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初探》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初探》
实验方案
广东韶关市吴礼和中心小学邹元贵
一、课题名称: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初探
二、课题提出: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形态,也是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目标进程中的重要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城镇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市民化,大批农民子女随父母进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化进程的双重影响,农村小学入学儿童锐减, 同时也带来农村教育特色弱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农村学校缺乏理想教育环境、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缺乏家庭养成配合、城乡学校教育过于统筹和无差别化等问题。

如我中心校下属6间小学学生总数3年内减少50%以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新课堂教学提出的其中有一大理念就是要张扬和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它的意义在于,①个性化学习是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②个性化学习是时代的呼唤,③个性化学习是个别教学提高的延伸。

个性化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是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

个性化学习不等于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是一对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便于教师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学,但一对一的教学法不一定能适合每一个学生,是一种低效率的教学形式,个性化学习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知识,使个体因素得到充分主动的发挥,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学习,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针对我中心校村小的现状,如何完善课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提出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初探》实验。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现代结构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结构化理论中的“结构”概念包括三方面的要素,即整体观念、转换(转化)观念和自动调节。

只有作为一个自动调节的转换系统的整体,才能称为结构。

任何系统都有赖于结构而形成系统,没有结构,系统便不复存在,只有一组要素的简单相加,也无法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也无法显示
1+1>2的功能。

有序的结构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它使各种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使得人们对系统中各要素的认识更为明晰;它使各要素之间生成了稳定的关系;它使得系统的运行更为经济、高效;它使得系统的运行更为简洁、更易操作;它使整个系统更具开放性、包容性而非封闭。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的个性化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创设课堂氛围,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才华和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实效性原则
4、多元化原则
四、课题实验目标
(一)课题实验宏观目标:
针对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学生人数减少及农村留守子女的现状,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中心校实际情况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指导本中心校的工作。

在我们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渗透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达到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目的。

1、教师方面:通过课题实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并带动整个中心校数学教学,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推动整个教育科研的发展。

2、学生方面:通过课题实验,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课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热情,力争使学生接受知识取得最佳效果。

(二)情感目标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情感教育,恰当处理好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注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个性化,使每个学生能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课题实验操作目标:
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结构个性化。

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教学时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程序,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味知识的愉悦,在不增加各种负担的前提下掌握知识、增长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我们采用怎样的课堂结构,都要采用创新、独特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把教学内容、学生认知习惯、学生训练之间的关系
和谐恰当地处理好,尽可能获得结构合理的,也是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2、客观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追求教学评价个性化。

建立一个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将目标、过程、主体融为一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存在,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多元化地提高每个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实验对象
实验班:
靖村小学四年级 20人转水小学四年级35人
良村小学三年级14 人吴礼和中心小学四年级3班58人
对比班:
五里亭小学四年级41人腊石小学四年级5人
吴礼和中心小学四年级4班 56 人
六、实验时间
2011年9月-----2013年7月
七、实验方法
1、文献法(学习借鉴、指导实践)
2、行动研究法(关注过程、注重发展。

在实验的同时重点写好实验日记[教学后记]、教育教学实验案例、教育教学试验随笔和教育教学试验论文)
3、经验总结法(经验积累、理性分析)
4、调查统计法(个案分析、数据整理)
八、研究实验的变量控制
课题研究中的自变量是教学内容课堂结构个性化,因变量是学生数学素质得到提高,构建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愉悦。

(一)自变量操作
1、尊重学生个性,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遵守课堂教学原则下,制定符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个性化课堂教学。

(二)实验的因变量描述
通过数学课堂个性化的教学探究,使学生的数学兴趣、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成绩等综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三)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1、本实验教师是我中心校属教师,课题组成员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及强烈的教改精神。

2、实验对象的确定,本实验的对象是我中心校四年级(3)班学生及下属村小学校在人数上具当今存在普遍现象的班级。

九、研究实验的统计手段
搜集、分析和研究、整理。

十、实验内容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着个人和他人创造力的发展。

教会学生学习,把“教”变成“不教”,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不仅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个性化的交流,需要个性化的课堂,具有个性化的课堂内容,具有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个性化的评价等等。

(1)注重学生个性化,设置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准确把握《标准》实质、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个性化的目标。

(2)探究个性化的学习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之中,实现课堂的真正个性化。

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个性化,使每个学生能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3)探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境。

教学内容处理个性化,将课本资源与课外资源有效整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本堂课实施过程的现场情况进行处理,设计成便于学生探究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搭建适于个性化学习的探究合作平台,创设个性化的学习情境。

(4)探究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结构个性化。

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教学时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程序,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味知识的愉悦,在不增加各种负担的前提下掌握知识、增长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我们采用怎样的课堂结构,都要采用创新、独特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我们把教学内容、学生认知习惯、学生训练之间的关系和谐恰当地处理好,就可能获得结构合理的,也是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5)探究个性化的学习评价,客观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包括评语、考试、口头评价等,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心理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立一个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将目标、过程、主体融为一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存在。

十一、实验的基本做法及实验步骤:
本课题将采用实践——分析——总结——重构——实践这一研究思路,在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分析、边总结、边调整,通过把数学课堂个性化这一理念贯穿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农村小班化的教学。

(一)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组长:邹元贵
组员:华文茹、卢翠霞(靖村小学)、卢二秀(良村小学)、曾慧莉(转水小学)(二)制定实验的具体计划
(三)设立实验班
(四)本课题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11月)商讨实验方案,组织实验机构,确定实验对象,筹划实验条件、设施、措施、步骤。

作好实验前期工作。

2、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4月)具体操作实施阶段。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

分阶段,分步骤,突出重难点。

3、结题验收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对课题实验进行检测,书面结题,或请专家现场结题。

十二、预期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论文、典型案例、成果汇编。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侯新运.课堂教学个性化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10).张彩珍.
[3]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
文集[C].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