做到密中有疏,要有对比。

再譬如满天繁星,也不用到处画满星星,着重挑选几个部位即可。

6 结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还为各位创作者介绍了中国画的创作技巧。

总而言之,中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紧密,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传统文化,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目前当代中国画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此时更应该重视中国画的发展,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中国画发扬光大,并将其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潘晖.民间艺术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以京剧为例[J].艺术评鉴,2019(03):53-54.
[2]王万潮.当代美术教育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分析[J].艺术评鉴,2019(03):110-111.
[3]房宇伟.浅谈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的方法[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3):34-35.
[4]邹士方.中国画创作之我见[N].文艺报,2019-01-18(007).
作者简介:朱保柱(1982—),男,河南洛阳人,本科,讲师,从事中国画的创作与理论研究。

(上接第137页)都具有各自的特征。

三是音乐起源的内在因素。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音乐的内在因素涉及以下几点:其一,音乐与先天因素有关,存在一些与音乐能力相关的遗传基因。

其二,音乐是人们表达内在情感,传递内心感受的方式。

其三,音乐有模仿自然界的能力。

第二,人的音乐本能。

《乐书》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皆本于心。

”音乐作为人表达内心情感,传递内心感受的渠道,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反映对外在事物感受的一种本能。

在前人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中,也多次提及“本能”或“冲动”的说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谈论模仿说时,提出模仿是一种本能;德国哲学家席勒在游戏说中提到“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

这些学说虽然都谈到本能和冲动,但本能的主体是不同的。

学者们在分析人类活动和音乐起源关系的同时,也试图解释音乐起源的内在因素,并把现象归于某一本能。

然而笔者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首先,音乐与先天因素有关,并且具有遗传性特征。

其次,音乐的作用是表达人的情感,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最后,音乐是对外界事物的有感而发,满足心理学家对本能的定义。

《乐记》开篇论述了音乐本源问题:“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按李曙明先生的解释[3]“一切有组织有规律音响的产生,都是由人们内心世界精神运动所造成的。

人的精神运动,是客观世界‘物’的运动而促成的必然性过程。

人的感官感受外物的运动,内心也就相应运动起来,精神运动指使人自身或操作器具发出声音”。

3 结语
音乐起源的研究,实质上是研究在相对的最早时间,音乐产生的原因。

音乐的产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是人在社会和自然界的多种行为活动,为音乐的产生做出的充足的准备和条件。

由于人类行为活动的多样性,单一的理论无法解释有关音乐的所有的人的行为活动,所以构成音乐起源的外在因素应该是多元的。

内因是人的音乐本能,是人感受外界后,内在情绪的外在表现。

音乐本能是音乐起源的根据,人类多种活动行为为音乐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并在人的音乐本能的推动下,创作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

参考文献:
[1]蒋存梅,张清芳.语言与音乐进化的起源[J].中国科学,2016,61(7):682-690.
[2]王珏.语言与音乐之关系略说[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总第75期,1995(4).
[3]李曙明,贾纪文.天人乐舞[M].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15.
[4]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5]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