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囚绿记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囚绿记
一、作家作品
陆蠡(1908—1942),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牺牲时年仅34岁。

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漂流记》等。

陆蠡的散文,善于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露出闪光的心灵。

在艺术上,他的散文笔调清新,结构严谨,感情朴实深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相关链接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黑云压城城欲
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难当头,民生之艰,个人之困,使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备感焦灼和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1.识记字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公寓.()②涸.辙()③婆娑.()
④揠.苗助长()⑤葱茏.() ⑥蕈.菌()
⑦淅沥
..()⑧嵌.()⑨幽.囚()(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①朝错误!②蠡错误!
③系错误!④绿错误!
2.辨形组词(先注音再组词)
①错误!②错误!
③错误!④错误!
⑤错误!⑥错误!
3.词语解释
①缘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婆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③攀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④葱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⑤猗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⑥涸辙之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⑦涸泽而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⑧急不暇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⑨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⑩偃旗息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近义词辨析
(1)固执·顽固
两者都含有“不接受新鲜事物"的意思。

“固执"侧重指坚持自己原有的东西,多用来形容性格、性情、作风等,另“固执”还有动词的用法,后面带宾语。

“顽固"侧重指不愿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多用来形容思想、立场、态度等,只有形容词用法.
例句:①当时,老师、同学都劝说他参加高考后再去北京,可他就是不听;家里人都反对,可他就是________,坚决要去,因为他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②季羡林先生在《衣着的款式》一文中也曾说:“在衣着方面,我是著名的_______保守派。

我有几套——套数不详——深蓝色卡其布的中山装。

虽然衣龄长短不一,但是最年轻的也有十年以上的历史了."
(2)留恋·流连
二者都有舍不得离去的意思.“留恋"是动词,不忍舍弃或离开.“流连"是动词,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也写作“留连”。

但两者词义的侧重点和适用对象不一样。

“留恋",侧重指不忍舍弃或不愿中断某种联系,其对象多为祖国、故乡、亲人及宝贵的时间、生命等。

“流
连”多指玩乐时留恋不止,因而其对象多为名胜古迹、风景区或其他值得欣赏的地方。

从语法讲,“留恋”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十分等)修饰,可以带宾语(如“留恋故土”);而“流连”就没有这些用法.
例句:①在众多迎接新年的花朵中,我将挽一枝清秀的水仙远离尘世的喧嚣,且让那些花朵娇艳去,我独________心中开放的水仙。

②人们________忘返于山山水水之间,歌颂武夷,赞美武夷。

刘白羽先生的直抒情怀十分感人:“武夷收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多少人对武夷山充满了留恋之情,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一、文章结构
二、主题归纳
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
常春藤,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

1.诵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指出本文描写的对象和线索,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结构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题把握行文线索,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释绿?释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精巧的构思,跌宕摇曳的结构.
这篇散文结构精巧,变化摇曳。

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以觅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为行文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

结构的跌宕摇曳,与作者的感情起伏相关联.
2.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手法。

《囚绿记》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者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释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清丽,节奏舒缓,忧郁的色彩同表达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

读后,使我们不仅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感受到作者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

1.吟绿诗词赏析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咏石榴花》
(7)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9)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田穮《西湖柳枝词》(10)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许承祖《曲院风荷》2.陆蠡其人其事
(1)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孤岛"和沦陷的上海,陆蠡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沪的地下党员,为抗战文化作出贡献。

亲历“九·一八”“一·二八”,特别是“七七"“八·一三"抗战,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爱国者,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祖国和人民所经受的灾难日益深重,陆蠡的爱国救亡意识与日俱增。

他与巴金、曹禺等63位作家一起,在抗议日本侵略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发出“我们决不屈服,决不畏惧”的呼号。

这口号与这枝不屈的常春藤的精神是多么地相似.
(2)几乎所有当代了解陆蠡生平的人,都是从了解他的牺牲开始的。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陆蠡得知此事后,孤身来到捕房交涉,就此落入虎口,据陆蠡的狱友回忆说,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
国。

”“赞成南京政府(指汪伪政权)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这样的刑审又经过多次,得到的口供依然如故.陆蠡由于坚持爱国抗日立场,不屈不挠,被日军刑审数月,最后遭虐杀而死。

巴金先生在后来回忆陆蠡的文章中这样高度赞美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

怀念绿色
马萌
这已是几年前的事了。

我们从原来的住所搬到这个院子的时候,天气已到了初夏。

我的脚一踏进这里,心就被这醉人的绿色浸润了。

院子里种了许多树,满满当当,一律是蓊蓊郁郁的。

满眼是浓得化不开的绿色,目之所触,凉意顿生。

我的思维跟着这绿跳跃起来。

这里的绿是与别处不同的,都市的绿蒙着尘灰,翠绿失去了神采,田野里的绿又太寂寞,而这里的绿却润泽亮丽,充满了灵动之气。

初夏的炙热在这里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盈溢四周的绿影,摇曳着。

轻风吹来,好似一汪碧水,不含半点杂质,柔和极了。

这,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又怎能比拟呢?
我欣赏着这醉人的绿,身心沉浸在这绿色中,这是绿色的生命在向我歌唱么?这迷人的绿,好似一首深邃的哲理诗,宛如一支优雅
的咏叹调.我的心掠过几许快意。

过了几日,我们安顿了下来。

巧得很,我房间的窗户正对着这片绿。

居然有一小枝伸到了窗前,令我意外的惊喜.我可不必远眺,便能看见这活跃的生命了。

有了这抹绿,我的眼睛在疲劳时就可得到片刻的舒适。

北方的夏天亮得快,微曦初露的时候,突然睡醒,轻轻起来,推开窗户,夏日的晨风携着清新的空气,带着悦目的绿色,一齐涌进了我的窗,我的心也随之而欢畅起来。

雾气氤氲而来,轻轻地拂着那一片绿,阳光浮在它们上面,照得扑朔迷离。

它们的颜色倏忽千变,忽而淡绿、草绿、墨绿……层层叠叠,我说不出它们的颜色,它们是种种绿色的综合体。

这绿可是佩弦先生梅雨潭的绿?似乎要明亮些。

可是陆蠡先生囚在暗室中的绿友?又似乎深沉些。

我默然无语,我不了解自然无声的言语,正如同它不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整整一个夏日,我和绿相伴而度。

我已学会用心灵感受它。

这宝贵的绿色,我借它比喻我青春的年华,我用它装扮我的陋室,我和绿之间有了一种无声的默契.在这默契中,它为我无声地歌唱。

它好似我的绿友,我的伴侣。

我和绿友告别在瑟瑟的秋日.
我们又要搬家了。

望着日渐枯黄的绿友,我的心怅然了。

绿友也仿佛摇动着憔悴的身躯,向我招手。

就在我们搬走后不久,那一片树林也被砍光了.据说是为了盖楼。

第二年春天当我路过那里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在那低矮的树桩上,竟发出了一点新绿.我兴奋了,激动了.噢!这不屈的绿色,不正昭示着生命的本质吗?
我将永远珍藏这绿色的记忆。

一、基础巩固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拿绿色来______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②植物是多________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③门_______是常开着,_______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A.装饰固执虽/可
B.装饰顽固虽/可
C.修饰顽固也/可
D.修饰固执也/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我的小屋便照进太阳,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B.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
黑的室内;我渐渐向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C.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D.离开北平一年了。

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①空中还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②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③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④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⑤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⑥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A.④②①③⑤⑥B.②④①⑤③⑥
C.④②③①⑥⑤D.④①②⑤③⑥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
.....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4.文中加点的“自私的念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自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常春藤
林清玄
在我家巷口有一间小的木板房屋,居住着一个卖牛肉面的老人。

那间木板屋可能是一座违章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整座木屋往南方倾斜成一个夹角,木屋处在两座大楼之间,破败老旧,仿佛随时随地都要倾颓散成一片片木板。

任何人路过那座木屋,都不会有心情去正视一眼,除非看到老
人推着面摊车出来,才知道那里原来还有人居住.
但是在那断板残瓦南边斜角的地方,却默默地生长着一株常春藤,那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株,许是长久长在阴凉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常春藤简直是毫无忌惮地怒放着,它的叶片长到像荷叶一般大小,全株是透明翡翠的绿,那种绿就像朝霞照耀着远远群山的颜色.
沿着木板壁的夹角,常春藤几乎把半面墙长满了,每一株绿色的枝条因为被夹壁压着,全往后仰视,好像望天空伸出了一排厚大的手掌;除了往墙上长,它还在地面四周延伸,盖满了整个地面,近看有点像还没有开花的荷花池了。

我的家里虽然种植了许多观叶植物,我却独独偏爱木板屋后面的那片常春藤。

无事的黄昏,我在附近散步,总要转折到巷口去看那棵常春藤,有时看得发痴,隔不了几天去看,就发现它完全长成不同的姿势,每个姿势都美到极点。

有几次是清晨,叶片上的露珠未干,一颗颗滚圆的随风在叶上转来转去,我再仔细地看它的叶子,每一片叶都是完整饱满的,没有一丝残缺,而且没有一点尘迹;可能正因为它长在夹角,连灰尘都不能至,更不要说小猫小狗了.我爱极了长在巷口的常春藤,总想移植到家里来种一株,几次偶然遇到老人,却不敢开口。

因为它正长在老人面南的一个窗口,倘若他也像我一样珍爱他的常春藤,恐怕不肯让人剪栽。

有一回正是黄昏,我蹲在那里,看到常春藤又抽出许多新芽,
正在出神之际,老人推着面摊车要出门做生意,木门咿呀一声,他对着我露出了善意的微笑,我趁机说:“老伯,能不能送我几株您的常春藤?”
他笑着说:“好呀,你明天来,我剪几株给你.”然后我看着他的背影背着夕阳向巷子外边走去。

老人如约的送了我常春藤,不是一两株,是一大把,全是他精心挑拣过,长在墙上最嫩的一些。

我欣喜的把它种在花盆里。

没想到第三天台风就来了,不但吹垮了老人的木板屋,也把一整株常春藤吹得没有影踪,只剩下一片残株败叶,老人忙着整建家屋,把原来一片绿意的地方全清扫干净,木屋也扶了正。

我觉得怅然,将老人送我的一把常春藤要还给他,他只要了一株,他说:“这种草的耐力强,一株就要长成一片了。

"
老人的常春藤只随便一插,也并不见他施水除草,只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

我的常春藤细心的养在盆里,每天晨昏依时浇水,同样也在阳台上接受阳光和雨露。

然后我就看着两株常春藤在不同的地方生长,老人的常春藤愤怒地抽芽拔叶,我的是温柔地缓缓生长;他的芽愈抽愈长,叶子愈长愈大;我的则是芽愈来愈细,叶子愈长愈小。

比来比去,总是不及。

那是去年夏天的事了。

现在,老人的木板屋有一半已经被常春藤覆盖,甚至长到窗口;我的花盆里,常春藤已经好像长进宋朝的
文人画里了,细细的垂覆枝叶。

我们研究了半天,老人说:“你的草没有泥土,它的根没有地方去,怪不得长不大.呀!还有,恐怕它对这块烂泥地有了感情呢!”
8.作者觉得老人的常春藤“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株”,从文中来看,这株常春藤“美”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老人的常春藤愤怒
..地缓缓生长",
..地抽芽拔叶,我的是温柔
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作者以老人的话作结,老人的话(文中画线句)有什么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有人说,卖牛肉面的老人种的“常春藤”很像老人自己,“常春藤"就象征着卖牛肉面的老人.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基础梳理
1.(1)①yù②hé③suō④yà⑤lónɡ⑥xùn⑦xīlì⑧qiàn⑨yōu
(2)①cháo朝拜/zhāo朝三暮四②lǐ陆蠡/lí管窥蠡测③xì嫡系/jì系围裙④lǜ绿洲/lù绿林
2.①xǐ迁徙/tú师徒②jiāo娇嫩/jiāo骄子③yuán 缘故/chuán 如椽大笔/huì鸟喙④xiá闲暇/xiá瑕不掩瑜/xiá闻名遐迩⑤piē瞥见/bié蹩脚/bì舞弊⑥yī猗郁/yī涟漪/yǐ旑旎
3.①攀缘,牵引.②盘旋舞动的样子.③抓着东西往上爬.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也作“攀援”.④形容草木青翠茂盛.⑤茂盛的样子。

⑥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鲋鱼(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⑦舀干了湖水捕鱼,比喻贪图眼前利益,不留余地,不顾长远利益,也作竭泽而渔。

⑧形容情况紧急,来不及选择。

⑨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⑩放倒军旗,停击战鼓。

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4.(1)①固执②顽固(2)①留恋②流连
重点突破
1.“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现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
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觅绿”“赏绿”“囚绿”“释绿”和“怀绿”。

文章的开篇不是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点明题旨,而是用冒头法,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写起,娓娓道来,逐层展开。

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

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并极写“我”对绿色之爱,作者于“山穷水尽”之处,用“忽然”一词,异峰突起,把文章推进中心:囚绿。

其间穿插“我"在乡间草屋床下的嫩绿被友人剪除的惋惜。

“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枯萎变色。

至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最后以怀念圆窗和绿友作结.文末的一个问号,含蓄隽永,发人深省。

其间,疏密相间(如详写“囚绿”,略写“念绿"),虚实相生(如把装饰“实”的房间的绿移就来装饰“虚”的心情),富有变化.作者这样匠心地安排,精巧谨严,平实自然,同时又平中见奇,出奇制胜。

2.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写绿的五个层次中,“囚绿”是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3.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

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
带着“淅沥的声音,小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4.(1)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

这也暗示着另一面,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示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

(2)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于是释绿.
(3)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

这是暗示的写法.
5.(1)此句前面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可见作者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

这里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说明作者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另外,这句话还对后面写作者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铺垫作用。

(2)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

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涵其中.
(3)绿枝条与作者一道经受折磨,但最后都获得自由.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

“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

达标检测区
1.A[“装饰”多用在具体的事物上,“修饰"多用于抽象的事物上。

“顽固"是个贬义词,“固执”是个中性词.第③句要考虑到前后的转折关系.]
2.C[A项陈述对象不一致,应改为“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

B 项搭配不当或介词使用不当,应为“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D项成分残缺,在“怀念着”前面添加主语“我"。

]
3.C[答题时要善于根据所给句子的语体特点来组合句子。

此题所给的写景的描述性文字,既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写景上又有空间的层次感,依照先时间顺序、再空间顺序及句间关系就可选出答案为C。

]
4.“自私的念头”指的是将常春藤牵进“我”的屋子。

说“自私”是因为“我”要牺牲别人的自由生活来装饰自己。

5.这句话极写常春藤生命力的旺盛.与下文写它的变绿变黄变细变瘦形成反衬,揭示了“囚绿"对生命造成的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