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论文:中学课余体育竞赛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意义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论文:中学课余体育竞赛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意义分析摘要: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

它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对于改善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程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课余体育竞赛引起了更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近几年,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中学课余体育竞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本人就中学课余体育竞赛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的意义进行分析论述,发表个人观点,希望同行评论指导。

关键词:中学;课余体育竞赛;意义
课余体育竞赛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育体、育人、育心、育智、育美作用的同时,更以旗帜鲜明的特征和功能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中学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休闲体育等新兴体育观念已经深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与各种课外群体体育竞赛之中,课余体育竞赛是体育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它有效地拓展了学校体育的功能,抓好课余体育竞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对中学课余体育竞赛的研究有助于师生对课余体育竞赛功能的了解
课余体育竞赛活动是塑造人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之一。

课余体育竞赛的功能非常丰富,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而且对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它弱化了竞技体育的竞技性,强调了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同时在竞赛过程中突出内容的趣味性,全面激发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的热情,它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

组织各种各样的课余体育竞赛是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一种很重要的途
径和方法。

对中学课余体育竞赛的研究,是让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课余体育竞赛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它的研究将使体育竞赛的功能在最大范围得到释放。

二、各种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对人的社会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余体育竞赛对人的社会化所起的积极作用。

首先,它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活适应能力,使他们掌握社会知识,而且对他们的思维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次,它是中学生主要社交场合之一,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独立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通过课余体育竞赛可以使中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来源、技术、战术、原理、锻炼方法、竞赛规则等,使中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掌握提高技术、技能的方式和方法,可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对于中学生走上社会进行体育活动,组织各种体育竞赛,融入现代社会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学生可以从优秀运动员经过努力拼搏,取得胜利中得到启示和鼓励。

体育竞赛过程中所蕴涵的竞争性、包容性、合作性、规则性、创造性都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对中学课余体育竞赛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课余体育竞赛的全面开展
课余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之一,举办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余体育竞赛活动,能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是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学素质教育的体现。

素质教育是一直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使所有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全体性”特征的教育。

不过课余体育竞赛毕竟是基层体育竞赛,要满足全体学生,组织吸引广中学生参与,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与锻炼的环境,就必须考虑到它的层次性。

既有全校性的,又有非正规的、自发组织的各种体育竞赛;既能满足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的学生学习、锻炼,同时又能创造良好体育环境。

这种环境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不是靠强制性手段来实现,而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感染及渗透。

四、对中学课余体育竞赛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课余体育竞赛是学校课余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的重
要手段,同时它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促进校际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为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但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而且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体育教育,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余体育竞赛是中学体育课程的完善和补充,它与体育课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训练组成学校体育工作的完整体系。

他们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和补充,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目标。

此外,课余体育竞赛对于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中学体育工作起着杠杆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芳.试论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与校园文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1(1):56—57
[2]赵波.论中学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改革[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3]胡靖平.学校体育竞赛现状与构想[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1):55—56
[4]陈晓宏.中学体育竞赛改革探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18(2):62-63
[5]何康.对中学校园体育竞赛模式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3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