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的征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诈骗的征文
防诈骗的征文(精选24篇)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防诈骗的征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防诈骗的征文篇1
今天,我看了“揭露电信诈骗“的录片后后,发现:原来现在的犯罪分子是如此的聪明机智。
竟然能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
录片中第一个故事是――王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执法人员的男子打来的电话,该男子说王女士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需要将卡内的钱转到另一个账户。
王女士信以为真竟真的把钱转到了该男子提供的账户里,结果发现自己被骗了。
犯罪分子的骗局有很多种,如:发布手机号中奖信息进行诈骗;盗QQ号冒充熟人借钱;打电话编造说受害人的亲友发生了事故,急需钱好进行抢救;以“电话欠费”为由实施诈骗;以“刷卡消费或扣除年费”为由实施诈骗;以物品“低价出卖”为由实施诈骗;以“破财消灾(虚假绑架)”为由实施诈骗等。
为了不上当受骗,我们应做到:
1、要克服“天上掉馅饼”的贪财心理,如果对方提出领奖必须先支付钱,可询问对方是否能从应得奖金中扣除,若对方不肯,那就肯定是骗子。
2、不要相信不明来电和短信,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信息,更不要轻易汇款。
可向有关部门或亲友询问。
3、如果收到恐吓勒索电话,马上向警方报案。
4、若收到类似“刷卡消费”,“扣除年费”等可疑信息,首先应向开户银行核实短息内容,不要相信对方提供的咨询电话。
5、不要轻信不明电话或手机短信,不轻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或
危言耸听,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短信电话,不给犯罪分子布设圈套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中,骗子无处不在,我们要增强防范知识和防范意识,有效遏制。
不要被犯罪分子蒙在鼓里,导致上当受骗。
防诈骗的征文篇2
星期一下午,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个动漫小视频,视频中讲述的是一个女士如何被骗的过程,看完这个视频之后,让我感触很深,原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这种的骗局,可以不见面,利用打电话进行诈骗。
回家后,我把观看到的视频内容跟妈妈说了。
我的妈妈是警察,她当然知道这类的诈骗行为,妈妈还跟我讲了很多有关诈骗的案例,妈妈说的现在骗子的手段是越来越高超,作案越来越隐蔽,特别是电话和网络诈骗更是手法不一,大家都要提高警惕,特别是老人家,不要轻信陌生人,要多个心眼,千万不要上当。
因此,我觉得如何提高警惕,我们得必须牢记视频中警察叔叔告诉我们的“8个凡是”,一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二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三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四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五凡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六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七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
八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
凡是出现这8个凡是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做到“四不四要”,四不:就是不理睬、不轻信、不泄露、不转帐。
对于陌生人的电话不接听,接听了也不要轻以相信他人说的话,不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透露给别人,特别是不要把钱转给不熟悉的人。
四要:要安全、要警惕、要冻结、要报警。
总而言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提高警惕,告诉我们的家人,遇到此类的电话,一定要谨慎,坚持做到“不汇款”和“不转账”。
如有以上凡是发生,一定要记得拨打110进行举报。
防诈骗的征文篇3
诈骗,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放肆,几乎无处不在。
可以随着
网络,随着聊天工具,随着电信……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市场买菜,买了好多好多。
我们在路上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个乞丐,那乞丐可怜兮兮地说:“我已经五天没吃饭了,给我一点钱吧!”妈妈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五元。
当我们会到家后,很不幸的事发生了:我们家没煤气了。
妈妈就带着我去餐馆吃饭,让人很恼火的事发生了。
我在餐馆里看见了,那个向我和妈妈要钱的乞丐,正在津津有味的吃着食物,而且还和他的同伴说着令人反感的话:“今天有好几个傻瓜,给了我好多钱,以后要是还像今天这样就好了。
”说完还笑的很大声。
当我听见这句话时,我真想走上前去责骂他,可以看见那么多人,我便忍住气让妈妈换一家餐馆。
还有一次,我在电脑上看见怎么一则新闻:在深圳市居住的一位王女士,在网上购买了苹果4,商家要她的银行账号和密码,说,还有一千元钱要给她。
王女士居然就这样糊里糊涂给了商家银行账号和密码。
商家从银行上取走了一万元,就逃之夭夭了。
不过,后面他还是被警察给抓走了。
诈骗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存在着,所以让我们学几条防止诈骗的方法。
一、在面对任何与财产有关的事时,要用头脑想清楚那是不是诈骗。
二、千万不要给网上的人银行账号和密码,因为那百分百是假的。
三、不要贪图一点钱,因为到头来,只会得小失大,是一笔不划算的选择。
防止诈骗,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
防诈骗的征文篇4
现在的高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甚至连骗子都依靠高科技来进行诈骗。
哪怕远隔一座山、一座城、即使漂洋过海,都可以让你口袋里的钱装进他们的口袋。
正因为现在骗子的技术越来越高明,骗术越来越花样百出,所以学校特地为我们上了这一堂特殊的安全教育课。
在这堂课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段视频,讲的就是各种案例。
例如:冒充政法机关人员对受害者说,他的一张银
行卡涉嫌洗黑钱等违法犯罪活动,要冻结里面的钱。
受害者一听,立马就心慌意乱,连忙解释。
后来骗子让受害者把钱转移到一个安全账户上,等检查完了之后,就把钱还给他。
受害者二话不说,马上就把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上。
就这样,骗子就轻而易举的骗得了受害者的钱。
还有骗着冒充学校给家长打电话,说他的孩子出了什么事,要立刻汇钱过去救命。
家长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慌了神,来不及多想,就把钱汇了过去。
这些可恶的骗子正是利用人们的惊慌和家长们担心孩子的心理,从而对人们进行诈骗。
我认为,人只要不贪图小便宜,遇事冷静处理,那么再高明的骗术也骗不了你。
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黄金。
你只要相信这句话,不贪图不义之财,就不会轻易上当了。
在你收到一些例如孩子出事、信用卡被冻结、东西打折减价等短信和电话的时候,千万不要慌张,更不要轻易相信。
这时候,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打电话确认,等确定了之后,再三思而后行。
骗子善于利用人们的弱点,如:贪婪、好吃、着急,来对人进行诈骗。
只要克服了这些问题,骗子是骗不了你的。
我婆婆就收到过不止一次的中奖短信。
短信的内容都很诱人,什么几十万呀,电脑呀让人看得心痒痒。
不过我们也只是看看而已,有时拿出来调侃一下,都不曾当真。
所以骗子骗不了我们。
只要我们不贪图小便宜,三思而后行,不贪不义之财,那么就不会上当受骗。
我也希望社会上能够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欺骗,人与人都真诚相对,那这个世界会多么美好。
不过,我相信这个愿望不会很遥远。
我们大家一起携手,向着美好的明天出发吧!
防诈骗的征文篇5
随着高校校园日益“社会化”,诈骗案件在高校时有发生,其案件发案率仅次于盗窃案件。
诈骗案件是指以假冒、伪造等欺骗手段、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
诈骗案件的行为特征是犯罪分子采取欺骗的方法,从其作案的手段看,它属于智能性犯罪,其犯罪目的是骗取公私财物归为已有。
从犯罪类型看,它属于侵犯财产罪,同时兼有多种犯罪,诈骗案件的一般特点
是犯罪分子冒充身份,编造谎言,流窜犯罪,重复作案。
诈骗分子往往习惯了在大学生身上打主意,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靠耍嘴皮子、编造谎言、骗取被害人的信任,主动交出自已的财物。
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他们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
据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失窃和上当受骗案件占学生中发生治安案件的75%以上。
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当,轻信他人,交友不慎,由此发生的案件,有些造成学生的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大学生的性命安全。
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或毕业求职中急于求成,不通过合法机构求职,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使之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甚至有些大学生发生被拐卖现象。
一、诈骗的常见手段
诈骗案件作案手段简便,既不像盗窃案件那样需要破坏工具,也不像抢劫案件那样采取暴力侵袭。
诈骗分子实行诈骗的手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假冒身份,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
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
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某高校应届毕业生王某为找工作,经过人托人再托人后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儿媳妇有深交的哥们儿钱某,钱某称"只要交800元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谁知钱某等拿到了介绍费以后便无影无踪了。
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
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
对于类似的案件,由于
事先没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往往时间拖得很长,花费了许多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
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却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他同学借款补洞,拖到毕业一走了之。
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
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6、招聘为名,设臵骗局: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分担培养费的比重逐步加大。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已成为大学生谋生求学的重要手段。
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臵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某高校几位学生通过所谓的"家教中介"机构联系家教业务,交了中介费后,拿到手的只是几个联系的电话号码,其实,对方并不需要家教,或者"联系迟了",但要想要回中介费是绝对不可能的。
7、“熟人”作案:这类骗子多表现得非常热情,见面时间不长便显得与你“一见如故”,获取你的信任后作案逃逸。
一些骗子“请”吃饭,中途却借机逃脱,将付账的任务留给你。
一些骗子在车站、港口看准那些出站后东张西望的学生,以代亲友“接人”为名骗取信任,乘学生无防备时,提着行李趁机溜走。
8、以利相诱:这种骗术最有“市场”。
尽管人们都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但当骗子将诱饵抛到面前时,还是有人被“馅饼”冲昏头脑。
常见的案例包括:发短信、喝易拉罐饮料中“大奖”,利用一些人对外币缺乏常识低价兑换外币骗钱,用假冒“贵重”药品诱骗人们高价购买等。
9、危言耸听:骗子利用一些人怕事或者迷信的心理,称你有病或是有灾,需要花钱化解,从而骗取那些“病急乱投医”者的钱财。
“老中医”治病是此类骗术中最常见的一种。
亲友在外“患病”也是
一种常见的行骗手法。
此类骗子诱骗出行者说出家中电话,然后偷偷给出行者家打电话,以出行者的朋友自称,说其在旅途中患病或受伤、生命垂危,让其家人汇款至他给的账号以便救急。
10、骗取同情:骗子编造一些“不幸的遭遇”,骗得好心人的同情以获取钱财。
如街上常见的寻亲不遇骗钱回家、假扮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寻求救助等。
同类的还有“出差被偷”、“出门被骗”、亲友“病重”无钱医治等。
这种骗子一般举止文明、彬彬有礼,更具有迷惑性。
二、防骗常识
假的真不了,无论骗子手法怎么狡猾,只要保持一份谨慎的心理,仔细听其言、观其行,是可以揭穿骗子的假面具的,具体说来,可以从骗子的身份、语言、行为三方面去识别:
1、如何防止受骗。
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决不为骗子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也不为蝇头小利而动心,不要企图从别人的“施舍”、“照顾”中获得实惠,也不轻易地让自己的钱财在无缘无故当中落入他人之手。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若互不熟悉者应以钱货两讫为准。
如商品质量可疑、真伪假劣难辨时,必须选择信誉好的进行成交。
对于那些“好心人”以特大优惠、外转内销,或路边的交易活动等,都不要贪便宜而上当。
要掌握一些法律常识,凡是单位的大批商品成交,必须以合同形式进行(合同应经公证机关公证),经济往来通过银行结算。
要相信科学,不要让那些巫婆神汉邪术治病者或其他迷信职业者有活动的场所。
树立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爱护自己的财产也爱护他人的财产,做到拾金不昧,不参与摸彩、打牌等赌博活动,以免上当受骗。
不法分子为了骗取他人钱财会不择手段,有的在马路上拦截行人,或者在马路边、小摊兜售“便宜货”和假货。
遇此情况,应提防受骗,防止中他人圈套。
最好的办法是,不为花言巧语所迷惑,更不要贪图便宜。
2、善于揭开骗子的身份伪装。
骗子为了行骗,且行骗后为了不被抓获,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伪装,子乌虚有地编造出他所需要的各种身份。
骗子伪装身份好走两个极端,要么将自己伪装成有权或有
钱,或者能给你带来经济利益的那种令你十分羡慕的人,要么就伪装成十分可怜、急需帮助的那种令你十分同情的人。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特别是经济交往过程中,要认真审查、验证对方的身份是否真实。
你可以问对方一些具体问题,看他是否能流利地回答;也可以让对方拿出相关性的证件、证明来证实身份,当然对这种证件、证明本身要细细查看,因为很多骗子拿出的证件、证明都是假的;或者可以打电话到他自报的单位去证实。
此时就可以揭穿骗子的真面目。
3、善于识别骗子反常和不合常理的言行。
骗子在骗到钱之前的所有言行,可能全部都是胡编乱造的,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是瞎编的。
骗子在“演戏”过程中,会不经意地表现出一些反常或不合常理的言行,同学们如果善于把握,就可以识破其假面目。
诈骗案中还有比较典型的是“语言”反常。
骗子动不动就向你许下很动听的诺言,许诺让你得到名、利或者其他你想得到的各方面的好处,你就会心花怒放,丧失了防范之心,对骗子言听计从。
(1)诈骗分子的表情特点。
第一,由于骗子说的是假话,做的是假事,必然是做贼心虚,提心吊胆,这样就会引起生理机制发生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会面红耳赤,肌肉不舒展。
第二,出于其生理机制发生变化,使得声带不正常,特别是在初次见面谈话和将猎物弄到手时,往往是语音短促,音色混然,声调低沉,发出轻微的不易觉察的声音。
第三,他们在谈笑时,由于面部肌肉不能舒展,在他们的笑容里表现出明显的不自然,显现出皮肉不笑的神态。
第四,他们的眼睛充满虚伪、狡诈和警惕的神色,在对方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时,往往还会表现出焦躁不安和恐惧的神色。
(2)诈骗分子的语言特点。
第一,他们的表达能力都比较强,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第二,他们为了取得人们的好感,往往是甜言蜜语,阿谀奉承。
防诈骗的征文篇6
目前犯罪分子多以电话为平台实施诈骗,其形式多种多样并日益翻新,犯罪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诈骗:一是发布虚假中奖消息;二是利用网络购物陷阱诈骗;三是利用网络找工作或借贷骗取保证金、
手续费;四是冒充家人、朋友qq或微信骗钱;五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借由事端骗取汇款。
高校大学生诈骗不是简单的高校和公安部门问题,它已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因此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本身需要共同努力。
社会层面: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公益广告和媒体曝光,加强社会公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视程度,引导社会公民对电信诈骗的认识。
同时大力开展防范宣传,提高手机用户的防范意识,号召全民提高警惕性,当遇到手机短信诈骗时,能主动、及时地向警方报案,并提供有关犯罪证据资料,为揭露、证实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高校层面:首先,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大对电信诈骗案例的宣传力度,在特殊时期做出重要安全提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重视学生信息的泄露问题,安排专门部门进行有效监管,同时明确学校学生工作的流程和渠道,对于部分工作作出官方明确通知,并设置学生反馈咨询渠道,方便学生对相关事宜的咨询和核实。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一旦出现意外,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
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
如果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络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高校大学生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其背后
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
防诈骗的征文篇7
山东临沂市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因接到骗子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报警返回途中突然晕厥,最终因心脏骤停死亡。
曾几何时,电信诈骗成了我们生活中“顺理成章”的一部分,“要终结电信诈骗”也从最初的豪言壮语,变作如今的老调重弹。
不能说过去无所作为,我们曾着力整改虚拟运营商。
从2014年移动转售业务启动开始,部分虚拟运营商因线上渠道吸引用户效果不理想,开始在线下大量转售手机卡,从而滋生出非实名卡、黑卡等问题,“实名制”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设置。
我们也曾认为互联网平台肆意收集、兜售用户信息造成了诈骗泛滥,从而出台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条例办法。
为避免诈骗信息烦不胜烦的滋扰,我们开始使用各类信息筛选、过滤软件等。
然而18岁少女的死亡警醒我们:或许我们一直以来做的只是小修小补的工作,面对电信诈骗还相当无力。
实名制不能彻底根除电信诈骗,它至多能提高诈骗透明度,让公安机关的后期侦查更有章可循。
电信诈骗重心在于“诈骗”而非“电信”,即便犯罪分子的身份信息已录入相关系统,有人依然会铤而走险。
事件中少女之所以上当,不是因为电话另一端是陌生人,而是因为对方掌握了她的“情报”和情绪。
他知道她极需这笔助学金,甚至已截获教育局发出的最新信息,知道面临开学准大学生格外心焦。
为此他一遍一遍地在电话那头指导少女进行徒劳无益的操作,消磨其耐性、激发其忧虑、模糊其理智。
犯罪分子熟练运用这一套心理战术,已然表明自己的职业犯身份。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电信诈骗平均年损失达100亿元左右,受骗者多为老年人。
老年人的心态和急求助学金的学生较相像,被骗款额是他们用生命积攒下来的,视之愈重,便愈易被犯罪分子操纵。
犯罪分子专挑“弱者”下手,制造了一起起不可承受的悲剧,这份扭曲的精明,岂是简单的制度能堵截得了的?
有人指责事件中银行的反应,认为当公安机关立案后,银行需立即冻结账户资金,如此便可防止悲剧发生。
这种意见过于想当然。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