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牡丹亭与汤沈之争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8
• 3、杜宝形象:
• 杜宝是个矛盾人物。
• 一方面,他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坚定的 正统主义者。他束缚女儿的思想,耽搁女 儿的青春。
• 另一方面,他又忠心耿耿,勤政爱民,公 而忘私,为国忘家。
• 这两者同样是出于维护封建制度这了个总 的目的。
.
39
4、陈最良形象:他六十多岁了,却从不晓得 伤春,是个“从不曾游过花园”的“老村 牛”,也是封建礼教培植出来的活标本。 他自己的整个灵魂早已被封建礼教吞噬了, 还要帮助封建统洽者去吞噬别人。
• 从曲词风格上,汤显祖的风情戏妙在 艳丽多姿,政治戏则显得尖锐深刻。
• 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
19
.
20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
生:柳梦梅,旦:杜丽娘
• 剧中“柳”和“梅”都是爱情的象 征,是女子的心象。“柳”又代指 柳梦梅,“梅”又代指杜丽娘。
• 上本:“梅”梦“柳”--杜丽娘由生 到死-因情而死(梦生情,人鬼情);
.
10
汤显祖之墓
.
11
• 汤显祖纪念馆
.
12
【汤显祖戏剧创作】
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 未完,后于万历15年改编为《紫钗记》。 其余三剧为《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合 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一)《紫钗记》
• 此剧与《霍小玉传》最大的不同,是把李 益负情、霍小玉含情而死的悲剧故事,改 写成霍、李两情相悦,结为夫妇,李益中 状元,权臣卢太尉欲强招他为婿,使两人 久不能相会并产生误解,后有得到皇帝信 任的黄衫客相助,才重新团聚。剧中用许 多笔墨描绘霍小玉的痴情,有感人之处, 表现了汤显祖以“情”为核心的文学观。
这一段自叙非常重要, 虽然这是在讲杜宝本人的仕途经历, 但是从中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到汤显祖本人的影子。
.
32
讽刺科举制度
通过柳梦梅状元及第揭露科举之弊,讽刺和 嘲弄的倾向十分明显。剧中柳梦梅“二十 出头, 志慧聪明”, 后来迟迟没有考中进 士, 多次感叹时运不济。《谒遇》一出中, 柳梦梅就表达了这一感叹。 柳梦梅最后高中状元,不全是因为才华横 溢,更多因素是与主考官苗舜宾有旧,如 果不是谒见于前,也不可能如愿以偿。
作者用近乎漫画的笔法,写出了他的迂腐 和虚伪,以揭露封建礼教违反人性和虚伪 可笑。
.
40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 首先,浪漫手法引入传奇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就。
《牡丹亭》一剧,无论在全剧构思和人物塑造上,都能大胆采用浪漫 的创作方法,那种超越三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情”,就 是剧本浪漫构思的基础。
.
23
冯孝将事
东晋时广州太守冯孝将之子, 夜梦一女子,年十八九,自谓 太守北海徐元方之女,不幸为 鬼所杀,现许更生,应为冯子 之妻。于是相从数日,约期开 棺,见女尸完好如故,复活后 结为夫妇,生二男一女。 (《太平广记》卷二七六引 《幽明录》)
.
24
相传江西大庾(今大余)的杜丽娘墓 与汤显祖创作依据的牡丹亭
.
17
• 从题材上看,《紫钗记》和《牡丹 亭》属于儿女风情戏。
• 《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 现形记戏或曰政治问题戏。
• 从审美倾向看,风情戏基点是对人 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 颂,政治戏基点在于对主要人物及 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
.
18
• 从哲学主张和思想皈依上看,风情戏 时刻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政治戏 反映出矫情、无情的可曾可恶。
万历19年(1591),上《论辅臣 科臣疏》被贬广东徐闻典史,后调浙 江遂昌知县,终因愤世嫉俗,于万历 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临川闲居, 寓所号“玉茗堂”,致力戏剧和文学 创作,淡泊守志。
【哲学思想】
1、“左派王学”的影响 其老师为罗汝芳,罗是左派
王学重要人物泰州学派之祖王艮 的三传弟子。王艮提出了“日用 良知说”,以百姓为主体,强调 “安身立本”、“明哲保身”。
如果没有“游园”,杜丽 娘就不会受到美好春光的 强烈刺激,也就不会做那 样离奇的梦,不会有“寻 梦”、“写真”、“诘 病”、“闹病”等一系列 的戏剧情节。
• 剧照
.
47
• 《游园》刻画了杜丽娘的外在美,更注重 其内涵。“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大胆的表白,对大自然、自由、生命的礼 赞。
•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越发从侧面描写了杜 丽娘的美貌,进入后园,震慑了自然界。
老翁,喟叹命苦,投水自尽。
.
37
• 2、柳梦梅形象:是一个既热中功名又忠于爱情的 人物。
• 一方面才华富丽,不愧为杜丽娘的理想情人。
• 另一方面又日夜盼望功名,终于博得个 “状元及 第”,为叛逆的爱情换取了一个虚伪的“金殿封 赠”,把本来不可调和的爱情草草调和。
因此,这个形象既体现了时代的理想,也反映了 作者思想上的局限。
• 下本:“柳”梦“梅”--杜丽娘由死 到生-因情而生(人间情)
《牡丹亭》主题:以情反理。
杜丽娘体现为“至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1
【故事原型】
作者题词: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 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 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
.
22
李仲文事
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年仅十八 之女不幸夭亡,葬于郡城北。后 张世之为太守,其子梦李女前来 相就。仲文“发棺示之,女体已 生肉,颜姿如故”。(《太平广 记》卷三一九引《法苑珠林》)
如牡丹亭惊梦中用袅来形容晴丝癿飘动用闲来描述庭院乀寂静用偷来表达无意中照镜见影用明如剪来描绘燕语乀尖利用溜牡丹亭牡丹亭特殊癿文化意丿特殊癿文化意丿一以情反理反对处二正统地位癿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癿自由权利和情感价三在唱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丌断壮大癿新形势下对二正在共起癿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癿何用
• 明末王思任在《牡丹亭叙》中说:杜丽娘 隽过言乌,触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 泉台可瞑,獠牙判发可狎而处;而“梅”、 “柳”二字,一灵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烧 失。
• 当时有娄江女子俞二娘,因读《牡丹亭》 断肠而死。还有杭州女伶商小伶,演《牡 丹亭》至“寻梦”一场,联想到自己的不 幸,伤心而死。
.
36
• 其次,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汤显祖善于运用生动的
词语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描写自然景物,以造成鲜 明的形象。如《牡丹亭·惊梦》中,用“袅”来形容晴丝 的飘动,用“闲”来描述庭院之寂静,用“偷”来表达无 意中照镜见影,用“明如剪”来描绘燕语之尖利,用“溜 的圆”来形容莺歌之婉转。雨称之为“丝”,风状之为 “片”,都极新奇而又确切。
.
33
人物形象
• 1、杜丽娘的形象:
千金小姐: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四书》 能逐一记诵,摹卫夫人书法几可乱真。作 为掌上明珠般的独生女,对父母非常孝顺,
作为女学生,对老师十分尊敬。
对美和爱的强烈追求:女红过人,在衣裙 上绣上成双结对的美丽花鸟。步入充满着 生机、流淌着春意的后花园中,对自己深
闺寂寞的无比苦恼。
第一章 汤显祖与《牡 丹亭》
汤显祖
.
2
汤显祖 (1550—1616)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自署清
远道人,晚年号茧翁。江西临川人。
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曲坛 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
汤显祖21岁中举。由于拒绝权相 张居正的笼络而落选 。直到张死后 的34岁(万历11年,1583)才中进士。
另外,汤与把李贽“童心说” 运用于文学创作的“公安三袁” 之首的袁宏道亦有来往。
.
8
【“至情”理论】
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而 有情。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式——戏曲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 冯小青,广陵人,年十六嫁杭州冯生为妾,丈 夫窝囊,大妇悍妒,离居孤山,两年后便抑郁死 去。留诗云:“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 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
内江一女子,才色出众,一心觅快婿,读
《牡丹亭》后,愿许配作者,汤以年老辞,女不
信。一日,汤游西湖,女得知往观,见汤皤然一
2、李贽的影响
李贽的诸多论说 带有市民阶层强烈 的个性解放色彩。 对汤显祖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
李贽
.
7
汤还结识了著名禅僧紫柏大 师,紫柏名真可,字达观,号紫 柏,吴江人。与莲池、憨山、蕅 益并称“晚明四大高僧”。达观 与李贽同为晚明反传统、反礼教 的斗士,被称 “二大教主”。他 与汤显祖有着多年的神交。
.
34
杜丽娘性格发展的三阶段
• 第一度发展:由唯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千 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 女郎。
• 第二度发展:为情而死,死后面对阎罗王 据理力争,身为鬼魂而对情人柳梦梅一往 情深,以身相慰,历尽险阻为情而复生。
• 第三度发展:对历经劫难、终得团圆之胜 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
35
.
41
《牡丹亭》特殊的文化意义
• 一、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 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 值。
• 二、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 • 三、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
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 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42
游园文本鉴赏
.
43
《游园》是《牡丹亭》 中的一出重戏。从情节看, “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 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 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
.
31
寄托政治理想
汤显祖“在遂昌任上灭虎清盗、劝学兴教。每逢除夕、元 宵, 还令狱中人犯回家团圆或上街观灯, 成为两浙县令中政 声极佳的官员。”当他辞官南下时, 遂昌黎民代表在扬州 苦苦挽留。汤显祖为百姓开办了相圃书院, 百姓也他建了 供奉的生祠。
第三出《训女》有一段自叙:“满庭芳,西蜀名儒, 南安 太守, 几番廊庙,一生名宦守南安, 莫作寻常太守看,自家 南安太守杜宝, 表字子充, 乃唐朝杜子美之后, 流落巴蜀,年 过五旬, 想廿岁登科, 三年出守, 清名惠政, 播在人间。”
• --伤春曲,感叹美貌无人欣赏,青春将 逝的悲伤和哀怨。
.
48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 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50
【皂罗袍】写杜丽娘步入后园, 大自然灿烂绚丽把杜丽娘吸引了。 杜丽娘情不自禁唱出了自己的心 曲。
.
16
(四)《邯郸记》
• 《邯郸记》共30出。本事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 《枕中记》改编。写卢生一贫如洗,学成一身文武艺, 一心售与帝王家,于是得到仙人吕洞宾的帮助一枕入 梦。在梦中,他历尽悲欢离合,锦衣朝堂,忽而招致 谗言,窜死荒野。卧枕时旅舍主人方蒸黄粱。卢生在 梦中得娶名门女子,中进士,当了20年宰相,封国公, 食邑五千户,官加上柱国太师。他的子孙也一齐高升。 最后享尽荣华富贵后,一蹶而亡。一哭而醒,客店里 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卢生遂悟破人生,随吕洞宾出 家。
.
14
(三)《南柯记》
• 《南柯记》共44出,本事据唐代李公佐的传 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南柯记》也 是写一场人生幻梦。它着重表现一般既有功 名欲望也有政治理想的士大夫在这种丑恶的 政治中走向幻灭和觉醒的过程,同时强调了 情爱对于人生的价值。
.
15
• 剧中写淳于棼,耽于人世的功名利禄,为之所摄, 终日希望出人头地。有一天,他躺在槐树下做了一 个美梦,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与瑶芳公主相爱, 结成美满婚姻。同时在仕途上步步发达,任南柯太 守多年,政绩显著,自己也享尽荣华富贵,后又因 公主的关系升迁为左丞相。然而就在他志满意得之 时,瑶芳公主病逝,他也因失去有力的后援,在政 敌的诬害下断送了前程,被遣返乡,于是梦醒,乃 知大槐安国原来是自家庭前大槐树下的蚁穴。但他 情根未断,于是清斋燃指,终于破生死之隔、人蚁 之隔,与公主的幽魂重晤。
.
29
主题: 1、以情反理 2、寄托政治理想 3、讽刺科举制度
.
30
以情反理
《牡丹亭》一剧的创作意图体现在《题词》 当中:“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 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 知情之所必有邪!”汤显祖要用因情而死, 又因情复生的爱情故事反映以“情”反 “理”的主题。
.
25
.
26
.
27
.
28
故事梗概
• 南宋时江西南安府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在梦 中见一书生手持柳枝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 幽会。从此之后,她便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 此时,杜宝转官淮安,乃葬杜丽娘于牡丹亭畔。 三年后,广州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过南安, 拾得丽娘画像,悦其貌美,终日把玩。丽娘幽魂 出现,又与柳梦梅相会,并得再生。丽娘复活后, 与梦梅同往淮安求其父母许婚;杜宝见了大怒, 视女儿为妖孽,诬梦梅盗掘女坟。正好梦梅得中 状元,乃上书自辩,杜丽娘也登朝申诉。终于得 到皇帝承认,夫妻父女团圆。