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思维的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改革(16-17世纪) 3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近代科技形成:牛顿力学体系1687年《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 4 、现代民主政治的确立 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的代 …… 议制
1700年 -1800 年
西方社会发展的原因:
中国社会发展的原因:
欧洲启蒙运动(17-18世纪) 工业革命(17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标志:瓦 特改良蒸汽机(1785),工厂制 1 、内部因素(主要原因)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学《国富论》 1776 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1787年宪法 2 、中国文化的影响(推动) 法国大革命( 1789) 《拿破仑法典》(1804)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40) 《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 达尔文进化论1859 1871年巴黎公社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9世纪六七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电 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时间 范围
1000年 -1500 年
中国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出现罗盘针(指南针)、突火枪 《清明上河图》理学兴起和发展 1、领先到落后 元实行行省制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明成祖 设立内阁制 2、封闭到开放
世界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14-15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天文学 1 、落后到领先 新航路开辟: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2)世界市 场雏形初具
(2008全国文综Ⅱ)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 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 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 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 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 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
西方社会的变化趋势:
2、人文精神的发展
1500年 -1700 年
明清王朝推行海禁政策 3 、专制到民主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明朝中后期) 宋明理学达到高峰(王阳明心学) 4 、手工到机器 明末清初出现反正统、反专制的启蒙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康熙: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 5、愚昧到理性 雍正帝设军机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 古典文化达到高峰
义所在。”下列属于历史叙事的是(
A.“天地文明之气,日移而南”
)
B.“鲁裹公十十有八年,春无冰。夏,卫石恶出奔晋”
C.“西罗马帝国衰亡史„„乃人类历史中最伟大最惊人的一幕”
D.“西欧文化,和谐无间”
【解析】选B。依据“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两个概念的 含义,A、C、D三项是属于“历史解释”,对某个历史现象进 行了阐释,而B项则是“历史叙事”。
C.历史可任意评说 D.应“实事”而“求是”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历史注重的是史实,分析方
法应该是实事求是。所以选D。 【答案】 D
7.(2012·阜阳模拟)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研究者的意
志为转移。历史认识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研究的
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而对于客观历史认识的发展必须首先遵 循的治学精神是( )
A.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C.理论引领、服务现实
B.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D.创思维新、以论带史
【解析】选 B 。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的客观性,不能主观 臆造,首先要遵循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严谨治学精神。
1.(2012·昆明二模)历史学家杜维运认为:“历史叙事和历史解 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 生过的事件;所谓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
高考能力要求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历史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历史基本方法
史证并史论结合 比较并归纳异同 分析并联想所学
阅读并提取信息
5.(2011·北京朝阳三模)下图是北京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网上查找到的关 于“历史”一词的解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是史学记录 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
史识指在史观指导下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对历史 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联系 的认识等。 史观
史识
历史概念 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对某特定历史阶段(时期)诸多社会现象的本质概 括(规律)。
历史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内涵指概念的内部结构,它包括时间、 经济(经济转型、经济发展); 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外延指概念的外部联系, 政治(社会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 它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 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 思想文化(反映政治、经济领域深刻变化的思想观念)。
1、内部因素(受压制)
鸦片战争后签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2 、外部影响(西方文明的影响 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 是主要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洋务运动(1861-1895)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 生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
【史学研究】
【2007年上海卷,3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 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 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 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 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 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 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 珍贵的思想遗产。 问题:(6分)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抄在答题纸上)(2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抄在答题纸上)(2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抄在答题纸上论:学中国史时应将中国史置于世界大环 境中去认识;学世界史时应多方联系中国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