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选择问句 句中有停顿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例:这次出差是明天还是后天?
你是明天去西安,还是后天去?
4.倒装问句 句中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例:怎么了,你? 5.引用
什么是真理是哲学 家们争论的问题
例:“什么是真理?”这是哲学家们争论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们。
汇报人:WPS
1.其中引号的用法与例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咬文嚼字》编辑部正式发布2023年十大流行语榜单,“显眼包”赫然 在列。 强调 A.在很多地方的方言里,都有该词,意为“丢人现眼”。强调 B.甚至成了明星、素人们爆火的“秘密武器”。 特殊含义 C.心理学上有一个“仰巴脚效应”。 特定称谓 平庸之人,虽然不会被人所喜爱,但完全没有缺点,也未必令人喜爱。
例:学校管理应该依据的原则如下: ——民主化原则; ——校长的领导化原则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下文中“麒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D )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
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解释说明 A.“嘎——”,突然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声音延长
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B.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 吧。”
用在“说”后边,引出说话的内容。
C.“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 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表总结上文
D.我常常想:诸葛亮真有先见之明吗? 动词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三、省略号的作用 1.表示语言断断续续 例:她结巴的说:“可是……姥爷……我……你认错了。” 2.表示引用内容省略 例1: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不要慌张……” 例2:《沙家浜》的一段唱词:“相逢开口,过后不思量……” 3.语义未尽 例: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4.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1: 牡丹、 吊钟、 菊花、 山茶、 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 聚齐了。 例2: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 “指导员, 指导员……” 5.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例:(甲:)“今天真冷。”(乙:)“……” 6.因痛苦难以言说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 你怎么……”
B.你怎么会姓李!——你那里配姓李!
语意递进
C.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话题转折
D.据说这是稀世之宝——一种难得的良药。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作用
解释说明
A.“呜——呜——呜”,见妈妈不理自己,小男孩索性放声大声哭起来。 声音延长 B.周朴园顿了一下,说:“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语言中断
“沉浸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搭建、营造真实或虚拟场景,引人“浸”入一
个新的世界;另一种是通过线上直播、AR等媒介,让人以第一视角“浸”入某个情境
或事件。
引起下文分说
张秉贵边走边想:我是人民的售货员,每天都要接待几百个顾客,自己遇 上了不顺心的事儿,决不能让顾客不顺心。 提示下文
清华的图书馆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 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 B.表示注释或说明;
C.正在犹豫之时,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解释说明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下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D )
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
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 补充说明
A.钟杨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免子,也攀登到
标点符号的作用
一、引号的作用 1.直接引用 例: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 表示特定的称谓 例: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3.表示强调,引起人们注意。 例: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4.表示特殊含义 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5.表示否定或讽刺 例: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 解释说明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冒号用于动词后,表示提示下文 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 回来了 解释说明 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动;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 个直性子。 总结上文
7.语言中断
“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错了什么?”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海到底有多 深……近年来,一些院士、专家走出实验室、大学教室,在网络平台上以短 视频、直播等方式讲授科普知识,广受好评。
A.豆豆委屈地说:“这……这不是……不是我打碎的。” 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
1.陈述句末尾
例:北京市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例:请您稍等一下。
二、感叹号的用法
感情强烈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倒装叹号,句中逗号,句末叹号。
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跟我来,同志们!
三、问号的用法
1.表示疑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你去过北京吗? 你是谁? 你见过金丝猴吗?
2.表示反问
例:这道题真的很容易做吗?
6.表示声音延长 例:“卖——扇子啦!” “放炮了——” 7.表示话语中断或停顿。 例1:“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例2: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8.表示总结上文。 例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 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9.表示引出下文或者提示下文 例: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 10.表示插说(插入语) 例: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罢——有一种无所不知 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 11.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引用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讽刺
二、冒号的作用 1.表示提示下文,用于动词“说”“例如”“证明”之后。/名词后解释说明 例: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你在这!” 2. 表示总结上文。 例: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3.引起下文分说。 例: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5.表引起注意 例: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的 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6.表示引用 例: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
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表示总结上文。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 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蕊不育的“母稻”。 引起下文分说
A.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B.果园里有桃树、梨树、杏树、枇杷树……真的是种类齐全。 都表示列举的省略
C.“你、你胡说……”他说着说着,突然一阵咳嗽,中断了说话。 表示话语的中断
D.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表示语意未尽
四、破折号的作用 1.表示解释说明 例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例2:“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中国。 2.表示原因解释 例1: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 例2: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3.表示补充说明。 例1: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 —— 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 情的人。 例2: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 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4.表示话题转变或转折。 例: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5.表示意思递进。 例: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B )
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
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特殊含义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强调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特殊含义
到此结束
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B.“唉,天可真凉了——”
解释说明 声音延长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话题转变 D.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
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补充说明
句末点号
一、句号的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