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性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 介绍治疗的目的.针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烫伤风险,进行个性化宣教,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增加患者及 家属依从性
6.治疗后认真细致地观察局部皮肤并进行评估, 做好记录及交接班;发现问题及时 处理,防止护患纠纷 的发生.严格执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发生烫伤事件要 及时上报, 查找原因,提出防范对策.
注意巡视,观察水温, 防止烫伤
B
操作后
C
操作中
治疗时间一般为3040min,观察皮肤情况, 若出现过敏应及时停药 并告知医生。

烫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加强护士中医理 论学习,提高护士的烫伤 风险意识,规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重视患 者评估及告知,针对性加强对患者及家属 烫伤知 识的健康宣教,提高安全意识是减 少热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引起烫伤的有效
03 – 操作后
上罐后患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否则留罐时患者改变体位, 容易使罐具脱落。要多巡视,询问患者的感觉,多观察罐内 的皮肤变化情况

中药热奄包
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法,是热熨疗法的一 种
热奄包的作用
01 活血化瘀 02 温经通络 03 消肿止痛
热奄包的并发症
1
烫伤:出现红肿、水泡
2
风寒感冒:感冒流涕、头晕咳嗽等症状。
措施.
烫伤原因
1.规范化操作
如何预防烫伤
如何预防烫伤
如何预防烫伤
2.定期进行操作及理论知识考核
如何预防烫伤
3.中药热奄包及中药熏 药时,一定要严格掌控 温度,使用电子温度计 测量温度,保证温度处 于安全范围; 操作时使 用定时装置,治疗结束 后妥善安置治疗设备.
百笑灸治疗过程中应 加强巡视,询问患者感 受,以食指 和中指置于 施灸部位两侧,感知温 度,必要时及时中断治
下沿,将其液体挤干,外涂烫伤膏,并盖上消毒纱布

中药足浴
人之有脚,譬如树之有根。
中药足浴的作用
春季泡脚:升阳固脱
秋季泡脚:肺腑润育
夏季泡脚:除湿去暑 冬季泡脚:藏精温肾
中药足浴的并发症
烫伤
出现红肿、水泡
药物过敏
出现皮疹等过敏症状
中 药 足 浴 防 烫 伤 预防措施
操作前
A
评估皮肤情况,选择合 适的药包,水温在40℃ 左右。
3
药物过敏:出现过敏症状
热 奄 包 防 烫 伤 预防措施
操作前评估患者既往史及局部皮肤情况,有无红肿、溃烂部、
Keyword
操作前
肿块等,有否感知障碍,是否适宜进行热熨疗法。
Keyword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根据药物的性质、病情等告知患者热熨时
间,热熨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一般不宜超过70℃,老年人、
火罐闪火时,挤干棉球 中的酒精,以防酒精滴 下烧伤皮肤或罐口过 热烫伤皮肤;投火法时, 罐口要向上倾 斜,动作 要快,防止火源掉下烫 伤皮肤.留罐2~15 min, 时间不宜过长.
如何预防烫伤
4.护士操作前严格评估患者年龄、病情、病史、局部皮肤情况及耐热程度,严格掌握适应证、 禁忌证,对糖尿病患者慎用艾灸,如确实需要治疗,应严密巡视.
01 – 操作前
操作前仔细检查罐体,不符合要求的弃之不用;仔细评估患者 皮肤状况及病史,有无过敏、溃烂部、肿块部等,是否适宜拔 罐疗法。严格遵守操作规பைடு நூலகம்,做好沟通解释及宣教工作。
02 – 操作时
操作时,注意棉球蘸酒精量要适中。棉球经过罐口时速度要快, 以免罐口过热而烫伤皮肤。拔罐时的操作动作要迅速而轻巧, 起罐时应注意不要生拉硬拽,起罐时应一手握住罐体,使其倾 斜,另一手压住一侧罐口边缘处的皮肤,使空气从罐口与皮肤 之间的缝隙处进入罐内,罐体自然脱落。
主 目 录

艾 灸
拔 罐
中 药 热 奄 包
中 药 足 浴
伤 原 因 及 预 防



艾灸
是将艾绒或掺和其他药品制成艾柱和艾条, 点燃后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反复 熏灸,以达成防病治病目,是中医常见外
治方法之一。
艾 灸 的 作用
作用
温经散寒 扶阳固脱 消淤散结 防病保健
艾灸发生的并发症
局部皮肤受损
及时抖落艾灸条燃烧端灰烬, 防止局部烫伤
三部曲
可能引起皮肤奇痒、灸出花 斑或红点等情况,此为寒邪 外排所致,坚持施灸即能消 失。

拔罐
古称角法,又称吸筒疗法,是以罐儿为工 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 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 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
治疾病为目的的方法。
拔罐的作用
一,
排毒祛浊、增强体质
三,
驱寒除湿,消肿止痛
二,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四,
反应病候、协助诊断
拔罐发生的并发症
局部皮肤受损
发凉、发麻、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 即起水泡(需排除罹患湿气证)
晕罐
患者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冒 冷汗甚至晕厥等症状。
风寒感冒
感冒流涕、头晕咳嗽等症状。
拔罐防烫伤预防措施
操 作 时 婴幼儿、感觉障碍不宜超过50℃,并加强巡视,询问患者的感
觉,若有异常不适应立即协助患者停止热熨,并观察局部皮肤
状况,及时通知医师,协助处理。
Keyword
热熨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现象。如果热熨后出现水疱,注意勿
操 作 后 擦破,可自行吸收。大者可按烫伤处理,即局部消毒后,用灭菌针头刺破水疱
灸后产生水汽、水泡、脓泡;灸时、灸后皮肤奇痒; 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
晕灸
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 冒冷汗甚至晕厥等症状。
灸后上火、失眠或嗜睡
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咽痛、便秘、疲劳、嗜睡。
艾灸防烫伤预防措施
01 一步曲
评估患者皮肤状况及病史,做好沟通解释及宣教工作
02
二步曲
03
7,保证合理的床护比,防止因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导致护士超负荷工作 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小结
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能够充分发挥中医与西医的优势,加 速患者的康复.很多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会用火,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对高温造成的烫 伤较为重视,但对低温可能造成的烫伤仍缺乏足够的重视.低温烫伤是长时间接触高 于体温的低热物体造成的烫伤,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热作用时间,理论上造成机体正常 皮肤损伤的温度阈值为44 ℃,高龄患 者、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患者、周围 神经病变患者, 对热刺激不敏感,即使控制治疗温度,接触时间较长也 可发生烫伤.因 此,护士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病情与体质患者要因人而异.通过培训护士烫伤知识, 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烫伤的健康教育,临床在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 同时,要努力降 低中医护理技术的风险,保障患者的身心安全与舒适.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