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沟通中的“换位思考”——知易行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4年9月第39期Sep.2014NO.3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
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
家园沟通工作的重要性在理论上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会使教师产生困惑,感到棘手,有些教师甚至对家园沟通工作有回避的心态。
事实上,面对现实,了解家长是做好家园沟通
工作的首要前提。
多年来,在家园沟通的基本理念中,
“换位思考”始终被重点强调。
在家园沟通的过程中,
我们能够发现不少由于沟通不畅而引发矛盾的案例,家长和幼儿教师作为换位思考的双方,在交流中往往不易做到及时换位思
考,主动、有明确意识地为对方考虑,
理解对方的心情和处境,从而导致了沟通出现障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和谐性。
幼儿教师作为职业的教育者,在入职之前都接受过系统的
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也时常有研讨教育案例的经历。
对教育幼儿这个工作来说幼儿教师是具有系统性的专业敏感度,也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宜的应对方略的;而
家长作为幼儿的养育者,各有不同背景,
教育孩子多半依靠天然的直觉,因此笔者认为,
在换位思考方面家长是比较困难的一方。
本文就来自于湖北省不同地区、
不同建制的幼儿园共297份家长有效问卷数据,针对导致家园沟通换位思考的难点做出分析探讨,旨在理论上理清家园沟通障碍产
生的原因,便于幼儿教师在理性层面厘清思路,
从而在实际操作中选择适宜沟通的方案。
笔者以为,导致换位思考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不具备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
幼儿家长对孩子在园状况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健康不生病,但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
我国的基
本现状是孩子家长缺乏相关的培训就
“上岗”了,因此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不足,基本靠看育儿书籍“自学”
或长辈的经验指导。
由于年轻的父母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而年老的祖父母又比较容易固守老办法和老经验的缘故,仅仅就换季穿脱衣服一事,就常有一些家长与教师发生不顺畅的沟通,比如教师认为应该根据孩子的活动量来适当增减衣物,而家长尤其是老人则认为孩子“捂着”才不容易生病,这实际上是家长缺乏一定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或不
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所致。
另外,关于幼儿合理的作息时
间,由于作为家长的年轻父母只考虑其自己的生活节奏,对孩子晚间上床时间的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身
体成长。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已
经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了,还有孩子才被家长送到幼儿园
来,更有甚者,直到临近午饭时间才送来,教师问起姗姗来迟的原因,家长会说:“孩子昨天和我们玩晚了,快12点才家园沟通中的“换位思考”———知易行难
夏
海1,杨慧玲2,韩元香3,黄
莉4,梁
莉5
(1.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武汉430070;2.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湖北武汉430071;3.武汉市街道口幼儿园,湖北武汉430071;4.湖北省大冶市启博双语幼儿园,
湖北大冶435100;5.湖北省恩施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湖北恩施445000)摘要:“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概念,用于幼儿教育的家园沟通中也同样适宜,
幼儿教师应在意识层面和操作层面上处于主导和主动地位,如要有预警意识;采用多渠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用不同的沟
通策略;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换位思考的能力等,这样才能使家园沟通更为顺畅,
达到促进家园共育、幼儿健康成长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长;
换位思考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59-03
图画,进而让其理解整个的故事内容。
引导孩子们注意一
些画面的细节,以及细节产生的后面的图画内容,
增加孩子们的想象力。
三、指导家长积极参与,
形成阅读的教育合力1.专题家长会了解阅读重要性。
幼儿的阅读习惯的培
养,需要家长和教师一同努力。
因此,
召开亲子阅读的专题家长会很有必要。
让更多家长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
掌握科学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法。
亲子阅读专题家长会最好包含两方面:一方面请一些知名的专家进行理论上的系统风趣的演讲,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互动活
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通过互动活动,
让家长掌握对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方法。
2.科学选书提高阅读兴趣。
家长选择图书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阶段,
要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而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
力。
小班幼儿适合选择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
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色彩鲜明的图书,
同时要装订牢固,纸质较厚韧,便于孩子翻阅。
如《鼠小弟系列》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饿极了的抱抱熊》、《小熊宝宝绘本》等。
3.周末逛书店掀起阅读热潮。
幼儿园里开展阅读专题
训练,如果能够配合园外的阅读兴趣培养会增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所以,周末家长带幼儿逛书店还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中幼儿会主动要求家长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
更重要的亲子之间能一起感受到书店中浓浓的书香、激起对阅读的渴望之情。
许多周末逛书店回来的家长感慨万分:“我们平常工作忙,没时间逛书店。
幼儿园给我们也提供了
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除了给孩子们买图书,
我们也给自己买了几本育儿书。
”
小孩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就是幼儿期,
在幼儿期培养孩子们的早期阅读能力,
能有效刺激幼儿的语言能力。
通过图文并茂的图书,让幼儿的大脑加快发育和成熟,利于智
力的提成和发展。
早期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
使孩子喜欢阅读,知道如何阅读是献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在小班开展早期阅读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早期阅读能给
我们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一个教育的启蒙者,应让早期阅读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只要我们一起用心去做,努力去研究,
我们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
259--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4年9月第39期Sep.2014NO.39
睡。
”这种家长在教育上的随意性也体现出家长对幼儿生理特点不了解的现状。
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有“学前心理
学”、“学前教育学”及教法等课程,属于教育专业课程,
大部分家长因职业关系不可能系统接触到这些业务知识,
因此,他们与自己孩子交流中的节奏和方式都需要时间慢慢
摸索,幼儿教师在这方面的优势就比较明显,因此常有家
长反映,“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孩子在家任性”的不良
习惯在幼儿园就比较容易纠正。
二、家长面对的只是个别幼儿,而教师面对的是一定数量的幼儿
家长面对幼儿,数量只有一个,
但这个孩子却是他的全部。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处于一个纵向的观察和发现的角
度,这样看的现象是单一的、片面的,主观意识比较强;而
教师观察到的是一个群体的方方面面,处于一个纵向、横向相结合的观察和发现的角度,这样看到的现象是全面的、多视角的,客观意识比较强。
由于以上这些视野角度存在着的差异,因此给家园沟通带来一定的难度。
常见的情
形是,
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会出现评价偏差。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太普通,强调孩子弱的一面,忽视了生命成长的力量;或者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出类拔
萃,过度强调要重视自己的孩子,
忽略了幼儿园面对全体幼儿的教育场景。
在家庭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一对一,
甚至几对一,
他们有充足时间关注孩子并与孩子互动。
由于这样的原因,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具体、细致占优势,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对于课题组《家长问卷》中“孩子回到家
里要求和您或其他家人一起玩游戏、做手工”的问题,家长选择“有时动手和孩子一起玩”的比例是55.9%;而在幼儿
园班级教育活动中,一位教师须面向数十个幼儿,
教师采用的是一对多的集体教育方式,呈现出宏观、规范的特点,
基于对整体教育效果的考虑,在同一时间段,教师对数量
较少的行为突出的幼儿关注度略高这个现象比较多见,
就此,在家园沟通中,
反映希望幼儿教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的家长数量一直保持在稳定水平上,家长们希望教师“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些表现机会”、“在生活中对不同的
孩子给予特别关照”。
对于课题组《家长问卷》
的问题“希望幼儿教师做到对待孩子就像妈妈一样”一题的选项比例为38%,也说明了一些家长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孩子全方位
照料。
实际上,
有的家长在提出以上要求时可能较少顾及到其他幼儿的存在,这样的诉求往往让教师感到为难,
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
三、家长的教养心态与幼儿教师教育心态有所不同
现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社会上重视子女早期教育的观念也日渐盛行,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成才有紧迫感,主
观上积极却不免行动上盲目,
比如不能顾及幼儿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总希望孩子在园学习的内容多一些,深一
点;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
难免拘泥于自身不恰当的感性认识,表现出现随意性和情绪性。
例如:针对问题“您
是否曾经将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孩子优点相比”,
选择从未有过的家长比例仅为15.8%;针对问卷中“因为孩子比较小,在幼儿园偶尔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的问题选项,认为有这种可能性的家长比例为68.4%,而家长在家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家长比例仅为37.7%。
另外,对于孩子
在家里不好好用餐一事,家长心情愉悦时就视而不见,
而家长自己心境不太好时就可能因此训斥孩子,
家长这种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行为不同的态度反应他们往往并不自知。
结果是幼儿对于同一行为带来的后果不能确认,
使得不良行为一再反复,不能得到根本改观,不仅如此,还有可
能错过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
另外,
溺爱型家长、放任型家长、高期望型家长、多变型家长、负面消
极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各有缺陷,有关具体阐述,
限于文章篇幅,本文不再展开。
教师在幼儿园工作,属于职业行为,支撑他们工作的是职业理性,在工作场景中,面对幼儿,
教师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事先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并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层面落实,体现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四、家长的出身背景各不相同
长期以来,家园沟通的观念局限于事件本身因素较
多,考虑事件产生背景较少,就家长方面来说,
针对同一事件,由于他们出身的家庭、阅历、
受教育和职业背景的不同,以及对幼儿关心的程度、对生活的领悟程度不同,使得他们对同一事件的反映也有所不同,例如据调查表明,当
幼儿之间出现争执,并且有擦破皮肤小伤时,家长的反应会有以下几种表现:“了解情况,争取教师调解”、“不是特
别介意,指导自己的孩子注意交往安全”、“不理睬此事,觉
得是正常现象”、“怪罪带班教师”、“找对方家长,提出道歉
等要求”;另外,在幼儿园组织外出春游活动收费过程中,
幼儿教师请家长协助收集活动材料等等方面,不同家长表现亦是有所不同。
总之,不同背景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期望存在着很多差异,这就使家园沟通
工作呈现出现多元化、复杂化、
难度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要在家园沟通中做到换位思考,顺畅交流,作为幼儿园一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倡幼儿教师的主导性,在沟通中要有预警意识,不
要等问题临时出现再考虑应对策略,
要长期坚持积极引导家园沟通中的正能量传递;
由于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教育上的角色不同,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组织家长来园活动的方式,
让家长通过现场直接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的不易之处。
以育儿专题讲座、家长在
园一日体验、亲子活动、热点话题、
建言献策等多种形式促成家长一些不恰当观念的自然转变,从而主动换位思考,与老师做到相互理解。
2.对于家长群,要利用各种渠道,
适当系统宣传普及一些科学育儿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成长。
家长是幼儿的第
一位教师。
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家长。
家长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影响和感染着孩子,但由于家长们对什么
是真正的、适宜的、科学的、
合理的教育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所以他们教育孩子处于经验和照本宣科的层面。
因此,作为从事教育这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的教师,在与家长沟
通时,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
多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慢慢引导家长们从“不知”到“有
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要我配合”到“我要配合”,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从观念到行动上有彻底的改变,让家长也具备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从而使家园沟通工作顺利开展。
3.在沟通中既要考虑到家长的背景条件,在真诚的前
提下,又要对不同家长采用与之适宜的沟通方略,
以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
比如对“要求型”
的家长可以邀请她们入园支教,对“内向型”的家长要积极主动,
对“支持型”的家长要积极委托、充分肯定等,对不同的家长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与策略。
260--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4年9月第39期Sep.2014NO.39
一、多观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欣赏是幼儿美术绘画的首要基本功,是培养幼儿表现及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幼儿绘画活动中,假如只重视一次一次的绘画练习而忽视让幼儿欣赏各类优秀作品,那么很难让幼儿有飞跃式的提高。
因为通过欣赏可以发展幼儿的美感,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享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感受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观点却不是天生就有的,美术欣赏就有助于缩短从爱美到审美到创造美的距离。
在幼儿最初接触线描画的阶段,引导幼儿发现线条基
本上可以分为曲线和直线两种。
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
线等,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
同时流动的曲线使人
感到变化、优美、轻巧、柔和,
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进一步启发幼儿感受不同的线条产生不同的美感,
如简括、挺拔的线产生力度美;华美、柔和的线产生韵律美;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等。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欣
赏大量的优秀线描画艺术作品,
可以提高幼儿的眼力,加深幼儿对线条这一艺术语言的理解。
例如凡·高动荡的线条
突出了画家冲动的性格;达·芬奇画的冷静的线条突出了画
家理智的个性;德拉克洛瓦奔放的线条突出了他热情的天
性等。
让幼儿从小接触经典,
开阔眼界,有利于他们能更加敏感地感知和选择线条,并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线描作品中去。
除了欣赏大师级的作品,与此同时教师还经常带幼儿到三楼参观大班幼儿的作品,体验稚嫩之手带来的不同
视觉感受。
大班线描画组画《毛线合印画》——
—幼儿用沾有颜料的毛线随意抽动形成一个凌乱的线条画,再启发幼儿
展开想象通过简单的直线、曲线的随意分割,巧妙地与图形
进行结合,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一幅幅与众不同的作品跃然纸上。
幼儿看到这些形态不一、生动形象的绘画作品都充满了好奇,大大提高了对线描画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幼儿贴近大自然,引导观察形状各异的花草树木及根叶
茎,发现树叶的纹理、根的疏密、茎的多样的奥妙,
关注身边的大小事物,了解这大千世界,
从而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为以后的线描画创作提供素材。
通过欣赏和发现让幼儿领受线描画的艺术魅力。
二、多练笔,积淀基本线描技能保罗·克里曾经说过:“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
重要因素之一。
它可以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
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
”由单一的线条,
引导幼儿画出有趣的线条,变化的线条,通过直线、曲线的不同排列,体验不
同疏密、不同粗细的线条带来的感受。
如《好玩的头发》活动中,教师以“为妈妈设计好看的发型”
的口吻,充分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幼儿通过想象,
生动地使用各种线条把自己妈妈的发型设计成:长卷发、
大波浪、刺猬头、直发等各种造型各异的样式。
幼儿在画画玩玩的过程中获得了乐趣,
了解到原来飘飘长发可以用长竖线表现;卷发可以用曲线表现;大
波浪可以用弹簧线表现等等……
《热带鱼》活动中,幼儿通过对直线的不同排列交叉,由于疏密关系处理的不同,线的
切割不同,线条显现出的松散、密集的视觉感受不同,使每
条热带鱼粗看一样,细看各有千秋。
善变的线条加上不同的点、纹样进行装饰,带来不同的效果。
幼儿已不满足简单的线条变化,这时候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花
纹和图案。
生活中简单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星形、心形等等被幼儿一一找了出来,通过想象,能大胆地创造出与
众不同的各种形象。
教师启发幼儿在线描画活动中用比较
复杂夸张的点、有趣的线条、黑白处理以及空白加以装饰,
并能合理地运用到作品当中去,
从而在花纹、图案中感悟线条的疏密及空白所带来的视觉感受。
在《太阳》活动中,我启
发幼儿是不是可以把太阳的五官用我们所熟悉的图形或者线条来画呢?于是太阳的眼睛变成了五角星、心形、小花,眉
毛不再是简单的一条曲线,而是变成了小山形、波浪线等;
鼻子也变成了彩虹线等。
《蝴蝶》
活动中,幼儿都能合理把点、线、面进行结合,使用黑白处理、
由无规律到有规律、对称的技能均匀地装饰蝴蝶,从而感受和表现上下、左右的对
称美。
幼儿的能力差异,
除了绘画课,教师在班级设置线描画区域,
张贴大师作品让幼儿自由欣赏,投放各种颜色的彩色笔、纸张、颜料等,营造适宜的线描画氛围,
吸引幼儿在区域时间来此涂鸦。
在线描画学习之初,
先投放各种小格子,“三多”促进幼儿线描画能力的发展
曾娜玲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桥南中心幼儿园,福建
晋江
362200)
摘要:“用一根线条去散步”,是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的一句名言。
它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
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而这丰富的线条则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线描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是用线条说话,用线条作画的艺术,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很强的装饰性。
在线描画教学实践中,要多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线条,感受线条的无限魅力,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作,
使幼儿徜徉在线描画创作的乐趣之中。
关键词:幼儿;线条;
描画;创作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61-02
(下转252页)
4.大力倡导幼儿教师终身学习,
不断学习探索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专多能”的智慧型教师,增强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家长和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达到职业成就感的最大化享受。
5.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教师,教师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通常在自己
成为母亲后对职业的认知和家长的诉求会到达一个新的层
次,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采取“移情”
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基金项目:此文章为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
“十二五”研究课题“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研究”成果(课
题编号为2011—HBKT —44)。
26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