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中文闹出

合集下载

论外国留学生汉语语言偏差及原因

论外国留学生汉语语言偏差及原因

论外国留学生汉语语言偏差及原因摘要:本文利用中介语的思想,研究出国的学生们在汉语方面出现的问题的相关缘由:对于所出现的问题的不了解、同学的自身因素、老师和所学的教科书的影响,找出错误是自发的有一定节奏的一种行为方式,只要利用多次的修改就能让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趋于标准化的现代汉语。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汉语语言偏差一、来自偏误自身性质的原因(一)母语的干扰在国外的一些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他们的母语会对于他们新的语言的学习与使用产生非常明显的错误,假如这种作用是消极的,就会给第二语言的学习造成层非常恶劣的影响。

如把其母语中的发音应用到汉语中,把母语中的词语的含义和用途与汉语中相似的语言词语完全对等,使其用法由于所包含的意义大相径庭。

使其对于汉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与此同时,在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时也造成文化内容的错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心理上的差异都使语言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问题。

出国的学生也会依据其母语和其自身从小养成的思维方式表达出所具有的含义,这都造成了汉语使用上的错误。

(二)过度泛化在对外的汉语教授的过程中学生们大多是已经掌握了固定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成年人。

他们对于事物所具有的抽象思维的水平是非常强的,他们更加擅长对于事物的发展将进行的整合。

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将老师教授的知识与自己总结的内容相结合,并加以利用。

因为学生们的自身的总结不尽完善,以至于其中的错误比较明显,这种错误的使用范围变大,汉语规则的发展过程产生一定的误差。

(三)学习策略不当很多同学在汉语言的学习历程中因为个人的心理水平的不同,自身意志的不同,性格的不同,都会采取一定的办法应对学习语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避繁就简,尽量回避难音、难词、难句,用较常用的简单表达方式替代原本的表达。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一)教师引导失误我们平时所说的引导,是指在第二这种语言的教育过程中。

利用各种媒介方式,使学习第二种的语言的同学们可以依据已有的语言体系,对于新学习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整理,加强对其的认识。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是许多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会面临的一
个问题。

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受到语法、传统文化、发音、文字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可能使学习者感到有压力,甚至最终
导致学习者的崩溃。

在汉语中,语法系统令老外感到困惑,汉语中的格式和英语不同,往往让外国人无从下手,因此,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学习汉语道路上
已经崩溃。

汉语传统文化令外来者难以理解,汉语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中国人有一套自己的文化行为规范,尤其是在礼仪、谈话和庆祝
活动中,他们的期望要求可能不符合外国人的想法,很容易使老外感
到窒息,甚至有崩溃的感觉。

汉语的发音很难掌握,我国汉字形音内涵丰富,而英语却以拼音
为主。

汉语中每一个有着意义的发音,都有一定的语法规则约束,外
国人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去走访每一个发音,就会在发音学习上出现问题,这让他们崩溃不已。

汉字也是一大难题,汉字虽然漂亮,但是要记住那么多的字,以
及这些字的拼音和发音,让老外束手束脚,不知如何下手,往往会使
他们感到学习汉语的过程是无尽的痛苦,甚至有崩溃的感觉。

总之,学习汉语令老外感到有压力,他们会面临许多语言、传统
文化、发音、汉字等方面的挑战。

而这些挑战,往往会导致他们在学
习汉语上出现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1.语音难题:汉语拼音和声调的复杂性让许多老外望而却步,经常出现发音错误或听不懂的情况。

2. 文化差异:汉语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与西方差异较大,很多老外无法理解或适应,例如礼仪、社交等方面。

3. 字形难度:汉字的独特形态和组合方式让许多老外感到困惑和挑战,尤其是繁体字更是难上加难。

4. 词汇量庞大:汉语词汇量庞大,很多老外需要不断学习和记忆,但是常常掌握不精或者忘记。

5. 语法结构复杂: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于英语等西方语言较为复杂,很多老外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理解和应用。

- 1 -。

老外学汉语的梗

老外学汉语的梗

老外学汉语的梗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

然而,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语法的不同,对于老外来说学习汉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老外学习汉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梗,并带来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经历。

梗一:四声的烦恼汉语的四声是老外学习中最具挑战的部分之一。

许多汉字在不同的声调下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这对老外来说非常困难。

例如,“妈妈”的第一声意思是”母亲”,第二声则意味着”麻麻”(麻烦)。

因此,老外经常会搞混并造成一些有趣的误解。

有一次,我在一个汉语学习班上遇到了一位老外同学。

他一直很努力地学习汉语,但是四声对他来说仍然很困难。

一天,我们一起去吃饭,他尝试着用中文点菜。

他想要一份”面条”,却意外地用了第三声,结果点到了一份”毛血旺”(一道辣味火锅菜)。

我们当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梗二:汉字的迷惑汉字是老外学习汉语中的另一个难题。

相对于其他语言的字母表,汉字有着复杂的笔画和形状,对老外来说非常陌生。

例如,“猫”这个字由于其可爱的形状而受到了很多老外的喜爱,但是要将它的发音和意思牢记并不容易。

有一次,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外国朋友,他满怀兴奋地给我展示了他刚刚学会的一个汉字:“糖”。

他觉得这个字的形状和意思都很有趣,于是他用它写了一句口号:“糖果让我甜到爆炸!”然而,当他向我展示时,我看到他错误地写成了”燥”字,让这个可爱的故事变得非常滑稽。

梗三:语法的困扰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许多西方语言截然不同,这也是老外学习汉语时的一个挑战。

一个简单的句子在汉语中经常需要进行调序,造成了许多老外在表达意思时的困惑。

我有一个朋友来自美国,他在中国学习汉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有一天,他想要询问我去哪里买衣服。

他问:“你是去哪里买衣服?”我立刻笑了起来,告诉他应该先说主语”你”,然后才是动词”去”,最后是地点”哪里”。

他非常惊讶,因为在英语中问句是以”是不是”开头的。

老外学汉语闹出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闹出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闹出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弄出了不少笑话,早安老师总结了几个笑话,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轻松一下。

老外学汉语笑话一:有位老外一见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学问来:“你嚎( 好)小姐刘,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

老外学汉语笑话二:有位老外学习汉语时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告诉秘书:“我的媳妇 (西服)在皮包里。”

为了谈协议,我们约好八点种在我办公室见面。“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 ’”他的好友回国了,于是这位外国友人经常念叨 的是:“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 老外学汉语笑话三:

老外学汉语开始的时候和她的秘书说了一句:“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秘书:“怎见得?”源自这位外国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老外学汉语笑话四:有位老外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诸位女士、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话说 得不好。我与贵国语文的关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关系一样,我很爱它,却又无法控制它。”

外国人普通话发音不准闹出的笑话

外国人普通话发音不准闹出的笑话

外国人学习中文,尤其是学习普通话的发音常常成为了大家的笑柄。

他们发音不准,用错了音调,或者是直接造成了面对面的语言障碍,这些情节看似搞笑,但同时也反映了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困难,也给我们中文母语者一些启发。

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剖析外国人普通话发音不准闹出的笑话。

1. 带着老鼠去饭店有一次,一位外国朋友带着他的我国朋友去饭店吃饭。

当点菜的时候,他想要点一道菜,但他的中文发音不准,结果服务员听成了"老鼠"而不是他要的菜名。

我国朋友尴尬的笑了起来,他急忙解释,最后误会才被解开。

这件事情成了大家之间的笑料,外国朋友也因此记住了更多的正确发音。

2. 老太太坐大巴车的故事一位美国老太太在我国旅游,她想坐大巴车去景点。

她几次向路人询问如何乘坐大巴车,但她的发音不准确,很多路人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她找到了一位懂英文的年轻人,通过他的帮助,她才知道应该到哪个车站,坐上了正确的大巴车。

3. 外国老师教书时的发音问题有一位外国老师在我国教书,她的中文发音一直不准确,学生们经常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有一天,她想要表扬一个学生的作业,但她的发音问题造成了学生误会,结果学生反而以为是批评他的作业。

这让她非常尴尬,她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中文发音。

4. 其他的笑话示例除了上面的例子,外国人在学习中文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笑话还有很多,比如:(1) 一个外国人念"肉夹馍"时,把"夹"念成了"结",结果服务员听不懂他要什么。

(2) 一位外国人念"兔子"时,把"兔"念成了"土",结果听音的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3) 一位外国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但他的发音问题让其他同学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导致了一场误会。

总结以上这些例子只是外国人学习中文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小插曲,它们给我们带来了笑料,同时也让我们对学习中文的困难有了更深的体会。

老外学中文笑话

老外学中文笑话

老外学中文笑话
汉语博大精深,艰深难懂。

一个中国人学习一生,也很难把握其内涵。

对于外国人而言,那简直是如登青天。

外国人看到中国各大城市的银行,惊叹中国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变化太大了。

满接街的中国人民银行,他们把“银行”,把“银”读成“很”,这样到街上外国人惊讶:中国人怎么这么不含蓄,到处都写着,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工商很行,中国发展很行,中国金融很行。

外国人惊呆了,中国怎么都很行,这些年发展太快了。

原来他们把“银”字读错了,全都读成了“很”。

听了真有趣,外国人永远学不懂中国语言,而且仅仅能学其皮毛。

就像我们中国人学外语一样。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随着中国越来越受到
全球认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得不开始学习汉语,以便能够在中国
工作或生活。

汉语因为有字形、发音、书写等诸多特点,让外国人在
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境,导致很多人最终崩溃。

首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基础特别差。

汉语拼音、汉字数量众多,需要记住很多不同笔画的字,而外国人很少接触过这种汉字文化,所
以学习汉语时特别困难。

其次,外国人有时很难把各个汉字拼读起来,特别是复音字,前后声调、读音都不清楚,使得学习的进度受到严重
阻碍。

此外,外国人听力也不太好,很多标准汉语口音、句子语法结
构他们听不懂,大大降低了掌握汉语的速度。

最后,外国人的思维习惯与汉语不同,汉语通常采用符号运算句式,但外国人更喜欢叙述句式,如“I go to school or not? ” 与“我去学校吗?”完全不同,令外国人在表达上也会遇到种种困难。

由此可见,老外学汉语的崩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们需要克服
字形、发音、书写、句子语法结构、表达等诸多方面的困难,才能够
成功学习汉语。

老外学汉语笑话多

老外学汉语笑话多

老外学汉语笑话多如今中华文明向西方文明进军的势头越来越猛,老外对古老的东方魅力越来越欣赏,想学中文的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若阁下在西方国家的街头散步,奉劝您用中国话聊天时得留神“隔墙有耳”。

话说几位同胞正走在纽约街头,忽有一美国壮汉闯进眼帘,于是顺口发了句感慨:“这老美简直胖得没边了。

”话音才落,那老美扭头回敬了一句汉语,差点没把几位国人震晕过去:“爹妈给的,有什么法子。

”我曾教过一位即将赴华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约翰,他决定临行前先补习一下汉语口语,他指定要学的教材是BBC广播公司出版的汉语课本,该书声称是特别适合旅游者和商人的速成初级汉语,完全无汉语基础者也能“一看就会说”,翻遍全书都找不着一个汉字,通篇皆是英文和汉语拼音,整个一本文盲汉语教科书。

由于完全不看汉字单纯读拼音,老外学起这种文盲汉语来常常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

这位约翰一见我的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学问来:“你嚎(好)小姐郭,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

”约翰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告诉我:“我的媳妇(西服)在皮包里。

”“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

”他的中国好友回国了,于是约翰经常念叨的是:“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

”每次走到楼梯口,约翰就会略微躬着身,一派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口中念念有词:“请小心裸体(楼梯),下流、下流,一起下流(下楼)吧。

”眼下汉语在英国颇时髦,一些与华人有合作项目的大公司皆开始重视员工的汉语培训。

一位英国女士每周轮流去好几个公司教授汉语,生意火爆。

她颇洋洋得意地感慨,60年代末她初学汉语那会儿,别人都说她简直是发疯了,居然要学那难得令人咋舌又没什么用处的玩意儿。

如今借中国改革开放的光她终于得以扬眉吐气了。

我在国外教了几年汉语,见识也广了。

的确,普通话里的四声妈、麻、马、骂是每个初学汉语洋人的绕口令,每每练得他们晕头转向舌头打不过弯来,于是“天上下雨”就变为“天上下鱼”了。

外国人学中文不配合怎么办?来自吉安汪老师亲自支招

外国人学中文不配合怎么办?来自吉安汪老师亲自支招

外国人学中文不配合怎么办?来自吉安汪老师亲自支招教外国人学中文,很多时候我们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配合,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或是只肯回答一些简单机械的题目等等,引发这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课堂教学内容太难、教师提问方式不当、学生本身性格腼腆等等,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外国人学中文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原因有多方面,来自吉安儒森教育进修学校的汪老师总结为以下四点:汉语语音语调本身区分度较大语法灵活复杂教师提问方式不当同班同学存在不友善反应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的原因。

作为汉语学习的引路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该如何展开鼓励教学呢?下面是吉安儒森教育进修学校汪老师整理的资料:从教学内容入手外国人学中文不愿意开口有许多原因,教师在得到学生们的如实反馈之后,决定是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调整,如放慢语速、改变提问方式、多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从部分学生入手有部分学生本身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面对发散性问题时,比较难以快速作答。

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首先观察学生课堂上与课下的内在性格,再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有针对性提问。

从全班同学入手有时候存在学生对回答问题的个别同学给以负面反应的情况,如嘲笑、奚落等,容易对回答问题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学生们对回答问题这一行为存在回避心理。

对外汉语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在班级实施奖励机制,如在课堂回答多少个问题就可以免除部分作业、期末考试加分等。

从沟通入手除了性格、课程难度、环境等因素,外国人学中文不愿开口回答问题还有几个方面,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学生汉语老师本身存在负面情绪,如老师在课堂无意冒犯、学生对老师存在误解等等。

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私下与该学生沟通,化解矛盾,以此解决问题。

外国学生汉语语用失误对策分析_牛明哲

外国学生汉语语用失误对策分析_牛明哲

外国学生汉语语用失误对策分析_牛明哲汉语语用失误指的是外国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出现的与社交习惯、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等相关的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误解、不适当的回应、文化冲突等问题。

对于外国学生而言,避免语用失误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探讨外国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外国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语言原因和文化原因。

语言原因是指由于汉语与自己的母语在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在汉语的使用中出现错误。

文化原因是指由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社交习惯、礼仪规范等,学生在沟通时无法恰当地运用语言表达。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两类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语言原因对策:1.借助课堂讲解和练习,加强对汉语语法的理解和应用。

语法是语言交际的基础,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多利用听力和口语资源,提高对汉语语音的理解和模仿能力。

与汉语拼音系统不熟悉的外国学生,往往会读错音、加错声调。

通过大量听力训练和模仿,可以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性。

3.阅读大量汉语原版材料,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汉语原版材料,如报纸、杂志、小说等,学生可以增加词汇量,并了解汉语的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

文化原因对策:1.参加相关文化活动,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

外国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观看传统演出、参加中国文化讲座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中国文化。

2.结交中国朋友,与他们交流了解中国的礼仪规范和社交习惯。

通过与中国人交朋友,外国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从而更好地运用汉语进行沟通。

3.多做案例分析,学习典型的社交场景和交际话语。

外国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在不同场合下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技巧和策略。

除了以上对策,外国学生还应该保持谦虚、乐于接受指导和纠正的态度。

通过不断地与中国人交流,向他们请教,积极修正自己的错误,外国学生可以逐渐提高汉语的语用能力。

外国人学汉语的10个经典笑话

外国人学汉语的10个经典笑话

外国人学汉语的10个经典笑话一、“胜败都是中国人赢”曾有一道考外国学生的选择题是这样:“大连实德队经过90分钟激战大胜北京现代队,获得冠军。

”问,下面哪句话与文意最吻合?A 北京现代队大胜大连实德队、B北京现代队大败大连实德队、C大连实德队大败北京现代队。

虽然正确的是C,考前模拟测验反复强调,结果考场上许多考生还是选B。

这题目源于一则真实的故事: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小组赛上相遇, 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

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和美国队又碰头,争夺冠军, 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名名叫Christr 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认为美国队赢了,在中国同学中称赞自己的国家队,结果弄出了大笑话。

据说,直到毕业离开中国,Christr见谁都愤愤不平地称,中国人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那还比赛什么呢?或许在北京奥运会上,不少外国朋友又要为此迷惑不解了。

二、“亲爱的姑妈”在汉语中,“娘”与“妈”一样,都是指母亲。

有一初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

于是他给她写求爱信,但一时忘“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三、“一起上床吧”“上”与“起”有时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别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

如“上床”与“起床”便是两回事情,而“上床”还有一起做爱那层意思。

一美国女孩与临时教她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应邀参加朋友PARTY,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便留宿下来。

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邻居递了一张纸条——“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却害得中国男邻居胡思乱想半宿。

四、“戴安全套”帽子是套在头上的,有时外国朋友便会弄混。

有一中国老师讲过一个发生在他教授的在京外国留学生身上的故事——这名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

老师提醒他北京车太多,要小心。

外国人学中文闹出的笑话

外国人学中文闹出的笑话

外国人学中文闹出的笑话
外国人学中文闹出的笑话如下:
1、中国老师带领十来位外国留学生,步行去天津动物园看熊猫等动物。

离开学校大门要过一条很宽的马路,疾驶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

老师嘱咐过马路的外国学生大声说:“看车,看车!”没想到,几位外国学生立即停住脚步,傻乎乎地注视着来往车辆。

原来在这个语境中,老师说的“看车”,是注意来往车辆,确保安全的意思,可是外国学生却理解为“观看、注视车辆”,差点没把小名丢了。

2、在汉语词汇里,“娘”和“妈”是等义词,都指母亲。

一位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学校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

于是他给这位女生写求爱信,但一时忘了“娘”字怎么写,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于是情书的开头:“亲爱的姑妈……”。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是一种令人心碎的现象。

虽然有很多因素
会让老外学习汉语变得困难,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汉语的拼音
的抵抗力。

无论外国人怎么努力,学习汉语拼音都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坎。

而学习汉语拼音可能是老外学汉语中最艰辛的过程,因为它不像
西方语言,只需要学习几组不同的元音和辅音就够了,而汉语的拼音
有数十个不同的声母、韵母等等,学习起来就显得十分艰难了。

另外,老外学汉语可能会面临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是语言的繁复性,尤其是汉语的语法结构和句式特别复杂,许多句子的构造都很难理解,所以学习起来就更难了。

此外,在汉语表达中,一词多义和繁杂的文
法规则也是另一个老外学汉语时无法逃避的挑战之一。

而所有这些都令老外学汉语变得很难,他们会不断地碰壁,感到
很艰难,这是一个循环,最后老外可能会因此感到崩溃。

但是,坚持
不懈的耐心是学习汉语的关键,只要咬紧牙根,坚持学习,总有一天
会有收获的,并可以演讲流利的中文。

老外学汉语闹出的十句经典笑话

老外学汉语闹出的十句经典笑话

老外学汉语闹出的十句经典笑话老外学汉语闹出的十句经典笑话奥运会,其实也是一次世界语言交流大会。

这几天,在北京的奥运村,外国朋友学说汉语成了新闻,有关方面也及时安排了这方面的志愿者。

由此我想到找点外国朋友学汉语的趣闻,与外国朋友一起捧腹。

对外国朋友来说,真的要学会汉语,并非易事。

在包括雅利安语、闪米特语、含米特语、图兰语、印第安语、班图语等各大语系在内的人类语言中,汉语(中国话)在西方人眼里是最难学的。

外国朋友如何形容汉语难学?在欧洲曾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学生调皮,老师惩罚他的方式是,让他去学汉语。

最偏激的反应应该是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学者H.G.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其经典作品《世界史纲》中,威尔斯把中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归结为语言原因——因为太难学,中国人都把精力用在语文学习上了。

原话是这样的——“在中国,文字造就了一个特殊的读书人阶级,也就是官吏。

他们也就是统治和官僚阶级。

他们的注意力必须集中于文字和古典文学格式,胜过集中于思想和现实;尽管中国相当太平,它的人民的个人智慧很高,但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看来却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像到的原因。

”(吴文藻、冰心、费孝通译本)外国朋友觉得汉语难学,难在哪?主要是语言习惯和所使用的语系完全是两个概念。

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都属雅利安语系,学起来自然方便。

更麻烦的是,汉语一字多义、一词多义和多字一义、多词一义现象很普遍。

如有人专门就“我”(“I”)的不同用法作过研究,竟然有多达108不同说法。

如此繁杂,连以汉语为母亲的中国人有时也很难搞清楚,对外国朋友来说,就难上加难了。

再加上外国朋友喜欢用他们单一、简单、自以为是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汉语,忽视汉语字、词结构的复杂、多义性,常常会闹出大笑话。

约翰学中文

约翰学中文

约翰学中文作者:马丽来源:《数学大王·超级脑力》2021年第11期这学期,约翰在学校报了一门中文课,在课堂上发生了关于约翰的四件“奇事”。

●……… 事件一………●有一天上课,约翰知道了“方便”是上厕所的意思。

下课了,刘老师说:“约翰,你今天什么时候方便,我请你吃顿便饭吧!”约翰一听,吓得撒腿就跑。

刘老师一脸茫然。

●……… 事件二………●有一天刘老师教学生如何用汉语点菜,发给学生一张面食店的菜单。

牛肉面大碗面西红柿鸡蛋面刘老师:“约翰,你看菜单,点你想要吃的东西。

”约翰站起来,不假思索地说:“老板,我要一份牛大西。

请问,牛大西是什么东西呀?”●……………………………………… 事件三………………………………………●刘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周末做了什么事情。

只见约翰写到:周六,我和我的犬犬去了游乐场。

刘老师:“约翰,虽然犬是狗的意思,但是狗狗不能说成犬犬哟。

”约翰一听,着急得语无伦次,索性从手机里找照片给大家看。

结果发现照片上哪有什么狗狗,这分明是约翰和自己的太太在游乐场的照片。

约翰竟然把“太”写成了它的形近字“犬”。

约翰擦了擦汗,叹了一口气:“好险啊,多亏我的太太今天没有一起来上课。

”●…………………………… 事件四……………………………●多才多艺的刘老师教汉语的时候还会教学生书法。

期末时,学生们都写了作品要送给刘老师。

只见约翰兴高采烈地拿着一个大大的“祸”字跑过来,開心地说:“刘老师,我把这个‘祸’字送给您!”刘老师说:“你是认真的吗?你不送‘福’字,竟然送‘祸’字给我?”约翰一脸认真地说:“老师,我觉得我只有这一个字写得最好看,就把它送给你了!”刘老师自掐人中5秒!哈哈!没想到约翰学中文,还发生了这么多好笑的事,让我们逐个分析这四件“奇事”吧!笑点播报事件一,“方便”是个多义词,除了“上厕所”还有“适宜”的意思。

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任何场合都按“上厕所”理解,真的要让人笑掉大牙了!事件二,菜单是横着读的,可以点牛肉面、大碗面、或是西红柿鸡蛋面,结果约翰竖着读成了“牛大西”。

“洋汉语”逗你笑(英语学习)

“洋汉语”逗你笑(英语学习)

“洋汉语”逗你笑(英语学习)汉语的4声发音就像唱歌,书写汉字就像画画儿我曾在T国教授汉语,每当我的外国学生对某一个有关汉语的问题弄不懂时,就会说:“这就是汉语。

”因为在他们看来,汉语就是艰深晦涩的代名词,T国的大学生对汉语学习有一种传统的为难心理。

他们常说:“汉语的4声发音就像唱歌,书写汉字就像画画儿。

”我在T国教授汉语期间,曾听到过不少学习汉语的笑话。

有时候,我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常常感到较尴尬。

你嚎(好),扔死你(认识你)很高兴先讲一些我的外国学生因语音语调而闹出的笑话。

有一次,我到T国某大学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一个学生主动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你嚎(好),扔死你(认识你)很高兴。

”他一开口我便吓了一跳。

老斯(师),我可以吻(问)你一下吗接着在课堂上,一个女同学又举手问我:“老斯(师),我可以吻(问)你一下吗?”老斯(师),下流(下楼)小心流体(楼梯)下课后,学生们围住我不放,他一言你一语热闹极了:“老斯(师),下流(下楼)小心流体(楼梯)。

”“我爷爷是一个土里土气的人(paysan)。

”(农民)学生还常常生搬硬套词典中的词义,因词义选择不当而闹出不少的笑话。

有一个学生说:“我爷爷是一个土里土气的人(paysan)。

”(农民)在法汉词典中,paysan的意思是土里土气的人、农民的意思。

“昨天是星期日,我们参观(promenade)吗?”(散步)在法语词典中,promenade的意思是闲逛、散步的意思。

有时候,还常常因为理解错误、用词不当而闹出一些笑话。

今天早晨,我6点钟就出家了例如:“今天早晨,我6点钟就出家了。

”(从家里出来的意思而非当和尚的意思)“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妹妹和一条小女狗。

”(母狗)老师,我是属于狗的。

”(属狗)有一次,当我给学生们介绍中国12生肖属相的时候,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是属于狗的。

”(属狗)她很感激地说:“谢谢你们拍我的马屁。

”(夸奖)有一个女学生唱中国歌《茉莉花》唱得很好,同学们为她鼓掌,她很感激地说:“谢谢你们拍我的马屁。

(汇总)上海外国人学汉语发生的搞笑的事.ppt

(汇总)上海外国人学汉语发生的搞笑的事.ppt
上海外国人学汉语发生 的搞笑的事
早安中文整理
.精品课件.
1
• 笔者是在上海早安汉语培训上班的,由于 工作性质,经常和老外打交道,上海外国 人学汉语时发生的某些事感觉真的让人忍 俊不禁,来给大家说几个我记忆深刻的。
.精品课件.
2
• (1)有个老师上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 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电脑 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 如虫、鸟、兽、人……”
.精品课件.
5
• 在上海外国人学汉语会经常闹出一些小笑话,不 过这也主要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有些中 文学校的老师还是以中国的填鸭式教学,我们应 该以培养在上海外国人学汉语的兴趣为基础的前 提下去教这些外国人的中文。
.精品课件.
6
谢谢观赏
PPT制作:早安中文
.精品课件.
7
.精品课件.
4
• (3)接近期末,我吿诉学生期末考试时会有一道 作文题。学生就问,可不可以事先吿诉他们题目 。我说不可以,考的就是临场发挥,不过考试时 可以查词典。考卷收上来,就有学生这样写道: “老师为了不打草惊蛇,故意不事先吿诉我们作 文题目……”。
• 当时就吓了我一跳:学生们都成了蛇,我岂不是 成了“蛇头”?真正掌握汉语词汇的运用,不要 说一般学生,就是研究汉语大半辈子的汉学家们 也做不到。我曾经试探性地问一位年近六十的著 名汉学家,“硬着头皮”是什么意思。他说,不 就是说一个人的头皮很硬吗?我接着“忽悠”, 问他什么人头皮很硬?他语气肯定回答说:“练 武术的人嘛!”为了不失礼貌,我只好强忍了半 个小时之久,没有当着他的面笑出声来。
• 外国学生:“老师,我明白了,像你,就 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
.精品课件.

外国人学汉语的搞笑事件

外国人学汉语的搞笑事件

外国人学汉语趣事分享外国人学汉语的趣事一箩筐。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语言。

外国人即使能够明白单个汉字或词语的意思,但当把这些词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常常犯一些让人捧腹的笑话。

在教外国人学汉语的时候,老师们也对老外的这些错误哭笑不得,只能尽量地向老外们介绍汉语的特点。

通常来说,来自日韩的学生跟欧美人相比,学习汉语更简单些。

日本的文字中,至今还保留了很多汉字,当然,存在于日本文字中的汉字和中国人的汉字,在意思上是有差别的。

有一个日本学生,他的进步很快。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问他的老师,“Y头是什么意思?”他的老师被问懵了,直到这个男生拿出书,为老师指出“Y头”,他的老师才明白,原来是“丫头”!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一些中国人很容易理解的文字,外国人学汉语时,可能想破脑袋也搞不明白。

比如,汉语里的成语“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都是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关系和睦,但是外国人有时候会用这两个成语来形容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除此之外,外国人学汉语时,对一些词的褒贬色彩也有分不清的时候。

“拍马屁”是个贬义词,有些外国学生却把这个词理解为赞美某个人的意思。

比如,当老师夸奖学生进步快的时候,学生却回复,“老师,您不要拍我马屁!”让老师们哭笑不得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

很多外国学生学汉语时都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比如,他们把黑锅理解为一种负担,“背黑锅”自然就是承受很大压力的意思……当他们抱怨汉语老师留了太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说,“老师,您能不能不要让我们背黑锅?”老师们经常被学生们问得哑口无言——即使是从业多年的老师,面对外国学生的各种奇葩问题,也是束手无策。

外国人学汉语的时候,为了表达清楚,时常会画蛇添足,在固定词中加一些修饰词。

比如,很多外国人认为"蛋"和“鸡蛋”的意思相近,所以为了表达清楚,他们通常都会说“鸡蛋”,而不是蛋。

当他们买东西的时候,说“来一斤鸡蛋”,这当然没有错误。

但当和人戏谑,他们想称戏谑对象为“笨蛋”,却习惯性的说成了“你这个笨鸡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我都不是东西” 这则笑话湖南师大汉语专业的老师曾在课 堂上讲过——一位自称为汉语专家的美国教授, 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在谈到准确理解“东 西”的词义时,他作如下的表述:汉语中, “东西”并不仅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 是物品,如桌椅、电视机、眼镜,都可以称为 东西,但如果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能这样表 示—— 比如,你我都不是东西!”
“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

此事发生在上世八十年代后期,有一名美国 学生分不清“富”和“贵”的区别,在造句时写 道:“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
马马虎虎 我有个朋友 给老外做工程 做的挺好的 老外夸 奖 我朋友来了句:马马虎虎。。。 老外当时就 听愣了 这都啥啊 马呀虎的 动物园? 我在国外办婚礼的时候 来的客人夸我老公长的 好看 我说:凑合看吧 也就是一般人 。客人瞪 了我一眼:不喜欢他 为啥还嫁他?
“哪里哪里” “哪里”连起说就是自谦,这是一般中国人 都知道的,也常用。但初通汉语的外国人W先 生不理解。一次W先生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 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漂亮。一旁的新郎 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谢,“哪里哪里”。W先 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以为未说到地方,便用 生硬的中国话再说——“头发、眉毛、眼睛、耳 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方便时候不能来” 一次,几位中国同学邀请刚来华学汉语的外 国男生吃饭,中间,一名中国同学出去“方便一 下”。外国学生不懂其意,大家告知这是去厕所 排泄。这名学生记住了,有一天,一名女生希望 在他方便的时候拜访他,这位留学生立即摆手, “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但就是我方便的时候不 能来。”还把服务行业常见语“为顾客提供方 便”,理解为向顾客提供上厕所服务,一时成为 笑谈。 为对“便”字一知半解,还弄出过另一 则笑话——中国人请客普遍客气,明明很丰盛的 酒席,对客人也称是“便饭”。有一次,一名外 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准备了如此便饭,竖起了大 拇指,赞美道——“这是一顿大便饭!”此言一 出,全桌的中国人顿时没有了味口。
外国人学中文闹出的笑话
“中国很行 ” 一个稍懂汉语的外国友人批评中国人在改革开 放后骄傲自大的故事:有一次这位友人来华做 工作访问,与中国朋友在咖啡店坐定后,聊中 国的文化,他对中国人的友好、礼貌、热情深 有感触。但也表示,虽然中国人一向谦逊,但 有时也很骄傲自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最明显。 比如,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中国人民 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工商很行、中国农 业很行,有的干脆就是“中国很行”。说完往 外面不远处一指,原来,外国友人有所指之处 是一家银行。“银”的外形像“很”,“行” 是多音字,除了行xí ng,还读háng,外国朋友 未能分清,中国朋友听罢哈哈大笑!

“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小组赛上相 遇,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和美国队又碰头, 争夺冠军,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 美国队”一名名叫Christr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 纸后很高兴,认为美国队赢了,在中国同学中 称赞自己的国家队,结果弄出了大笑话。据说, 直到毕业离开中国,Christr见谁都愤愤不平地 称,中国人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那还比 赛什么呢?
“亲爱的姑妈” 在汉语中,“娘”与“妈”一样,都是指母 亲。有一初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 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她写 求爱信,但一时忘“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 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
“含笑九泉” 上汉语课时,老师想了解一下近期外国留学 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便问,“你们能说出一句成 语,来形容一个人很开心很高兴的样子吗?”台 下很快出现了“开怀大笑”、“兴高采烈”、 “手舞足蹈”等答案。老师接着又说,“这个成 语里最好含有数字,比如一、二、三、四……” 有一位留学生反应很快——“含笑九泉”
“一起上床吧”
“上”与“起”有时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别 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如“上床”与“起床” 便是两回事情,而“上床”还有一起睡觉那层意 思。一美国女孩与临时教她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 起应邀参加朋友PARTY,因时间太晚,又喝多 了,便留宿下来。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 邻居递了一张纸条——“我们一起上床吧!”她 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却害得中国男邻居 胡思乱想半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