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平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政治试题2012.09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73%)(2011年广东佛山一模)“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20个字,是胡锦涛总书记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度,立足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战略高屋建瓴的概括。
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20%这句话本身就不对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2.过去我们只把“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入宪法,如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又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这表明
A社会意识正确与否没有标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62%)“光阴它就像杆秤,民心它重如山,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歌词呼唤着广大干部要坚决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从哲学上看,强调“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的理论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的首创
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④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会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A.①②36% B.①③C.②④D.③④
5.(57%)(2011高考山东卷24)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
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11%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29%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6.(2011高考天津卷5)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
迹被广为传颂。
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
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
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7.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方式,在重大事件、防灾救灾、公民权益、社会救助等领域发挥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但是,一些虚假信息和广告也通过微博迅速传播,直接危及社会稳定。
这体现()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8. 7年前,瑞士生物学家伯特利库斯登上了《时代》的封面,他发明的转基因稻米被认为是
拯救世界上几百万贫困人口的希望。
但是7年过去了,欧洲市场上并没有出现转基因稻米,因为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持怀疑态度。
他们置穷国人口的生存于不顾,首先关注的是转基因稻米对自己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转基因稻米有利有弊②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③转基因稻米的发明具有重大意义④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前段时间流行语“我爸是李刚”的背景——官二代校园醉驾撞飞两女生,事后一句“我爸是李刚”震惊网络。
然而,在舆论的强烈关注下,目击现场的学生却陷入了“集体沉默”。
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保护自身安全的必须,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公正和良知的“沉没”。
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②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③危急中很难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农民工歌手旭日阳刚翻唱《春天里》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后,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将该视频推荐给大学生村官,勉励他们要有理想,扎根基层做大事。
这启示我们()
①人生价值存在于奉献社会的理想中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③要立足实践,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和价值④超越社会的自我奋斗是个人成才的关键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59%)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33%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
这反映“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 文化塑造人生
D.是选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13.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
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4.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
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16.(73%)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话动。
开展这项带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24%B.②④C.①③D.③④
17.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
”这表明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18.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65%)海南省政府投资约6亿元建设大型文化设施。
该公园为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体现
以人为本、群众性、大众化的特点,不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交范围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关于建设该主题公园的意义,错误的是
A.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
10%
B.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
C.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D.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18% 20.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5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的,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棕子、赛龙舟,这说明
①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X KP76
A.①②10% B.②③C.①③29% D.③④22.(67%)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1%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文化将取代各国和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23.(67%)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1%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4.(13%)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上的区别,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看法正确的是A.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B.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80%
C.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减少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D.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
25.(6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一代对“拇指文化”是情有独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10%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20%
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10%
2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包容性B.不平衡性C.同一性D.时代性
27.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
这表明科技进步: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就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28.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
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29.“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这一名言,激励无数身处逆境的人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前途。
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漫画《今日武松》体现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能指导人们行动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C.自然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1.B
2.C
3.D
4.C
5.C
6.C
7.C
8.C
9.A 10.B
11.D 12.A 13.B 14.A 15.B 16.B 17.D 18.D 19.B 20.A
21.B 22.D 23.D 24.A 25.C 26.A 27.A 28.D 29.C 30.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31.2010年上半年,广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究其原因是:省政府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广东省是怎样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12分) ①重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
省政府制定并落实环保政策、企业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群众节能意识不断增加,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成效显著。
(4分)
②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在环保政策的指导下,广东加大节能治污力度、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群众参与节能活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节能减排工作落到了实处。
(4分)
③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省政府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积极参与节能活动,使我国节能治污收效明显。
(4分)
32.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情形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分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意义。
(12分)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改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4分)
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4分)
③文化塑造人生。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
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分)
33.(14分)有专家认为,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
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僵化传统“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会使广东文化成不了大器,很难有积极作用。
要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革新岭南文化提合理化建议。
(16分)
①在实践基础上对传统的岭南文化进行文化创新。
(4分)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既要继承传统的岭南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4分)③加强广东文化和国内其他地方文化及外国文化的交流,博采众长。
(4分)④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扩大文化视野,兼收并蓄,发扬光大岭南文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