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实验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实验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实验一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掌握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了解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 )的Km 值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理解Km 值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在温度、pH 及酶浓度等恒定的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V 随底物浓度[S]的增高而显著加快,随着底物浓度渐高,反应速度加快程度渐小,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上时,再增高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亦不再增加,成为该条件下极限最大反应速度Vmax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列米-曼(Michaclis-Menten )氏方程式表示。

V=

]

[]

max[S Km S V 或Km=[S](V V max — 1)

式中,Km 为米氏常数。当V=Vmax/2时,则Km=[S],即米氏常数是反应速度等于最

大速度一半时底物物浓度的数值。如图所示:

[V]

2

max

V

Km [S]

图1 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

Km 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不同酶的Km 值不同,同一酶作用于不同底物的Km 值亦不同。大多数纯酶的Km 值在0.01~100mmol/L 之间。Km 值的测定在酶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上述直角双曲线,难以准确求出Km 和Vmax 值。而用米曼氏方程式的下列变换式,则容易求得Km 及Vmax 值。

米曼氏方程式中各项皆采用倒数表示,则成为Lineweaver —Burk 氏方程式:

V 1=max V Km ·][1S +max

1V 如图所示:

图2 Lineweaver —Burk 氏法作图求Km 值

这是个上截式直线方程式。V 1与S

1

为直线关系,如上图。直线斜率为max V Km ,纵轴

截距为max 1V ,横轴截距为-Km 1.据此可以测定不同浓度底物的反应速度,按V 1与S

1

系作图而容易正确得出Km 值。

另有其他变换式,例如把上式两侧皆乘以[S],则转换成Wilkinson 氏方程式。

V S ][=max V Km +max

1

V ·[S] 如图所示:

-K m [S]

图3 Wilkinson 氏法作图求Km 值

这也是直线方程式。以

V

S ]

[为纵轴,[S]为横轴作图,则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Km. Km

1

]

[1S

本实验利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不同浓度底物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的反应速度,作图求出Km值。

AKP的催化原理为:在一定pH和温度下,待测液中的AKP作用于基质液中的磷酸苯二钠,使之水解释放出酚。酚在碱性溶液中与4-氨基安替比林(AAP)作用并经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以酚作标准液同样处理显色进行比色,可测知酚的生成量,从而计算出酶的活力。

三、实验器材

试管、37℃水浴锅、可见分光光度计、座标纸。

四、实验试剂

1、0.04mol/L基质液

称取磷酸苯二钠 2H2O 10.16g,用煮沸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加4mL氯仿防腐贮于棕色瓶中冰箱保存,可用一周。

2、0.1mol/L pH10碳酸盐缓冲液(含0.3% 4-氨基安替比林)

称取4-氨基安替比林(AAP)3g,用0.1mol/L pH10碳酸盐缓冲液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放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3、酚标准液(1mg/mL)与酚标准应用液(0.1mg/mL)

①酚标准液(1mg/mL):称取结晶酚1.0克溶于0.1N盐酸至1000mL。

②酚标准应用液(0.1mg/mL):准确吸取酚标准贮存液(1mg/1mL)10.0 mL于1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存冰箱中可保存一个月。

4、0.5%铁氰化钾溶液

称取5g铁氰化钾和15g硼酸,分别溶于4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两液混合,再加蒸馏水至1000mL,置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

5、0.1mol/L pH10碳酸盐缓冲液(37℃时)

称取无水碳酸钠6.36g及碳酸氢钠3.36g溶解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6、0.01mol/L pH8.8 Tris缓冲液

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12.1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L,此即为0.1mol/L Tris溶液。取上液100mL,加蒸馏水约700mL,再加0.1mol/L醋酸钠100mL,混匀后用1%醋酸调pH到8.8,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7、酶液

AKP(10mg,10U/mg)用0.01mol/L Tris缓冲液稀释成每mL含0.7—1.0单位的酶溶液。

五、实验操作

取干净试管8支,编号,按下表操作。特别注意准确吸取酶液、基质液及标准液。

以B管调零,读记在510nm处的各管光密度值OD,并填入下表,计算有关数据并作图。如按林贝氏法可如下进行:

列表并计算记入各有关数据。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 计算出各管的酶活性单位OD t /OD s ×0.01,此数代表反应速度(V )。

(2) 计算出各管底物浓度:基质液浓度×酶反应总液量

加基质液量=0.04×1.3加基质液量

(3) 进一步计算出各管的1/V 及1/[S]值。

作图:以1/[S]为横坐标,以1/V 为纵坐标,在方格坐标纸上准确画出各管坐标点,连接各点画出直线,向下延长线与横轴交点为-1/Km 值。计算出Km 值。

六、思考题

联系实验结果,讨论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实验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实验一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掌握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了解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 )的Km 值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理解Km 值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在温度、pH 及酶浓度等恒定的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V 随底物浓度[S]的增高而显著加快,随着底物浓度渐高,反应速度加快程度渐小,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上时,再增高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亦不再增加,成为该条件下极限最大反应速度Vmax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列米-曼(Michaclis-Menten )氏方程式表示。 V= ] [] max[S Km S V 或Km=[S](V V max — 1) 式中,Km 为米氏常数。当V=Vmax/2时,则Km=[S],即米氏常数是反应速度等于最 大速度一半时底物物浓度的数值。如图所示: [V] 2 max V Km [S] 图1 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 Km 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不同酶的Km 值不同,同一酶作用于不同底物的Km 值亦不同。大多数纯酶的Km 值在0.01~100mmol/L 之间。Km 值的测定在酶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上述直角双曲线,难以准确求出Km 和Vmax 值。而用米曼氏方程式的下列变换式,则容易求得Km 及Vmax 值。 米曼氏方程式中各项皆采用倒数表示,则成为Lineweaver —Burk 氏方程式:

V 1=max V Km ·][1S +max 1V 如图所示: 图2 Lineweaver —Burk 氏法作图求Km 值 这是个上截式直线方程式。V 1与S 1 为直线关系,如上图。直线斜率为max V Km ,纵轴 截距为max 1V ,横轴截距为-Km 1.据此可以测定不同浓度底物的反应速度,按V 1与S 1 关 系作图而容易正确得出Km 值。 另有其他变换式,例如把上式两侧皆乘以[S],则转换成Wilkinson 氏方程式。 V S ][=max V Km +max 1 V ·[S] 如图所示: -K m [S] 图3 Wilkinson 氏法作图求Km 值 这也是直线方程式。以 V S ] [为纵轴,[S]为横轴作图,则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Km. Km 1 ] [1S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二)方法步骤: 1、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3、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A和a试管放入热水(约600C)、B和b放 入沸水,C和c放入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思考题1、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这是为什么? 4、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5、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思考题2、在试管A、B、C中分别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思考题3、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4、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 为什么? 二、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思考题6、请依据下面所列实验操作步骤,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二)操作步骤:用表格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思考题7、请在上表中填入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题8、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9、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10、在设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附加实验:思考题11、能否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课堂练习: 1.(多选)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

酶动力学综合实验 实验(一)——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 【目的要求】 1.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了解米氏方程、Km值的物理意义及双倒数作图求Km值的方法。 【实验原理】 1、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脏器器官中,其中以肝脏为最多。其次为肾脏、骨骼、肠和胎盘等组织。但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本实验用的碱性磷酸酶是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 2、米氏方程: Michaelis-Menten 在研究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定量关系时,导出了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公式,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式中:v表示酶促反应速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示酶促反应最大速度, [S]表示底物浓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示米氏常数。 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值的测定主要采用图解法,有以下四种: ①双曲线作图法(图1-1,a) 根据公式(1),以v对[s]作图,此时1/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的底物浓度[s]值即为Km值,以克分子浓度(M)表示。这种方法实际上很少采用,因为在实验条件下的底物浓度很难使酶达到饱和。实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个近似值,因而1/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精确。此外由于v对[S]的关系呈双曲线,实验数据要求较多,且不易绘制。 ②Lineweaver- Burk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图1-1,b) 实际工作中,常将米氏方程(式(1))作数学变换,使之成为直线形式,测定要方便、精确得多。其中之一即取(1)式的倒数,变换为Lineweaver- Burk方程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 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作图,即为y=ax+b形式。此时斜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纵截距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把直线外推与横轴相交,其截距相交,其截距即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③Hofstee作图法(略) 把(2)式等号两边乘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 以v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作图,这时斜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纵截距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a.温度: 温度(temperature)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大,表现为双重作用:(1)与非酶的化学反应相同,当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增多,酶促反应速度加快,对许多酶来说,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Q10多为1~2,也就是说每增高反应温度10℃,酶反应速度增加1~2倍。(2)由于酶是蛋白质,随着温度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即通过酶活力的减少而降低酶的反应速度。以温度(T)为横坐标,酶促反应速度(V)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为稍有倾斜的钟罩形。曲线顶峰处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最适温度是上述温度对酶反应的双重影响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前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后一种效应为主,因而酶活性迅速丧失,反应速度很快下降。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一般在35~4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为40~55℃。大部分酶在60℃以上即变性失活,少数酶能耐受较高的温度,如细菌淀粉酶在93℃下活力最高,又如牛胰核糖核酸酶加热到100℃仍不失活。 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不是一个固定值,与酶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酶可以在短时间内耐受较高的温度,然而当酶反应时间较长时,最适温度向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因此,严格地讲,仅仅在酶反应时间已经规定了的情况下,才有最适温度。在实际应用中,将根据酶促反应作用时间的长短,选定不同的最适温度。如果反应时间比较短暂,反应温度可选定的略高一些,这样,反应可迅速完成;若反应进行的时间很长,反应温度就要略低一点,低温下,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 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相应提高1~2倍。不同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如,动物组织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微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25~60℃,但也有例外,如黑曲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2~64℃;巨大芽孢杆菌、短乳酸杆菌、产气杆菌等体内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为80℃;枯草杆菌的液化型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85~94℃。可见,一些芽孢杆菌的酶的热稳定性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即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最适温度在60℃以下的酶,当温度达到60~80℃时,大部分酶被破坏,发生不可逆变性;当温度接近100℃时,酶的催化作用完全丧失。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但酶是蛋白质,若温度过高会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因而酶促反应一般是随着温度升高反应加快,直至某一温度活性达到最大,超过这一最适温度,由于酶的变性,反应速度会迅速降低。 热对酶活性的影响对食品很重要,如,绿茶是通过把新鲜茶叶热蒸处理而得,经过热处理,使酚酶、脂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失活,以阻止儿茶酚的氧化来保持绿色。红茶的情况正相反,是利用这些酶进行发酵来制备的。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影响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影响 实验八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学习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温度、 pH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pH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 pH 值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可加速或抑制酶的活性,如氯化钠在低浓度时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而硫酸铜则是它的抑制剂。 本实验利用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各种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 淀粉(遇碘呈蓝色)?紫色糊精(遇碘呈紫色)?红色糊精(遇碘呈红色)?无色糊精(遇碘不呈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所以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以此反映淀粉酶的活性,由此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试管和试管架、恒温水浴、冰浴、吸量管(1 mL6支、2 mL4支、5 mL4支)、滴管、量筒、玻棒、白瓷板、秒表、烧杯、棕色瓶。 四、实验试剂

1(新鲜唾液稀释液(唾液淀粉酶液):每位同学进实验室自己制备,先用蒸馏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蒸馏水,0.5 min后使其流入量筒并稀释至200倍(稀释倍数可因人而异)混匀备用。 2(1%淀粉溶液A(含0.3%NaCl):将1 g可溶性淀粉及0.3 g氯化钠混悬于5 mL 蒸馏水中,搅动后,缓慢倒入沸腾的60 mL蒸馏水中,搅动煮沸1 min,冷却至室温,加水至100 mL,置冰箱中保存。 3(1%淀粉溶液B(不含NaCl) 4(碘液:称取2 g碘化钾溶于5 mL蒸馏水中,再加入1 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295 m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5(1%NaCl溶液 6(1%CuSO溶液 4 7(缓冲溶液系统按下表混合配制。 0.2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0.1 mol/L柠檬酸溶液 pH 体积/ mL 体积/ mL 5.0 5.15 4.85 5.8 6.05 3.95 6.8 7.72 2.28 8.0 9.72 0.28 五、操作步骤 1(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进行操作: 反应温淀粉酶酶液处理温1%淀粉溶试管pH6.8缓冲溶度/ 液体积度/ 液A体积/ 观察结果号液体积/ mL ?,10 / mL ?,5 min mL min 1 1 0 2 1 0

影响淀粉酶酶活性的因素

影响淀粉酶酶活性的因素 一、目的 了解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最适pH为。偏离此最适环境时,酶的活性减弱。 低浓度的氯离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是它的激活剂。铜离子等金属离子能降低该酶的活性,是它的抑制剂。 三、试剂和仪器 1.碘液:称取2g碘化钾溶于5ml蒸馏水中,再加1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295ml,混合均匀后贮存于棕色瓶内。 2.1%淀粉溶液:称取1克可溶性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做成悬浮液。然后在搅拌下注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1分钟,冷后再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3.%的盐酸溶液 4.%的乳酸溶液。 5.1%的碳酸钠溶液。 6.%的氯化钠溶液。 7.%的硫酸铜溶液。 8.仪器:试管试管架吸管玻璃棒白磁板烧杯漏斗恒温水浴量筒冰浴四、操作步骤 1.淀粉酶液的制备:实验者先用蒸馏水嗽口,然后含一口蒸馏水于口中,轻嗽一、二

分钟,吐入小烧杯中,用脱脂棉过滤,除去稀释液中可能含有的食物残渣。最后将数人的稀释液混合在一起,再进行过滤,以避免个体差异。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盐酸(pH=1),%乳酸(pH=5),蒸馏水(pH=7),与1%碳酸钠(pH=9)各2毫升,再向以上四支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及淀粉酶液。混合摇匀后置于37℃水浴中保温。2分钟后,从蒸馏水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蒸馏水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2%淀粉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1毫升淀粉酶液。将6支试管分为三组,每组中盛放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液的试管各1支。三组试管分别置于0℃、37℃、70℃的水浴中,5分钟后将各组中的淀粉溶液到入淀粉酶液中,继续保温。2分钟后从37℃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37℃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4.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按下表的规定加入各种试剂。混匀后置于37℃的水浴中保温,1分钟后从1号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一号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报告-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

实验报告-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

成绩: 酶的基本性质实验一一底物专一性剂、激活剂和抑制、最适温度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分离鉴定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I .酶的基本性质——底物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酶的专一性。 2.掌握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 酶学实验。二、实验基本原理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蛋白结构决定了酶的功能——酶的高效性,酶催化的 反应(酶促反应)要比相应的没有催化剂的反应快 103-1017倍。 酶催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特 点是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 无催化反应。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它们的专一性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 相对专一性 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物质进行某种类型的反应。 2. 绝对专一性: 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任何其他 物质。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进行水解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氨。如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而不作 用其它双糖,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而不作用于纤维素。 3.立体异构专一性 有些酶只有 作用于底物的立体异构物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全无作用。如酵母中的糖酶类只作用于 D-型 糖而不能作用于 L-型的糖。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蔗糖水解反应的催化作 用来观察酶的专一性。采用 Benedict 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Ben edict 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Na 2CO+ 2H 2O 2NaOH + fCO CuSO+ 2NaOH Cu (OH ) ■ 2 + Na z SO 还原糖(一CHO or — C=O )+ 2Cu (OH ) 2 CU 2O (砖红色或黄色)+ 2H 2O +糖的氧化产物 在分子结构上,淀粉几乎没有,而蔗糖、棉子糖全无半俪基,它们均无还原性,因此它 们与Ben edict 试剂无呈色反应。 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蔗糖和棉子糖被蔗糖 酶水解,其产物为果糖和葡萄糖,它们都为具有自由半缩醛羟基的还原糖,与 Ben edict 试剂共 热,即产生红棕色 Cu2 O 沉淀。本实验以此颜色反应观察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 用。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⑴ 蔗糖酶(样品W ):⑵新鲜唾液(含唾液淀粉酶);2、实验试剂⑴ 蔗糖酶液 沖门七穿实验报告 课 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甲)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指导老师: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杨恩原 实验目的: 1.观察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观察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掌握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碱性磷酸酶的Km值 实验原理: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温度、pH及酶浓度恒定的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当底物浓度很低时,酶促反应的速度(v)随底物浓度[S]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加时,反应速度的增加率就比较小,当底物浓度增加到某种程度时反应速度达到一个极限值(即最大速度Vmax)。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这种关系可用米氏方程式来表示(Michaelis-Menten方程)即: 式中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S]为底物浓度 当v=Vmax/2时,则Km=[S],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测定Km是研究酶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的是直角双曲线,难以准确求得Km和Vmax。若将米氏方程变形为双倒数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则此方程为直角方程,即: 以1/V和1/[S]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将各点连线,在横轴截距为-1/Km,据此可算出Km值。

本实验以碱性磷酸酶为例,测定不同浓度底物时的酶活性,再根据1/v和1/[S]的倒数作图,计算出其Km值。 二、抑制剂对酶促反映的影响 凡能降低酶的活性,甚至使酶完全丧失活性的物质,成为酶的抑制剂。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大致上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两类。可逆性抑制又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等。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使该酶的Km值增大,但对酶促反映的最大速度Vmax值无影响。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不影响[S]与酶的结合,故其Km值不变,然而却能降低其最大速度Vmax。本实验选取Na2HPO4作为碱性磷酸酶的抑制物,确定其抑制作用属于哪种类型。 实验步骤: 实验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管号 试剂 1.取试管9支,将L基质液稀释成下列不同浓度: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报告(1)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 0C): 1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二)方法步骤: 1、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3、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A和a试管放入热水(约60°C)、B和b放 入沸水,C和c放入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 思考题1、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这是为什么 4、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 5、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思考题2、在试管A、B、C中分别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思考题3、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4、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 为什么 二、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思考题6、请依据下面所列实验操作步骤,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思考题7、请在上表中填入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题8、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9、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10、在设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1.(多选)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 液混合后,分别将试管放在冰水、沸水中5min后,待试管冷却后分别加入3滴碘液,结果两支试管都变蓝,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的特性 一、课程目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已有较深理解,并且通过实验已对酶的催化效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实施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了解酶的概念,理解酶的特性,领悟探究酶的特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比如变量的控制、定性说明基础上的定量探究等。由于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强调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可以说对酶的特性的学习是感悟新课程理念的范例,因此在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中,都有探究酶的特性及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的实验。当然本节内容成为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情理之中,比如04年上海卷考查了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05年江苏卷考查了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06年广东卷考查了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等。此外,同学们在学习本节内容的过程中,还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地体会新课程理念。 二、学习方法建议 1、与无机催化剂比较认识酶的特性------高效性 同学们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特点、作用条件比较熟悉。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无机催化剂催化反应时有时需加热、加压如工业合成氨。而生物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的状态,这种环境状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可见同样是催化剂但作用的特点是不同的。比如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和无机催化剂Fe3+需都能催化H分解为H,但列表比较后会发现: 通过对表格中信息的分析,联系上节课中的实验 ------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与无机催化剂比较,认识酶的高效性。 2、根据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理解酶的特性------专一性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数目及空间结构的不同,就形成了分子结构不同、各具特定空间构型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蛋白质功能的物质基础。同学们如何理解生物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时的专一性,可借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特定空间构型的蛋白质具备特定的生理功能,那么便可推导出某种酶也应有特定的空间构型,特定的空间构型只能与特定的底物相结合,就象锁钥关系,这样也就比较容易理解酶在催化反应时,某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正由于酶空间结构上有特定的活性部位。酶的专一性保证了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感知酶的特性-------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 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温水的洗涤效果要比冷水好;人患感冒发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原因是什么?人体消化道的胃、小肠PH不同但胃肠内都有酶参与大分子物质的消化。同学们对这些事例能做出适当的解释吗?这些事例说明了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的又一特性,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当然假设是否可靠,应设计实验检验。例如: 课题定量测定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原理] (1)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最适pH为7~7.3,不同pH影响酶的活性;

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12) 必修一: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1.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⑴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________性、________性,并且需要____________的条件。 ⑵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⑶一种叫RNaseP的酶,它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科学家将这种酶的蛋白质除去,同时提高镁离子的浓度,留下来的RNA仍具有与该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事实说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酶催化作用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酶促反应的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⑹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酶的合成场所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化能是指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态所需 的能量。右图为酶促反应过程中活化能的改变, 据图可得出哪些结论。 3.下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图解,据图分析: ⑴甲为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 ①经高温处理过的细菌,在温度降至最适温度时,能否继续存活?为什么? ②经冷冻处理过的细菌,在温度升至最适温度时,能否继续存活?为什么? ③通过该曲线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⑵乙为胰蛋白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龙岩长汀一中曾宪琰 1 实验设计理念 由于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教 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出预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进行讨论,由学生 自己总结出结论。这样的实验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 实验目标 2.1 知识目标理解温度对酶影响的实质。 2.2 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因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④提高学生收集资 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①通过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 神和合作精神;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③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3 课前准备 3.1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①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②质量分数为3%的可容性淀粉溶液;③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菲林试剂。④试管,量筒,大烧杯,小 烧杯,滴管,试管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 3.2 寻找资料请同学上网或上图书馆找资料,内容为:除温度外还有哪些条件影响 酶的活性?酶与社会的联系,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酶的活性与动物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 什么关系。 4 实验过程 4.1 设置探究情景,提出探究课题教师设置探究情景:生活中的加酶洗衣粉的包装 袋上,往往注明这种洗衣粉的适用温度范围,从而联想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提出探究课题:设计一个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 4.2 介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因为我校学生的实验动手能 力差,平时课上又很少进行探究实验,所以教师明确地把科学探究的步骤告诉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有利于学生按照正确的 研究的思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进行思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14301050154 杨恩原 实验目的: 1.观察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观察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掌握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碱性磷酸酶的Km值 实验原理: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温度、pH及酶浓度恒定的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当底物浓度很低时,酶促反应的速度(v)随底物浓度[S]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加时,反应速度的增加率就比较小,当底物浓度增加到某种程度时反应速度达到一个极限值(即最大速度Vmax)。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这种关系可用米氏方程式来表示(Michaelis-Menten方程)即: 式中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S]为底物浓度 当v=Vmax/2时,则Km=[S],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测定Km是研究酶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的是直角双曲线,难以准确求得Km和Vmax。若将米氏方程变形为双倒数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则此方程为直角方程,即: 以1/V和1/[S]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将各点连线,在横轴截距为-1/Km,据此可算出Km值。 本实验以碱性磷酸酶为例,测定不同浓度底物时的酶活性,再根据1/v和1/[S]的倒数作图,计算出其Km值。 二、抑制剂对酶促反映的影响

凡能降低酶的活性,甚至使酶完全丧失活性的物质,成为酶的抑制剂。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大致上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两类。可逆性抑制又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等。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使该酶的Km 值增大,但对酶促反映的最大速度Vmax 值无影响。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不影响[S]与酶的结合,故其Km 值不变,然而却能降低其最大速度Vmax 。本实验选取Na 2HPO 4作为碱性磷酸酶的抑制物,确定其抑制作用属于哪种类型。 实验步骤: 实验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 取试管9支,将0.01mol/L 基质液稀释成下列不同浓度: 2. 另取9支试管编号,做酶促反应: 3. 混匀,37 ℃水浴保温5分钟左右。 4. 加入酶液后立即计时,各管混匀后在37 ℃准确保温15分钟。 5. 保温结束,立即加入0.5mol/L NaOH 1.0 ml 以中止反应。各管分别加入0.3% 4-氨基安替 比林1.0 ml 及0.5% 铁氰化钾 2.0 ml 。 试剂 管号 试剂 管号

酶量增加一倍时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

酶量增加一倍时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 [2003年上海高考生物第11题]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是B。但在K12生物论坛的讨论中,很多老师认为应该选A。也有老师说虽然知道应该选B,但总觉得理由不充分。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这道题目,首先是必须弄懂酶促反应速度(题目中如此,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称为“酶促反应速率”)的含义,其次要有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的有关知识作为基础。下面,笔者先把那些认为应该选A的老师提出的理由整理出来,然后介绍酶促反应速率的含义以及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阐述该题正确答案是B 的理由。 1 许多老师错误地选A的理由 先观察A、B选项中任何一条曲线,曲线的前半段,随横坐标底物浓度的增加,纵坐标酶促反应速度也增加,说明底物浓度是此时反应速度增加的限制因素。此时,即使增加酶量也不会使反应速度也增加。而曲线的后半段反应速度不再随底物浓度变化而变化,说明底物足够,此时底物浓度已不是反应速度增加的限制因素了;此时,酶的数量则相对不足,此时增加酶量会使反应速度加快。综上所述,正确的曲线应该是最初两条曲线重合,底物浓度足够多时才能体现出酶的数量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 酶促反应速率的概念 酶促反应的速率(v),一般是以单位时间内底物被分解的量来表示的。假设x克蔗糖在t时间内被一定的蔗糖酶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则x/t即为蔗糖酶反应的速率。 酶促反应在开始的初期速率较大,一定时间后,由于反应产物浓度逐渐增加,反应速率渐渐下降,最后完全停止。如果底物浓度相当大,而pH及温度又保持恒定,则在反应初期的一定短时限内,酶的反应速率尚不受反应产物的影响,可以保持不变。故测酶的反应速率一般只测反应开始后的初速,而不是测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 3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影响酶反应的因素)的相应知识 酶促反应的速率是受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反应产物、变构效应、活化剂和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的。下面仅讨论与此题有关的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 3.1 酶浓度的影响 在有足够底物的情况下,而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则酶的反应速率(v)与酶浓度成正比。即 v=k[E] (1) k为反应速率常数,[E]为酶浓度。 因为有底物足够的条件,因此,对任一酶浓度[E],由(1)式求出的酶的反应速率v应当就是在该酶浓度下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 3.2 底物浓度的影响(米氏方程) 实验证明:当酶浓度、温度和pH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初速与底物浓度成正比;此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的增加量逐渐减少;最后,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量时,反应速率达到一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也不能使反应速率再增加。1931年,Michaelis与Menten根据中间产物理论提出了能表示整个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公式,称Michaelis-Menten方程或简称米氏方程: v=Vmax[S]/(Km+[S]) (2) 公式中,v为反应速率,Vmax为最大速率,Km为米氏常数。 Km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在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速率一半(v=Vmax/2)时的底物浓度,单位为mol/L。 4 正确答案是B的理由 对于底物浓度较大时,增加酶量可以增大反应速率这一结论,大家都没有异议。现在大家争议的焦点,就是在底物浓度很小时,增加酶量能否增大反应速率?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上述高考题的答案选择: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反之,正确答案就是A了。下面笔者为大家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酶学分析方法及酶活性测定复习与练习

酶学分析方法及酶活性测定复习与练习 一、有关酶的基本理论知识 1、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是? 2、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定量关系式是?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Km及Vm代表的含义及它们在临床酶活性测定中应用及意义。 二、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1、酶活性的概念及酶活性单位如何表示表示 2、目前酶活性单位有-------、----------、-------------三种表示方式。? 3、解释酶活性国际单位、催量(Katal)的概念,并比较两者的关系? 4、酶活性单位的计算:几类计算公式要求理解并熟练应用。 1)通用公式 2)惯用单位的计算公式(测定产物生成类的计算公式;测定底物消耗类的计算公式)3)**连续监测法根据摩尔吸光系数进行酶活性浓度的计算; **连续监测法因素F值(全自动化生化仪多用K表示)的计算和应用? 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1、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酶反应时间进程曲线有————、—————、————三个时期 酶活性测定是在————期测定,此时期反应速度不受------------的影响也称------期3、根据反应时间,酶活性测定分为两类方法是---------和--------------两种 从概念、结果计算、优缺点叙述并比较两类方法?其中连续监测法 4、按检测对象的酶活性测定方法分为----------和------------法;其直接法的方法类型有哪些? 5、何谓酶偶联反应?写出酶偶联反应的基本模式?什么是待测酶、辅助酶、指示酶? 6、何谓工具酶?酶作为工具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可进行酶活性测定或进行代谢物浓度(底物)的测定时一般有哪两大指示系统?何谓-Trinder反应?Trinder反应的主要缺点或影响因素有哪些? 7、何谓同工酶?同工酶分析的常用原理有哪些?检测同工酶有何临床意义?并举例说明? 8、酶活性测定条件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9、从几个酶类测定(如AMY、ALT、LD、ALP|等)的实验操作中,讨论酶活性测定应注意的问题? 10、试述影响血清酶的生理变异有哪些? 11、酶活性测定,标本的采集、处理、贮存及样品试剂比有何要求? 四、体液酶测定: 1、常用于临床协助诊断的血浆酶有哪些?用于协助诊断心肌损伤、肝脏疾病、胰腺疾病、骨骼骨骼肌、前列腺疾病等的常用的血清酶有哪些?常用的临床诊断酶谱有哪些? 2、将各血清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学原理进行分析归纳,请总结出有哪几大反应基础。 3、书写出AMS、ALP两种(化学比色法、(连续监测法)方法及ALT、AST、GGT、LDH、CK酶测定(连续监测法)反应原理、主要试剂成分和作用?影响结果准确性因素有哪些?评价LD-L反应和 LD-P反应试剂盒的优缺点? 4、血清ALT、AST、ALP、GGT、AMS、CK、LD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五-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用正交法测定几种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 实验目的: 1 掌握正交法的原理 2 用正交法测定几种因素对于酶活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 酶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值、激活剂和抑制剂等都能影响酶的反应速度。这种多因素的实验可通过正交法即用—特制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试验,计算和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就能通过少量实验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正交法是一个多、好、快、省的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本实验运用正交法测定酶浓度、温度、PH值这三个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并求得在什么样的底物浓度、温度和pH值时酶的活性最大。 实验设计原理: 实验器材: 试管1.5cm*15cm X30 吸管5.0ml X1 洗耳球X1 漏斗X10 恒温水浴锅X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1 烧杯 实验所需药品: 1. 2%血红蛋白液:于20ml蒸馏水中加入血红蛋白 2.2g,尿素36g,1mol/L NaOH溶 液8ml,室温放置1h,使蛋白质变性。过滤除去不溶物,再加0.2ml/L NaH2PO4溶液至110ml及尿素4g,调节溶液pH达到7.6左右。 2. 15%三氯醋酸溶液:15g三氯醋酸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3. 牛胰蛋白水解酶:3mg牛胰蛋白水解酶冷冻干粉,溶于10ml蒸馏水。 4. 0.04ml/L pH7 8 9巴比妥缓冲溶液 5. Folin-酚试剂A:溶液。将1g Na2CO3溶于50ml 0.1mol/L NaOH溶液。另将0.5g CuSO4·5H2O溶于100ml 1%酒石酸钾溶液。将前者50ml与硫酸铜-酒石酸钾溶液1ml 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一日内有效。 6. Folin-酚试剂B:将100g钨酸钠,25g钼酸钠,700ml蒸馏水,50ml 85%磷酸及100ml 浓盐酸至于1500ml磨口圆底烧瓶中,充分混匀后,接上磨口冷凝管,回流10h。再加入硫酸锂150g,蒸馏水50ml以及液溴数滴,开口煮沸15min,驱除过量的溴。 冷却,稀释至1000ml,过滤,滤液呈现微绿色,储存于棕色瓶中。临用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根据滴定结果,将试剂稀释至相当于1mol/L 的酸,储存于冰箱之中可以长期保存。 实验步骤: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石门中学人教版新教材中高中生物实验创新性使用研究课题组 一、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二)方法步骤: 1、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3、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思考题1、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这是为什么? 4、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5、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思考题2、在试管A、B、C中分别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思考题3、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4、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三、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思考题5、请依据下面所列实验操作步骤岳阳家政,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二)操作步骤:用表格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思考题7、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8、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9、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为什么?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无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上表填空题答案: 二、实验流程:一样; 不同的温度下水浴; 同样量 ;清水;斐林试剂;颜色; 三、注意事项怎么减肚子:温度; 酶活性; 无关变量; 对照组; 课堂练习: 1、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 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 .酶因热而失活 C .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 .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2、(多选)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 与唾液混合后,分别将试管放在冰水、沸水中5min 后,待试管冷却后分别加入3滴碘液,结果两支试管都变蓝,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A .酶与淀粉不能在设置各自温度之前接触 B .缺少温度为37℃的对照实验 C .这两支试管都不应变蓝 D .不能用碘液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3、(多选)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排毒养颜胶囊,反应物浓度对唾液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在A 点时温度升高10℃,则反应速率加快 B .若在A 点时温度升高10℃,则反应速率降低 C .若在B 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会加快 D .若在B 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不改变 生 成 物量各试管中注入的淀粉酶,6试管中各加约5分钟后,各管加入

用正交法测定几种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实验报告

用正交法测定几种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 一、前言 正交实验法 正交实验法就是利用排列整齐的表-正交表来对试验进行整体设计、综合比较、统计分析,实现通过少数的实验次数找到较好的生产条件,以达到最高生产工艺效果。正交表能够在因素变化围均衡抽样,使每次试验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由于正交表具备均衡分散的特点,保证了全面实验的某些要求,这些试验往往能够较好或更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正交实验设计包括两部分容:第一,是怎样安排实验;第二,是怎样分析实验结果。 酶活力 酶活力(enzyme activity)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愈低。测定酶活力实际就是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酶促反应速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在一般的酶促反应体系中,底物往往是过量的,测定初速度时,底物减少量占总量的极少部分,不易准确检测,而产物则是从无到有,只要测定方法灵敏,就可准确测定。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正交法应用原理。 2.采用正交法测定多种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 酶促反应常常同时受到多种因素(包括激活剂和抑制剂等)的交互影响,可采用正交法进行综合研究,即通过少量试验收到更好的效果:多快好省。本实验以正交法同时测定[S]、[E]、温度和pH值对trypsin 活性的影响,以求得酶活最大时相应影响因素的最佳值(水平),并借此初步掌握正交法的使用。 四、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器材: ①试管 ②漏斗 ③温度计④吸管 ⑤恒温水浴锅 ⑥分光光度计 实验试剂: ①2%血红蛋白液(Hb) ②15%三氯醋酸液(TCA) ③trypsin酶液④0.04mol/L巴比妥缓冲液(pH 7, 8, 9) ⑤考马斯亮蓝染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