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的临床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预防措施。
方法收集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新生儿50例,采用口气管插管的方式,使用呼吸机48h以上,在无菌条件下操作采集气管导管分泌物培养48h,详细观察其结果。
结果50例患儿中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2%。
结论要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首先应遵循预防为先的原则,严格规范化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
标签: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 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之一,机械通气患者一旦发生V AP,]病死率可达20%~70%[1]。
近年,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V AP也成了影响重症新生儿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原因[2]。
为了有效的预防NICU 新生儿V AP的发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探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3年9月~2014年1月,我科使用有创呼吸机患儿50例:其中女婴24例、男婴26例;早产28例、足月22例;低出生体重儿1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1例(995g);巨大儿1例、正常出生体重儿26例。
疾病类型:NRDS17例、呼吸衰竭9例、新生儿窒息12例、新生儿肺炎9例、颅内出血2例、败血症1例。
上机时间2~4d 26例、>4~7d 22例、>7d 2例。
1.2诊断标准参照《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机械通气时间48h 以上,并存在下列3项及以上症状者可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①患儿体温>38℃。
②外周血白细胞指标>10.0×109/L。
③脓性呼吸道分泌物涂片,低倍镜视野内鳞状上皮细胞不足10,白细胞在25以上,培养出潜在的呼吸道病原菌。
④X线胸片显示,患儿肺部存在进展性及新发的侵润病灶。
1.3入院时定植菌筛查上机1h内,采集气管导管分泌物培养48h,其中无细菌生长者36例、大肠埃希菌4例、肺炎克雷伯4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
2预防措施
2.1感染控制措施
2.1.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感染控制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2.1.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包括空气的消毒,物品消毒,控制人员流动,
限制探视家属等。
特别是严格呼吸机管路的消毒:管路进行环氧乙烷高效灭菌。
3~7d更换管道,不建议﹤48h就更换管路。
护士掌握管道的消毒流程,包括拆卸、初消毒、清洗、消毒、烘干、组装、保存使用。
2.1.3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患儿前后彻底洗手,做好手卫生是减少V AP有效、简便的重要措施至一。
我科使用洁肤柔免洗手消毒凝胶接触患儿前后洗手及洁肤柔抗菌洗手液彻底洗手。
2.2护理控制措施
2.2.1做好预防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尤其是呼吸道的管理。
①翻身: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改善受壓部位的肺扩张。
一般2h翻身1次,体位可以从仰卧--左侧卧45°--仰卧--右侧卧45°,交替进行。
②体位引流可以通过调节暖箱或开放式辐射台手摇柄,使患儿成头高脚低位,利用毛巾等卷成长条放于背部呈侧卧位,组成各种体位引流姿势。
③气道的温湿化机器湿化装置内加入灭菌蒸馏水至水位线,4~6h添加,不能过度湿化。
湿化器温度调节为28℃~33℃.
2.2.2及时清除口咽部、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胸部物理治疗:指通过叩击、震颤胸部体表及调整体位,由传导作用促进大小气道的分泌物排出,并予以及时清除的一种呼吸管理手段[4]。
我科采用面罩叩击法:用大小合适的面罩,一般叩打前胸、腋下、肩胛间、肩胛下共7处,也可重点击打有分泌物排出的部位,每个部位叩击1~2min,使用手腕力量,迅速、轻柔叩打,频率120~180次/min。
②吸痰:按需吸痰。
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果断的决策力,正确判断吸痰的时机。
吸痰过勤,会刺激呼吸道粘膜,造成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且容易损伤粘膜,使细菌容易侵入。
而吸痰过缓,若患儿分泌物多,则会增加感染机率。
吸痰时需要两人操作,严格无菌技术。
③气道灌洗:选用生理盐水作为灌洗液。
2.2.3及时倾倒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①集水杯应放置在管路最低的位置,防止冷凝水逆流入气管导管,特别是搬动新生儿时更要注意。
②减少二次插管的几率。
气管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并定时进行评估导管是否移位。
固定胶布浸湿后及时进行更换,应双人进行。
烦躁患儿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2.4喂养注意监测胃残留量,有无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抬高床头30°角,少量多餐喂养,如q2h或q1.5h,减少胃内容物的返流。
2.2.5做好基础护理,口腔护理3~5次/d,可选用生理盐水或益口,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
3讨论
新生儿V AP是一种严重性的医院内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最大限度降低其发生率,确保新生儿的护理安全,首先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从而完善环境消毒,提升呼吸道的护理等。
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减少使用呼吸机通气的时间
才能有效降低V AP的发生率。
我院以预防为主、严格规范护理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最终达到了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崇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集束化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3(12):129-131.
[2]李艳花,郑永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30):6401.
[3]刘宵尧,赵智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其预防措施[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9,4(5):140-141.
[4]李毅萍,张景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