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中测试题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高二地理期中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一定是明确的界线
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其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2.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城市,处在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A.兰州、乌鲁木齐、太原
B.西安、呼和浩特、长沙
C.成都、南宁、银川
D.西宁、拉萨、重庆
4.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5.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
A.面状 B.线状 C.网状 D.岛状
6.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C.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7.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8题。

8.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A.a、b、c B.a、c、b C.c、a、b D.b、c、a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我国第五大工程。

读“川气东送示意图(甲)”、“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乙)”,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川气东送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在湖北省内线路最长②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避免了穿越长江③工程沿线自然带表现出纬度地带性规律④川气东送有利于改善沿线城市大气质量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
10.2010年同2005年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
①能源消费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②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加③煤炭的消费量将会大幅度下降④天然气的消费增比幅度上涨最快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
11.2008年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12.在西部大开发和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上海某毛纺织厂迁到西部地区,这主要是可以
A.利用西部地区的科技力量 B.利用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C.接近原材料和燃料基地 D.促进当地畜牧业大规模发展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13--15题。

13.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地区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境质量
14.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地区,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
A.AB B.CD C.DE D.AE
15.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是( )
A.DE B.CE C.AE D.BE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而且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

据此回答16—19题。

16.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坡
B.田纳西河中上游流经山地和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
C.田纳西河流经地区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D.田纳西河流域落差较小,水运便利
17.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
①建立公园、风景区
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状态
④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中,发电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在综合开发中,为保护环境只进行了水电站的建设,未开发其
他电力
B.在流域开发中共建成30座水电站,并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使其成为仅次于五大湖地区的电力供应基地
C.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美国新兴的高新技术工
业区
D.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一条“工业走
廊”
19.由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得到的启示是( )
①我国水利工程可以完全按照田纳西河流域的方案去开发和治理
②我国江河众多,水力、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
③我国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给进一步实现流域多目标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造成了障碍
④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部分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据此回答20—21题。

20.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21.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
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22.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B.阶段性 C.开放性D.综合性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23—25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23.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24.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25.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26-28题。

26.“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7.“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破坏植被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28、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图4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9—30题:
图4
29.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30.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40分)
31.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
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

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

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

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

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4)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

32.读“我国南水北凋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b
欧美Ⅰ阶段香港、台湾地区中国大陆、越南等地
Ⅱ阶段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图示输水干线为工程的主体;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2分)
(2)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4分)
(3)结合该线工程分析南水北调调入区的影响?(5分)
33.(14分)
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
是。

(2分)
(2)A处的天然植被,B处的天然植被
是,C处的天然植被是。

(3分)
(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
律中的的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
决定的条件。

(3分)
(4)合理开发利用B处土地资源的措施(4分)
是。

(5)无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
____________等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____________因素影响。

(2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答题卡
31.(1) (2) (3) (4)
32.(1) , . (2) (3)
33.(1) (2) , , . (3) , , . (4) . (5)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第II 卷
二.非选择题(40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1.(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1分)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1分)洪涝灾害严重(1分)(2)
自然原因:暴雨、长江洪水倒灌、泥沙淤积(2分)人为原因: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
流失,(2分)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2分)②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
力大大降低。

(1分)(3)①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2
分)(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3分)。

32. (1) 东线工程的主体;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2分)
(2)①图示受水区域为华北平原,属半湿润地区.河流径流总量较少;②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径
流集中在7、8月份;③该区域是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的地区,
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水量大;
④在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和浪费问题较严。

(四点各1分) (4分)
(3)结合该线工程对调入区的影响?(5分)
积极意义:①社会效益:改善受水区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争水矛
盾。

②经济效益:促进受水区的经济发展。

③生态效益:增加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
境保;④护生态环境;
问题:用水不合理易在地势低洼排水地区发生盐碱化
33.(1)自西向东减少(2)森林草原荒漠和荒漠草原(3)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
水分
(4)退耕还林还草合理载蓄量(5)乳肉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